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從心出發從家開始

    「我們那個時候就像異類一樣,一群不會講英文的人聚在一起就求生存,因為他們就特別喜歡欺負人」

    譚維維和老公陳亦飛做客高曉鬆的節目時,揭露了自己當年在美國求學的時候,被校園暴力的不堪細節。

    吃飯吃到一半桌子會被掀,還會被綁在球門上被皮球砸。

    哇,要是我也被這樣待遇,我肯定不敢去上學!

    矽谷媽說

    ❤️美國這裡的校園暴力的確是挺嚴重的,尤其如果你是剛來的,那些大哥大姐頭為了顯現出他們很厲害,總是會欺負你。

    尤其亞洲人又是通常比較瘦小,人家人高馬大的,會覺得欺負你兩下也很好玩。

    我們華人父母比較注重教育,所以其實華人孩子在讀書上的優勢可能比較好,父母如果選擇讀書氣氛比較好的學區,則這種狀況可以避免。

    ❤️可惜有些父母剛移民過來,自己都自顧不暇了,能夠把孩子丟去學校就當做沒事,怎麼知道孩子在學校裡受到很多苦。再來可能學校的一些行政還有老師的溝通,父母也搞不清楚狀況,這些東西都會加深,孩子在學校被冷落跟邊緣化的危險。

    ❤️想要避免移民過來孩子被校園暴力,下面是我的建議:

    1. 儘量不要成為小留的狀況,父母不在身邊,被欺負的可能性更大2. 一定要慎選學區3. 小孩子的英文一定要流利,千萬不要想著把小孩子丟到英文的環境,孩子自己就會了,這樣擺明的就是讓孩子自生自滅

    以下就這3點展開說明:

    儘量不要成為小留的狀況,父母不在身邊,被欺負的可能性更大

    我家大寶曾經有一個同學,是疑似像小留的狀況。父母都不在身邊,和哥哥一起住在「阿姨」家,寒暑假的時候回國去,家裡不只他和哥哥兩個孩子,還有其他的孩子。

    想當然爾,他們家就不可能會有家長積極地參與學校的活動。然而在美國,小學的時候,其實家長的參與度是挺重要的,有的時候,一些所謂「好老師」的熱門老師,會在學校物色低年級的家長,甚至會因為家長在學校的參與度高,把孩子優先編入他的班級。

    另外在大部分的時候,公立小學是很少有考試的,老師也不批改作業,批改作業是落在志願家長的身上。也因此,批改作業成為家長爭先恐後爭取的「好活兒」,透過批改作業,你很清楚自己的孩子和其他的孩子,是否在同一個水平上。

    再來就是許許多多機會,可以在學校的班級裡頭參與活動,比如說充當助教,舉辦同樂會,或者是在校外教學的時候,跟著孩子一起去。所以說家長參與學校活動,比帶孩子在課外補習來的更重要,如果在小學階段,你的父母沒有在學校裡出現,就好像矮人一截。

    我曾經有朋友告訴我說,她的兒子覺得媽媽因為要上班,而沒辦法出現在學校裡頭,感到「很丟臉」。事實上上班的爸媽,也常常會想方設法在學校裡頭露臉,確保孩子在學校裡頭「有面子」。

    所以以小留的情況,父母在學校露面,基本上不可能發生,這也增加了孩子在學校被欺負了可能。

    即使是孩子到了初中高中階段,更需要父母在身邊。俞敏洪的女兒在國外讀高中時,他隨口說,未來上大學,耶魯大學挺好的。女兒認為自己的學習可能達不到這個標準,所以她內心產生極大的壓力。為什麼會這樣? 女兒不在身邊,她不知道你為什麼這樣想,你也不知道她書讀得怎樣,這樣的溝通就是一條死路。

    一定要慎選學區

    美國的房價跟學區掛鉤的很厲害,一般所指的好學區,指的是高中的升學率好。這樣子的好學區通常治安相對也比較好,因為並沒有很多輟學休學的人在外面鬼混,所以房價水漲船高。不過好學區一般來講也是有分的,通常一開始假設你要選擇到哪一個州去住,那個州對每一個學區的排名是會有打分的,以加州為例,州政府會有各學區的統計資料,包括人口的種族比例,家庭經濟狀況以及學生的學術表現等等。

    根據這一些客觀的資料,就很容易篩選出比較適合的學區,比如說我個人比較偏好亞裔學生比較多的學區,因為我孩子在小的時候,曾經有因為膚色的緣故,被很輕微的欺負。經過那個事件之後,我就感覺即使要被校園暴力,也不應該是基於膚色。不過這只是基於我個人的想法,有不少的亞裔的家長,事實上會盡量避免亞裔學生比例高的學區,他們認為多種族混合的學區,能夠讓孩子有更高的視野。

    如果身處在不好的學區,事實上孩子被帶偏的機率是相當高的。一般比較普通的學區,高中的輟學率可能高達20%,這些沒有高中畢業的孩子去了哪裡呢?有不少成為了青少年父母,年紀輕輕就有了孩子,另外有一些被幫派吸收,成為社群的治安隱患。

    好學區的學生,固然也會有校園暴力的問題,但總體來講,比較少幫派茲事,所以情節上比較不會那麼嚴重。

    小孩子的英文一定要流利,千萬不要想著把小孩子丟到英文的環境,孩子自己就會了,這樣擺明的就是讓孩子自生自滅

    有些父母說,把孩子丟到英語環境裡,孩子就自動會說英語了。這就好像,把孩子丟到水裡,孩子就能學會游泳了。這完全是看孩子自己的造化,不成功變成仁,這得多艱難才能挺過去啊!

    英語不好就要直接在美國上學是硬傷,這樣子孩子連社交關係都很難建立。就算學校裡有會講中文的同學,如果他們的英語足夠好,他們也不會想要跟你做朋友,因為跟你做朋友,就要冒著可能會被邊緣化的危險,另外因為會說中文而跟你做朋友,可能最後會演變成,事事都必須跟你一起、照顧你,成為負擔。在還沒有成熟的孩子心裡,這是他們避之唯恐不及的事。

    另外英語程度如果不行的話,意味著如果你被欺負,也很難報告老師及舉證。這對小霸王來講是天大的機會,對他們來說,欺負別人、使別人痛苦,就能帶來滿足感。而你啞巴吃黃連,不正是歪打正著嗎?

    移民通常是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新移民一開始在各方面都可能是弱勢,對於校園暴力的可能,應該要積極準備,才能確保孩子在新的環境走得更順暢。

  • 2 # 嘻嘻哈哈略略

    抵制校園暴力,關愛孩子心理健康近些年,有關校園暴力題材的電影頻頻上映,大家都感同身受。對施暴者的憤怒,對漠視者的心寒激起了一批正義人士發聲,說出自己曾遭暴力事件的同時,呼籲人們對中小學生心理健康的關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周冬雨為什麼總得獎?她的演技很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