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獨孤邦主

    怎麼看?這是明白的,魏忠賢再囂張跋扈他也就是個打工的,而且還是個斷了根的人。天下畢竟是朱家的,崇禎才有生殺予奪的大權。

  • 2 # 魔方歷史觀

    說起魏忠賢,我想很多人都比較熟悉,中國歷史上挺有名氣的宦官之一,明熹宗時期,出任司禮秉筆太監,非常受寵信,被稱為“九千九百歲”,權勢之大,以致當時人們“只知有忠賢,而不知有皇上”。

    而崇禎帝朱由檢,是明朝的最後一位皇帝,明熹宗的弟弟,勤於政事,可以說是一位年輕有為的皇帝。

    而明熹宗駕崩後,朱由檢繼位,在他繼位後,大力剷除閹黨,也就是主要針對魏忠賢的勢力進行清除。當然了,也不是直接就動魏忠賢,畢竟魏忠賢也不是隨便就能動的了的,特別是當時崇禎帝剛剛繼位,根基不穩。

    於是,崇禎帝明面上嘉獎魏忠賢,暗地裡開始削弱魏忠賢在朝中的影響力,而在朝堂之上,皇帝的心思和行為往往是大臣們最關注的,崇禎帝暗中對魏忠賢的針對,讓“政治嗅覺”靈敏的一些大臣們揣測到了。於是便有御史楊維桓上疏彈劾魏忠賢的親信崔呈秀,而崇禎帝也當即免除了崔呈秀兵部尚書一職,朝臣們看到這一情況,也紛紛上疏彈劾魏忠賢。

    對於這種局面,崇禎帝並沒有直接動手,反而沉住氣,不動聲色,任由大臣們對魏忠賢彈劾。而在海鹽縣貢生錢嘉徵列出魏忠賢的十大罪狀之後,崇禎帝便召見魏忠賢,讓內官把奏疏讀給他聽。魏忠賢很是恐懼,但是,事已至此,朝中大勢也已經不在魏忠賢這一邊。這個時候的魏忠賢,也只能黯然退場。

  • 3 # 沉墨I方之城

    作為真實的歷史人物和真實歷史事件來看,我覺得更多的要看清楚這個人和事的本質,才能讓大家知道歷史的真相。比如題主所說的魏忠賢老奸巨猾卻被剛登基的崇禎帝朱由檢三下兩下的就收拾了,如果我們認真的來分析,其實非常有意思,不但能一窺歷史的真相,更能還原一些真實的歷史人物。

    比如魏忠賢

    首先作為中國幾千年悠悠王朝歷史來講,在宦官這個行業裡,魏忠賢的知名度至少排在前三位,這三位名留情史的大太監,我個人認為是秦朝的趙高,唐朝的高力士,明朝的魏忠賢。我甚至認為魏忠賢比趙高的知名度和能力更強大,雖然趙高立過皇帝(矯詔殺扶蘇,立胡亥),也殺過皇帝(殺胡亥立子嬰),但從政治能力和結黨御人能力而言,宦官裡面,沒人能超越魏忠賢。

    魏忠賢算是歷經三朝的老資格太監了,跟著好幾代的內閣,內閣首輔,各種御史言官鬥得風生水起的,很遺憾,魏忠賢全部都贏了,而且每次鬥下來,魏公公的勢力都強大一次,而且這幾朝的皇帝好像都罩著他,這就奇怪了。

    其實,這就是政治,所有的政治都是骯髒無恥的,我所謂正義和善良,只關乎於利益!用魏忠賢的天啟帝就非常明白這個政治遊戲的玩法。此時的大明算是風雨飄渺了,如果讓東林黨那幫書呆子掌控了朝政,可以肯定的說,大明關門大吉要提前五十年!那幫玩意除了彈劾人,尋別人毛病,爭權奪位,限制皇權,不幹別的好事兒!

    至少魏忠賢在位,他是一門心思為皇帝的,換句話說,他是維護皇權的,就這一點就足夠了!一個封建王朝裡,皇權是否穩定和鞏固直接關乎著帝國的生死,這就是所有皇帝的命脈!魏忠賢得到了幾乎所有皇帝的支援,至於魏忠賢九千歲的重重惡習與皇權的重要性比起來,那能算個事兒嗎?因為,所有皇帝都知道,魏忠賢壞事做盡,但他絕對不可能造反。

    我說幾乎所有,除了那個17歲的皇帝,朱由檢,明思宗,崇禎帝。這就回到了題目了,不是魏忠賢鬥不過崇禎帝,而是魏忠賢高看了崇禎帝,他以為崇禎帝會和天啟一樣,從政治穩定上看清楚魏忠賢的重要性,雖然不再會像天啟一樣重用他,但不至於讓他倒臺。

    魏忠賢卻忽略了崇禎只有17歲,而且一直作為藩王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少於接受當時的政治氛圍薰陶,他根本不懂得大明曆朝歷代鬥爭的根源就是皇權,相權,宦權的鬥爭,但無論怎麼鬥,這三條腿都沒有斷過(除了開國皇帝太祖一朝,就朱元璋一條大腿)。三者斷一,大明危亦!

    崇禎帝希望大刀闊斧的改革,希望一掃朝廷詬病,其實這個時候的大明早就病入膏了,經受不起這樣的大手術了。魏忠賢朋黨的垮臺直接加速了大明的滅亡,對於這點崇禎帝后來是有清醒的認識的,收斂了魏忠賢的遺骸自己才去上吊的。

    魏忠賢不是鬥不過17歲的崇禎,而是直到崇禎到死才明白,魏忠賢知道崇禎不能鬥他,是崇禎自己政治上不成熟。

  • 4 # 小行讀史

    魏忠賢,這個作為在明代時期最有權力的宦官,相信大家都不會陌生,他本來是市井無賴,卻能夠成為當時權傾朝野的閹宦,除開皇帝本人對他的信賴,也是一個非常有手段,有謀略的。至於為何老謀深算的魏忠賢鬥不過崇禎皇帝,我認為有以下三個原因

    第一,明朝自明太祖朱元璋改革權力制度後,所有權力都牢牢掌握在皇帝手中,所以即使像明代著名的太監劉瑾、王振,也不過是皇帝用來牽制文官集團的棋子。

    第二,魏忠賢在天啟皇帝在位期間,便一直與文官集團明爭暗鬥,只不過由於天啟帝需要魏忠賢來牽制文官集團,所以魏忠賢有皇帝的支援,才一直能有優勢壓住文官集團,只要天啟帝駕崩,對魏忠賢恨之入骨的文官集團,也是魏忠賢最後被清算的原因之一

    第三,崇禎皇帝即位後,急需掌握最高權力,樹立自己賢明之主的形象,所以授權文官集團設計剷除魏忠賢,這時候魏忠賢成了沒有皇帝支援,必死無疑。

    總的來說,魏忠賢就是一個沒有股份的職業經理人,皇帝就是擁有最大股份的企業老闆,當換了老闆不需要你時,就會被踢出去

  • 5 # 銀曉白

    不是鬥不過,而是陰差陽錯!歷史上宦官的巔峰是漢末和唐末,皇帝廢立都有宦官把持!明朝的政治體制決定了只有九千歲,沒有宦官稱制!

  • 6 # 知史說史鑑史

    魏忠賢本來就是一個心狠手辣不達目的不罷休的角色,當初自己叫李忠賢因嗜賭成性欠下大筆賭債賣掉了妻女為享求榮華富貴就揮刀自宮入宮當了太監,拜在一個姓魏的公公手下認為乾爹1.由於察言觀色能說會道很快得到了賞識與晉升成為皇帝身邊的紅人享受到權利帶個自己的慾望之後就忘乎所以驕橫自大;而信王朱由檢則深知宮廷高深莫測詭計多端疑案不斷謹小慎微。兩個人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魏忠賢和崇禎皇帝朱由檢他們兩個鬥智鬥勇,牢牢抓住權利不想鬆手還想繼續扶持無所作為的皇帝滿足自己私慾的九千歲和想要繼承皇位鞏固皇權的崇禎帝,2.在名分和道義上崇禎皇帝就佔據了上風,朱由檢個人聰明睿智,對於魏忠賢的手段心知肚明一開始就小心翼翼處處防範,躲過多次考驗。

    魏忠賢這位鼎鼎有名的公公魏忠賢輔佐的皇帝是天啟皇帝朱由校也是歷史上著名的木匠皇帝,整天忙著打造各種各樣的木製手工藝品忙得熱火朝天,不理朝政,將所有的國事都交由魏忠賢管理,魏忠賢本來就是司禮監的大太監權勢熏天皇帝將大權交給他後更加有恃無恐,殘害忠臣,宮內的宦官勢力日漸龐大,全國上下籠罩在黑暗恐怖之下。當時的人們只知道有魏忠賢九千歲而不知道皇帝是誰,朝廷內奸臣當道為了討好這位九千歲各地源源不斷的進獻金銀財寶,而且還給他在地方上修建生祠供人們朝拜。瞞著皇帝作威作福,好日子沒過多久這位短命的木匠皇帝就因為過度勞累醉心於大國工匠製造工藝品病倒了,而且由於膝下無子就把皇位託付給了自己的親弟弟信王朱由檢。而朱由檢早就對魏忠賢為代表的閹黨勢力心生不滿,成為皇帝之後一直韜光養晦等待時機一面還曲意逢迎魏忠賢,向他表明態度自己會乖乖的當個傀儡皇帝。‘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崇禎皇帝受到了張皇后的幫助,抵制了各種誘惑比較成功的哄騙過了魏忠賢的法眼,最後天時地利人和都倒向了崇禎皇帝這邊。崇禎皇帝分解閹黨勢力,各個擊破,打擊權臣,逼死魏忠賢,舉國上下肅清閹黨勢力,鞏固了崇禎皇帝的統治地位。在我看來,明朝本身就是皇權至上,宦官勢力代表的最主要還是皇帝的意志,文官集團東林黨對皇帝統治構成了巨大威脅,宦官勢力和文官集團還有皇帝如果皇帝的能力出眾就能很好的平衡協調相互之間的關係,若是皇帝放任自由則會助長宦官的氣焰便會導致一系列的亂局。明朝後期就是君主處於弱勢地位,宦官欺上瞞下,官員黨派林立。內有農民起義軍割據一方,外有滿清軍隊虎視眈眈,朝廷宦官當權官員趨炎附勢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苦不堪言。

  • 7 # 寧劍

    魏忠賢笨。

    他不學無術,小器易盈,加上當年沒多少造反觀念,使他還沉醉於九千歲美夢之中。

    崇禎表現出反感魏忠賢,大臣心領神會,開始上書攻擊閹黨,崇禎借勢打擊魏忠賢爪牙,試試魏忠賢反應。魏忠賢竟然沒有警醒,直到後來魏忠賢被調出中央,他還做著衣錦還鄉的春秋大夢。

    有這麼笨的人也真是夠可以的。也反應出這種人都能輔國攝政,明朝不亡真沒天理。

  • 8 # 濤哥167177336

    老魏是家奴,對主子忠心,沒想過造反。反而文官集團居心叵測,為保住自身利益,想方設法削弱皇權,架空皇帝,最後叛國投敵。

  • 9 # 史海爛柯人

    魏忠賢是天啟朝權勢最盛的太監,他入宮後巴結上了明熹宗朱由校乳母,又深得皇帝寵幸,因而得到了迅速升遷,成了天啟朝時權勢最盛的大太監。由於明熹宗終日沉迷於木工活兒,很多大事小情都是經由魏忠賢傳達的,正因如此,這個原本生理殘缺的宦官,得以矯詔行事,成為了一大禍患。

    然而,明熹宗死後無子,由異母兄弟朱由檢繼位,是為崇禎皇帝。崇禎登基後乾的第一件大事,便是剷除了魏氏閹黨。結果,魏忠賢瞬間失勢,畏罪自盡。很多人懷有疑惑:魏忠賢老奸巨猾,盤根錯節,為何會鬥不過一個十幾歲的皇帝呢?

    說到這一點,先不防舉個例子:當時鰲拜專權時,其權勢又豈止超過十個魏忠賢?不照樣被少年天子康熙給收拾了麼?清初鰲拜的倒臺與明末魏忠賢的失勢,反映出的一個本質問題在於,明清時皇權不斷鞏固,因而使得在各種鬥爭中佔盡優勢。

    魏忠賢之所以能夠做大,說白了主要是明熹宗的寵溺,他才得以乘機矯詔行事,並拉攏朝中部分大臣,進而殘害忠良。而一旦當朝皇帝對這樣的人失去了信任,那麼便足以分分鐘將其斬草除根。

    在朱由檢繼位之前,便依然注意到魏忠賢的問題,並開始防範他。與此同時,魏忠賢掌權時,也引發了朝臣和百姓的痛恨,並沒有人心甘情願地依附於他。所以,當崇禎決定剷除魏忠賢時,有不少人甚至願意站出來助其行事。

  • 10 # 山騾

    太監是完全依扶皇權的群體,不是文武官員代表各種利益集団。被皇權拋棄,就死路一條。有明一朝,太監無論好壞高低,都是皇權說了算!他們也最忠於皇權,賠皇帝上吊的還是太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初一作文,我有一個小心願,怎麼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