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快速軍事一點通
-
2 # 冰雹藍天
題目表達的不夠準確,的確在印度特色的閱兵儀式上印度受閱部隊可謂千姿百態,就像一群刻意打扮的魔術或者說雜耍隊伍路過,頭上戴著各式各樣的頭巾,花枝招展。但是在實際作戰中印度士兵也是配有鋼盔的,但是印度很多部族士兵始終都裹著頭,這是宗教信仰的結果。(最後附有印度士兵包頭布方法!!!!!!)
印度是一個神奇的國度,這裡牛是神。印度是一個由多種不同種族構成的聯邦而組成的國家,每個種族所信奉的宗教又都不完全相同,這裡冰雹就以印度錫克族來加以說明。
錫克族人數佔印度總人口的2%左右,但是卻為印度軍隊輸送了佔總兵力12%計程車兵。錫克族的教義明確嚴格的規定鬍子和頭髮都不能剃,必須用長長的布包裹起來,在外面漏出來都會被認為是非常不雅的行為,所以長長的頭髮就只能委屈的被裹在布里。
而這只是錫克族一個種族的教義規定,印度還有其他的種族也是如此,所以原本是鋼盔呆的地方無奈的被印度形形色色但制式的頭布所包裹,這是一種無奈,也是一種極端的信仰,真不知道打仗時頭巾裡面會不會塞一塊鋼板用來保護脆弱的頭部!!!!!!
最後冰雹在附送一套印度士兵包裹頭巾的方法,有興趣的可以自己試試!!!!!!
-
3 # 軍武最前哨
通常而言,世界各國的軍隊基本都是佩戴統一的軍帽,但在以“奇葩”著稱的印度軍隊中,軍帽不僅顏色種類繁多,樣式也都十分別致:布裹帽、“雞冠”帽、鴨舌帽、貝雷帽等等。
在本該儘可能裝備高度統一的部隊中為何會出現這種情況呢?其實這與印度軍隊複雜的構成屬性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印度是一個多民族、多教派的國家,這也導致印度軍隊的兵員構成十分複雜。
其中,我們最常見的裹著各色頭巾的印度士兵就是信奉錫克教的旁遮普人(錫克族),因為歷史原因錫克族人自古就帶有濃重的軍事色彩,所以該族人十分驍勇善戰;所以錫克族人現在也是印度武裝部隊中的主要組成部分。
在日常生活中,錫克族人用來包裹頭部的布巾可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相應的顏色;而印度政府出於對該族的尊重,也允許服役的錫克族士兵可以不佩戴統一的制式軍帽,但畢竟是部隊,所以在頭巾顏色上還是儘可能的採取統一。
其實,根據相關歷史記載,錫克族人包頭的傳統本身就帶有濃烈的反抗色彩:當年穆斯林統治印度時期就有裹頭的習慣;為了彰顯自己統治者的身份,那時的穆斯林不允許被統治的異教徒裹頭巾。但向來剛毅的錫克族人偏偏反其道而行,不僅包裹頭巾還將其延續成了一種傳統。
但是相比錫克族士兵,信奉印度教計程車兵雖然也有裹頭巾的傳統,但已經被逐漸取消。另外最有趣的是,所有印度的錫克族男子都有一個統一的姓氏:辛格,翻譯過來就是“雄獅”的意思;從這一點上也可以間接的看出錫克族深藏於骨子裡的尚武好戰性格。
除此以外,我們在印度閱兵式上還會經常看到頭頂“摺扇”類似雞冠子的帽子,那其實也是印度傳統裝飾的一種;所以,印度軍隊可以說是世界上最注重傳統、最包容民族特性的軍事組織。
-
4 # 老白撩劇狂
這個是印度的習俗吧,不只是軍人,就是普通人也會戴頭巾,而且巴基斯坦也是如此,印度人覺得帶頭盔不能保護軍人,帶著頭盔麻煩。
其次印度太熱,熱帶季風氣候,熱的時候能熱死人,頭盔導熱性強。而頭巾容易散熱!
-
5 # 小重山
這個問題表達不夠準確,應該說少數印度士兵裹著個頭巾。這部分士兵源自印度特殊的一個教派,即錫克教。也就是說,只有錫克教士兵才裹著個頭巾。
☝印度前總理曼莫漢·辛格
☝印度錫克教士兵
錫克教徒被稱為錫克人,戴“頭巾帽”(turban)緣於第十代祖師戈賓德·辛格時期確立的“五K”教規,即留長髮(Keshdhai)戴頭巾帽、梳頭髮(kangha)戴梳子、穿短褲(kachk)、戴手鐲(kara)、佩短劍(khande)五大信仰標識,它們分別象徵神聖、清潔、警覺、決心和戰鬥。聖城阿姆利則(Amritsar),朝聖地為“神之所在”的阿姆利則金廟。
☝誇張的頭巾
該教的創始者那諾公開宣稱:“我的宗教既不是印度教,也不是伊斯蘭教。”是試圖把印度教和伊斯蘭教融為一體的新宗教。錫克教曾長期對抗莫臥兒,印度共和時期,總理英迪拉·甘地由於下令攻打金廟,1984年10月31日,被她身邊的錫克教衛士刺殺。“印度之父”聖雄甘地,也死於印度教狂熱分子。宗教問題太複雜,一著不慎,就會釀成大禍。
☝就算戴頭巾,也有軍隊標識
錫克教徒能征慣戰,不要說在印度,就是在國外的錫克教士兵,也戴頭巾。當然,這種頭巾也會別上軍隊標識,成為軍營中獨特的風景。
-
6 # 薩沙
今天印度軍人戴頭巾的,基本就是錫克族。
之所以錫克族為什麼不帶軍帽、鋼盔,只戴頭巾,原因如下:
第一,民族、宗教傳統。
錫克族人的傳統就是男人必須戴頭巾。
錫克人的習俗包括包頭和蓄髮。錫克人包頭的風俗,和當年穆斯林統治印度有關。當時,穆斯林統治者是包頭的。他們認為包頭是穆斯林高等的象徵,不允許其他教徒包頭。
很多印度教徒畏懼政權的鎮壓,紛紛停止包頭。
但剽悍尚武的錫克教徒卻我行我素,反而全部包頭以示抗議。
有意思的是,印度的穆斯林都已不再包頭,而錫克人卻還是這樣包。
第二,天氣問題
印度,尤其是南印度的氣候非常炎熱且暴曬。
到了夏天,野外高溫可以達到四五十度,Sunny特別厲害,幾十分鐘就會導致嚴重曬傷。
相比軍帽,頭巾能夠遮擋頭部、頸部和部分臉部,較為防曬。
軍人/中國/印度第三,和平時代
其實,戰時的印度軍隊基本都是帶鋼盔的。
因為錫克人不需要戴鋼盔,印度軍方甚至設計了可以包在頭巾內的鋼盔。
不過,既然是和平年代,也就沒必要這樣大張旗鼓。
真正戰爭打響了,即便是錫克族人也會選擇戴鋼盔的,畢竟沒有人會不怕丟掉性命。
-
7 # 笑小小生
大家好我是測評先生,隨時為你回答!
你們是不是想看這樣的圖片?
但其實戰場上這個樣子無異於自殺?而且在作戰時,哪個士兵會這麼上戰場?演習檢閱而已,真實的部隊是這個樣子的!
這種帽子既尊重了錫克族士兵的傳統,又可以保證士兵的安全!
你所指的奇怪的頭飾實際上是Patka Headgear。這些是在克什米爾作戰的印度陸軍士兵的本土開發的戰鬥頭盔,比印度陸軍標準的1974型頭盔更輕,但不保護所需的保護,因為它可以防止各種致命的炮彈。 它專為渦輪機安全人員設計,提供重要的頭部保護。它有3種不同的尺寸。在長時間使用期間,它不會對佩戴者造成疲勞,頭痛等任何不良影響。 它比印度陸軍標準的1974型頭盔輕便舒適。它為士兵的頭部提供全面保護,並且易於安裝在頭部。他們有一個由高密度模壓模型鋼製成的防彈帶。緩衝材料用於Patka頭盔的內襯,以提供額外的舒適感。它還具有良好的人體工程學設計,並配有下巴杯和杯子。它重量輕,重量約為1千克至1.5千克,具體取決於角色。它提供了襟翼(頸部,頰部和耳部覆蓋),可防止9毫米手槍/左輪手槍/卡賓/碎片。
它還相容現代通訊裝置和夜視裝置。 它的設計使其在極端寒冷的條件下穿著舒適,併為穿著者提供了所需的溫暖。 它可以保護頭部周圍的9mm FMJ。前端部分提供250x75mm印度球鉛芯輪,SLR 7.62x51mm印度鉛球輪以及7.62x39mm AK-47低碳鋼彈藥的保護,即使在近距離範圍內也是如此。這對於參加COIN行動的印度士兵來說至關重要。帕特卡已經證明了自己在許多這樣的例子中,帕特卡從近距離的AK-Round擊中了士兵。 從10米的距離可以從25米的距離和9毫米的後方9毫米手槍射擊,可以承受前方AK-47的猛烈射擊。創傷效果被patka內部頂部提供的緩衝材料和創傷墊吸收。 雖然印度陸軍正在採用新的現代輕型先進戰鬥頭盔,但我們可能不會在任何時候更換它,因為錫克教士兵主要是帕特卡將成為標準的頭盔。 Patka的未來版本可能會看到更好的保護和功能。帕特卡目前已被克什米爾地區的Rashtriya Rifles士兵甚至印度陸軍特種部隊採用。
所以兄弟們不要被網路上的訊息所誤導,印度雖然奇葩,但印度依然是大國,不會愚蠢到讓士兵帶著布上戰場!
-
8 # 兵器知識譜
印度軍隊的頭巾可不只一款,而是“五花八門”,如果對印軍歷史不瞭解的人會覺得“眼花繚亂”。其實印度軍隊的頭巾是有講究的,我相信讀者朋友們透過閱讀小兵的這篇文章以後能夠對這支“奇裝異服”的軍隊有一定的認識。
印度陸軍仍保留著英印時期的聯隊制傳統。多數歷史悠久的聯隊仍按種族或者民族地域編制。比如:旁遮普、拉吉普特、錫克、庫馬盎、馬德拉斯、阿薩姆、道格拉斯、郭爾喀、那加、比哈爾、馬哈爾、拉加普塔和查謨-克什米爾等聯隊,馬拉塔輕步兵聯隊、高爾瓦爾步槍聯隊等等,我們可以透過士兵所帶頭飾來對他們進行識別。
第一:錫克聯隊。(下圖為錫克聯隊士兵傳統紅色頭飾)錫克聯隊,始建於1846年。二次大戰期間,錫克聯隊曾赴伊拉克、波斯、敘利亞、利比亞、希臘、義大利等地作戰。目前擁有19個營。其中第五營於1962年藏南潰退時被掉隊的龐國興等三人臨時組成的戰鬥小組追擊近15公里。
第二:旁遮普聯隊。(下圖為旁遮普聯隊傳統藍色頭飾)由旁遮普人組成,有200多年的歷史。印度前總統贊克爾·侯塞因稱:“旁遮普聯隊是印度陸軍享有盛名的最早的步兵聯隊,旁遮普聯隊的歷史就是印度軍隊的歷史”。二戰期間,該部隊曾赴緬甸、馬來亞、衣索比亞、索馬利亞、北非和義大利作戰。目前下轄19個營。其中第四營於1962年藏南才打了三天就差點被全殲,跑得快逃脫了。
第三:阿薩姆聯隊。(下圖為阿薩姆聯隊淡綠色皮帽)阿薩姆聯隊第五營於1962年藏南被全殲,營長被俘。
第四:杰特聯隊。(下圖為杰特聯隊紅色花冠頭飾)杰特聯隊原本有22個營,其中第五營於1962年在藏南被全殲,所以現在只有21個營。
第五:近衛聯隊。(下圖為近衛聯隊傳統黑色加花冠頭飾)近衛聯隊第四營於1962 年藏南被重創,跑得快,沒被殲。
第六:廓爾喀聯隊。(下圖為廓爾喀棕色皮帽)目前印軍有7個郭爾喀聯隊39個營(原本有40個營,其中第一營在1962年藏南空降時被全殲於半空中,營長被俘)。
-
9 # 走進伊拉克
印度曾對陸軍的修飾和外觀做出過規定,允許敏銳的錫克族和其他民族佩戴宗教頭巾。
除此之外,錫克族士兵也可以保留他們的鬍鬚。
自2009年以來,印度陸軍收到了一些來自錫克族的要求,想要戴頭巾或錫克教頭巾。印度陸軍部長埃裡克·範寧在指令中寫道,只要顏色與當天的制服相符,士兵可以佩戴頭巾。
陸軍發言人蘭迪泰勒中校在一份宣告中表示:“陸軍已經審查了其政策,以確保我們允許每個有資格計程車兵服務的機會,無論他們的信仰背景如何。”
但是,當訓練或部署要求時,士兵仍然需要戴頭盔或其他防護裝備。
雖然規定是士兵可以戴頭巾,但士兵們必須向他們的旅指揮官提交請求並解釋他們真誠的宗教信仰,以獲得批准。
儘管如此,印度陸軍對佩戴的頭巾也有要求,例如,頭巾必須戴在巡邏帽或貝雷帽下面,並由“柔和”材料製成,沒有任何光澤,與制服相匹配,其中包括黑色,棕色,綠色,棕褐色或海軍藍。
圍巾也必須靠近頭髮和下顎線,因此不要覆蓋面部的任何部分,並且必須將頭部塞入均勻的頂部。從下巴底部測量,鬍鬚必須小於2英寸。
士兵們還可以穿著宗教手鐲,類似於醫療警報,行動失蹤,戰俘或行動身份識別手鐲,同時穿著制服或便服。
-
10 # 魂舞大漠
印度軍隊最近的這些年出鏡率高,閱兵時分上演最炫民族風,五顏六色的頭巾特麼吸睛。人們不禁要問一句,特麼頭巾忒也豔麗,為何印度人特別鍾愛如斯?印度身處熱帶,戴頭巾有吸熱作用,久而引以成習,看來不會改掉。尤其在錫克的教義中,終生不剔發,戴上頭巾有助包裹頭髮,只有睡覺的時候可以除去,睜開眼睛就要裹上頭巾,錫克教徒們大多集中在旁遮普邦,歷史上有善戰之名,英國在上海有殖民地的時候,招慕了大量的錫克僱傭兵,也都裹著紅色的頭巾,上海人見了錫克的警察,總是叫阿Sir,叫得時間長了便轉了音,成了阿三,又飾以紅頭之名,這便是紅頭阿三的來歷,積習日久,以之稱呼印度。現在印度,基本上四類人喜載頭巾,除了錫克教徒,在拉賈斯坦邦,噢,就是經常掉軍機的那個地方,是印度的窮鄉僻壤,再一個就是南部的卡納塔克邦,以及15%的我的穆斯林教徒,其他邦或人眾則無是一喜好。但在錫克教徒那,是非戴不可,大約佔印度人口的1.9%,也就是3000來萬的樣子,卻在印度軍隊中佔了16%,所以經常可以看到印軍頭巾滿天跑,也只是錫克的兵如此。
●頭巾故事。鷹醬家統治印度之時,旁遮普是個獨立的錫克王國,後來英華人找準機會終於滅了它,戰至1849年總算滅了它。是有善戰的名聲,如今在英美等大國,都有裹著頭巾的錫克兵,現在在印度國內,更是如此,特別是在印度軍內,因為人員多,也就尊重他們,喜歡戴就戴著吧,這叫尊重民族傳統。他們的先哲說過的話,戴頭巾為得讓人容易認出我們。當然也是民族自豪感使然。歷史上歐洲人強行要給他們取消,造成了挺嚴重的地區叛亂。印度也知道戴頭巾,在部隊非常麻煩,裹個頭巾大約半小時,非常耽誤事,但又取消不得,因此發明過一種圓圓的頭巾鋼盔,但非常不穩固,易於脫落,可能更多時候,這些錫克兵們仍然要戴頭巾才行。
●頭巾有關文化。根深蒂固的錫克頭巾,使人印象深刻,頭巾在印度,著實也成為一種文化。不似錫克頭巾的打法,我們看莫迪頭巾的各式各樣,非常複雜。如果他一襲西裝,出現在非社交場所,被眼尖的記者給逮住,就會恥笑了去,甚至說,他像一個“來野生動物園遊獵的白人”,總之民族感的頭巾,不是戴不戴都可以,那是非戴不可,似乎包括莫迪在內的歷屆總統,都善於此道。錫克的頭巾看著相對簡單,大都是中間凹,兩側膨起的圓包狀,易於識別,在軍隊中的錫克兵也大多如此。凡佩載這種頭巾者,大多錫克兵無疑。
●成為一種標誌。頭巾已與錫克人合而為一,是錫克的運動員參加國際賽事,有一次被裁判要強行摘下,錫克運動員以為事關民族尊嚴,以罷賽相要挾,他們認為,摘掉了頭巾,就是對神靈的大不敬。已根植於骨子裡。於錫克教來說,還有一個現象,以為值得留意,男姓必飾以“辛格”之名,是以印度多辛格,女必加註考爾,所以稱為考爾的也自有不少。辛格為獅子之意,辛格則為公主之義。有關錫克人不多,居然有這麼多故事,可能是人們沒想到的。
-
11 # 梨城雅士
這是印度錫克教傳統影響。
也有利於擦汗和保暖禦寒。
同時也便於識別敵我雙方。
但能夠影響軍容的嚴整性,
有損軍隊正規化,國威,軍威!
這反映軍隊建設理念問題!
-
12 # 王牌武器庫
印度對於我們而言是一個非常神奇的國家,種姓制度影響十幾億人口,寧可做冤大頭也要展現財大氣粗的一面,瘋狂購買美俄的武器。雖然這些都是調侃,但其實我們對於印度並不瞭解,無論是文化還是軍事,今天咱們來聊聊有意思的問題,為何其他國家計程車兵都戴軍帽,而印度士兵卻要裹個頭巾。
其實裹頭巾的並不都是印度人,只有印度錫克族士兵才會在頭上纏上厚厚的頭巾。錫克族的人數並不多,他們的人口只佔了印度總人口的1.9%,別看人數不多,錫克族可算得上印度國家的閃亮之星。
錫克族有著較為嚴格的教義,成年男子不可剃掉鬍鬚和頭髮,而且還要把頭髮包起來,就算再熱也不能摘掉,這種頭巾長達2米左右,包紮時非常講究,如果頭巾在外人面前露出的話,則將視為不雅,這個與穆斯林女性的黑袍意思差不多。
其實錫克族早在民國時期就跟隨英國殖民者來到中國,並在租借內擔任巡警,至今大家叫印度人“阿三”,其實就是當時上海人叫錫克族而流傳下來的“外號”。除了在中國,錫克族在英國殖民時期就因為驍勇善戰和極度忠誠而擔任英國貴族的侍從或保鏢,由於歷史遺留問題,很多錫克族都移民海外,並將錫克族文化傳播於世界。
目前,世界最知名的錫克族侍從名叫“阿卜杜勒”,他曾服務於維多利亞女王,因為其身材高大魁梧、性情溫和,深受當時的女王和貴族的喜愛,甚至他與女王的故事還拍成了電影《維多利亞與阿卜杜勒》。
別看錫克族的教義嚴格,人家祖祖輩輩都是尚武之人,雖然人口比例小,但在英國殖民時代,印度軍隊中有兩大殺手鐧,一個是郭爾喀人,另一個就是錫克人,其中錫克人的戰鬥力要遠超郭爾喀人而且目前印度軍隊高層中有大量錫克族軍官掌權。
就算是在軍隊進行閱兵儀式,印度軍隊都得尊重錫克族的信仰,不可以要求他們再點頭巾。值得注意的是,很多時候,錫克族上戰場都不戴頭盔,雖然比例不大,但也可見有多麼勇猛了。根據資料顯示,當時印巴戰爭時期,大量錫克族士兵在沒有頭盔的情況下,頂著頭巾在戰場上殺敵,子彈在頭頂上飛也毫無畏懼。
後期印度軍隊為了保護錫克族士兵的信仰和“生命安全”,研發了一款“方形頭盔”,專門讓武力充沛的錫克族佩戴,可以說非常照顧他們了。
這裡要穿插一個小故事,當年印度的掌權者多為穆斯林,當時的穆斯林還都是包著頭的,而且包頭還是穆斯林的最高禮儀,也正因為如此,印度的穆斯林就不允許其他教派的教徒,甚至開始了殘酷地鎮壓。
這也導致很多的印度教徒因為畏懼而停止包頭。但對於彪悍尚武的錫克族人堅決反抗,不僅包頭,而且包得越來越嚴實,穆斯林後來看實在打不過就放棄了強迫,甚至現在的穆斯林都不包頭了,而錫克族卻依然遵循著教義。
其實頭盔和信仰相比,保命更重要。但對於錫克族而言,生活在印度就必須遵循自己民族的教義,不然的話就很容易被其他宗教所取代,而且印度的宗教眾多,各種牛鬼蛇神現身、各種血腥鎮壓,只要透過武力來捍衛自己的信仰,才真正地可以在印度這個國家長存,而且錫克族在印度的口碑非常好,再加上在軍警界具備較大的話語權,沒有敢強迫他們做他們不喜歡的事情。
回覆列表
印度是一個宗教國家,錫克教教義中就有明文規定“凡是信奉錫克教的教徒都必須在頭頂包裹頭巾以示尊敬和虔誠”。
印度第二大教錫克教擁有眾多的信徒,而在印度軍隊裡也有不少的基數。在錫克教教徒心中,頭頂包裹頭巾不但是傳統更代表了對信仰的虔誠,不包裹頭巾反而成為異類。而印度軍隊是支援軍人擁有不同信仰的,也允許錫克教士兵包裹頭巾。因此在我們看來這種傳統成為代表和標誌。
另外印度很多富人和有地位的人都是錫克教信徒,包裹不同顏色頭巾也代表了不同的社會地位,越來越多的非錫克教信徒也以包裹頭巾作為對自己社會地位的肯定,就像背LV包包一樣,成為身份的象徵。同樣這種情況也顯現在軍隊中,所以我們才看到印度士兵不帶軍帽而都包裹頭巾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