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瑩瑩2019
-
2 # 唯夏張
同樣是考100分,有人認為這就是自己的極限,有人認為是因為試卷只有100分,這也不難理解在畢業幾年後,同學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同樣是人,為什麼有些人這麼厲害,《終身成長》給了我答案。
《終身成長》是斯坦福大學教授卡羅爾·德韋克的作品,她在心理學領域有著傑出的貢獻,在教育領域也有很深的影響,是第一屆“一丹教育獎”的獲得者。
《終身成長》一書主要圍繞思維模式展開,卡羅爾劃分為成長型思維模式和固定型思維模式,兩者最明顯的區別,是對待同一事物有著截然不同的想法,比如兩者走在路上遇到一座大山,固定型思維者往前看不到路,認為走到終點了,自己也就只能走到這裡;而成長型思維者會想辦法翻越那座大山,繼續向前走。兩者的思維和信念不同,到達的位置也不同。
思維模式影響非常大,但是人們卻不自知,《終身成長》給你一個看待自我的新角度。
思維模式對人的影響
對失敗有著不同的解決方法。書中有一個測試,讓一群孩子來做拼圖遊戲,開始大家拼簡單的拼圖都很成功,後來通知大家可以繼續拼這些簡單的也可以去拼有難度的,結果只有一小部分人去挑戰難度高的拼圖,大部分孩子仍然在拼簡單的,他們害怕拼失敗所以不肯向前走一步。
在成年人中也有很多類似的情況,針對一個比賽,“我怕輸”和“我想贏”會給你截然不同的狀態。遭遇失敗,“我怕輸”會認為這就是我的能力極限,我就只能走到這裡,以後超過這條線的區域不能碰。而“我想贏”會認為這只是成功路上待解決的一個問題,會在賽後分析這次沒有贏的原因,努力練習,在下次比賽中得到進步。
對於成功的認識也不同,有人在獲得成功之後,就被打上了成功的標籤,害怕標籤脫落,就放棄了所有可以嘗試的機會,把眼睛放在標籤上,只想怎麼能保持住現在的位置;另外一些人在現有的高度上並不滿足,而且認為只要有效的努力會一直向上發展,會到達新的高度,現在的位置只是必經之路。
思維模式對企業的影響
企業的思維模式可以分為兩種,天才思維和發展思維。天才就是天生的具有才能的人,企業存在天才思維的文化,認為個人的能力是固定的,天才的能力在一個固定的位置,普通人的能力固定在一個位置,是無法變動的,根據這種理念在業務發展以及員工管理方面都有侷限性,容易將企業固定在一個位置,員工收到這種模式的影響,也會被大大打擊工作的積極性。在具有發展思維的企業中,員工對企業的信任度很高,企業鼓勵員工合理的冒險與創新,文中有句話讓我印象深刻,“如果公司的員工因為自己所犯的錯誤而深陷苦惱,那麼企業的工作就是幫助他們從中走出來。”
培養成長型思維
接受自己的固定型思維,是的,即使一個人的成長型思維再強大,也是存在固定型思維的,但是接受並不是意味著忍受,要找到固定思維出現的原因,觀察它出現的過程以及處理的結果。在事後進行復盤,是什麼誘發了固定型思維,找到核心問題,一舉擊中。尤其是在走出舒適區的時候,固定型思維會跳出來阻攔,一定要保持警惕,稍有不慎就會被它拐跑。
你人生所處的高度只是過去努力的證明,昨天的證明並不能解決今天的問題。如果你接受了現在的高度,那它就是你的極限,剩餘的人生你只要思考如何保持在此,再也看不到更高處的天空。
就像很多人寧願吃生活的苦,也不肯吃學習的苦。
-
3 # 點點星河
當然會改變!人是一個擅於借鑑萬物的高等級智慧生物隨著身處周圍環境的不斷變遷而會做出最適合自已的決擇!不然也不會由原始社會兇險萬分的環境下由最柔弱的隨時身不保夕的情況下一躍成為萬物之靈主宰萬物。現在暫時雖大至環境不錯但由於人類犯的某些錯導致環境惡劣最終走向星際移民在新的環境下必是又有了一個新的思維所以有些思維只在一定的時候或一定的地區有效為並不能一層不變。所以老子說:道可/道非/常道。易說: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
-
4 # 德清周少
我們平時都聽說過,擴散性思維,思維定勢,逆向思維等。炒股票時,都叫我們用逆向思維,別人恐懼時我貪婪,這是巴菲特的名言。還有一類人任直不轉彎,通常說是這個人一根筋,我說的就是對的,容不下別人的意見。還有一類人思維敏捷,反應快,比如電視主持人,外交部發言人等,我們敬愛的周總理就是代表,思維的改變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的,它是透過多次積累,反覆試錯才會慢慢改變,比如我們炒股票,就是一個思維轉變,從一開始的想暴富,滿倉幹到後來的以少集多,控制倉位,控制風險,到慢慢贏利就是一個思維轉變的過程。其實讀書,實踐就是思維轉變的良藥。
-
5 # 丁先生022
所羅門說過:選擇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放棄那些擔當不了的決定,因為當你選擇了做不到的事反而那些可以擔當事會變得很糟糕。
-
6 # 認知與新思維
思維模式是一個人對他人、對世界以及對客觀事物形成的一套體系化的解讀和思考,轉變思維模式的前提,你得先有其它成體系的思維模式存在,這就好比你看電視換臺,必須得有其它臺的節目供自己選擇才行,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當然一個人能夠有備用的思維模式,那一定是有過豐富的見識和學識,這樣才能塑造自己的多維價值觀,才能生長出智慧。
老子在《道德經》中提到“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培養自己的思維模式,不必追求刻意練習,一個想要學習的人從哪裡都能夠得到開悟的智慧,哪怕是生活中的小事,轉換思維就在你怎麼去做好它們,怎麼去做到極致。
古代有繼昌學射這麼一則寓言,繼昌慕名拜神射手飛衛為師傅,請教飛衛射箭要領,但是飛衛並不教他如何射箭,反而讓他去盯一個東西不準眨眼,繼昌好不容易練到不眨眼的地步,師傅又讓他去看蝨子,對他說“你去看蝨子,爭取把蝨子看的像年輪一樣大”,於是繼昌回去整天就盯著蝨子,終於將蝨子看得跟年輪一樣大了,有一天,師傅讓紀昌去射窗戶上的蝨子,繼昌眼睛一眨不眨,一箭射中了蝨子。
從寓言中可以看出神箭手飛衛的思維模式,他不是直接將本領傳授於繼昌,而是透過各種看似毫不相干的訓練,讓他得到要訣所在,正所謂“功夫在詩外”就是這個道理。
-
7 # 5分鐘讀書
首先,我們來回答一個問題:兩點之間,最短的距離是什麼?
你可能會說:小學數學老師都告訴過我們了,兩點之間當然是直線最短!
是的,在數學領域裡,走直線,確實是最短的距離;但是,生活卻不然,它另有一套自己的規則。
不論是在工作上、還是在生活中,我們常常帶著這種“直線思維”,朝著自己的方向前進,結果卻總是無法達成自己的目標。
因為在生活中,兩點之間最短的距離,往往不是直線!
物理學上有一個“最速曲線”:小球從起點到終點的最快路徑並非直線,而是一條曲線,這條曲線叫“最速曲線”!
原來順勢而行,借力發揮,才能讓自己更快前進!
那麼,還有哪些思維上的陷阱、需要我們去避免呢?
1.固定型思維VS成長型思維1980年,傑克·韋爾奇剛剛接管通用電氣的時候,這家公司價值140億美元;經過20年的經營,到了2000年,通用電氣的估值飆升到4900億美元,成為世界上最有價值的公司。
傑克·韋爾奇的管理方法很多,最值得關注的,卻是他培養人才的方式——比如,他會主動接觸在一線工作的員工,向他們瞭解公司狀況;他會到流水線上聽取工人們的意見。
傑克·韋爾奇說,這些工人是他應該尊重和學習的物件。
那麼,你可能會問:像通用這樣的大公司,入職的門檻應該很高吧?
事實卻並非如此——傑克·韋爾奇僱傭職員,幾乎從來不看他們的家庭、出身背景,也不完全看重他們的學歷;相反,他更傾向於普通院校畢業生以及退伍軍人。並且,在新人入職之後,他還會花費大量時間去培訓他們。
斯坦福大學心理學教授卡蘿爾·德韋克(Carol Dweck)評價說:傑克·韋爾奇是一位典型的、擁有“成長型思維模式”的CEO。
什麼是“成長型思維模式”?
不知道你注意沒有,我們身邊有這樣一類人,他們認為:優秀不是天生的,任何人都有改進的餘地,包括自己的能力、習慣和眼界。只要經過一定的訓練,誰都能變得優秀。
這就是“成長型思維模式”。
與之相對應的是“固定型思維”,具備這種思維模式的人認為:“優秀”是需要靠天賦的,有的工作並不適合自己;比如一個人的數學成績不好、五音不全、性格懦弱,或者不擅長溝通,這些都是無法改變的。
如果你希望在生活中取得更好的成就,那麼,請務必拋棄你的“固定型思維”模式。
2.真正自由的人,從來不受年齡的束縛有的人常常會焦慮:自己年齡大了,仍然單身、賺不到錢,接下來怎麼辦呢?
其實,年齡不應該成為我們的限制。
著名演員許晴在參加真人秀《花兒與少年》的時候,就遭到過大家的質疑:別人都是全能女漢子髒活累活從不喊苦,只有她“公主病”、“裝嫩”,還動不動就發脾氣、大哭。
後來,粉絲們更是把許晴在綜藝節目裡的表情截圖下來——四十多歲的許晴,面對著華晨宇、張瀚、井柏然、楊洋這些小鮮肉,露出各種“含情脈脈”、“垂涎欲滴”的表情,罵她“這麼大年紀的人了,不知檢點!”“老牛想吃嫩草!”
在遭遇外界質疑的目光時,許晴自嘲說,自己就像榴蓮:喜歡我的人,聞到味道都會沉醉;不喜歡我的人,則會遠離。
是的,“少女心”不是18歲以下女孩的專屬,“一個有魅力的女人,是一個變色龍,遇強則強,遇熱則熱,遇愛就愛。”
3.走自己的路,不和他人比較日本選手說:“不知道。”
日本選手還是回答:“不知道。”
他說:“我只管遊我自己的,不管是誰在和我比賽,我只是一心一意奮力地往前游去。”
當我們正在努力的時候,身邊的人總是會拿我們去跟別人比較;而真正取得成功的人,卻從來都是心無旁騖、專心致志地把自己的事情做好。
暢銷書作家勺布斯說:
一個人,是不必贏過任何別的人的。他唯一要做的,就是別輸給自己心裡那些,想要剋制的慾望。盡心盡力第一,不爭你我多少。
只管努力去做,不要跟別人比較。當自己比別人強的時候,容易驕傲、也容易侷限自己的視野;而當別人勝過自己的時候,也會讓自己分心、焦慮,從而失去自己的節奏。
“坦然接受自己所有的弱點,不再因為別人過得好而焦慮,在沒有人看得到你的時候,依舊能保持節奏。這樣或許會走得很慢,但會走的比誰都堅實,不用害怕一腳踩空,也不用害怕走到別人的軌道上去。” -
8 # 米知山
當然可改變,只要給i自己提一個“十倍量“的問題!
——你今年的收入是10萬元,如果需要明年的收入是100萬元,你該怎麼辦?是不是需要做的工作和今年的工作會完全不一樣?
——你今年花了2000小時來工作,收入是10萬元。那明天如果只花200小時來工作,怎麼保證收入還是10萬元呢?是不是需要思考的方向和採取的行動會完全和今年不一樣?
——你打算花一年的時間,讓自己的體重降低20斤,如果現在只花5個星期的時間,讓自己體重降低20斤,你該怎麼辦?是不是減肥的方法和執行度和原計劃會完全不一樣?
……
這就是“十倍量”的問題,針對有些問題是沒有辦法提出“十倍量”的要求的,有些問題是有辦法提出“十倍量”的要求的。一旦我們提出“十倍量”的問題,我們的思考方式就會完全得發生改變。
無法提出“十倍量”問題的事物,都會科學定律的限定有關,比如我們不能提出怎麼樣1月懷胎並出生?我們不能提出怎麼樣讓自己每天只睡1小時?我們不能提出怎麼樣讓自己每年長高1米……
如果你無法判斷什麼事情是不是能做到“十倍量”,答案很簡單:你看看世界上有沒有人能做到?如果有人做到過,那麼自己的十倍量問題是可行的。
2. 完全不同的思考方式
我們以上面提到的收入和減肥為例子。來看看,僅僅因為提出了“十倍量”問題,給我們的思維方式帶來的改變,而且這個改變是不論我們平時具不具備創新思考的能力,我們現在是自然得、被迫得開始了創新思考了。
-
9 # 認知框架
一個人固有的思維模式能否改變呢?
當然是可以改變的,但這個改變,可以說有點棘手,要對自己的思維模式做出改變,首先你得先了解怎麼是模式?怎麼是思維模式?
那怎麼是模式呢?模式,這兩個字不容易直接說清楚,用一個類比吧。
小A是個上班族,每天都要去上班,從家裡出發,坐【xyz路】公交,然後抵達公司。一天是這樣,一月是這樣,一年也是這樣。這時,你可以猜測一下,小A,明天、後邊會怎麼去上班呢?從家裡出發,坐【xyz路】公交,然後抵達公司。為怎麼你可以猜測出小A明天或者後天的行為呢。因為模式。
愛德華.德.波諾是怎麼看待模式的呢事物從一種狀態向另一種狀態運動,如果帶有某種或然性,並非純屬偶然,那麼這一運動過程就呈現出了一種模式。
小A乘坐【xyz路】公交去上班,這個有【很大的機率】,並非是一種偶然的行為,小A怎麼樣去公司,就具有了一種模式。
談一下思維模式人腦是一個創造模式和運用模式的系統。頭腦中的路徑模式是由經驗形成的。一旦我們從某一模式的起點出發,我們就會循著那個模式一直向前,一直達到它的終點。
談一下轉變思維模式一旦我們從某一模式的起點【A]出發,我們就會循著那個模式一直向前,一直達到它的終點[B]。除非有【別的東西】轉移了我們的注意力。
固有的思維模式【A-->B],從A出發就會自動的滑向B,模式會形成思考的定勢、定式。關鍵的地方在於【改變注意力取向】。當然需要一些技巧、方法、工具,來改變自己的注意力取向,讓自己擺脫固有的思維模式【A-->B],而切換到一條新的思維路徑【A--->C]
研究思維時-----研究感知
研究感知時-----研究模式
研究模式時---研究注意力
研究注意力-研究注意取向
-
10 # 中庸樂
剛剛翻閱資訊,才發現關於思維能否改變的提問。這個關於腦科學的問題,比較抽象,要科學探究、回答,確實不容易。問這個問題,我想應該是想知道“我們日常的思維習慣是否能隨心改變吧”,或者說“我們可否察覺自己的思維習慣,有意識的進行改變”。如果這樣想的話,這個問題就很有意思了。由於本人對哲學,人的思維習慣,還有潛意識方面有一些興趣,所以嘗試著回答您的這個問題。
簡單說吧,其實人的思維習慣一旦形成思維定勢,在日常生活中是很難改變的。但透過刻意練習,也可以階段性的得到改變。而要讓這種階段性的思維習慣變為長久的思維習慣,這個需要持之以恆,也確實非常不容易,因人而異吧。
下面是個人嘗試過的,改變思維習慣的一些方法,大體如下。分享,旨互相交流。
一、遇事不立即反應,多想想為什麼
比如,在日常生活中,遇到要處理一件事情,不要用日常的思維習慣去邊想邊做,更加不要馬上做。比如將要跟一位客戶洽談的合作專案,我們常常要想的就是:合作專案的內容,洽談時對方如何想,我又應該怎麼應對?假設以上想法是我們日常的思維習慣。我們可以跳出這種想法,將關注專案的內容轉換為“我為什麼要跟客戶洽談這個專案”?格局大了,思路就更清晰了,在大格局的思維框架下,所有的小問題在洽談的過程中都會迎刃而解。比如這個“為什麼”是:洽談這個專案是為了公司的長遠發展。明確了這個“為什麼”,那麼在洽談的過程中,小利益就會放在一邊,而不會因為小利益和客戶產生情緒上的對立。遇到問題我們多問幾個“為什麼”,我們往往就很快挖掘到事物的本質。具體不攤開來講了,我們感悟一下,可能也比較容易理解吧。
二、做事多想前中後,多想怎麼樣
這一點是改變我們思維習慣最有效的方式。當前社會,工作要求時效性高,生活節奏比較快,很多時候我們忙起來就沒有了自我。當工作和生活的事一多起來,我們腦海裡佔據的就是“工作、生活,工作、生活……”然後不經意的,我們的思維習慣就變成了生硬的“工作和生活”,根本不是自己的自主思維。做事多想前中後,也是我個人用中庸智慧處事的一個思維習慣。具體的例子就不舉了,很多時候都要靠自己悟。感覺能提這個問題的樓主思維層次應該比較高的。
三、事後多覆盤,多想怎樣會更好
覆盤是成就高手的必經心歷之路。因為覆盤要經歷是我否定的過程,所以有效的覆盤,真的不容易。也因為我們人的情緒很多時候是給來證明自己的,在覆盤過程中,要自己和自己對話,面對不足還要自我否定,難點就在此。覆盤,有一個小方法,個人的體會是,先多自我肯定,然後再透過自我暗示的方法修正自我。如,“如果怎麼樣就更好了”“如果這樣就更棒了”……
以上是個人一些關於改變思維習慣的方法,也是一點體會,回答問題於我也是一次覆盤,旨分享、交流,共勉!
-
11 # 數字化電商直播間
先說一下什麼是思維模式:就是一個人思考問題的基本方式和角度。傳統的思維模式是單向思維模式,而移動網際網路時代是結果導向逆向思維模式,非常好,現在寫出來供您參考:
傳統思維方式是感性的,而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思維方式理性的思維方式。
結果導向、流程規範、資料修正逆向思維法是移動網際網路時代思維方式。
移動電子商務思維方式:結果導向、流程規範、資料修正的逆向思維法!
先明確未來結果,再思考用哪些方式和方法可以實現,有哪些數值可以用來參考,這就是結果導向流程規範資料修正的系統化的逆向思維。這是理性的思維方式,是結果牽引,所以“活在未來”很重要!
1:結果導向:結果是考慮雙方的利益要雙贏,單方面滿意的結果不是好結果。
2:流程規範:考慮清楚以後做事要有章有法有條有理,輕重緩急做該做的不能做自己喜歡做的,不能由著性子來。
3、資料修正:一定要找到參照數值,沒有對比就不知道對錯。當沒有到達自己想要的結果,就要從執行流程和執行力上找原因。到底是人的能力問題還是做事的方法出問題。
-
12 # 以笑對世o
有一個快速轉換的思維模式,不需要訓練也不需要學習,小孩也能迅速學會。
我說一個故事,有一位媽媽帶著女兒經過一家玩具店,以下是她們的對話。
女兒: “媽媽,媽媽,我想要那個芭比娃娃”
媽媽: “不可以,你手上已經有一個了”
女兒: “可是我想要,媽媽你再給我買一個吧”
媽媽: “你已經有一個了,為什麼還要再買一個呢?”
女兒: “因為我喜歡芭比娃娃啊,我不想要這個,我想換一個新的”
媽媽: “那麼如果媽媽不要你了,打算換一個新的女兒,你會怎麼樣呢?”
女兒: “不可以,我會傷心”
媽媽: “你看,你不想媽媽這麼做,因為你會傷心,如果你不要這個芭比娃娃,它會怎麼樣呢?”
女兒: “她也會傷心”
媽媽: “所以你應該跟她道歉對不對?”
女兒: “恩...”
然後女兒對著手上的芭比娃娃說:“對不起”
故事結束。
大家可能已經猜出來了,是的,這個故事是媽媽在教女兒換位思考能力,此能力再擴充套件就是多維度思維模式。
這項能力其實很簡單,可卻在日常往往很容易被忽略,所以只需在腦海裡放著這一項能力即可,以便遇問題時能夠起到提醒使用此能力的作用。
最後再補兩句
對於人,站在對方位置思考
對於事,換個維度思考
-
13 # 吾心優雅
①從封閉性思維轉向開放性思維。 有個外商到河南某市考察,問接待人員:“你們這裡有機場嗎?”“沒有。”“有旅遊的地方嗎?”“有個水庫,沒啥玩頭。”外商的臉上晴轉多雲。 外商又到與該市相鄰的城市。同樣問題有不同回答:“有大型機場,順著京深公路,兩小時就到。”“有,往南60公里有個嵖岈山,小巧玲瓏”外商頓時喜笑顏開。
②從單一性思維轉向多樣性思維。 從熱衷“縱比”或“橫比”,到把“縱比”和“橫比”結合起來。
-
14 # 張夏陌
轉換思維,個人認為最主要的應該是格局,是心態。
格局小的人換位思考很難,自我為中心始終是做任何事情的侷限,自然談不上轉換思維,
當人以一種包容的,積極的心態看待事物的時候,轉換思維就變的容易,只是自然而然的發生。
轉換思維可以幫我們完成一件件令人頭疼的事情,其實從事任何工作都需要有這種能力,對外,我們可以完成一件件溝通,對內可以讓我們的研發在不斷的摸索中越來越接近結果。
格局大了,心態對了,事情自然就容易做好了。
回覆列表
看書,思考,應用。下面是我讀了一本書後,得到的變化。
自從帶孩子以來,我開始嘗試寫東西。上學時有點寫作能力。在剛參加工作時,有朋友勸我從事寫作。有了這麼一點認可,我一直認為自己的天賦能力不會消失,想寫就能寫。多年工作後,再拿起筆來,我發現自己一沒想法,二沒見識,三沒文筆。我寫,改,再和別人的比較,越來越發現:自己的天賦能力少得可憐,寫作需要訓練和學習。有時,我看到別人的文章,真想放棄了,覺得自己永遠也寫不出來。不管是我曾經認為自己天賦能力不會消失,還是現在看到高人就想放棄,這都屬於:固定思維。
所幸我在這時候看到了《終身成長》。這本書的很多段落就像對我的逼真素描。我相信很多人也受困於固定思維,包括這本書的作者卡羅爾.德韋克教授,她也曾經是個嚴重的固定思維者:相信天賦成就一切,認為努力是沒有天賦的人才需要的,喜歡錶現得自己聰明,相信自己與眾不同。
與之相對應的是成長思維:相信努力可以達成目標,積極面對挑戰,相信明天的自己比今天更優秀。
讀這本書的過程裡,讓我也看到了自己的固定思維是怎麼養成的。從小周圍的環境都在營造充滿評判的氛圍:當做出一點成績,師長誇獎我聰明,這會在我內心滋生出一種優越感,而忽視了其他同學或許只是方法不對,或許不適合目前的學習方式。周圍的老師長輩對其他人的論斷,比如“那個人看起來傻里傻氣”,“這孩子就這樣了!”,這些自負無知的言論都在小孩子周圍形成了一個固定思維的環境。 到了中學時,一位我很尊敬的老師有次把我單獨叫出去,特別告訴我“你是最聰明的”,並且比較了我和其他同學的智商。這些話當時給我帶來了強大的優越感,隨著時間流逝,它的副作用慢慢彰顯出來:我下意識裡相信我不用太努力也能考上好大學,我相信了天賦,所以在高考的後半年我幾乎放棄了學習。到了大學裡,我依然相信憑著智商和天賦,我不用太努力,也能學會很多東西。我放棄了在年輕時寶貴的提高自我的時間,把大好光陰都浪費在了自己營造的舒適區裡。 固定型思維者到學校裡不是為了學東西,而是為了展示自己的天份。
受分數決定論引導,上學時,我注重掌握解題套路,卻並沒有理解周圍的環境,也不明白學的科目和周圍世界的聯絡。最終這些套路對我的生活沒有形成任何助益,而幻覺一般的優越感又妨礙我繼續努力。或許很多人都有和我相似的成長和心路歷程。早幾年時,我發現了自己和周圍人身上的這種現象,卻沒能總結出是因為什麼,直到閱讀了德韋克教授的《終身成長》,才發現事情的本相。
2 作者德韋克並不只是空口在說,她的結論都有大量研究、實驗支撐。在固定思維環境裡一段時間,孩子就會被固定思維影響,會判斷他人、對他人不耐煩、相信自己的智力、害怕挑戰,因為一旦挑戰失敗,孩子就會認為自己是個失敗者。這樣的孩子容易給自己和別人貼標籤。而在成長型思維環境裡的孩子,對他人更寬容,相信努力可以獲得成績,當事情不通時會變通手段。 固定型思維者的落足點總是在與別人的比較上,而不是個人成長上。如果你問一個固定型“什麼時候感到自己很聰明”,他們多半會回答,在自己感到和別人不一樣、比別人更強、自己很特殊的時候。固定型思維模式的人更關心別人如何看待自己,而成長型思維模式的人更關心自己能否提高。
3 在書中,作者請讀者回憶自己認識的固定型思維的人。我想起來了很多人,他們和我一樣受困於這種思維模式中。還沒畢業時,我去學校附近一家單位實習。當時分給我的領導,給我的感覺是喜歡在各種場合裡證明自己的優秀。他害怕自己的形象破壞。如果出了問題,結果證明是他的錯誤,他會拒絕承認錯誤,並且把錯誤變成:你的理解能力有問題,你沒見過這種方式……他喜歡說行業裡的生僻字眼以表現自己博學多識。有次要聽一個行業大拿講案子,我心想“這位領導說的話,我多半聽不懂,這位行業大拿的話,我一定更不懂啊。”。誰知最後這位大拿的話我都聽懂了,沒有一個生僻字,深入淺出把事情說明白了。這位行業大拿給我的感覺是熱愛我們的行業,自然而然達成目前的成就。而這位領導孜孜以求這樣的地位,雖然僅在他已有的地位上已讓他可以在更低的人面前表現出優越感來。 一個固定思維模式者容易在心裡時不時把他人拎出來評價一番。但我們時刻需要記得,瞭解了這種思維模式,不是要我們批判他人,而是為了理解。
德韋克也請我們回想認識的成長型思維的人。我第一個想到的是我先生。我先生從不論斷他人。在他眼裡,每個人都有可塑性。當我犯了錯誤時,我內疚自責,他會說:“你只是摔壞了一個東西,下次你就會更小心了,不要評價否定自己。”我記得和他一起開車出門,在車裡我把蛋糕掉在了座椅上,他哈哈大笑,說“這種吃法也不錯”。我想,在其他地方和其他人,我只會聽到“以後小心點”,“你就是這麼大手大腳的”,“得擦乾淨,要不碎屑會掉下去”。有次我開車時負氣開得快,撞到了附近的車。我嚇傻了。他處理好事情後,只和我分析我的錯誤在哪裡,下次怎麼避免。
進入一個思維模式,就如同進入一個新世界。在固定思維眼裡,我是個loser。在成長思維眼裡,我只是這次失敗了,失敗並不能對我下定義。我很幸運擁有一個成長型思維的先生。固定型思維並不是不能改變,然而改變需要花費意志力、時間。而且我本身已經是固定型思維,再遇到一個固定型思維的男人,想必生活起初也會艱難許多。
4 我很容易受人影響。而固定型思維的評價在耳邊一直不斷。我不能責怪周圍的人,因為我也容易評價他人。然而,雖然有這種理解,我認為自己今後交友還是應該遵循一個原則:是否愛論斷、評價他人。 除了選擇配偶、交友要注意對方是否具備成長型思維,在職業道路上也應該注意選擇的領導。一個領導的思維方式,很容易形成公司或部門的文化,從而影響改變職員的思維模式。我記得多年前任職過的一個公司領導,在座位上和旁邊的下屬,看起來得意洋洋地評論部門裡的同事:“張某某性情不好,李某某做事太拖拉,王某某總是丟三落四……這些人哪天別捅個簍子。”我當時只是驚訝於這位領導如此不體面的言行,現在回想起來,這位領導是在把固定型思維傳播給另外那位下屬,並且會影響全體員工。這會讓其他人暗暗擔心自己會驗證這些負面標籤,一部分腦記憶體用來處理這些沒用的事情,影響個人情緒,也會降低公司士氣,拉低生產效率。
德韋克在書中講了什麼是好的領導,以傑克.韋爾奇為例:不特別表揚某個員工,強調團隊協作,開除掉透過威脅恐嚇提高生產力的經理,以員工輔導為主,幫助員工發展,而不是努力彰顯證明自我。 組織發展理論創始人沃倫.本尼斯:我相信,每一個人,無論是處在什麼年齡或者在什麼情況下,都有實現自我改變的可能。
5 固定思維模式者更容易相信天賦。比如,當想到邁克爾喬丹、愛迪生、達芬奇等成功的人時,人們傾向於歸功於他們的天賦。作者德韋克在書中舉了大量例子來說明,這些成功的人,他們所付出的努力更重要,甚至一些世界冠軍是根本沒有天賦的人。
人們對“天賦”給予神話般的崇拜,這讓人們容易忽視努力、技巧、培訓這些同樣重要、能帶來成功的東西。 這本書給我帶來了一個解脫。我曾經認為自己與很多事情無緣,比如我堅信我與音樂節奏無緣,我也學不會開車,學不會打網球。現在我知道了,我只是缺乏環境和訓練。至於是否有興趣,那是另一回事了。 所以決定一個人成長,不是是否努力,而是是否相信努力。
6 我也會常常想起自己在出去玩時、參加晚會時的著裝、表現,然後想象別人會如何評價自己。這實在太累了。看完這本書,我反而同情那些評價我的人。因為他是個固定思維模式者。他在自己生活的其他方面,一定也會展現出這樣的品質,從而會影響他的生活、職業、人際。
我也開始停止幻想自己的完美形象,而是接納自己人際交往能力不強、不善言辭的特點,不受制於那些評價我的人,在人際中自然呈現自己本來的樣子。
成長型思維把人看作流動的河中的一瞬間,而不是永恆的死水。當我停止了評價我自己,我也停止了幻想別人如何評價我自己。當然,這種解脫需要不斷地練習成長型思維才能得以持續。
7 戀愛方面也分為成長型思維和固定型思維。而我在更年輕時,是嚴重固定型思維:我們倆人只要合適,就一切都沒問題。如果還需要努力經營,那說明我們不是天生一對。
當然現在我不再這麼認為。王子和公主相擁走向遠方,那只是開始。出色的兩性關係研究者約翰.戈特曼說:“每段婚姻都需要努力來保持不脫軌;將伴侶聚在一起和將他們分開的兩種力量之間,永遠存在一種張力。”
看完這本書,我有個應用。我們準備搬家,準備把一箇舊沙發在網上賣掉。有騙子趁此之際,透過網上支付的手段騙走了我們2000塊錢。想到騙子居然就用手機得意地刷走了我們2000,我想起來就憤怒、沮喪。我忍不住責怪先生不小心、不謹慎,也揀起來以前一些陳芝麻爛穀子說。我先生從不會這樣,他面對我的指責,告訴我要用成長型思維看待這個問題。
婚姻需要經營,每個人都需要付出努力才能享受婚姻帶來的親密和滿足。後來我聚焦於如何解決事情,而不是再耍情緒。 順便說,這件事情後來得到了解決。我先生在警方告知“這種事破不了案,多了去了”,美團告知:“請聯絡警方,我們會配合”的情況下,沒有責怪雙方相互推諉,而是儘量平和與美團溝通,請對方理解我們的處境,不論是為了客戶利益、美團形象,都應該解決此事。最終經過幾天的消磨,美團同意賠付我們。
我先生的成長型思維並不是要改變我,他一直接納我,從未想按著自己心意塑造我。他幫助我挖掘自己的潛能,期待我由內而外的改變。有些事情,我事後回想,覺得自己做得想得很幼稚。後來發現,我先生早就這麼覺得了。但他不說什麼,等著我自己變化。
和我先生在一起,我頭一次感到不被審判,而是在被告訴:你是一個不斷成長的人,我對你的成長感興趣。
這本書給我的啟示,我從中得到的收穫,不止於上面這些。也建議每個人拿起這本書閱讀。德韋克說,每個人身上都有固定思維的人格,只是對此有意識就是改變的開始。這本書值得反覆閱讀,每次閱讀會有新的理解,再一遍遍結合自己的職業、生活、教育思考,有時會有脫胎換骨的感覺,因為你看待事情的視角變了。
瞭解這一點,也會讓我們對他人更有惻隱之心: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難處。的確,我在學習以後,對一些憤恨於胸的事情,有些放下了。包容的心不止是美德,還是一門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