回覆列表
  • 1 # 楊先生的投資筆記

    年後,外資大舉賣出白酒公司,今年以來酒水板塊累計被大幅淨賣出194億元,成為了本次基金抱團瓦解的帶頭大哥。另外整個2020年前期的抱團龍頭股漲幅過大,存在著估值過高,部分基金公司在外資的帶領下,開始調倉賣出高估值的龍頭股,疊加擔心國內貨幣政策轉向,再加上近期美債收益飆升,把全球的股市全都幹趴下,國內也沒能倖免。春節以來截至2月25日,市場上4474只主動權益基金平均跌超6%,國內新基民很多沒經歷過如此之大的回撤,開始恐慌式贖回,又導致了抱團基金不斷賣出龍頭股,導致了本次的抱團瓦解。

    不過,鐵打的機構流水的抱團,抱團個股一直處於不斷變化中,我們以公募基金重倉持股的前100大股票來定義機構抱團重倉股,那麼就會發現,這個抱團股票是一直在變的。連續3年出現在基金重倉前100大個股的股票數量是23個,連續5年出現在機構重倉前100大個股的股票數量只有10個,連續7年出現的只有4個,連續10年出現的只有3個。未來又將有新的資產成為核心資產成為新的抱團新寵,所以對本次的基金抱團瓦解不需要過分恐慌,本次的核心資產的調整恰恰給投資者又一次上車的機會,珍惜核心資產每次回撤的機會。

    本人投資顧問執業證書編號:S1440617120042

  • 2 # 將投資發揮極致男人

    崩的好,崩的妙,不崩沒人買,正所謂天底下沒有不散的宴席,不管以何種目的抱團終將瓦解,但也不能徹底崩了,畢竟市場資金有限,那麼資金去到哪裡呢?最終還是這些龍頭股裡去!本質也不能算抱團取暖,應該說資金沒地方去!就這次基金抱團瓦解了,下次最終還會聚合!下次抱團也正在醞釀之中,這次區域性調整並不未來趨勢,未來依然還是基金抱團!只不過不是白酒而是別的!無非就是炒作別的而已!崩了沒事放平心態,下次在來幾次習慣!崩了在這時候撿便宜籌碼,不然誰都恐高不去買,早晚還得崩就是沒人買所以就會崩!

  • 3 # 朱易觀市

    2020年,一次肺炎疫情徹底改變了A股市場的執行軌跡,不少機構投資者開始狂歡,不少老股民表示適應不過來。新基金屢次被搶購一空,資本市場上出現了強悍的機構抱團的現象,並且形成了一種正向迴圈。這種正向迴圈平時不太容易見到,也是因為疫情下全球大放水以及實體經濟受挫,我們才得以目睹這種壯烈景觀。而最近,伴隨著基金淨值下跌,不少投資者心浮氣躁。

    我們先來看看基金抱團的原理。這個正向迴圈的路徑是這樣的:一些機構投資者集中買入一些優質公司的股票,這些公司的股票因為大量的買入而大幅上漲。由於這種買入導致股票價格上漲,機構投資者的業績也就因此大幅跑贏市場,新發行的基金等產品也受到市場熱捧。因此,新基金繼續追高買入推高老基金,流通盤被之前的持倉鎖定,最終加速上漲。

    一切看起來非常美好,似乎就是一個永動機。漲不言頂,昔日2015年股市漲到5000點的時候,很多人就已經看到1萬點。市場的情緒難以琢磨,誰知道泡沫能大到什麼程度,音樂不停止,那就帶著一顆謹慎的心接著奏樂、接著舞,享受上漲帶來的快樂。不少人迅速入場大量買基金,其中也包括很多學生黨。其實大家或多或少都聽過有一定泡沫,但還有沒習慣泡沫,不知道威力如何。歷史證明,泡沫是在群眾習慣中破裂的,一開始破裂不是驚天動地,而是悄無聲息且說來就來。

    舉個例子。最近最火的就是明星基金易方達中小盤限制申購。2020年年末,易方達中小盤基金資產規模為401.11億元,份額規模為43.86億份,分紅0.9元/份意味著需要現金39.47億元,佔總規模的10%。而按去年季度報告的資料,易方達中小盤個人投資者持有29.82億份,佔總份額的94.35%。散戶太多往往容易產生踩踏效應,一旦情況不對就容易迅速進入負反饋迴圈。這也是為什麼著名基金經理,曾經遭遇的回撤都很大。

    牛年開始,中國各項經濟資料表現亮眼,春節期間海外股市普漲,主要大宗商品價格持續提升。A股在春節後的首個交易日迎來高開,上證指數開盤突破3700點。而物極必反,在短短一週內,市場風格迎來明顯變化,不少人是始料未及,想也沒想到,之前很多人還在高喊節後迅速突破4000點不是夢。

    這段時間市場最火的就是賽道論,比如醫藥和消費就是長牛,地產和保險就落後。而春節後市場風格反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此前三傻崩的時候,茅族頂著;這次茅族崩的時候,三傻補上。連萬科都漲停了,可謂是王者歸來。以至於市場開始流行一個段子:地產研究員趕回公司,脫下黃外套,摘下袋鼠頭盔,拿出電動車座子下面珍藏多年的研報說低估的地產,是A股最後的溫柔。這一錯位結構使得指數跌幅小於預期,但依然沒辦法抹平抱團股踩踏帶來的回撥。當然,在這個權益市場供給和需求都是大增量的時代,而且指數並不高的情況下,很難再出現07、15年那樣的高波動率了。

    曾經的抱團股有多麼溫柔,現在就有多麼絕情。很多一跌連頭都不回,直接就是30%。那麼年後,追高買入的投資者可是叫苦連天。我們來回顧一下近期的A股市場,其實是極端分化的區域性牛行情。在大盤不斷上漲的過程中,上漲公司數量反而持續走低,一度出現大盤上漲而超過80%的公司股價下跌的極端情形,這種是歷史罕見的。在全球利率持續下行的大背景下,市場對未來給與了永續低利率的預期,這是當前行情的重要支撐。比較誇張的是,基金重倉股的估值特別是相對估值很高,公募基金重倉的前100大個股市盈率中位數相比市場整體,已經遠遠突破了2015年的高點,說沒有泡沫是不切實際的。

    一般而言,A股市場的大盤股、中盤股、小盤股指數市盈率呈遞增排列。但是自2020年12月以來,滬深300指數市盈率中位數首次超過中證500指數。目前滬深300、中證500、中證1000指數的市盈率中位數分別為30.9、29.2、34.2,分別處於81%、33%、29%的歷史分位數。這從另一個角度提示了大盤藍籌股的相對估值可能已處於高位。所以可以推測的是,接下來市場上的基金抱團股大機率是要輪跌一遍,無論是週期還是其他的,因為它是一個完整的回撥,必須經歷這次大洗牌,後期才能繼續健康良性向上。

    通脹預期的上升對整個估值有壓制,不是單個對核心資產的壓制,無非就是早跌晚跌的問題。簡單理解只會遲到,但絕不會缺席。市場需要時間來消化短期高位風險,實現一個大級別的調倉換股,完成整體高低切換。經過最近一週的下跌,不少高位投機盤特別是融資盤該賣的賣了,該跑的也跑了。現在就看那些抱團股什麼時候能出現縮量十字星或者放量大陽,重新進入到一個平衡狀態。敬畏市場、尊重市場,因為市場是力量非常龐大的叢集的選擇,我們必須接受它,用長期主義應對波動。波動有時候可能會造成短期的淨值回撤或者是短期痛苦,但改變不了長期的方向。

    一直以來,市場總是不斷的上演著類似的事情,崛起和跌落同樣迅速。行情在絕望中產生,在猶豫中前行,在希望中破滅。巴菲特說投資是一場關於市盈率的預期,要在低估時買入,高估值賣出。索羅斯說只有掌握群眾的本能,才能控制市場。投資是一門藝術,更需要關注生活,更需要懂得人性。當小散猛衝抱團的時候,悲劇就發生了。全球第一基金經理彼得林奇也說過一句至理名言,大概的意思就是如果連散戶都懂而且津津樂道,那麼離見頂就不遠了。

    牛股都是時代的產物,風水也是輪流轉,十年河東十年河西,人無百日好,花無百日紅,這是最基本的哲學規律。高處不勝寒,風險是漲出來的,價值終究迴歸,這也是事物發展的正常軌跡。2007年炒作了招商銀行和中國船舶,有一個花了接近10年的時間才反彈回來當時高點,有一個至今還沒上漲回來,這是歷史的經驗。

    2015年看好樂視網和暴風科技的投資者也不少,但大多數已經淹沒在人海了。曾幾何時,三一重工、伊利股份、五糧液也被人嫌棄,因為沒漲起來。比如三一重工是因為週期底部業績一度低迷,伊利股份是因為三聚氰胺,五糧液是因為塑化劑。

    去年7月科技股見頂,整體回撤近40%;9月豬肉股見頂,整體回撤近40%;12月軍工股見頂,整體回撤近20%;今年1月新能源見頂,整體回撤近回撤30%。而目前,這部分高估的抱團股終於也開始見頂了。雖然遲到,但並沒有缺席。其實估值降下來也是好事,提供了更實打實的安全邊際。

    其實去年7月份開始市場就出現拐點,很多大盤股在漲,小盤股卻跌得稀里嘩啦。高估值主要體現在基金重倉股的相對估值,而市場總體估值不高,所以當前位置市場見頂的可能性較小。沒有全盤牛,就不會有全盤熊,這是基本的哲學規律。之前2008和2015年的股災,其實都是全盤牛和垃圾股上天帶來的,而目前這種情況並沒有出現,所以接下來出現大規模股災的機率很小。

    目前兩會將至,正常情況下市場大跌的機率並不大,下週很可能就會出現企穩見底的跡象。接下來一段時間,小盤股可能會短期優於大盤股,實現一個估值收斂。而後期,具備核心競爭優勢的公司,依然會不斷向上。短期來看,不少新基金還在陸續建倉。市場大方向不變,依然看慢牛走勢。

  • 4 # 山水柏

    基金抱團實在是沒有辦法的辦法。它背後有著不可替代的邏輯。

    1,基金都是價值投資者。所以他們的選股邏輯是相似的。他們選出的股票都具有同質性。這是不可避免的。A股的上市公司有三千多家。但是真正的好公司,具有投資意義的公司也就是一千多家。所以大家不約而同的選擇了他們。這是第一個邏輯。

    2,基金的體量太大。一般的小公司無法容納下他們。也就是說他們炒作小公司,無法找到對手盤。想買的時候沒有那麼多的賣家,想賣的時候有沒有那麼多的承接盤。所以只能選擇一些大的公司。大家不約而同的把目光集中在了那些目標上。這是抱團的第二個邏輯。

    3,作為一家基金公司,既然先前已經買入了某某股票。那麼他們在募集到資金以後,是不肯給別人抬轎的。只能買入自己原來持有的標的,這就使得抱團更加緊密。和雪球一樣越滾越大。這是基金抱團的第三個邏輯。

    4,以上的三個邏輯必然會造成推高股價的結果。產生巨大的泡沫。因為無論上市公司如何優秀,也架不住一瞬間大量的資金湧入,把股價抬得那麼高。這樣就稀釋了他們的業績。產生了巨大的泡沫。在市盈率,市淨率,和估值上,都會面臨巨大的危險。深度調整是遲早的事。

    5,深度調整以後,這些標的物的投資價值就會凸顯出來。大自己又會開始第二輪抱團。如此週而復始。這應該是一種正向迴圈。但是在股市上有的時候會做過頭。為什麼呢?就是因為有做空機制。當大家都認為泡沫嚴重的時候,如果無人贖回基金,那些基金就不能賣。因為你賣掉以後,有沒人贖回,你怎麼處理那些現金吶?如果人們開始贖回,就會引起股價的下跌。越跌越要贖回,開始一輪反向的迴圈。如果機構在高位做空。就會把股價瞬間打的不成樣子。

    以上說的都是內在邏輯。這是根本性的。但是他需要一個誘發點。一旦這個誘發點出現,比如美股大跌,港股大跌,央行表態,國家對股市問題的吹風等,都是誘發因素。一旦誘發,排山倒海的調整就會到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語文學科和其他學科的關係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