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帝奧大叔

    我最初是學外語的,但不是語言學。當初也有過你這種疑問。就是,當兩種完全不搭乾的語言,最開始怎麼互譯?

    老師不講,我自己琢磨一氣,都是很土的想法。

    我覺得有兩個層面:

    第一,意譯,就是意思上要相通。

    這裡需要找一個介質:

    比方說“書”,中文叫 shu,英語叫 book. 那大家找本書,幾次溝通之後,就可以理解,原來這是對方“書”的稱呼。(如果一方,或者雙方不存在,沒見識過的東西,那開始就很難互譯,方法見第三。)

    但是如果你需要一本“紅色的書”,身邊只有書,沒有紅色的,怎麼辦? 還是要找一個紅色的“介質”,比方說身邊有紅色的布,把兩者結合起來,經過更加複雜的溝通,雙方達成共識。這個過程,可能對方給你找來紅色的帛書,或者紅木,總之各種摸索。

    名詞還好說,但是其他動詞,形容詞,副詞,介詞就更需要傳神的溝通,需要大把時間。

    2 音譯

    舉個栗子,“中國”的外文名字,最早透過西域傳到國外,叫Cina,這個名字來源有爭議,我只說幾種,比方最早出現在印度的古梵語中,有說是特產“絲”的發音,有說是帝國“秦”,還有說是後來西遷,像蜜蜂一樣傳播了中原文化的“契丹”。最有意思的是,演變而來的China(多了h,主要是各族語言發音的需要)同時成為“瓷器”的代名詞。

    第三,還有些事物,對方文化中不存在。

    比方說,餃子。英語就是個dumpling. 但是你知道嘛,這個詞開始只是小麵糰的意思。那好吧,湯圓,混沌你怎麼稱呼?逼急眼了,老外統統打包叫做dumpling. 有懂事兒的沒急眼的,就分別叫jiaozi,tangyuan, huntun(wonton),。

    有些就是隻好把加工過程都帶上,比方說“饅頭”,英文叫Chinese bread, 或者steamed bread.(蒸出來的麵包)

    總之,語言的翻譯,跟“文字”一樣,要麼表音,要麼表意,要麼音意結合。

    最開始要找一個介質,如同貨幣中的一般等價物,如換匯中的美元,需要一番換算,然後等價輸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副檔名具體表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