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有顏色的橘子

    我覺得不能完全稱為古風。

    這是因為那些句子雖然確實不是大白話,讓經過系統的現代普通話學習的我們覺得,那就是古風。

    但是真正的古風是指什麼,《詩經》楚辭,還是唐詩宋詞。我所言者都有自己獨特的歷史時期,它們又有韻律、格式等各方面的要求,是真正意義上的戴著鐐銬起舞。

    所以現在的古風句子在很多方面是比不上的,真要嚴格來算就不是了。

    不過這些古風出現也確實有其好處,至少它們傳播更廣,會喚醒那些真正熱愛古典文學的心。

    總之存在就有其道理,我們不可以一竿子打翻一船人,也不可以只看事物的一個方面。

  • 2 # 南梔傾寒畏我心s

    你看放在什麼角度了,比起現代流行歌曲一類的作品,離人愁,我的一個道姑朋友就真的算古風了。你總不能拿他們跟唐詩宋詞比吧!

  • 3 # 盛夏的夕陽95207071

    網上流行的古風句子,算不算古風,我很模糊。我的文化水評有限,不敢枉評!但我也只能說說我的看法。

    所謂古風,除文言文外,我搞不懂什麼是古風了。古人的詩詞,大多是都能通俗易懂的,只是字詞含蓄表達的意思廣一點,那也是現代人能理解的。更多的詩就是在它的格律韻腳差別,詞牌的定格,就是不同的詞牌格式平仄不一樣就是。那就只有文言文,才算的上是古體的文風吧。

    現代寫的那些古風的句子,有些只是別具一格的寫法,更沒有看到哪些屬古代流行風範。有些東西寫的讓你用顯微鏡都分辨不清的妙語,即然成了美文。也許,我沒有足夠的文憑資質,是非不明,但我亦有我的認識與見解。老祖宗傳下來的東西太深奧了,我會努力學習的。

    但有的寫作風範,是可以借鑑的,美的東西你醜化不了。好文章好句子,這都是文化產業的推新,那些好東西不是侷限古典的文風,而更是新文化的產業的誕生和傳承。

  • 4 # 梧桐樹邊羽

    古風的定義是什麼?

    如果按照現在的影視,動漫來定義的話,穿件古裝,吟誦一些古裡古氣的句子,便自稱古風作品,好像也沒什麼不行。但是嚴格意義上的古風詩詞並不是這樣。

    中國古詩詞大家普遍熟悉的是唐朝出現的格律詩,唐人自己命名為“今體詩”,宋人在總結前朝詩歌時叫做“近體詩”,這個稱呼沿用至今。那麼在格律產生之前的那些沒有嚴格平仄韻律對仗的詩就統稱為“古體詩”,這就是詩中嚴格意義上的“古風”。

    並不是唐之後所有詩人都寫近體詩,一直到現代詩的出現,這中間任何一個朝代,“古風”作品都在數量上遠超“近體詩”,因為近體詩格律要求太嚴,而古風相對靈活,能更隨意地表現詩人的寫作意圖。像詩仙李白的歌行體各種古風的水平就遠超自己的格律詩,而詩聖杜甫在律詩的成就就遠高於自己的古風作品。這個是由詩人本身的個性所決定的。

    首先講一下古風和格律詩的區別。

    第一,古體不講平仄。因為平仄的概念是武則天時期才出現的,古體是沒辦法去遵從的,但是一般會遵從四聲韻。這是因為四聲韻本來就是從古體詩總結出來的……你只要想讀著順口,抑揚頓挫,就必然守四聲韻。

    第二,古體詩沒有句數限制。你想寫多長,你就寫多長。不用像格律體一樣腦殼想爛,怎麼把字數卡得死死地。《木蘭辭》,《孔雀東南飛》,《長恨歌》,都屬於超長的古體。

    第三,不是不講平仄,只講押韻就是古風。古體詩的核心是“古”,格律詩的對仗,煉字煉意,都要求嚴格。那麼古體詩,是反這些特徵的,就要儘量少用對仗。唐朝人認為的古,就是詞句華美之外的古樸之意。不但字詞古樸,還表現在詩歌的“風骨”。

    風骨,也就是氣骨,就是要有力度。類似曹操的那種悲愴,又號漢魏古風,壯美,開闊,雄健,就是那種柔弱詩風的對立面。所以,我們平時說齊梁體,雖然也是成於唐前,也不夠格說是古風的。那麼平時看到那些矯揉造作的歌詞,你好意思說自己是古風?

    這也就是關鍵的一點,平仄押韻達不到格律體的要求我相信大部分自稱古風的作品能做到,但是雄壯,蒼茫大氣的古風之美有哪些能做到呢?

    那我們現在如果要寫古風,要注意些什麼呢?首先,你得和律詩區分開吧?那麼自然不能四句,八句,最好是長些。然後,在敘事中,學習古人山水筆法,進行白描處理,不要學李商隱的寫得繁複晦澀,古風不是那樣的。

    再然後呢,如果用來敘事,注意小節。四句一節,八句一節,多少句一節,都可以。每個小節之中因為涉及到意思的轉換,或者時空的轉換,你也可以換韻腳,不用一韻到底的。再再然後呢,不要平鋪直述,順流直下,要有曲折,類似於寫小短文。這個其實所有文體都要注意。

    順便說下韻腳,古風一般用仄聲韻,慷慨激昂。當然了,也不是絕對,這方面相對寬鬆。還有就是敘事用白描,那麼抒情呢?那就是“啊,大海,你真大!”直抒胸臆就好……不要彎彎繞繞,玩七竅玲瓏。

    記住一點,但凡用詞浮華工巧,抒情矯揉造作,離真的古風之美就遠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20世紀盛行的無私奉獻精神和老子提倡的“上善若水”,兩者有異曲同工之妙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