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亦有所思

    杜甫!

    如果我個人做一個儒家聖賢的排行榜,孔子排在第二位,杜甫排在第一位。因為孔子的儒以及儒的行為還帶有一些投機性質,而杜甫的儒則剔除了所有雜質。

    好多年前,曾經在網上看到一篇文章,是王學泰先生的《大儒杜甫》,文章較長,但並不妨礙我以個人的方式對這篇文章進行粗糙而無理的簡化,順便問答題主的這個問題。

    杜甫經常在詩歌中形容自己是“腐儒”,儒是他為之身體力行的標準,而“腐”就是他對自己奉行儒家思想的自嘲。

    以忠君愛國而論,杜公不論做為倉庫主管,還是做為一名普通百姓,或是隻是象徵意義的工部員外郎,從長安開始,貫穿他詩歌的就是憂國憂民,從早年的“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到臨終時的“戰血流依舊,軍聲動至今”,無論是三餐不繼,還是茅屋風破,或者果園閒居,念念不住永遠是國家的和平和強盛。並把這種感情視為生命中的一部分。他不但這樣要求自己,也同樣要求朋友,或者是上司,天真的想法背後,是杜公的拳拳之心。這也是千百年來,歷代文人倍加崇杜的原因之一,更是兩次千家注杜的魅力所在。

    以仁愛而論,杜詩中印象最深的就是他的妻子。在夫為妻綱的年代,杜詩描寫妻子的篇章格外動人。“老妻寄異縣,十口隔風雪”,還有小編大愛的“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或者“老妻畫紙為棋局”的閒適,小編曾在其它回覆中描寫過杜公的妻子,簡直是集中華美德於一身的女人。堅強,果敢,賢淑,忠貞,溫柔,體貼。所以,與孔孟的休妻相比,杜公對妻子很尊敬。歷代詩人,終於與原配相廝守的似乎只有杜公。

    如果說朋友之間的仁愛,杜甫與別人的友誼,沒有絲毫功利的成份,哪怕李白因永王一事而遭世人唾罵,杜公仍然寫詩為李白打抱不平。而且杜公很是感恩,雖然這種感恩以杜公的能力只是寫在了詩上,但在詩中,我們不難看出杜公對朋友的深厚情義,比如王倚,比如衛八,比如孫宰,在杜公遇到困難的時候,這些朋友均是鼎力相助。杜公後期之所以能生活下來,幾乎完全是依靠朋友的幫助。

    如果說陌生人之間的關愛,杜詩中更是比皆是,杜甫時刻關注弱者的不幸,尤其是他由秦州,同谷到成都的這段時間,是杜公最潦倒的時期,哪怕如此,在杜詩中也經常可以看到對其它不幸者的關懷。拾荒的人,砍柴的人,捕魚的人,年老的婦女,路人,家旁邊的普通鄰居。都對他們的生活進行了描寫並且表現出深入骨髓的關切。

    杜公不僅愛人,還愛一切生命,山果,野花,水魚,黃鶯,尤其是弱小的生物更是如此,比如那一首尾句神韻炸裂《縛雞行》那些那些詠物的五言律詩。

    杜公批判醜惡,歌頌善良,悲天憫人,無不可以看出杜公深存於心的善念。

    杜甫是詩聖!

    所謂聖,自然突出了其道德含義,更襯托杜詩中的儒學思想。

    杜公,詩聖,儒聖!

  • 2 # 成語大全

    李白!

    灑脫自在 仙風道骨

    杜甫(工部)志大才疏,憤世嫉俗的糞士百無一用是書生的怪癖舉不勝舉

  • 3 # 彩霞對聯詩詞集

    李白和杜甫誰更接近儒家思想中的理想人物?

    李白與杜甫都屬於唐朝的詩人,李白是一位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也稱詩仙,所作的詩是自然而又不拘一格的,隨物隨景隨心而作。例如:《早發白帝城》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這首詩是李白在流放夜郎途中遇赦,從白帝城乘舟途經三峽時船行如飛重返故園江陵時寫下的著名詩篇。李白是深受黃老列莊的思想影響,黃老列莊是戰國時期主流道家學派的。

    杜甫比李白小11歲,他是一位現實主義的詩人,被世人稱作詩聖,他受儒家思想影響。作詩處世較為正統反映在他的詩句中,他關心人民的疾苦。例如:《春望》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峰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綜上所述,杜甫更接近儒家思想中的理想人物。

  • 4 # 武丁仗劍決雲霓

    李白與杜甫,一詩仙;一詩聖。

    仙是超凡脫俗的;聖是超凡入俗的。

    仙出世,李白一生都在作浪漫的想象飛行。聖入世,杜甫一生都在現實的荊棘中跋涉。

    李白是俠,憤世嫉俗,快意恩仇,醉眠酒家,笑傲王侯,飛揚跋扈,揮金如土,一副豪客形象;

    杜甫是儒,書生意氣,匡濟情懷,仁民愛物,悲天憫人,身無半文,心憂天下,一片菩薩心腸。

    李白性豪放,千金散盡還復來;杜甫性謹飭,未有涓埃答聖朝。

    李白近道,故有仙靈氣,得天人之妙相。

    杜甫近佛,故有慈悲心,生般若之智慧。

    李白與杜甫,他們倆人一生都在燃燒,。

    李白是天上的隕石,杜甫是人間的火種。

    李白詩秀在神,杜甫詩美在骨。

    李白詩以氣氛擬虛景;杜甫詩以實景畫氣氛。

    李白說:“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是虛晃一槍。

    杜甫說:“關塞蕭條行路難”,是真實記錄。 

    李白寫幻想;杜甫寫現實。

    李白寫過往未來;杜甫寫當今時事;

    李白寫夢中世界;杜甫寫夢醒時分。

    李白多好夢;杜甫多惡夢。

    李白多開心事;杜甫多失意事。

    李白寫複雜為單純;杜甫寫單純為複雜。

    李白是傳奇劇;杜甫是編年史。

    李白是天之驕子;杜甫是國之至寶。

    李白是喜劇演員,杜甫是悲劇演員。

    李白是莊子,杜甫是觀音。

    儒家系統的聖人朱熹,將杜甫與諸葛亮、顏真卿、韓愈、范仲淹並稱為五君子、千古完人。

    故:杜甫是儒家思想中的理想人物。

  • 5 # 謝小樓

    李白肯定不是儒家思想中的理想人物。

    李白雖然也有儒家“濟蒼生”,“安天下”的儒家思想,但他的思想還是以道家思想為主,神仙道教信仰在他的思想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在他流傳下來的一千多首詩中,在一百多首是關於神仙道教的,他還練丹服食,李白十五歲便開始羨慕道教,直至晚年也一直虔誠奉行道教修行之事,他一生可謂與道緊緊膠著為一體。

    李白的思想中還兼有縱橫家的思想,大約在18歲時,李白隱居大匡山讀書,跟隨趙蕤學習縱橫術。

    李白還有詩云:“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可見,儒家思想在他心中處於邊緣地位,他不可能成為儒家思想中的理想人物。

    相反,杜甫的詩歌與人生,都無不體現著儒家的精神。杜甫出生在一個世代“奉儒守官”的家庭,系統地接受了儒家思想觀念。他年少便深受祖輩的儒士做派的影響,成年後的杜甫更喜歡以儒士自居。作為儒學的繼承者,杜甫一直堅守著君臣有義、父子有親、朋友有信的倫理道德意識及忠君思想。

    在杜甫的詩中,處處表現出他憂國憂民的情懷,他揭露殘酷黑暗的社會現實,希望封建統治者實施仁政,實現國盛民安的社會理想,這都是儒家精神的體現。

    李白被稱為“詩仙”,明顯帶有道家的色彩,杜甫被稱為“詩聖”,明顯更接近儒家思想中的理想人物。

  • 6 # 一往文學

    李白和杜甫在文學史上一直被並稱為李杜,由此觀之,二者在文學史上的地位及其作用是不分高低、各有千秋。因此,二人也常常被世人用來比較。李白是盛唐文化的代表詩人。詩人身上狂放不羈的獨特氣質,也令後世稱為詩仙。其詩歌飄逸無常在於其中想象變幻莫測,發興之無端,內容的廣闊浩瀚,於平常中見奇崛。杜甫是盛唐過渡中唐集大成的詩人。杜甫其人不僅被尊稱為詩聖,其詩歌也被稱為詩史。他的詩歌之所以被稱為詩史,這也與詩人所受的儒家匡扶社稷、濟世救民思想有關。詩人滿腔的憂鬱盡系之於黎明百姓中。二者相比私認為杜甫更接近儒家思想中的理想人物。這要從兩點分析:一、何為儒家思想。二、二人生平經歷極其影響。

    一、何為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無論是在華人眼中還是在海外,一直被當成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代表。儒,在古代是對學者的通稱,《說文解字》中就提到過:"儒,柔也,術士之稱。"一開始,儒是專指教授知識的人,後來漸漸演變為指具有專業性文化素養的人。儒家後來漸漸成為一個學派,這裡就不得不提到孔子了。孔子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除此之外孔子也有很多令人稱道的頭銜,其中最為有名為二:教育家、孔聖人。其實,這兩個頭銜的出處乃是一個原因——他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公開教學、傳播知識的人。換言之,他是中國歷史第一位敢於打破知識壟斷的知識分子。在春秋時期,文化知識、禮儀一直被貴族所壟斷,這體現在兩個方面∶老師、書籍。這就導致平民求學無門。而孔子這一舉動的意義不亞於縮小了兩大階級的鴻溝。

    儒家學派的形成也與當時所實行的初稅畝制度有關,因為初稅畝制度帶來另一個階級的興起——士。士成為了儒家學派創立的重要的社會基礎,而士的出現是為了效力諸侯。正因此也影響並決定了儒家思想的特徵:重實踐教育、倫理綱常;輕經濟科學、宇宙探索。儒家思想特質也漸漸發展為"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治國、平天下"。

    從這裡來看,李白與杜甫相較而言,杜甫是更接近於儒家思想中的理想人物。杜甫身上既有傳統計程車大夫忠君報國的思想,也有心憂天下蒼生的責任感。他為百姓立德、立功、立言。而李白的一生儒、道、遊俠三者集於一身,詩人身上既有儒家出仕揚名的渴望又有道家於自然中尋求超脫的自由精神,更有遊俠的灑脫不羈、蔑視封建秩序,視王權富貴如糞土的豪氣。在詩人身上這種混合矛盾的氣質則與傳統儒家思想薰陶下計程車大夫相悖。觀之詩人的一生,他都在超脫世俗帶來的束縛。詩人的言行舉止無不在張揚個體的獨立,追求個體自由。這也與儒家思想中理想人物不符。

    二、二人的生平經歷極其影響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祖籍隴西成紀。其家世不可考,但有跡可循的是在其幼年時曾隨家人遷居蜀中。李白的青少年時期是在蜀中度過的。一方面因為蜀中游俠之氣甚濃,另一方面又因為李白家住在道教勝地紫雲山附近,所以他從少年時代就愛好神仙之說和遊俠之氣。在詩人的一生中,兩次南北漫遊正好與兩入長安的經歷錯開。兩次南北漫遊經歷不僅增長其見聞,還開闊他的胸懷,同時也化解了二入長安被迫放還的鬱悶之情。求仙問道、漫遊山川、求取功名充斥著詩人的一生,也從不同側面反映在詩人的思想和氣質中。縱觀詩人的一生,求仙和遊俠是最為重要的兩個方面。這也無異於助長了詩人自我意識的生髮,也因此才有令後世稱道的篇篇佳作。自我意識擴充套件越發使詩人行為離經叛道,不被當時認可。而詩人追求的仕途與其說報效蒼生,不如說透過這個途徑聞達天下,張揚自我。對於李白而言,個人在百姓天下之前。這也是李白為什麼得了一個詩仙而不是詩聖稱號的原因了。

    杜甫(712~770),字子美,祖籍襄陽,出生於河南。他出身於世代"奉儒守官"的家庭中,西晉名將是其遠祖,初唐著名詩人杜審預是其祖父,其父曾任司馬和奉天縣令等官職,母系一族是當時顯貴的門閥士族,是真正的書香門第,家世清貴。詩人前半生不為生計憂愁,基本上是在讀書和漫遊中度過。直到三十四歲之後,進入長安,試圖憑藉科舉入仕,但由於當年科舉被奸徒把控,詩人名落孫山。因此,詩人困守長安,以求入仕機會。又因其父在不久後逝世,家道中落,詩人不得不為生計煩憂。貧困潦倒的生活,使詩人更能感受到生活的不易,加之安史之亂的爆發,顛沛流離的經歷,也讓詩人體會到了百姓的困苦。杜甫身上有較濃厚的儒家"忠君"思想,表現為心繫社稷、記掛民生疾苦。詩人身上強烈的憂患意識、批判精神和平民意識使之成為中國傳統知識分子的心中的偶像,是儒家思想中的理想人格的化身。詩人的忠君並不是愚忠,他敢於為朝中不當之事向皇帝納諫,事後也能為皇帝的責備而無怨言。他的一生真正地做到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1000到1200左右,華為和小米660處理器的手機,哪個螢幕好點?不怎麼玩遊戲,有什麼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