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大話精神

    經常在路上看到父母追著孩子說“把衣服穿上,不然會感冒了”,孩子一直說穿上熱不要穿,都生氣甚至要哭了,但是父母還是把衣服穿在孩子身上,嘴裡還唸叨著怎麼不聽話,不聽話就不是乖孩子。

    有的幼兒園有託管興趣班,有些父母很果斷的就給孩子報了名,也不考慮孩子的感受問問孩子同不同意。孩子看到自己的同學放學就可以高興的回家了,而自己還得在這帶上幾個小時,心裡肯定十分難過。

    在生活中做父母的總是以孩子為中心,但反思一下,父母們是不是經常都是以自我為中心。如果父母沒有很好的自我意識,經常以自己的方式去強迫孩子,肯定會不利於孩子的成長。所以父母應該有更高的自我覺察能力,減少對孩子的要求,減少鄰居之間的攀比心理,不要把情緒發洩到孩子身上,多理解孩子的感受,也許孩子需要的只是我們的認可而已。

  • 2 # 鈴鈴

    當我長大後,回頭再看一路父母對我的教育,發現確實存在問題,但是並沒有影響我考大學,讀研究生,工作。

    當我自己作為父母后,我深刻的感受到,父母也是第一次做父母,也會犯錯,但是沒關係,這是和孩子一起成長。

    父母經歷太多,想讓孩子少走彎路

    父母不是不理解孩子,只是孩子現在走的路都是父母走過的路,比如該上學的時候非要貪玩,比如該做作業的時候非要玩手機等等。因為家長們知道只有學習才是最好的出路,所以她們著急,只能這樣生硬直接的命令孩子好好學習,而孩子卻不能理解父母的用意,兩者之間便產生交流的隔閡。

    因為孩子出現的問題,父母都太想改過來,也太想孩子能成功,所以父母會說得比較多一點。

    父母對孩子要求太高,學會接受孩子的不完美

    很多父母希望孩子性格外向活潑,希望孩子學習成績好,希望孩子能歌善舞,有藝術細胞,家長在對孩子高要求的同時,要允許孩子慢點成長,即使孩子有些不完美的地方,要嘗試讓孩子瞭解父母的想法,並且積極與孩子溝通,瞭解孩子內心想的些什麼。

    多和孩子溝通,瞭解孩子的內心

    父母不管多忙,一定要多和孩子溝通,瞭解孩子內心想的什麼,才能更好的與孩子交流,不管是在學習上還是生活上,也能夠更好的幫助孩子成長。

    如果家長覺得不能夠理解孩子,說明家長對孩子的關心不夠,一般孩子的變化都是能在生活中仔細觀察發現的。一定要多和孩子溝通,如果孩子不願意,說明已經產生隔閡,更應該去積極彌補了。

    允許孩子慢點成長

    告訴自己,我們的孩子不是天才,很多事情需要孩子一步一步的去學習,去琢磨的。太快的拔苗助長只會讓孩子錯過了沿途路上的很多風景,慢點成長,才能享受童年的樂趣,才能夠把基礎打得紮實一點。

    父母從孩子的階段走過來,會把自己的期望寄託在孩子身上,孩子不是完美的人,即使不理解,也沒關係。慢慢來,只要教育方法是對的,目標是一致的,孩子總會變得優秀的,孩子也會慢慢理解父母的。

    以上回答,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 3 # 心理學與生活cmr

    首先,父母與孩子之前缺乏有效的溝通,很多孩子和父母之間存在著零溝通的問題,父母考慮孩子的看法時候,沒有溝通,就是站在父母自己的觀點考慮問題,所以容易存在分歧。

    第二,父母的教育觀念需要變通,還是以老一輩的觀念教育孩子,孩子有了自己的思想,和考慮問題的方法,父母沒有變通,就跟不上孩子的想法。

    第三,父母總把孩子當作小時候那樣,說孩子是永遠也長不大的在他們眼裡,幫助孩子做各種決定,不能從孩子的角度出發,讓孩子缺乏了獨立思考的能力。

    第四,孩子長大了,也需要展示給父母,讓父母開始相信,很多事情你自己是可以處理的,這樣越來越信任,也放心孩子自己的決定,多了更多的理解,衝突和不理解自然就少了。

    所以,面對不理解,父母和孩子都需要行動,大家覺得呢?

  • 4 # 藍海5243674127

    有時候父母和孩子無法溝通,既不能全怪父母也不能全怪孩子

    第一:年齡不同,經歷不同,生活的年代不同,在同一個年齡階段接觸到的事物不同,想法看法也不同,方方面面都有差距有變化,自然不可能什麼認知都是一樣的。

    第二:很多父母都認為,自己經歷過的孩子沒經歷過,所以,就有權利有資格對孩子說教,讓孩子按照他們那種方法去做,其實這種觀念有問題,父母的經歷孩子沒經歷過,那孩子的經歷父母就一定親身體驗過嗎?都沒體驗過怎麼能張嘴就說孩子是不對的呢?

    第三:在很多父母看來,孩子再大也是孩子,並沒有意識到孩子已經不小了,已經有自己的三觀了,需要有自己的空間,還是認為孩子不聽父母的話就是不行,剝奪了孩子獨立的權利。

    第四:父母認為,我罵孩子管著孩子是為了孩子好,但是,這個“為了孩子好”是不是孩子想要的呢?不見得吧?父母只是覺得自己迫不及待的把想法,看法強加在孩子身上,完全忽略了需要兩個字的真正意思。

    第五:很多時候,父母總是在抱怨孩子不聽話,讓自己操碎心,有事也不跟自己說,孩子也苦不堪言,抱怨父母沒法溝通,管的太多,太固執,太守舊,總是干涉自己的生活,兩方似乎都是對方眼裡一無是處的存在,其實就是忽略了一個距離感,忘了親子之間也是需要有距離的。

    第六:很多父母抱怨孩子總是不說實話,覺得寒心,孩子也抱怨父母,說實話吧,不合父母的心意了,父母要罵自己,發脾氣,不說實話呢?又成了不孝子,又要捱罵,那究竟怎麼辦?其實,都沒有錯,父母擔心孩子犯錯誤,同時也有自以為是的成分,結果孩子搞得兩頭難,最後,乾脆就放棄了跟父母的溝通。

    面對溝通的困難,父母要做的,也許就是適當的放手,讓孩子用行動和事實證明自己的實力和能力,真正遇到問題的時候,好好商量,這樣,當父母看到孩子確實已經長大了,心裡自然也就會安慰很多,表揚,鼓勵一旦多起來了,親子關係也就會好起來。

    以上純屬個人觀點!

  • 5 # 大小A的媽

    一、對於孩子的教養,成人都喜歡以自我主觀意識為主導的去思考問題,去行動。沒有站在孩子的立場去看、去做,所以在孩子看來,就是家長不理解孩子。

    二、還有就是大部分的成人都不記得小時候在自己身上發生過的事了。忘記了小時候類似事情發生在自己身上時的心情。所以,很容易忽略孩子的想法。

    三、其實,理解孩子很容易做到的:

    聽孩子說按照孩子的做

    有的時候自己很累,想休息,孩子不會考慮大人身體上的疲勞。但是對於孩子來說,什麼都按照孩子說的去做,就是理解!

  • 6 # 北京積極人生

    造成這個的原因是:

    (1)父母對孩子給予的希望很高。

    孩子學習成績好了,父母希望孩子最好懂一門藝術,懂了一門藝術,孩子最好有一門體育特長。因為父母的要求越來越高,沒有太多時間徵求孩子的意見。

    (2)父母對孩子付出的金錢,時間很多,但付出的關心不夠。

    父母付出這麼多,你要實現的目標這麼多,你先實現了,再談其他的。

    (3)父母的工作忙,與孩子溝通不夠。

    現代社會,父母工作壓力大,每天幾乎沒有精力來和孩子溝通,除非出問題。

    (4)父母的攀比心太強。

    父母關注的焦點在別人的孩子會這個,會那個,你也要會。沒有了解孩子真實的想法。

    (5)父母關注孩子的成績過重,關心孩子的心靈成長不夠。

    以成績輪英雄,給孩子好吃好穿,你要給我好成績看。

    (6)父母不提升自己教育孩子的能力,全用老一套的教育方法。

    祖輩教給父輩,父輩就教育孩子。多少陋習一代傳一代。

    由於以上幾點,我們可以看出,父母沒有時間和孩子一起玩耍,和孩子有高質量的陪伴,沒有和孩子有及時溝通,不知道孩子真的想要什麼,用舊一套的教育方法教孩子,可想而知,父母能理解孩子想什麼?知道孩子要什麼?明白孩子需求嗎?

  • 7 # 春夢飛花1

    不是大人不理解孩子,是大人的教育觀念不對,總是以自己的想法對待孩子,並沒有說是平等尊重孩子的想法,孩子雖然小,在他的成長過程中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這就是他的生活,是自然規律。

  • 8 # 心理講師初雪

    1.代溝導致的。由於父母和孩子的生長背景、成長經歷都不一樣,所以對很多問題的看法存在著差別。

    2.父母的認知模式導致的。本身有代溝很正常,但是如果父母不加強學習,還是以舊的思考方法對待孩子,自己的知識體系不更新,就跟不上孩子成長的步伐。

    3.父母缺乏換位思考的能力。由於缺乏站在孩子的角度考慮問題的能力,所以導致了父母不理解孩子。

    4.父母的性格所致。有些父母比較強勢,一到事情上,容易用簡單、粗暴的方法解決問題,也容易不理解孩子。

  • 9 # 然呃

    太多了,立場,觀點,思想,經歷……

    一對沒文化的家長,跟一個受過高等教育的孩子,在相同的問題上,看法可能截然相反。比如說,孩子在個單位待的好好的,突然感到不能施展才華了,想要出去闖一闖了,爸媽可能就會煩-這孩子,好高騖遠,不安分守己。

    生活習慣不同。有些父母,小時候吃過苦,節儉得過分。而孩子呢,偏不習慣這種生活方式,認為有錢就是花的,活著花不完等於沒掙。比方說,爸媽把剩菜剩飯熱了一遍又一遍,哪怕是嗖了也不捨得扔。可孩子不會這樣想啊!他會認為這是得不償失。

    閱歷不同,看事看人的深度不同,畢竟那麼多年的鹽不是白吃的,所有經歷過的曲折也不是白受的。有的年輕人找物件,就挑著外貌來,別的啥都不考慮,比如說人品,教養。父母看到陷在情感深淵的孩子會著急,想要把ta拯救出來,可孩子不這樣想啊!認為是棒打鴛鴦,拼命反抗。結果悲劇了。

    還有好多吧!

    反正代溝是存在的。就看為人父母的咋處理了,尊重孩子人格的獨立和選擇的權利,同時以朋友,親人的身份提供建議是最好的。不要把他們當做私有財產,同時不把生活的壓力,自己的願望,怨氣等等都強加在孩子身上是最好的。

  • 10 # 高山grk

    回答了:既然能問父母為什麼不理解孩子,那作為孩子也應回頭想下,你也應理解父母。父母帶你來到這個世界,生活含辛茹苦,總希望孩子出人頭地,肯定是對孩子嚴格,樣樣按規按矩,在工作之餘也要對孩子操心,一句話,就想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確實在現實,有些作為家長的,出於某些原因,由於對孩子襟固,使得孩子心裡逆反,這主要是溝通不到位,大家想不到一塊,所以就出現了父母為什麼不理解孩子,孩子也不理解父母這一幕。孩子大了,一家人有商有量,這樣才能和諧、和睦,.生活才能美滿幸福。願大家都生活快樂!健康!謝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于謙的小兒子拜郭德綱為師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