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8日發審委將審查富士康工業網際網路股份有限公司IPO申請。
2015年3月6日,富士康前身福匠科技在深圳成立;
2017年7月10日,富士康變更為股份公司。
2018年2月1日,富士康上報招股書申報稿;
2018年2月9日,證監會公佈招股書申報稿和反饋意見,其擬在上交所上市,保薦機構為中金公司;
2018年2月11日,富士康股份二度報送申報稿;
2018年2月22日,招股書進入“預披露更新”狀態
回覆列表
-
1 # 愉快高升czs
-
2 # 鬥牛士投資圈
富士康上市有以下意義:一、它是今年管理層鼓勵獨角獸政策出臺後第一隻走即報即審綠色通道的獨角獸企業,也就是說富士康上市政策是大力扶持的;二、富士康是臺資企業,是母公司鴻海精密將相關資產在臺灣股市拆分下市後重新申請在A股上市的,這意味著它是大陸惠臺31條後上市的第一隻臺資企業。那麼,富士康上市後有沒有機會?肯定有,而且上市後暴炒可能性不小,這是因為:一、富士康是第一隻獨角獸上市公司,A股有炒作第一的傳統;二、炒作只要不過分,政策不會出來干涉;三、富士康盤子很大,沒有機構能操縱股價,所以開板價會比較合理,這樣反而留下了短線炒作的機會和空間。建議投資者對富士康上市積極關注,開板後可逢低吸納。
-
3 # 旁觀者47487
第一,個人覺得,從一家公司角度看來到資本市場上市,就是為了融資.如果一家公司資金面根本不缺,每年盈利能力強。何必還需要來上市呢?就好像華為,老乾媽這樣的企業.
第二,既然已經上市了,個人覺得在上市交易前,對跟富士康相關行業有一定的刺激利好。比如半導體,那市場就有操作概念,特別是炒股富士康的上市公司,或者更富士康有業務合作的.
中國最大的OEM代工廠富士康將在A股上市,全稱叫做富士康工業網際網路股份有限公司。
那麼富士康是做工業代工的怎麼又扯上網際網路了呢。富士康創始人郭臺銘解釋是,我們很早就用了AR技術,我們不是傳統制造業,我們是幫客戶量身定做。外界對富士康有誤解,其實20年我就不止於代工了。
2017年底,富士康的總資產達到了1486億元,負債1200多億,資產負債率達到81%,典型的工業企業特徵,而且負債率偏高。2016年底資產負債率才43%,那麼我們大膽猜測,是不是現在生意不好做,借貸過多,才想到用上市來解決融資問題呢?
富士康的股東鴻海精密在臺灣股市差不多合人民幣3200億市值,外界預測在A股其市值在5000億左右。但其2017年淨利潤是150億,對5000億市值,那其市盈率在33倍左右。這對於一家代工公司來說,是不是過高了?像這種工業代工公司,其利潤年年增長很小,我認為其估值市盈率頂多10倍-20倍。別以為加個網際網路,ar技術、雲計算物流、5G物聯網利潤就能高速增長,其最多就是個炒作概念。如果上市後其市值真到5000億,那會不會又像中石油那樣,套牢一大批人呢?投資須謹慎,別腦子發熱一頭就扎進去了,要不到時真可能是套你沒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