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阿魯恩佐

    按照現在的史觀來說,清廷和明廷以及明的其餘殘部的對抗,都是中華民族的內部矛盾。按照這個思路,就不存在國與國的對抗,這只是一個國家內部兄弟民族之間的爭鬥,是週期性的國家政權更迭,改朝換代的體現。

    但是按照當時人們對這個事情的看法,則不是這樣的。

    前期,努爾哈赤建立後金,皇太極又改族名為滿洲,稱帝,定都盛京,建立了一個完全獨立於大明,並且和大明對抗的國家。順治入關,經過一系列戰爭,基本在大陸清除乾淨了大明的武裝力量。但在這個時候,臺灣鄭氏依然奉大明為正朔,以大明的忠臣和遺民自居。這個時候,鄭經代表的大明與清廷對抗,算得上是國與國的對抗,可以算是敵對國關係。

    後期,清廷基本穩固了在大陸的統治。臺灣鄭氏感覺驅除大陸的滿人,光復大明幾乎沒什麼希望了,開始考慮和清廷談判。對於臺灣和鄭氏的未來,有兩個設想:一是迫使清廷棄臺,臺灣仿北韓例為大清屬國,奉大清為宗主國,稱臣納貢。二是與清廷講和,承認臺灣是大清的國土,讓清廷封鄭經為王,世守臺灣。其實這兩個設想,都是讓清廷放鬆對臺灣的控制,讓鄭氏可以世世代代做臺灣的主人。只是在臺灣的政治定位和鄭氏家族利益定位的高低上有所不同而已。這個時候就不能算是敵對國關係了,可以算是中央政府和地方割據政權的關係。

    可能是鄭經要價太高了,也幸虧康熙皇帝沒有答應鄭經的主張,而是最終以強硬的軍事手段收復了臺灣。正因為這樣,保證了臺灣在法理上一直是中國的國土。

  • 2 # 蒼色

    既不是敵對國(我覺得康熙那時也不是很清楚國家這個概念,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也不是叛亂,這是政黨之爭。如同現在情況,你認為灣灣是敵對國嗎?肯定不是,他不是國。是叛亂嗎?也不算。等解放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遇見流氓行為,吼一聲嚇死了他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