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000多年前,江下游居住著眾多的越族。在其過程中漢人是如何和越族融合的?
10
回覆列表
  • 1 # 歷史上那些人那些事兒

    融合不是一下就成的,有一個過程。

    這裡的越,我們說的是古越族。古越族是百越地區越人各部落的統稱。百越是哪呢?說的是長江中下游以南沿海地區的部落。這只是一種泛稱,並不是一個民族。在文獻上又稱為百越、諸越。包括哪些部落呢?有吳越、閩越、揚越、南越、西甌、駱越。

    具體地區包括江蘇南部沿著東南沿海的上海浙江福建廣東海南廣西越南北部,是一個半月圈。古書《漢書地理志》,自交趾至會稽七八千里,百越雜處,各有種姓."

    在先秦的古籍中,人們對於東南地區的土著民,統稱為越。吳思勉就說,自江以南則曰越。

    有一種說法,來自基因研究,說東亞人群是南方起源的,在史前時期經歷了從南往北的遷徙,後來進入了黃海流域,創造了中華文明。近些年來,有人就認為,百越人是夏王朝的建立者,也就是說,夏朝是一支越人建立的王朝。提出這種說法的是董楚平,這些都體現在他的《吳越文化志》中。而後來,又一次漢越文化融合。那就是周太王之子泰伯來到無錫一帶,建立勾吳國,與當地人民一起,促進了當地的開發和社會的進步。

    泰伯斷髮文身、與民並耕

    其實早遠古時期,35萬年前這裡就有了文化,距今六七千年前,有了文化遺址,蘇州草鞋山文化、南京北陰陽文化,常州圩墩文化等。其中馬家浜文化的水稻田那是目前最早的有灌溉系統的稻田,屬於稻作農業的起源。太湖地區的良渚文化玉器馳名中外。這些江南地區的新石器遺址的主人,是百越的先民。

    接著說幾處遺址吧,上海有青浦澤遺址,距今有6000年,良渚文化遺址,開始出現原始的手工紡織技術。馬橋遺址,距今約4000年,是典型的百越文化特點。出土文物千餘件,有陶器,石器,骨器,還有少量的青銅工具。早在百萬年前,浙江就有了人類活動。七里亭遺址,是東南沿海最早的古人類遺存。河姆渡遺址,經母系氏族新石器海洋文化為特徵,多個考古之最。長江流域首個遠古遺址,國內唯一星體群遺址,最具海洋文化特徵遺址。另外,福建人種為閩人,廣東有古壩人,廣東有縛婁古國,嶺南在秦朝之前就有了新石器時代和青銅時代的高度文明,是中華文明的發源地之一。這證實了其實嶺南並非古人所說的瘴癘之地。還有海南島上有一支駱越人。是黎族的先民。

    說到漢越融合,我們要談到一種風俗,那就是龍舟賽。這其實是南方的特色。最早出現在東漢。事實上,中國南方吳越一帶,到東漢時才開發。也就是說,端午的習俗,最初可能在長江下游吳越民族中流行。後來,在吳越文化與中原文化的融合中,傳到了長江上游和北方地區。

    說到漢越融合,我們就不能不說到,秦始皇,他發動了南征百越的戰爭。一路攻東甌和閩越今浙江福建;兩路攻南越今廣東;另外兩路攻西甌今廣西。當年就平定了東甌和閩越。設了閩中郡。前214年,佔領了嶺南,設了桂林南海象郡 。南海東南瀕南海,西到賀州,北邊連南嶺,轄番禺,龍川,博羅,四會四個縣。

    百越地區後屬揚州,揚州在《禹貢》和周禮中都有表述。後來在東漢末年,一度將嶺南的越地改為荊州。到了晉朝,重新將嶺南改屬於揚州。此後百越地長期屬於揚州。

    秦朝為了鞏固對嶺南的統治,從中原遷來了50萬人,除了官員外,大多是賈人,這樣,經商的血統就在南方傳承下來。所以到現在,南方人都很會做生意。後來,南海郡還曾向朝廷申請3萬女性援疆,理由很有意思,“為來自北方士兵補衣服”。

    說到漢越民族融合,還得說到東漢末年,孫權在江東的經營以及諸葛亮治蜀,諸葛亮治蜀,平定南中,今雲南貴州四川一帶,得到蜀中各族人民的擁戴。孫權是吳郡人,他的統治範圍就在長江中下游地區。他有漢末揚州與荊州大部地區及交州全境,後分交州東北部為廣州。孫吳大力發展經濟,對江南地區的開發做出了重大貢獻。

    再到後來,北方戰亂,北方人民大量南遷,從西晉末年起,到東晉,大量人員隨晉王室來到南方,充斥了大量的人口,也有勞動力和先進的技術和文化。後來,唐朝安史之亂,到五代,北方戰亂又起,於是大量人員又南遷,這在為南方發展提供條件的同時,也促進了民族的融合。而從北宋到南宋,由於宋室南渡,又有大量人口來到南方,當然也包括很多文人如李清照等,民族融合進一步發展。

  • 2 # 看你的小蠻腰

    還融合?歷史上也有像古滇人一樣不斷遷徙到雲南和東南亞的,你也稱為融合?無視有些部落已經遷徙的事?這種就是根本不存在的所謂融合。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主系表結構需不需要賓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