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木土地

    我覺著和楊貴妃還是多少有點關係的,安祿山從楊貴妃下手,把楊貴妃認做乾孃,這點就很噁心。

    我從小就聽過貴妃醉酒的戲,那時候有戲看是村裡的大事情,全村老幼皆出動。看完戲回來的路上還要品頭論足一番。說這個貴妃醉酒是千古絕唱,說這個皇帝李隆基有多愛楊玉環,吃個荔枝都要八百里加急送。我還為這個皇帝暗暗讚許呢,且不知道這是亡國的先兆。

    後來讀書後才知道,這個千古絕唱真的是綱常倫理都違背了。原來就是公公和兒媳婦談戀愛啊!

    兒子和兒媳婦都成親四年了,還仗著自己是至高無上的皇帝把兒媳婦給霸佔了。全華人民還不敢說,以致現在的人們還在津津樂道的說這是千古絕唱。

    我不贊同,這不就是公公爬灰麼,噁心到要死,這不是亂倫麼,這樣的國家不亡才怪的。

    個人觀點,不喜勿噴!

  • 2 # 七鬥

    不要說一些冠冕堂皇的大道理,什麼“誘發安史之亂是各種社會矛盾的集中反映,例如統治階級內部,統治階級,民族以及中央等等。”

    這都是一派胡言。

    安史之亂的真正誘因,皆是因一女人耳!

    對就是那個楊玉環!

    沒有楊玉環,就沒有安史之亂!沒有安史之亂,大唐不亡,起碼不會那麼早滅亡!

    楊玉環就是紅顏禍水最好的例證。

    楊玉環有多美呢?

    李白有詩為證:“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無疑,楊玉環是個絕色美人,不然,唐玄宗作為一個老公公也不會不顧廉恥的扒灰。

    安祿山也不會去認她乾孃。

    玄宗垂垂老矣,和風華正茂,風頭正盛的玉環已不能匹配,就像老漢——推車,又如老馬駕轅,已力不從心了!玉環已經得不到滿足了!

    安祿山這個壯得像野豬一樣的傢伙,來的正是時候。

    認楊玉環乾孃,可以讓安祿山進出方便,名正言順。

    楊玉環給他洗身,與他玩龍頭豬身的遊戲,二人乾柴烈火,如魚得水。

    但安祿山畢竟是地方大員,不可能天天呆在宮裡,人家玄宗才是夜夜笙歌,日日快活哩!不由人不羨慕嫉妒恨,食不甘味,夜不成寐!

    每每想到那麼個嬌人,肥嘟嘟的竟躺在那個糟老頭子懷裡,安祿山都忍無可忍。

    嬸可忍,叔可不忍,打進長安城,宰了唐玄宗,還我乾孃來!

    安祿山腦子一熱,起了兵,安史之亂開始了!

    這個事情不但滿朝文武大臣看的清楚,怕連玄宗也心知肚明,楊玉環才是禍害根源啊!所以,斬草除根,馬嵬坡上三尺白綾,賜死她算球,雖然愛江山更愛美人,但命馬上就沒了,什麼美人,什麼愛情,通通可拋!

    估計,後來,唐玄宗孤獨坐在後宮,看秋風蕭瑟,定會後悔自己的扒灰行徑!

  • 3 # 使用者9327508427836

    長城倒塌,怪上孟姜女;殷紂滅亡,根在妲己;三千越甲能吞吳,功在西施;安史之亂,禍在楊玉環……

    女人不是紅粉知己,便是紅顏禍水?!

    其實,萬事皆有定數:不得民心的天下,滅亡才是它的歸宿!

    武則天是女人,同樣也讓大唐中興;吳三桂衝冠一怒為紅顏,並不是大清能入關的唯一原因!

    唐玄宗沒有楊玉環,也可以有安史之亂;沒有安史之亂,也同樣有大唐的衰亡!歷史發展,生生相息,去舊迎新,一切不合理的舊制度,統統會走到衰亡的結局!

  • 4 # 嶽志芳原創詩歌

    連年征戰西域,致使國力積弱,民不聊生,生息繁衍銳減。屯兵番權過大,致使朝庭無法節制,以致於與朝庭分庭抗禮,迅速瓦解了國力,致使各地起義不斷,最後造成大唐的滅亡。

  • 5 # 使用者67724358697

    確切說是因為吐蕃。

    西安(長安)唐朝年間行政區劃就屬於吐蕃。並由吐蕃扶持唐廣武王李承宏在西安(長安)稱帝。

    西安(長安)關中地區唐朝年間就被吐蕃攻破,成為唐朝年間最大的笑話,“天子九逃,國都六失”。

    因為不能“長治久安”,唐以後宋代“長安”名即被取消,改名“京兆府”(路)。

    唐朝從未攻佔拉薩,而吐蕃攻佔了西安(長安)關中地區。

    (那麼就需要和親。)

  • 6 # 豬小胖說歷史
    我認為安史之亂是唐朝鼎盛而衰的轉折點,同時也被認為是中國封建社會的一個轉折點。關於這一事件,爭論頗多。那麼,導致大唐安史之亂的原因是什麼?

    其實也是看可卿寫肅代和海兄的《荒唐陳述》給我啟發很大。海兄在裡面有一句話給我印象很深:歷史就是理解,就是——人/理解/人的表現。因此,他在裡面用了一種人性化的方法來解讀歷史,讓人對於穆宗、敬宗這些傳統上作為昏君的行為,有了更深的理解。對於中晚唐文官和宦官,也有了一個新的認識。觀點或者可以商榷,但角度無疑是新穎而別緻的。可卿的唐史隨筆系列,也有類似的感覺,雖然有些人可能會覺得瑣碎,或者主觀痕跡太強,但我喜歡裡面一些人性化的解讀。因此對於安史之亂,我也試圖從多種角度來出發來組織討論,來理解為什麼會造成這樣大的衝擊。

    1、華夷之辨 這個大概是最常見的說法,中唐之後便有此說。近代的河北胡化論似也可歸於此類,指唐廷對於歸附的少數民族安置不當,從而引發當地胡化,與中央離心離德,易於被人拉攏對抗反叛朝廷。反對說也有不少,指出挽救唐廷的同樣很多是胡人純臣,而太宗對於蕃將的使用便很成功,等等。如何在對待蕃人蕃將的問題上,也有各種各樣的建議。

    比如吳玉貴覺得清朝的政策就很成功,清朝同樣使用了很多其他民族作將領,但最高軍權始終牢牢掌握在滿人手裡。太宗朝之所以重用蕃將而未引起大問題,原因也在於此,立大功和威望最高,掌握最高軍權的始終是二李等漢族重臣。而玄宗朝則是跨過了這個限度,掌握大權的如安祿山、高仙芝、哥舒翰均為蕃將。

    另外還有一種說法,比較太宗和玄宗重用的蕃將後,發現太宗重用的往往是出身高貴的少數民族權貴,如鐵勒王子契苾何力,突厥王子阿史那社爾,李思摩,貴族執思失力等等。而玄宗重用的都是寒門窮人,安祿山為出身死囚的雜胡,“多是雜種賤胡”,並引以後面忠於唐廷的象李光弼白孝德這些就是突厥王子西域國王等作為證據。

    這種說法認為,貴族出身的人物更有榮譽感和責任感,而且他們自身的身份,對於其部族有很大影響,一旦忠於唐廷對於安撫境外少數民族往往事半而功倍,比如何力對於鐵勒部,阿史那社爾對於突厥部的安撫,都做出了相當大的貢獻。

    而出身低微的一旦得享高位,不容易取得下面的支援,在那種不服氣和強烈的出人頭地的心態下,往往會引起反叛。而他們生長的環境受到的教育質量較差,對於物質往往有更強烈的追求,也更具有少數民族個性厲烈的特點,並比較了一下貞觀朝和天寶朝蕃將素質上的區別,這是一種比較新鮮的觀點。

    2、科舉制度 反對華夷之辨的說法,其中一個論據是安史之亂的心腹謀事大多是漢人,因此有了另一類說法,安史之亂主要是失意士人和軍人結合的緣故。眾所周知,唐代門閥士族仍佔據很大優勢,科舉制給寒士開了一道小小的口子,但又遠遠不能滿足其需要,唐人多極為自負,懷才不遇是唐詩中最常見的感慨,急於用世之心很強,基本上沒有真正的隱士。科舉失意則北走河朔,試圖以立軍功來出人頭地。名詩人高適等都可為例。

    科舉失意,對現實不滿,與沒辦法進入中央“入相”的軍人結合起來,可謂智慧與力量的結合,因此產生的破壞力極大。宋代因此吸取了教訓,重文輕武壓抑武將之餘,大大擴招取士人數,提高知識分子待遇,對於落選多次的考生,也有傾向性政策,因此基本上杜絕了這一條亂源。另外,有說科舉制的確立但未完善,不僅是安史之亂,也是後來藩鎮之亂的原因之一。各軍閥依靠帳下幕僚來出謀劃策,對抗中央。

    眾說紛紜,史學界的說法則更加廣泛,如氣候說,天氣轉寒,漢族適應能力下降,草原民族掠奪性加強;還有人認為,超過6千萬的民族超過當時社會的承受力等等。說法頗多,期待強有力的證據來證實安史之亂的真正原因。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在這裡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還望分享評論出來共同討論這話題。我最後在這裡,祝大家每天開開心心工作快快樂樂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萬事興,年年發大財,生意興隆,謝謝!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取消“國家制度”建立“地球聯邦”會比現在的人類社會更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