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墨色之境

    傳統文化是中國古代聖賢們幾千年經驗、智慧的結晶,並在實際中產生了巨大的作用,其核心就是道德教育,愛國教育,從個人正心、修身、齊家做起,只有人與人關係融洽了,小家庭和諧了,自然社會就會和諧,在當下文化缺失、誠信缺失,物慾橫流的大環境下,有不少人誤以為道德是限制人們行為的條條框框。其實道德就是為人的綜合素質,有好素質的人才會有真正幸福的生活,有道德心的社會才會和諧,誰不想生活中一片和諧融洽的社會環境中?

    中華傳統文化主流學派有:儒家、道家、釋家三大學派,但其思想精髓卻是互補相通的。筆者也是初學傳統文化,並且才疏學淺,只是從這三家學派做個初步的解讀,使我們初學者由淺及深,因為傳統文化內涵博大精深,各派經典著作也是很多。

    儒家文化

    儒家文化是以孔子思想主導,在《大學》中提出的“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就是教育人們透過修身養德而成為聖賢的一門學問。“齊家、治國、平天下”就是在每個人從內心修養的基礎上透過社會活動推行政道,將它運用到政治實踐中,成為創造和諧社會的指導性原則。但兩者都是以“仁、義、禮、智、信為做人做事的根本。

    儒家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荀卿、董仲舒、程頤、朱熹、陸守仁、王陽明等等。

    儒家經典主要有儒學十三經。儒家本有六經,《詩經》、《尚書》、《儀禮》、《周易》、《春秋》。據說秦始皇"焚書坑儒",以致《樂經》從此失傳了,到東漢時代又加上《論語》、《孝經》,在唐朝時又加上《周禮》、《禮記》、《春秋公羊傳》、《春秋穀梁傳》、《爾雅》,共十二經;在宋時加《孟子》,現在流傳於世主就是十二經。

    其中以《周易》、《尚書》、《詩經》、《禮記》、《左傳》等書為經典,後世深讀的人也比較多,影響力更大。

    道家文化

    道家的思想流派形成比較早,要追溯到上古時期。在春秋時期,老子集古聖先賢之大智慧,總結了古老的道家思想的精華,形成了道家完整的系統理論,標誌著道家思想已經正式成型。其學說以“道”為至上的哲學範疇,認為“道”是世界上的真理,“道”是宇宙萬物的本源,“道”是宇宙萬物賴以生存的依據。

    道家核心思想是用“道”來探究自然、社會與人之間的關係,道家思想是無所不能、長生不滅,有辯證法的因素和無神論的傾向,主張清靜無為,反對鬥爭;提倡道法自然,無所不容,無為而治,與自然和諧相處。

    無為、不爭,是老子對君王的告誡,不與民爭利。古代歷代帝王一直極為重視道家,凡是以道家思想治國都會興盛強大。現代人說到道家以為就是清心靜氣、自然無為或中醫養生的表面印象,真正的道家遠比這些表面印象更為博大玄奧。英國漢學家李約瑟也認為:“中國文化就像一棵參天大樹,而這棵大樹的根在道家。”道家代表人物有:盤古、伏羲、黃帝、姜子牙、老子、莊子、列子、鬼谷子、張良、諸葛亮、徐茂公、劉伯溫、祖沖之、呂洞賓、王重陽、丘處機、張三丰、杜甫、李白、王羲之、陶淵明、等等。這些都是赫赫有名的人物。道教是道家的繼承和發展,對中華哲學、文學、科技、藝術、音樂、養生、書法、史學、商業、軍事等等,影響極為深遠。

    釋家文化

    釋家文化也就是佛教文化,佛祖釋迦牟尼建立這個佛教一直傳承到今天,它的核心就是“佛”,也就是指經過修行覺悟了的人,稱為“覺者”就是“開悟”。提倡“人間佛教、啟迪智慧、淨化人心、增進和諧、造福社會"為宗旨。釋迦牟尼傳法49年,雖然沒有親自留下文字,但其弟子根據記憶回憶整理了大量經典著作,加上後來歷代各宗各派高僧參空悟道也留下了不少名篇。

    真正的佛學核心思想就是:與人為善,普度眾生,就是修習心性。教化人們不要作惡,也不要修善,因為世界根本沒有絕對的善惡。人要超脫出塵世的羈絆,讓心在浩瀚宇宙中自由穿梭,就要超脫出善惡分別心。

    佛教主要是傳承宇宙平衡迴圈規律(因果報應與生死輪迴),從宇宙時空的任何一個區域性來說,都是不平衡的;但從宇宙時空整體來說,宇宙是平衡的。宇宙不是在某一個區域性內平衡,而是在整體範圍內平衡。這個規律,體現了佛學的因果迴圈規律。

    從內心去參悟自然、宇宙、生命存在的法理,修去心靈上存在的汙垢與愚見,達到至真至善之純淨境界,在此基礎上使生命得以昇華。可是現在也有很多人卻只是拼命追求財富和享受,甚至有些人平時盡做傷天害理的事,可是遇到災難時就進廟燒香拜佛,甚至有些貪官不擇手段坑害百姓錢財,豪奇公共利益,一旦風吹草動也跑到廟裡私拜佛,佛會保佑這種人嗎?其實拜佛就是:在佛面前懺悔自己的過錯,改邪歸正而已。

    剛接觸傳統文化時,不知從哪裡不學起,有的人甚至還會黯然失笑、心生不屑,覺得在科技高度發達的現代社會,哪有時間和精力去學習幾千年的封建文化“古董”,覺得這是跟不上時代潮流,是重蹈封建思想覆轍。懷著較勁找茬的心態,是理解不了的,當我們手裡拿著中國傳統文化書籍時,覺得很難理解,但是現在白話文字也有出版,只要懷著尊敬之心,漸漸的自己也被傳統文化潛移默化了。當枯燥的文字,拗口的語句,蘊藏的含義卻是深刻的。為人原則,處世之道也會為自己所認可和運用。當接觸到儒家提倡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道家的倡導悟道、求道、體道、行道,無為而無不為;佛教崇尚利己利人,功德圓滿;《周易》推崇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這些思想時,心頭更是為之一振,直嘆自己才疏學淺,只瞭解傳統文化的冰山一角。

    總之中國傳統文化國學並不只是這些,傳統文化內容豐富、包容永珍、博大精深,涵蓋著:為人觀念、生活方式、風俗習慣、宗教信仰、文學藝術、教育科技等諸多方面,這是中華文化的精髓,成為推動中華文化發揚光大、綿延不斷、生生不息的力量之源。如今西洋文化氾濫、道德標準缺失、心浮氣躁、功利化趨勢日益嚴重,但中華傳統文化依然獨樹一幟、熠熠生輝。

    我們祖先傳承的精神寶典是經得起時代的考驗的。一個民族要強大,首先文化要強大,我們沒有理由不學習它,不傳承它,不發揚它!

  • 2 # 中華哲學原理

    中華傳統文化指多久以前的文化?這不應當受“時間”限制,應當以真實存在為標準。例如:具有中華原創精神的哲學社會科學思想文化,真實存在於原始共和時代——炎黃堯舜禹共和禪讓時代,距今將近5000年,所以說:中華始祖的精神遺產——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共和時代精神的精華——哲學社會科學思想文化古今上下五千年!不僅古今上下五千年一脈相承,而且中西馬哲融會貫通,具有普遍適用的哲學社會科學基礎理論價值!歷史虛無主義與西方中心主義者……,之所以要製造“堯舜禹抹殺論”,究其原因就是要否定中華民族的始祖——炎黃堯舜禹共和禪讓時代精神的精華——哲學社會科學思想文化!只有抹殺了“堯舜禹”,西方中心主義才能獨佔鰲頭!

  • 3 # 務必要追求真相

    很多人把佛教文化也列為傳統文化,從源頭來看,其實是從印度傳入的。

    中國信仰的是大乘佛教。

    據說,大乘佛教是佛陀去世500年後,由龍樹(原本是婆羅門教弟子)搞出來的,有種說法說佛教在印度的滅亡原因之一就是大乘的興起,使得佛教越來越像印度教,佛教原本是反對巫術、咒語、偶像等的,但婆羅門教徒把咒術和荒誕故事大量的帶進佛教了,並模仿婆羅門教,出現大量多頭多臂的佛菩薩形象,如千手觀音等…所以,有學者認為華人所信的佛教其實是印度教,如《西遊記》的諸多鬼神構思,又如閻羅王便是印度教的神祇…

    許多人一邊鄙視印度人,一邊又去寺廟燒香跪拜印度人(諸佛菩薩都是印度人),這合適嗎?

    佛陀出家便去了印度,他的悟道成佛、傳佛、涅槃都在印度,他的僧團人員也都是印度人,這些人後來被演變成了諸菩薩…

    沒有古印度教的輪迴、業報、化身等教義為根基就沒有佛教了,漢傳的大乘佛教其實是比原始佛教更像印度教的。

    佛經明說了佛是教導者,是不佑人也無能佑人的,但偽佛弟子為了騙錢卻造假說佛能佑人,誘騙華人去跪拜印度人…

  • 4 # 當世諸葛亮

    傳統文化就是陰陽五行打底,厚黑學鑲邊,一陰一陽為道,精華和糟粕一定並存,沒有任何東西,事物只有好處沒有壞處。

  • 5 # 桃花依舊笑春風吃

    說文解字,顧名思義:(1)傳一一有遞交、推廣、散佈的涵義(2)統一一有事物之間延伸發展的關係的涵義(3)文一一社會發展較高階段的文明產物、古代禮節、自然界、人類社會中具有規律性的現象⋯(4)化一一同於"華"字,即美而光彩、繁盛時光等"精華"的內涵⋯。 綜上所述,"中國古代傳統文化"的含義不言而喻。並非"噴子們"口中所說的"是騙子"!

  • 6 # 飛飛貓說話

    傳統的文化是指辛亥革命新以前的文化。辛亥革命是一個分水嶺。

    之前為封建專制主義,文化以儒家文化為標誌。

    之後,中國的人民打倒了封建專制,放棄儒家思想,建立民主共和制,文化方面引進西方現代文明,科學技術,明主,自由等東西。

  • 7 # 煮鶴仙人

    中國的傳統文化是多久以前的文化?傳統文化該怎樣理解?

    這個問題其實挺複雜。

    按照學術意義上講,“傳統文化”的意義相當久遠,至少得是延續幾十年上百年以上道德準則,社會風俗或文化觀念等精神核心,方可稱之為“傳統文化”。

    道理很簡單嘛!有傳承,有有血統,有文化才能稱作傳統文化。

    但是按照實際上來說,“傳統文化”其實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它也是隨著時代的發展不斷更新湧現的。

    比如大家都熟悉的“新疆大盤雞”。實際上它的出現應該是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前後,年輕的簡直可以忽略不計。但隨著它的火爆,如今的它的知名度,絲毫不亞於羊肉串和哈密瓜,成為一個新興的新疆美食文化標籤,隨著時間的流逝,它也很有可能成為新疆的“美食文化”專案之一,再若干年以後成為那裡的“傳統美食文化”之一,幾乎是可以確定的。

    這一點在歷史上可以得到廣泛的印證;秦滅六國統一度量衡;強勢的秦文化消滅了六國文化,你說六國幾近文化還算不算“傳統文化”?

    所以說,“傳統文化”它不是可以切割區分的,就像大海里的水,你能劃開一條線,然後區分出來哪邊是新海水哪邊是舊海水嗎?

    我個人對“傳統文化”的理解,就是在我中華民族已經出現並延續下來的精神文化核心,都可以稱之為“傳統文化”,只是不過因為出現的時間早晚,延續的時間長短不一罷了。

    比如東北的“快手文化”,廣西的“音箱水泥非主流”,如果他們能延續到百十年以後,雖然有些粗陋怪誕,稱之為本地的“傳統文化”,倒也非為不可嘛。

    綜合起來,我個人覺得,“傳統文化”其實是一個非常寬泛的概念,上至諸子百家,下至奇風怪俗,雅至《詩經》禮樂,俗至吃喝拉撒,只要是鑑證了我們中華歷史發展,並存留下來的,無論好壞,都可以歸類為“傳統文化”。

    一家之言,隨便說說,不必當真

  • 8 # 二老9206

    我同意辛亥革命是新舊文化的分水嶺的說法,那以前就視為傳統文化。什麼是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中華民族幾千年,傳統文化博大精深,體現了古人的聰明才智,我認為,傳統文化可分為兩種:一種是思想道德禮教方面的,一種是生產生活技能方面的。我們這裡主要說前者。大家知道人的不斷進化,不斷的完善加強自己的大腦聰明才智,越來越懂得了怎樣才能生活的更好。於是就不斷的發明生活生產工具,同時產生了教育人的怎樣更好的生存,更好的發展,更有力量的戰勝敵人,戰勝大自然的理論,道德。這些道理,學說的根本核心是什麼呢?就是怎麼做人?做人不能太自私,不能損人利己。如果人類只知道為自己,那就會互相爭鬥,你死我活,其結果是兩敗俱傷,久而久之,人類得不到發展,甚至導致滅亡。無論是儒家學說,還是法家學說,道家學說,宗教學說,萬說不離其宗——讓人學好!“好”字範圍太廣了,那就是教育人要崇高的品德,仁義禮志信,忠孝廉恥,自己不欲勿施於人,扶貧濟困,助人為樂,見義勇為,除惡揚善,等等。封建社會存在幾千年,就是這些封建理論,封建禮教,也就是傳統文化,支撐著的。傳統文化雖然有很多阻礙社會發展的東西,但總體來說優良的東西還是主流,否則社會怎麼會發展呢?我們對待傳統文化,舊禮教是要一分為二的,有句名言:去其糟粕,取其精華,我們要正確的對待,繼承。我們的優良傳統文化加上我們新時代的先進文化,社會主義價值觀,人人有愛心,毫不利己,專門利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用這些先進優秀的文化,理論,道德來武裝我們的頭腦,我們中華民族一定會無往而不勝的!謝謝。

  • 9 # 使用者3127163901714

    文化是一個民族活動的全部,它像基因一樣貫穿在這個民族體內,它隨著這個族群的產生而產生,無論是善良與邪惡始終是這個族群的文明史,無需刻意繼承與拼棄,也不可能選擇性地融化在這個族群的血液裡。文化不像路不走了就荒蕪,它始終在那裡存在著。所謂傳統就是割裂文化,割裂文化的企圖也仍然一個民族的文化延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同和共是近義詞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