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育鄰人

    對於教育引導孩子成長,父母能“以身作則”的簡單粗暴是相當有效的,明確的任務、與行為結果收穫是促使孩子好好學習最有效的激勵方式。簡單粗暴等同於方式簡單、方向明確,這是很多大企業所提倡的管理方式,對於教育引導孩子成長非常有益。

  • 2 # 元之創客

    家長粗暴的教育孩子學習,這不是家庭教育,這是家庭暴力。有什麼樣的家長就有什麼樣的孩子,等到孩子把暴力的拳頭落到家長頭上的時候,只有被挨打受氣的份兒。在家庭中,對任何人採用粗暴的交流方式,都是在為自己埋下定時炸彈。有三類家長:

    1、氣急敗壞型

    這型別的家長,都是受教育程度比較低,在家庭裡,把自己的意願強加給孩子,如果孩子沒有達到自己的要求,感覺很失面子,加上孩子軟抵抗,讓家長無可奈何,從而無法忍受,採用粗暴的方式教育孩子,實際上就是自己拿著孩子發洩自己的怒火。這種結果就會造成孩子性情更加粗暴和心理不平衡。

    2、以家暴的方式教育孩子

    孩子能夠讓家長施以暴力,說明孩子已經再用自己的方式對抗家長了,對孩子來說,這是一個危險的訊號,如果家長還不自知清醒或者有所收斂,就會造成家庭悲劇。有熊孩子就有熊家長,結局不能夠得到任何人的幫助和同情。

    3、偶爾家暴的家長

    這型別的家長還是比較理智的,只是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才動用了粗暴的方式,。家長可以給予孩子適當的懲戒,但不是過激的家暴,這是不理智的,有第一次,就有第二次,次數多了,時間長了,家長和孩子的關係就會越來越緊張,被傷害自尊心的仇恨會深深的根植於孩子的心裡。粗暴的方式往往是提前點燃炸彈的導火索。

    任何一種粗暴式的家庭教育都是自食惡果的捷徑,不管多麼親近的血緣關係,最後都是反目成仇的冤家對頭,所以,家長不要迷信自己的家長權威,不要用傷害孩子的代價來平息自己的怒火或者彌補自己沒有價值的面子!

  • 3 # 語文萍

    我生長在一個知識分子幹部家庭,父母活到現在100多歲了。但是一輩子只生了我們姐妹二人,在那個年代,能吃飽有衣穿就不容易了。至於教育,也就是我這個家庭,大部分家庭孩子很多任期發展!

    我姥姥家成份高,我媽媽讀了12年書,舊社會12年等於現在的什麼水平不得而知,那個年代是婦女中的嬌嬌者。但是媽媽的脾氣火爆,一點火就著!發起脾氣驚天動地!

    我從小身體不好,聽媽媽說,奶奶用手指指著我的腦門說:”這個小死女子,活不出個人來!”可我小巧聰明,學習從來不用父母操心。上初中就住校,沒有人陪伴關懷,學習成績很好。我妹妹長的很漂亮,漂亮女上小學數學就很吃力,每天做作業時,她不會媽媽教她,一遍媽媽態度還好,二遍聲音就大了,三遍就嚷起來了,四鄰右舍都聽見了!再不會啪!啪!啪地打頭了,妹妹哭了,她更不會了!那個時候我還小,不懂啊,只是媽媽發起脾氣來我很害怕!現在想起來,如果媽媽能耐心一點,像現在有的媽媽,我長的那麼好的妹妹不至於變成一個”笨蛋”!

    我上高中時妹妹考初中,爸爸不讓她去考,說:”兩個孩子上學供不起!”媽媽不同意說:讓她去考,考不上她不埋怨大人!如果不讓她去考,將來她要埋怨父母不讓她上學!”媽媽不虧有文化的老人,看事就是遠啊!

    現在真的是這樣,我的工資有妹妹的兩倍多,我一輩子沒受體力勞動的累,我妹妹掙錢少,在工廠多受累啊!

    過去工資低,僱不起保姆,也沒有幼兒園,我媽媽15年給我姐倆個帶大三個孩子。老人也是有功之臣啊!我的兩個孩子到上學年齡都接出來跟著我上,妹妹離家近,她的孩子上學了,可是星期放假還要回家。暑假我帶孩子回家探親,親眼看到我媽媽怎麼”管教”我外甥的!說實在話,我都掉眼淚啊,疼得慌!不是大聲喊叫就是打啊,那麼小的孩子身上打的青一塊,紫一塊……!越打越不會啊!媽媽氣的半死,孩子打的大哭小叫!每次都是我最後收拾慘局!把外甥叫過來,給他講道理,再平心靜氣地教他把作業做完!可是我在家那個月二十天的管什麼用啊?

    開學了孩子回家,我妹妹在工廠上三班倒,沒有時間,妹夫是海員,一年到頭不在家,一個孩子廢了,初中還沒有畢業老師就動員去了一個不像樣的技校,好歹畢業了,和他媽媽一樣進了工廠,後來下崗,到處打工。一家兩代人一輩子生活在社會底層!

    我的家庭教育整好跟媽媽相反,我在學校不體罰學生,在家不打罵自己的孩子。孩子從學校學習到踏入社會工作都還挺好的。

    這都是我自己的親身經歷,今天把它寫出來,有兩個目的:一是告訴有的家長朋友,對孩子要多陪伴,多一點耐心,明白自己的孩子自己要管!不能只望老師,老師的事太多!他教的不是你一個孩子,種好自己的自留田這是必須的!

    二個是告訴那些不愛學習的孩子,希望你們在最能吃苦的時候認真學習,逼著自己優秀,將來過你想要的幸福生活!

  • 4 # 智樂園

    家長對孩子的學習要有耐心,不可簡單粗暴,否則,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造成孩子缺乏自信,容易產生自卑感,形成不良性格,影響身心健康。

    1、粗暴容易讓孩子說謊。

    父母一旦發現孩子學習有退步,非打即罵,造成孩子嚴重的心理負擔,不敢面對父母,為了避免皮肉之苦,孩子便開始說謊,期末通知書上的成績也要修改,說謊被發現後,又要捱打,長此以往,形成惡性迴圈。

    2、粗暴行為傷害孩子的自尊心,容易讓孩子產生自卑感。

    經常捱打的孩子會感到自尊心受到傷害,會懷疑自己的能力,自認為“低人一等”,不願意與人交往,性格變得孤獨、沉默。長期心靈的傷害,讓孩子缺乏應有的自信心,產生自卑感,嚴重的還會成為自閉徵。

    3、粗暴的教育容易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使孩子變得固執、粗暴。

    對孩子的教育簡單粗暴,孩子就會產生逆反心理,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更容易逆反。粗暴帶來孩子的故意反對,故意讓父母生氣。有的孩子還會越打越不認真學習,嚴重的還會離家岀走。孩子本身有很強的模仿性,父母對孩子的打罵,會使孩子在對待別人或與人相處時,常常採用同樣的暴力手段,實際上,家長的粗暴起到了不太好的榜樣作用。

    總之,自尊自信是孩子健康成長的內在動力,也是重要前提。父母粗暴的教育方式,不能滿足孩子的情感需要,會對孩子造成傷害。

  • 5 # 小島語文

    做好家庭分工,是家長的職責。但是並不是家長付出了,你就能收穫一個“天使孩子”。尤其是輔導作業的時候,忍不住想暴走的家長,這是不可迴避的教育問題,如何能做到輕輕鬆鬆輔導孩子寫作業?粗暴教育孩子學習會有什麼後果呢?

    對於低年級段的小學生,怎麼寫好字,身子要坐直,寫作業的速度,學習習慣等都是家長關心的問題,尤其是在一遍教了又一遍,孩子還不會的時候,先崩潰的那個人一定是家長。小高年級的家長,就會奔波在各大輔導班裡,影印各種資料,一遍遍陪著孩子刷題,等到孩子小升初後,家長也能成為奧數選手。然後這樣的陪伴學習並不值得推薦,因為家長實在太辛苦了,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自己的陪學任務才能輕鬆一些。所以有些規矩,開學前必須立好。

    1、 遵守時間,是一個良好的開始,家長也需要做到

    小學生在寫作業問題上最多的壞習慣就是,拖拖拉拉、磨磨蹭蹭、注意力不專心,必須家長在一旁盯著,不盯著就不能好好寫作業。有的家長說,我就是盯著,他也做小動作,喝水、吃東西、玩筆……讓人看得火冒三丈。其實,我們家長想一想,自己小時候寫作業的時候為什麼沒有這種情況?因為時代不同了,我們的父母,因為工作忙等問題,確實少有陪寫作業。可是在寫作業的時候,我們也不能專心好好寫,還不是會偷偷瞄電視。

    對於小學生來說,尤其是低幼階段,想要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第一個立規矩就是必須遵守時間。吃完飯後,稍作休息,就回到書房或者書桌前,開始寫作業。給自己預設一個完成時間,也是對作業量的一個認知。家長也應該養成遵守時間的習慣,很多家長吃完發就刷手機,顯然給孩子做了一個不好的表率。低年級的小學生,一開始對作業量的認知不足,可以由家長規定寫作業的時間。比如30分鐘內寫完,大部分小學生的作業,尤其是書面作業都很簡單,老師也不可能留很多。沒有完成的,把懲罰機制也寫清楚,並且嚴格執行。

    2、 從難到易,有問題一次找家長解決

    有了時間上的設定,孩子就會形成對自己學習的初步要求。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家長不必陪坐陪寫,家長可以做自己的事,保證孩子有一個良好的安靜的學習環境即可。等待計時器響起,或者孩子主動走出房間說,我作業寫完了以後,再來到孩子身邊,幫助孩子檢查作業。這是一個對孩子和自己相互信任的過程,只有這樣,家長才不會陷入輔導作業的不良迴圈中。有的家長說,不行,我的孩子必須我看著寫,看著寫都寫不好,我要是走了,他還不得造反?你們看,這就是家長對孩子的不信任,你不試試怎麼知道孩子造不造反呢?

    對於小學生回家寫書面作業的順序,我們老師建議先由難倒易。為什麼?因為孩子在寫作業快要結尾的時候,遇到難題,會產生很強烈的挫敗感。家長也會說,怎麼回事?上課沒聽講都幹嘛去了?作業也不會寫?所以,就會一直卡在難題上,造成寫作業的時間拉長。那麼一開始寫作業,就著手解決複雜的作業,改錯、計算等形式,讓孩子鬥勁十足。等孩子自己解決了難題後,再寫容易的作業,效率也會比較高。

    3、 寫完作業後,自己整理書包文具

    我們家長往往在好不容易幫助孩子輔導完了作業後,為了儘快催促孩子睡覺,就會讓孩子自己去洗漱,而家長會幫助孩子整理書包文具。其實,整理書包這件事,必須讓孩子自己來做,這個屬於培養自理能力的規矩,一開始必須定好,讓孩子有自己的事就自己做的意識。整理書包也不耽誤睡覺時間,1-2分鐘即可。也讓孩子對第二天上什麼課,需要準備哪些學習用具有一個認識,小學生的依賴心非常嚴重,只有透過生活中的點滴小事做起,才能幫助孩子建立獨立性,而這種獨立性是會影響到學習的獨立性。

  • 6 # 平衡教育

    過去說的是“棒槌底下出孝子”指的是家長對孩子嚴格要求,是在孩子犯錯誤,講明道理的情況下給予一定的懲罰,不是等同於簡單粗暴,再說了,過去講究的是“三綱五常”,父親在家裡有絕對的權威,說一不二,不管對錯,全家人都要絕對的服從。服從成了一種習慣!

    時代不同了,家長粗暴之下的孩子缺乏溝通交流,會出現很多人弊端,以下暫列舉三個方面:

    第一、可能會懦弱

    小夏同學走路的時候都是低著頭,即便路上沒有車,一般都會順著牆根走,進入教室的時候很少與同學交流,有人問他什麼問題的時候,也會很小聲的回答,就跟蚊子哼哼似的。

    小夏之所以會這樣源自他爸爸經常打他,稍微有點不合常規的事情就打,打到小夏同學做什麼事情都畏首畏尾、小心翼翼的,生怕出點什麼問題,那是絕對的聽話,沒有自己的主見,不管什麼事他都會說“行”,這樣的孩子脾性就很懦弱,不敢表達自己的想法,時間長了也沒有想法了,只是一味的遵從就是了!

    未來小夏的爸爸肯定會更生氣,因為他的兒子的懦弱,不爭氣,他是恨鐵不成鋼,殊不知孩子的這種脾性是他一手造成的!

    第二、可能很會偽裝自己

    因為經常捱打,被打的孩子就會偽裝起自己內心,把自己完美的一面呈現出來,目的就是免受家長粗暴的責難!

    小相同學每次考試之前都會精心準備,一張張的小抄,考試的時候總能源源不斷的一張張的從不同地方拿出來,不管考哪一科都阻擋不了小相同學的作弊!因為一旦考差了,她就免不了她媽媽的一頓打,讓她疼恨的是她家鄰居同學,每次都考很好,她媽媽一對比,更不會輕饒她了!

    她每次都擔心自己考不好,所以會精心準備,有備無患!監考老師都知道她的規律,每次考試都會重點關注她,但是防不勝防,久而久之她就形成一個規律,平時不認真學習,一門心思準備作弊,今年中考的時候,她的真面目就露出來了,剛剛夠二星級高中!在這裡想問候一下小相同學,你現在還好嗎?

    第三、可能會脾氣暴躁,以暴制暴

    仲同學因為在課堂上與老師發生衝突罵了老師,老師一再提醒他,讓他不要衝動,衝動是魔鬼,但是他根本聽不進去,繼續辱罵老師,這讓老師非常氣憤,原本上課不聽講就不對,還要罵老師,老師那受得了?當天就叫家長了,結果他家長來了,看到孩子二話沒說直接就對孩子一頓抽哦,兩下就把孩子的鼻子打的鮮血直流!

    我作為老師,當場就嚇得不輕!更何況是仲同學呢?家長的粗暴導致了孩子也是脾氣暴躁,一旦有事情觸發,很難控制自己的情緒。

    粗暴之下的孩子,雖然對家長絕對遵從,但是家長走不到孩子心裡,在孩子心目中,爸爸媽媽僅僅是他們賴以生存的依靠,粗暴之下的家長只能控制住孩子的軀殼,得不到孩子的情感,等到孩子能夠自食其力時,也是孩子離開父母的時候!

    現在的家庭教育存在兩個極端,要麼簡單粗暴,要麼快樂教育,中間的拿捏得恰到好處的家庭教育很少,而正是教育得當的家庭中更能教育出優秀的孩子。所以有的專家提出家長需要培訓上崗,這一點是我們教育的空缺,希望未來的課外教育機構能夠開設家長教育培訓課程,讓更多的家長合格上崗!
  • 7 # 弘道

    這個問題的答案很簡單:因果規律無處不在。

    家長錯誤的教育只能得到錯誤的結果,並可能在很大程度上形成惡性迴圈。

  • 8 # 百姓雜燴

    家長粗暴教育,對孩子的身心會造成一定的消極影響,但因人而異。

    社會上不乏棍棒教育出孝子的事例,可那大多是過去的事例。新世紀以來,中國快速從農業大國向工業大國轉變,文化環境有明顯差別。農業社會要求培養聽話的孩子,以棍棒戒尺為標誌的教育,大行其道。這樣的孩子進入社會是領導喜歡的。負面的影響儘管有,隨著功成名就,可以忽略不計。

    新世紀以來,文化迅速發展。時代要求大家追求個性發展,創新精神。只有高的情商,才更容易成功。於是粗暴教育的弊端特別明顯。粗暴既包括言語上的野蠻,也包括行為上的野蠻。長期的粗暴教育,使孩子內心脆弱,敏感。他們唯唯諾諾,見人也是眼睛躲閃。內心時刻擔心因做錯事而收到懲罰。會失去獨立的人格。

    正如一些教育名家所言,你沒有尊重孩子的人格,孩子也不會懂得尊重他人。這樣的孩子,出身社會,以為只有拳腳才能解決問題。如此教育帶來的後果,不堪設想。

    華人民大學李玫瑾教師說,你以什麼樣的方式對待孩子,孩子長大後就會用什麼樣的方式對待你。他們的內心有一股能量需要釋放。等家長老了的時候,也會被孩子粗暴教育。當然,性格稍微堅強的孩子,到了青春期就開始叛逆。前期粗暴干涉還能容忍家長,後期孩子翅膀硬了,就會極度反抗。

    總之,杜絕用粗暴的方式,否則後患無窮。

  • 9 # 林茵

    家長用暴力管家孩子,帶給孩子的負面影響就是,牴觸家長,甚至他們有時候會對父母動手,並且很仇恨父母,大腦裡會幻想父母從人間蒸發最好。我是個兩個孩子的媽媽,在我印象當中,她們倆從來沒捱打過,我有時經常給他說很幸運生活在我們家裡,小孩子犯錯了,不要動手打,先讓他想想錯在哪裡了,下次一定不要犯同樣的錯誤。

  • 10 # 視內鏡

    我們常常說家長是孩子的鏡子。家長給孩子什麼樣的教育,孩子就會成為什麼樣的人。如果說家長一味的只知道粗暴的教育,那麼他培養出來的孩子一定會有這個印記。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個教師,他們在孩子心目當中擁有重要的地位,他們的行為舉止會直接影響著孩子的成長。

    而粗暴的教育方式會造成孩子的心理陰影,影響他們三觀的形成。最終不利於發展。

    粗暴的教育方式有很多表現,例如沒耐心,亂喊亂叫,不傾聽孩子心聲,蠻橫體罰,隨便定義孩子的行為等。

    如此行為下孩子不敢吐露心聲,視父母如“仇人”,形成陰暗,怨毒的心理。

    當他們面對社會事務時,也會照搬父母的行事作風,如此,長久以往必然成為社會毒瘤。

    父母教育孩子需謹慎,學會用愛的方式,學會換位思考的方式,學會民主的方式,方能實現教育的意義。

  • 11 # 喜205409161

    "家長粗暴教育孩子的學習,會造成什麼樣的後果"?

    這個問題的主語是"粗暴",因此"後果"自負,"各有特色"。取決於孩子的基礎性"情感差異"與對"粗暴"程度對應的"反映而在"。一般會出現具有代表性的兩種可能:

    一,由於受家"長粗暴野蠻"與缺乏"愛心"的經常性教育手段,孩子的學習興趣急劇減退,內心深處積蓄怨憤,心理素質崩潰存疑,積極向上的慾望受到打擊折返,思想上產生"心思移位"趨向,比較好的"優勢"不能互補,比較好的成績明顯下降,活潑開朗的性格鬱悶寡言。

    二,家長"粗暴"而超越孩子承受的教育方式使孩子無法忍受,產生逆反心理,"破罐子破摔"。特別是孩子反應遲鈍,學習成績不理想,愛好和興趣人為的被"剝奪",本來就掉隊或"被歧視"的"心理"有創傷,再加上家長的"不近人情"折騰,得不到及時的安慰與合理化疏導,孩子立馬產生抗拒迴應,消極怠工,脫離環境,"背景離鄉","報復還真"。因此,家長的粗暴教育,往往會造成適得其反,"惡性迴圈"的後果。

  • 12 # Angee安吉說

    家長粗暴教育孩子的學習,會有兩種結果:

    1 正向結果

    孩子成功轉向家長期望的方向並努力,越來越好。

    2 負向結果

    孩子慢慢萎靡不振,情緒低落,做啥事都沒勁,也不積極參與,或者易怒,脾氣暴躁,不願與家長溝通等等。

  • 13 # 肥仔老師談教育

    教育是一個相當複雜的問題,任何的教育方式都不一定有必然的結果,其結果往往因人而異。

    家長粗暴的教育孩子的學習,會造成什麼樣的後果呢?我想一般會有兩個可能性的後果:

    1、孩子因為懼怕你的粗暴的教育方式,於是學習上認認真真,刻苦努力,學習成績比較好。這個結果無疑是比較令人滿意的,但是你的孩子也可能因為懼怕你的粗暴方式,不太敢發展其他方面的興趣和愛好,以至於生活過得比較壓抑。如果生活過得比較壓抑,那麼抗壓能力強的孩子倒是沒什麼問題,如果你的孩子抗壓能力比較弱,那麼就很可能造成孩子精神方面的惡劣後果。

    2、孩子剛開始的時候比較懼怕你的粗暴的教育方式,但你的孩子天生適應能力比較強,慢慢的就產生了對你的這種粗暴的教育方式的免疫力,然後跟著你學也變得粗暴不堪,孩子小的時候反抗不了,當孩子成長到有足夠的反抗能力的時候,你就壓制不住他了。而且他還可能對你的粗暴的教育方式心存怨恨,然後自暴自棄,發展成為你也不想看到的惡劣後果。本來呢,這種天生適應能力比較強的孩子,你只需要正確的引導一下,他就會很快的適應學習所需要的強度,但由於你的教育方式的錯誤,而導致了一個不可挽回的結果,這實在也太可惜了。

    綜上所述。無論是粗暴的教育方式,還是引導的教育方式,都不是萬能的。我只能這樣說,一般情況下采用引導的教育方式就足夠了,偶爾可以採用粗暴的教育方式。但是粗暴的教育方式不能等同於粗暴的毆打,其實你嚴令的孩子不能做他喜歡的事情,對於孩子來說已經是相當粗暴的。只不過嚴令孩子不能做他喜歡的事情,你需要在旁邊嚴格監管,於是很多家長都嫌煩,不肯耐心的付出而已。

  • 14 # 布衣學堂

    我們經常可以聽到這麼一句話“媽媽要生氣了”,父母覺得對孩子沒啥影響,其實對孩子影響可大了,所以別老對孩子說“我生氣了”。那麼,家長如何才能控制不對孩子發脾氣呢?

    一、當孩子犯錯時父母應該怎麼做

    1、分清楚大錯和小錯

    有些家長對於孩子犯的錯誤太過敏感,總想著要在孩子犯錯的第一時間就糾正他,但很多時候孩子犯的錯無非是些無傷大雅的小錯,而很多家長都會小題大做。

    有時候家長應該容忍孩子犯的小錯,不需要每次都去糾正他,可能在他嚐到了錯誤做法的後果之後,他自己會覺悟過來什麼才是正確的。讓孩子自己領悟,這效果遠遠比家長的教導要來得好。家長如果直接對孩子生氣,這樣很有可能就會激發孩子內心潛在的叛逆因子,這對你的教育來說是一塊絆腳石。

    孩子都是需要大人的耐心和關心,一味的責怪只會讓他心理產生陰影,耐心引導才能夠解決孩子不聽話的問題。

    2、試著冷靜下來分析問題

    當孩子犯錯的時候,先不要急著生氣,首先讓自己冷靜下來,仔細思考一下孩子為什麼哭鬧,在瞭解原因之後再做定奪。孩子犯錯都是有根源可循,如果家長不分青紅皂白就先生氣,孩子不僅不能及時發現自己的錯誤然後改正,而且還容易給他的心裡造成陰影。家長這時候應該冷靜下來耐心分析孩子犯錯的原因,引導孩子改正錯誤。

    3、分析是孩子錯了還是大人的觀念錯了

    很多時候孩子的思想和大人是不一樣的,有些東西他覺得應該是這樣,而在大人的世界裡卻是另一番模樣。如果這時候你認為是孩子的錯,那麼很有可能你就把孩子單純的世界給抹殺了。

    孩子的世界是充滿想象力,雖然有時候會出現奇怪的想法,但作為父母先不要急著否定他,換個角度想想,孩子的觀點何嘗不是一種想象力的表現呢。

    二、父母常發脾氣會對孩子造成什麼影響

    1、孩子善於模仿,如果家庭中經常出現爭吵,以後孩子的性格也會變得火爆、任性、衝動,甚至很容易和別人發生分歧。

    2、經常受到驚嚇會讓孩子失去安全感,長時間處在這樣的環境下,會失去自信,性格可能會變得孤僻、封閉、不意願交際。

    3、孩子由於害怕而變得“順從”,可能導致以後做事沒有自己的主見,甚至變得軟弱,失去自我。

    三、別老對孩子說“我生氣了”

    1、爸爸媽媽們可要注意了,儘量不要對孩子生氣,即使真的生氣了,也要先控制好情緒,如果忍不住爆發出來了,事後也要馬上撫慰孩子,告訴他:“寶寶剛才不乖,媽媽好傷心呀,忍不住生氣了,但是媽媽還是很愛寶寶的,寶寶只要改正了壞毛病,還是人見人愛的乖孩子!”避免給孩子造成心理陰影。

    2、生活中,我們常常聽到家長們對孩子說:“別鬧了,媽媽生氣了。”、“你不好好吃飯,奶奶生氣了!”等等,認為孩子意識到家長生氣了就會乖乖聽話。

    但是事實上,家長總是對孩子說“我生氣了”,可是很容易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喲,有心理研究顯示,對6歲前孩子經常性生氣,會讓他形成消極的負面人格,產生自卑、內向、憂鬱的心理,而且害怕與人相處,甚至有自殺的傾向。

    四、家長如何控制不對孩子發脾氣

    1、反省自己

    是否是自己的問題孩子可能沒有問題,但是我們卻可能越俎代庖。比如寶丫丫可以自己吃飯,但是丫爸爸就是要喂她吃飯,寶丫丫反抗,這就不是寶丫丫的問題,而是丫爸爸的問題。所以搞清楚誰的問題對問題解決非常有效。

    2、離開,讓自己冷靜下來

    如果我們覺得自己真的被激怒了,咬咬自己的嘴唇或者牙齒,或者走開都行。儘量不用發脾氣的方式去讓孩子與自己達成一致。我們也許已經和孩子形成了這樣的互動模式,但問題是孩子不會從這種模式中學會自控。

    3、慢一點回應

    遇到問題的時候,別忙著迴應。讓自己停頓,想一想,再回應。這樣我們就不會冒險立刻做出迴應,而是回到理性方法上,用更合適的方法來應對孩子的行為。或許可以忽略,或許想可以接受某些行為,總有一個辦法是有效的。

  • 15 # 錢德鑄

    家長粗暴教育孩子的學習,會造成什麼樣的後果?稍有常識的人都知道,1會讓孩子產生恐慌、懼怕心理,泯滅孩子學習的積極性,變成被動應付;2會讓孩子性格扭曲,或者過早出現叛逆,也是與家長的粗暴教育有關。那樣就會毀了孩子。

    所以,我們作為家長,對孩子的學習要正面引導,以理服人,配合學校、老師,循循善誘去重視孩子的學習行為,關注孩子的學習思想,讓孩子在學習中健康成長!

    這都是正面、積極的教育,符合大部分家長教育孩子學習的實際情況,是真實的現況寫照。

    至此,本該已答題完畢。但總覺言未盡意,尚未完整,留有缺憾。

    我想起托爾斯泰《安娜·卡列尼娜》一書的開篇首句:“幸福的家庭大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卻各有各的不幸”,如果把這一名言套用在家長教育孩子的學習問題上,我們似乎可以說:家長正面教育孩子學習都是相似的,側面(或反面)教育孩子的學習,各有各有的收穫。

    “粗暴”二字挺刺眼,它的詮釋是魯莽、暴燥。其實在現實生話中,家教風格各異,孩子的個性特長也不盡相同:大部分家庭教育孩子的風格推崇平等溝通,“慢慢聊”,但也有快風格,“粗線條”相處,相安無事的;孩子大部分信奉循循善誘,也有隻認鼓眼將軍,不認橡皮羅漢的。相對的粗暴教育也不是一無是處。

    當然,我這裡不是在提倡粗暴教育,即使它有可取之處,那也只能是在循循善誘行不通的前提下。還要特別強調的是,“粗暴”教育中也要滲透循循善誘,就如同對孩子的學習循循善誘教育中,絕對不是一味遷就,也要有一定的原則和嚴格要求一樣。

  • 16 # 生活統計學

    我來講一個發生在我身邊不粗暴教育孩子,孩子最後成為廢青的例子。

    阿力是我的鄰居,他的父母是下崗職工,靠每日早出晚歸批發蔬菜到市場販賣賺取差價為生,也就是俗稱的菜販子。因為早出晚歸,所以每日父母都會頭天晚上提前做好早飯和午飯,有時會適當給點零花錢。

    隨著阿力慢慢從幼兒園到小學,孩子有了花錢的意識,每天都會要求父母給零花錢,父母不同意就會哭鬧,由於家庭困難,家長不可能每次都願意給他零花錢,所以就會出現博弈,但是最終的結果都是父母妥協。在幼兒園到小學階段,可以很明顯感覺到阿力哭鬧時間的增長,有時候甚至可以不停歇的哭幾個小時,這個階段,家長只是好言勸說,最後都會妥協。

    到初中高中階段,阿力要更多零花錢,但是家庭收入因為父母年齡增長入不敷出,這時候家長已經拿不出錢滿足他了,一個15、16歲的孩子竟然還像小時候一樣躺在地上哭鬧幾小時,甚至脫褲子把尿屎弄得一身一地。發展到最後,開始動手打父母,逼父母把存款拿出來給他消費。

    這個孩子發展過程我是全程見證的。孩子幼兒園小學階段,需要糾正他們的壞習慣,有些孩子性格倔,那麼粗暴的教育方式我覺得也是可以偶爾使用的,打一巴掌給塊糖。如果小時候不教育,讓他有敬畏之心,長大了,就沒法教育了,因為他有力氣抵抗,性格也定型了,想教育也遲了。

  • 17 # 一路踏歌215

    家庭教育應該是和風細雨的,讓孩子明白學習的道理,感受學習的樂趣,產生學習的慾望!在教育中,漸漸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自覺自律,奮發上進!一味粗暴逼迫式的讓孩子學習,要麼讓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變得懦弱,沒有主見,把學習當成負擔,負重前行的孩子疲憊,家長也不輕鬆;要麼孩子過早地逆反,抗爭,自暴自棄,我行我素,孩子沒有方向,家長也無奈,委屈!所以,粗暴的家庭教育是要不得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崔永賢三個字共多少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