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論語》和儒家思想確實能促進哲學與科學嗎……、併產生新思想嗎?
7
回覆列表
  • 1 # 寧靜致遠156774934

    三千揭帝何止一面,八萬四千法們也只是無量法門中的部分。大徹大悟的佛知道眾生根性千差萬別。一部論語要規範大千世界眾生,談何容易。但有根性契合者應之。不契合者還得尋找他途吧!若是死搬硬套恐適得其反。若為既得利益者利用則更可怕。本人之見,與大家探討!

  • 2 # 重慶侯丞遠

    中國文化易經是根,

    其他各家之研究,

    均在解釋易經!

    道德經解釋給上士聽,

    論語解釋給中士以下聽的。

  • 3 # mr216961316

    沒那麼高深莫測,孔子教學都是從生活點滴小事著手,說的淺白易懂,因材施教,有一些言論只是生活經驗的總結。儒家注重自我提升,鼓勵積極入世,講究未知生焉知死,奠定了中華民族不過分崇信宗教鬼神,更注重私人品格和情感,認清命運卻不屈從於命運的性格特點。引用羅曼羅蘭的話,真正的英雄主義就是認清了生活的真相依然熱愛生活。論語但也不是簡單的行為規範,開篇三句耳熟能詳的話在一千零一夜節目中道長講的特別好,有興趣可以看看。後續多個章節其實也在逐步透過對話闡明儒家的核心要義所在。整個論語可以當做一本連續的故事書去看,開篇名義,說明儒家是怎樣的儒家,後邊是豐富多彩的日常對話,一個個鮮活的孔門賢者形象躍然紙上,在後邊世道不古賢者紛紛退隱,孔門弟子一個個凋零,更有楚狂晨門等賢人隱士勸孔子世道不可為也歸隱,孔子本人也日漸衰老,並死去。再後邊孔門弟子的再傳弟子們講學好像儒學又有一派興起之像,泰伯篇彷彿三王盛世再次到來一般。

  • 4 # 使用者谷中的百合花

    《論語》是君臣夫妻父子親人朋友長官下屬工作生活的道德規範,仁義禮智信孝悌等。

    一個民族若有許多人把論語當作高深莫測之論,做虛浮表面工作,那麼就如論語中孔子所言為小人可以誤國誤民了。謊言非常可怕會亡國亡民。因此孔子提出誠信,誠實對國家民族意義重大。

    聖經教導:當盡心、儘性、盡意、盡力愛主你的神,又當愛人如己。仁義禮智信孝悌都包括在愛人如己裡面了。

  • 5 # 雯臣

    說論語高深莫測的都是儒家文人,王婆賣瓜自賣自誇罷了,抬高論語的地位就等於變相抬高了自己。孔子如果成為聖人,後世儒家文人就是聖人弟子,孔子如果被抬上神壇,後世儒家文人就是儒教僧侶。人的表面言行背後,都受自身利益在支配,行為首先符合自身利益,這是沒有任何例外的。

    看穿了人性就看穿到了事物背後隱藏的利益,人性從來都不是用善與惡可以簡單劃分的,人性的本質是“自私”,“自私”使人性表現出非常複雜的一面。對符合自己利益的就表現出善的一面,對違背自己利益的就表現出惡的一面。儒家為了自身利益,不切實際的誇大鼓吹論語,把論語這種學術性著作,誇大成治世的不二法門,從而抬高自己的地位,獲取個人利益最大化。

    論語提到的只是儒術一種禮儀規範,儒術源自遠古的巫術,是祭祀和喪葬典禮上的主持人。人類任何典禮儀式,禮儀都是必不可少的,這就是論語強調禮儀的根本原因。人類社會活動中禮儀分很多中,祭祀與喪葬禮儀只是期其中一種,還有慶典禮儀、軍事禮儀、交際禮儀等等,儒術的禮儀屬於祭祀與喪葬禮儀。

    儒術兩千年的獨大導致華夏從禮儀之邦,淪落成為喪葬之邦,其它各種社會禮儀基本消亡殆盡,唯獨儒家喪葬禮儀畸形發展,形成了華夏獨特的哭喪文化。儒術中的“禮”都與“哭”有直接關係,亡國滅種了要哭,君主死了要哭,失去了爹媽要哭。“哭”體現了儒術的核心內容“仁”,宋朝滅亡了,儒生為大宋“一哭”,然後自縛雙手心安理得去投降蒙古人,因為作為宋人他已經用“一哭”表達了自己的“仁”。

    明朝滅亡時也是如此,儒生為大明“一哭”,然後剃髮易服去投靠後金,儒生對大明的“仁”已經用“一哭”表達了。想知道儒家文人是什麼樣子,可以參考電視劇〖我的團長我的團〗中,孟凡了他爹的樣子,那就是儒家文人的標準像。儒家文人除了“哭”還有一個本事就是罵,無人不罵無事不罵,“罵”其實就是貶低別人提高自己的手段,有人說明朝就是被儒家文人罵亡的,我感覺一點也不過分。

    如同孟凡了他爹把別人都“罵”完了,他自己做了漢奸偽保長,論語沒有任何高深莫測的,不過是記錄了孔子與其他人的對話,主要內容就是祭祀與喪葬中的禮儀規範。看論語要與周禮結合起來看,單獨看論語無法理解論語包含的意思。孔子津津樂道的周禮,對喪葬禮儀非常講究,誰先哭誰後哭誰哭幾聲都有講究,哭的順序是身份地位的體現,地位最高的先哭,地位最低的最後哭,順序不是按照與死者血緣親屬來決定,只能按照身份高低決定。比如姨娘死了她親生的子女,只能排在嫡出子女後面哭,用“哭”體現政治,是儒術的治世法寶,“罵”是提高自己的手段。

    論語主要講的就是“哭”和“罵”,華人都有一邊哭一邊罵的本事,“哭”和“罵”結合起來威力無比,但只對內部有作用。面對金兵狼牙棒和蒙古彎刀,儒家文人一句也不敢罵,偷偷摸摸罵幾句還被收拾的很慘。

  • 6 # 羅爾斯正義

    個人認為,我們本來就是權力哲學的大國和強國(道德是權力哲學的一種內化規範形式)。論語以禮釋仁、實用理性、情感本體、宗教政治倫理三合一等等的特點,從權力哲學來說確實是高深莫測。

    但是,世界不僅僅是權力哲學,還有自由哲學……

  • 7 # 山堅海闊

    說這樣話的是信儒的和不信者的兩個角度對一個事物的觀點。儒生有個思維就是春秋筆法的為尊者諱,也是這個特點他必須把論語解釋的完美迴避掩蓋所有不符合當時道德的所有問題。比如說“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不符合今天男女平等的道德觀,怎麼辦?把小人解釋成小孩不就完美了嗎?但是論語中有小人的地方很多,其他你也說是小孩嗎?不行,那麼就在解釋其他的字詞,但無論如何解釋,深挖字詞的意思,都完美不了,而又必須維護聖人的時候這個圓謊的學問,是經過幾千年的豐富與完善的,能不深奧,高深嗎?不信儒的搖頭就在於儒生靠斷章取義的完美論語,絞盡腦汁也解決不了,這段解釋完美了,這個字詞在哪裡又出現了,你還得推倒了再解釋。儒家累呀!能不深奧?

  • 8 # 子夏故壇

    《論語》記載的是孔子與其弟子們在日常生活、學習中的一言一行,但裡面體現的卻是偉大的智慧和思想。玄虛的人認為高深莫測,膚淺的人卻認為那只是些簡單的行為道德規範的集合。聖人寓教於日常的生活之中,實際是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讓學生潛移默化地使自己的言行歸於大道。夫子之道一以貫之,會讀《論語》的人悉知聖人之心,對《論語》中的每件事每句話都能心領神會,而不會讀《論話》的人,就會覺得《論語》中的每件事每句話都是些雜亂無章的拼湊起來的瑣碎東西,孔子在裡面或爾高深,或爾直白,隨心所欲地做些為人之師的事,說些為人之師的話。事實上,《論語》不象《周易》,高深莫測而讓人百思不得其解;《論語》也不象《周禮》,只規定一些讓人遵守的行為道德規範,《論語》象一串珍珠,把它串在一起的就是夫子一以貫之的那個道,說白了就是中庸之道。中庸之道不僅體現在夫子的言行規範上,還體現在他的教學方法上,因才施教、教學相長、學而時習等等無不體現著中庸的思想。

  • 9 # 淡漠千里1

    “夫子之牆數仞,不得其門而入,不見宗廟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門者或寡矣。”

    這段話用來定位《論語》也是合適的!

  • 10 # 何處是家鄉

    《論語》只是一些處事方法和道德規範,這是顯而易見的,完全沒有什麼特別的地方,任何把它向複雜裡的解釋,都是一種過度解讀。

    問題不在這裡,問題在於為什麼?為什麼只是說著一些最簡單的話,甚至更有一些家長裡短的話的孔子,怎麼就被華人推崇為聖人?

    比如黑格爾就有過類似的批評,大意是“為了保持孔子的神聖性,還不如不翻譯論語為好”。中國在黑格爾之前的時代,對於歐洲人來說,那就是“神”一樣的存在,在傳說中中國的聖人孔子,不知道高明到了何種地步哪!可當黑格爾真的讀到孔子的言論後,不免大失所望,與他們的想象完全不是一回事。這只是說明,黑格爾也沒有讀懂孔子。

    包括華人自己,真正讀懂孔子的也不多,雖然我們把他老人家供到了神壇之上,可究竟為什麼他會成為“大成至聖先師”,他對中國文化有什麼無可比擬的貢獻,大多數人,包括大多數中國文人,也說不清楚。

    我也不敢大放厥詞,說自己完全讀懂了《論語》,讀懂了孔子,只是有一些自己的心得,和大家交流一下。

    首先,他為中國文化定了基調,或者說孔子為中國文化確立了思維定式,這是所有華人都必須承認的。他說自己是“述而不作”,我只是轉述古人的思想,我並不發展和另創一套自己的思想。這是後來所有中國文人討論思想內容的唯一方式。中國文化從孔子之後幾乎再沒有縱深發展,只是橫向延伸,成為混元一體的龐大系統,但深度並不加強。所有文人思考問題的根據只能到孔子為止,絕不會考慮孔子有什麼錯誤,也不會考慮突破孔子言論。保守思想,成為中國文化的“根”。

    孔子生活的時代,以德治國仍然還能成為一種可能的想象,因此孔子強調和突出了道德的重要價值,告誡人們不要妄想用其它手段治理社會,否則只會使得社會更加不堪。雖然荀子的時代,以德治國就已經不可能實現,荀子也提出“性本惡”,希望讓人們理解以德治國是做不到的,但荀子沒有明確說明原因。因此後人對荀子並不看重,只是把律法當做道德的補充而已。

    其次,孔子從情感和個體感受出發,提出了“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現代學者研究發現,類似的話語在任何宗教經文當中都有體現。這說明,孔子為華人規定了具有宗教意義的某些教規。

    很多西方人都認為,“儒”學實際具有宗教性質,我們自己也把儒釋道三者並列看待,實際接受了這種觀點。比如孔子說“子不語怪力亂神”,從此以後,華人成為最現實最功利的民族,我們才不管老天爺、玉皇大帝、西王母、道尊、佛祖之間是個什麼關係,能保佑我嗎?能使我心理得到安慰嗎?能,我就拜他,我就祈求他,至於誰最有能力,誰最強大,關我屁事。於是,連“關二爺”也就成了頂禮膜拜的物件。我們朝拜一切神仙祖宗,可又對一切神仙祖宗並不特別看重。我們只求管用,不問原因為何。

    第三,孔子他老人家給讀書人,尤其是平民讀書人找到了一條改變命運的道路。在孔子的時代,讀書原本和普通百姓毫無關係,那時做官是世襲,一般人讀書真的沒有實際意義。但孔子竟然“有教無類”,完全不論學生的出身。而且他鼓勵學生們去做官,去發揮自己的才能,去用“知識改變命運”,這也為後來的科舉考試,做出了前期準備。無數後來的讀書人,正是在孔子的感召之下,勇敢的去自薦,最終改變了人生軌跡的。

    好了,有這三條“思想奠基人、精神領袖、最傑出的教育家”,誰還能阻擋孔子他老人家走上神壇?

    《論語》的偉大,不在於他說出了多麼深邃的道理,這一點中國只有《老子》,其它任何都不能相提並論。《論語》的偉大,恰恰是它的淺薄,恰恰是它最貼近人的生活。它直接告訴一個人應該怎麼存活於世,應該以什麼方法面對世界。它的保守思想,影響直到今天。我們雖然經過了新文化運動、破四舊、文革,雖然把孔子的偶像推倒了,可他老人家的思想,直到今天左右著最大多數的華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春節適合去哪些國家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