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2458114238191884

    病入膏肓

    bìng rù gāo huāng

    【解釋】膏肓:古人把心尖脂肪叫“膏”,心臟與膈膜之間叫“肓”。形容病情十分嚴重,無法醫治。比喻事情到了無法挽救的地步。

    【出處】《左傳·成公十年》:“疾不可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達之不及,藥不至焉,不可為也。”

    【結構】主謂式。

    【用法】多用於人;也用於事物。比喻事物時含貶義。一般作謂語、定語。

    【正音】肓;不能讀作“mánɡ”。

    【辨形】肓;不能寫作“盲”。

    【近義詞】人命危淺、行將就木

    【反義詞】妙手回春、手到病除

    【辨析】~和“不可救藥”;都形容病勢嚴重;無法醫治。但~偏重在“病”;也比喻事態嚴重;無法挽救;“不可救藥”偏重在“救”、“藥”;比喻毛病很重;無法挽救;而且適用範圍比~廣。

    【例句】由於母親~;這個新戰士整日無精打采;茶飯不思。

    【成語故事】春秋時期,晉景公有一次得了重病,聽說秦國有一個醫術很高明的醫生,便專程派人去請來。

      醫生還沒到。晉景公恍惚中做了個夢。夢見了兩個小孩,正悄悄地在他身旁說話。

      一個說:“那個高明的醫生馬上就要來了,我看我們這回難逃了,我們躲到什麼地方去呢?” 另一個小孩說道:“這沒什麼可怕的,我們躲到肓的上面,膏的下面,無論他怎樣用藥,都奈何我們不得。”

      不一會兒,秦國的名醫到了,立刻被請進了晉景公的臥室替晉景公治病。診斷後,那醫生對晉景公說:“這病已沒辦法治了。疾病在肓之上,膏之下,用灸法攻治不行,扎針又達不到,吃湯藥,其效力也達不到。這病是實在沒法子治啦。”

      晉景公聽了,心想醫生所說,果然驗證了自己夢見的兩個小孩的對話,便點了點頭說:“你的醫術真高明啊!”說畢,叫人送了一份厚禮給醫生,讓他回秦國去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寶寶三歲了想給他報興趣班,男孩子該給他報個什麼班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