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愛我中華170992712

    你有病了,癌症晚期了吧?不要說英雄了,讓他們安息,我們只要記住了就可以了,我們要傳給我們的下一代,要代代傳下去,你不要說了

  • 2 # 胡不歸17

    趙構是個什麼鳥人,從他當皇帝到當太上皇他主要工作除了被金人嚇得四處逃亡就是和金祈和,為了求和什麼條件都答應金國,說他是賣國賊都不為過。

    他這個傻逼不看看他哥欽宗是怎麼被金人用議和的計策給玩死的,他趙構和金國簽了合約沒有幾年,金國就再次南下入侵了,趙構如果不是命好在他當政時期出現了那麼多傑出的統帥將軍,他早就被金人抓去陪他哥和他老爸了。

  • 3 # 狼的影子319

    實事求是的說,岳飛還算是配得上“戰功顯赫”這個評價的,但是,這些戰功主要是跟齊偽,農民軍,土匪武裝作戰取得的,真正跟金兵交手的機會並不多。

    在他還是一個只統帥幾百千把人的低階軍官的時候,倒是有過不少跟金兵交手的記錄,那時候他還隸屬於八字軍的王彥,但是很快他就脫離了王彥,這其中的原因各種史料都是含糊其辭,大多數都歸結於雙方的政治,軍事理念不合,但是,二人從此再沒有任何交集,甚至在王彥因為年老體弱退休的時候,對於朝廷要把八字軍調撥給岳飛的提議表現出了異乎尋常的激烈反對,他路過武昌岳飛的駐地時,岳飛曾經組織部下準備盛情迎接,但是王彥堅決拒絕跟岳飛見面,就是不給他面子,由此可見,岳飛肯定是曾經做過非常對不起王彥的事情。

    他交過手的有大土匪李成,曹成,農民軍楊么,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戰績。他剛剛隸屬張俊的時候(神武右副軍),只有一萬人左右的部隊,除去後勤淄重人員,戰鬥部隊不過六七千人,但是在剿匪的戰鬥中異常勇猛,從江西一直打到廣西,先後擊敗了李成,曹成所部幾十萬人的土匪武裝,自己也選擇收編了大量的部隊,達到六萬人左右,尤其是收服了曹成部下的猛將楊再興,並且脫離了張俊獨立成軍,被高宗升格為神武后軍,任命為相當於節度使留後的承宣使,官階也達到了四品,此時,大約是在紹興五年,岳飛主導了從齊偽政權手中收復襄陽六郡的戰鬥,把荊湖地區從齊偽政權手中收復,這應該是岳飛一生當中最大的戰功,也使得岳飛成為有宋以來最年輕的節度使,所轄部隊的數量達到了十萬之眾,成為南宋最大的一支武裝力量。直到此時,高宗對岳飛都是信任有加,傾心扶植的,其他幾大將劉光世,張俊,韓世忠,吳介都是北宋時期的舊將,只有岳飛是高宗從最基層一手扶植起來的,在劉光世退休的時候,高宗甚至準備把劉光世部的六萬人都劃撥給岳飛,“中興之事,一以委卿”。

    由此可見,高宗曾經是非常欣賞岳飛的,但是,也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岳飛就逐步的讓高宗開始討厭了,不知道是岳飛自己“居功自傲”還是岳飛確實缺乏政治敏感性,基本上從紹興七年開始,岳飛就變得有些驕橫跋扈,為所欲為了,先是高宗取消了讓岳飛兼併淮西軍(劉光世部)的計劃之後,岳飛大發雷霆,擅自辭職回了家,不僅置朝廷的多次讓他復職的命令於不顧,而且他的死黨張憲對於朝廷派來的代理官員及力抵制,排擠,把軍隊當成了岳飛的私產,直到高宗以王貴等人都性命相逼,岳飛才不情不願的答應復職,這件事情給高宗留下了極壞的印象,高宗甚至都說出了“犯吾法者,唯有劍爾”的話來警告岳飛。而接下來的干預立儲的事情,岳飛不僅僅是違規,而且從心理上觸碰了高宗最敏感的神經,在高宗義正詞嚴的斥責了岳飛之後,他不僅不知道悔改,居然還“其意秧秧”。

    如果說在紹興十年之前,岳飛雖然開始表現出所有的高階將領都有的驕橫跋扈,但是基本上還在高宗的忍耐範圍之內,在這個外患頻發,動盪不安的時代,高宗還是可以跟這些類似於軍閥一樣的高階將領們“求同存異”的。雖然岳飛已經很拿自己不當外人一樣的開始抨擊朝政,非議上司,藐視官家,高宗還是把他當成自己人在維護,但是,紹興十年的淮西之戰,讓高宗對岳飛徹底喪失了信心,在劉琦被金兀朮的主力圍困於順昌(順昌的守軍就是八字軍,王彥已經退休,此時的將領是劉琦)的時候,高宗連發十五道手札,要求岳飛馳援順昌,而岳飛居然置高宗的命令於不顧,遷延逗留,坐觀勝負,後來乾脆自顧自的跑到河南去“收復失地”去了,不僅如此,紹興十一年的淮西戰役,岳飛又故技重演,置高宗的命令於不顧,最終導致了宋軍在毫州大敗,連楊沂中率領的高宗的御林軍都幾乎全軍覆沒,至此,高宗算是對包括岳飛在內的諸大將都徹底喪失了信心,終於痛下決心進行軍改,收取諸大將的兵權,對軍隊進行徹底的改革。這也是岳飛從高宗一手扶植起來的,曾經寄予厚望的心腹大將到徹底喪失信心的發展歷程。

  • 4 # 驚心鳥

    岳飛無疑是宋朝的民族英雄,他對國家、民族、人民的忠誠是他受到後人尊敬的重要原因。然而岳飛本人卻並不是如大家所想的那麼愚忠於宋高宗,而且他也沒有受到宋高宗毫無保留的信任。在這點上,岳飛相比於韓世忠差得有點遠。岳飛本人實際上忠於的是自己的理想,而這個理想最終讓他和宋高宗的矛盾爆發,成為了被冤殺的主要原因之一。

    岳飛戰功顯赫,這些功勞都是建立在岳家軍的基礎上的,然而岳家軍的存在本身就是違背宋朝軍隊祖制的產物。北宋從趙匡胤杯酒釋兵權開始就不斷的削弱將門世家在軍隊中的權力,至宋徽宗年間將門世家完全衰弱,在軍隊中已經沒有影響力。正是因為缺了專門的將門世家的指揮的排程,北宋軍隊才成了外行打內行的軟腳蝦,被金國打得狼狽不堪。

    北宋軍事制度的核心是將從中御,統兵權和調兵權分離。統兵權歸三衙,調兵權歸樞密院。因此正常情況下所有宋朝的軍事調動都很麻煩,要得到多頭管理的允許才執行,所以統兵將領得到的掣肘很多。然而這種制度在靖康之變中被破壞了,北宋朝廷被金軍連鍋端後,這個制度在南宋初年基本上流於形式。南宋初年的岳家軍、韓家軍、吳家兄弟軍隊,基本上不受南宋朝廷控制,都是軍隊統帥說了算。雖然他們忠於國家的,但是被迫害妄想症晚期患者宋高宗就是怕他們造反。

    由於南宋初年沒有延續北宋的軍事制度,所以發生了苗劉兵變。這次兵變一度將宋高宗弄下臺,差點被殺,後來靠著韓世忠等平定兵變才重新上臺。雖然兵變被平息了,但是宋高宗的被迫害妄想症更嚴重了,所以一有機會就削弱各地將領兵權,意圖回覆舊制。

    可是以南宋當時的實力和抗金形勢,根本不允許採用將從中御那種遲鈍繁瑣的管理模式,那種模式只能降低軍隊戰鬥力。岳飛等人的軍隊不受朝廷控制,雖然個人是忠誠於國家的,但是本質上是軍閥性質。這樣的情況在打仗上非常有利,能夠迅速推懂軍隊作戰,讓軍隊戰鬥力充分發揮,這也是岳家軍能夠硬剛金軍的原因之一。

    岳飛本人是宗澤提拔起來的將領,他嚴格執行了宗澤留下的收復東京汴梁的作戰思路。而岳飛本人也將宗澤留下的收復宋朝舊地,驅逐金人作為自己的最大理想。因為這個理想,他按照宗澤的思路制定了北伐方略。這個方略基於宗澤原來的方略,根據形勢有所修改。然而這個方略的核心就是要求宋高宗回到東京汴梁,以皇帝的身份號召北方淪陷區的軍民抗金。透過大範圍的淪陷區游擊戰和南宋軍隊正面戰相結合的方式,逐步驅逐金人,直到收復燕雲十六州。

    這個方略與抗戰時期蔣百里設計的方略相似,從抗戰的例子來看是很可能成功的。但是要宋高宗道東京汴梁前線去,他是懼怕的。一方面他怕打不贏金人步了老爹和老哥後塵,另一方面怕岳飛挾天子以令諸侯,讓他變傀儡皇帝。因為這兩個顧慮他就猜忌上岳飛,於是倒向了秦檜為首的投降派。

    而岳飛是堅持自己理想的,他不忠於宋高宗本人的權力慾望,而是忠於宋朝復興的崇高理想。於是岳飛想出了折衷的辦法,他提出立太子,想讓太子去東京汴梁,能起到同樣凝聚人心的作用。然而宋高宗的太子在苗劉兵變後不久就死了,他沒有兒子,太子只能在旁支中選擇。這種情況下就加劇了宋高宗對岳飛的猜忌,於是暗中指使秦檜冤殺了岳飛。

    至於很多人說的關於迎回二聖的事情,完全是子虛烏有。說這種的都是不瞭解當時歷史環境和政治生態的,基本上愚不可及。

  • 5 # 萌萌媽媽E

    《駁斥“曉風2016”關於岳飛的歪理邪說》

    由於曉風2016近來在問答中十分活躍,“傑作”頻出,極盡黑嶽挺檜以能事,滿紙捏造謊言,辱罵民族英雄岳飛,這種行徑已經被網友們駁斥的體無完膚,我就此痛打落水狗!對他所有的謬論進行剝絲抽繭式的進行一次徹徹底底的揭露,粉碎他惡毒汙衊民族英雄的圖謀,讓廣大網友認清他的醜惡嘴臉,避免上他的當!

    一 、(曉風2016胡說:“《宋史》中的《岳飛傳》,是根據岳飛的孫子岳珂在岳飛死後幾十年為他撰寫的私傳《鄂王行實編年》所改編,根本沒有什麼可信度。 該傳記中記載的很多“史實”都已經被考證出是杜撰偽造的。)

    駁斥: 《宋史》由丞相脫脫掛名任都Quattroporte,帖睦爾達世、賀惟一、張起巖、歐陽玄、李好文、王沂和楊宗瑞等七人任Quattroporte,史官有斡玉倫徒、泰不華、杜秉彝、趙普、宋褧、王思誠、幹文傳、汪澤民、張瑾、麥文貴、貢師道、李齊、餘闕、劉聞、賈魯、馮福可、趙中、陳祖仁、王儀、餘貞、譚慥、張翥、吳當和危素等二十三人。 宋史的編纂依據主要是由南宋史館收錄的 起居注、時政記、日曆、實錄、國史和會要等做基礎。 宋代重視修史,史館組織較前代嚴密,修史制度比較健全,編纂了大量官修史史籍。僅官方編修的當代史籍,即有起居注、時政記、日曆、實錄、國史和會要六種。 由於編纂人員的素質很高,所依據的歷史資料又來源於南宋史館的原始資料,所以編纂工作本身還 是很出色的。所以《宋史》被列為二十四史之一,收錄於《四庫全書》史部正史類,其史料價值十分珍貴。曉風質疑宋史中嶽飛部分是根據岳珂所提供的資料吹噓出來的,這就有胡說八道的成份在裡面了。 所謂岳飛的孫子岳珂吹出來的,那麼韓世忠.吳玠.劉琦的孫子為什麼沒本事把他們爺爺吹成岳飛那麼高的威望啊?只要懂點軍事常識的人都能分辨岳珂寫的五千人能屍橫遍野和秦熺刪改的五百人就能屍橫遍野哪個更真實可靠? 岳珂所寫的傳記其實是交給南宋朝廷的申訴材料,是要經過當朝的稽核的,特別是高宗給岳飛的聖旨,如果任意捏造是要滿門抄斬的,所以岳珂的資料的比起其他人的傳記,更具有真實性。不知道現在的人為什麼不拿懷疑岳珂的勇氣來懷疑秦檜父子篡改史料的事實呢? 岳珂呈交給南宋朝廷的資料和書稿包括:《高宗皇帝御札手詔七十六軸》、大父先臣飛《行實編年》六卷(即《鄂王行實編年》)、《籲天辨誣錄》五卷、《通序》一卷、《家集》十卷,而這些正是今存《金陀粹編》的前二十五卷。1204年(嘉泰四年),今存《金陀粹編》的前二十五卷已經被岳珂整理出來並呈送南宋朝廷和史官審查。經審查之後,南宋朝廷下令將岳珂呈送上來的那些與岳飛相關的資料和書稿交付史館,讓南宋史官負責訂正,“奉準宣付史官”。修史是十分嚴肅的重要工作,豈能像曉風2016所胡說的那麼如同兒戲?經過南宋史官的訂正之後,岳珂呈送給朝廷的那些與岳飛相關資料和書稿正本被南宋史館保管下來,這也是對秦檜毀滅岳飛史料的一種補救措施。

    二、(曉風2016胡說:“紹興十年(1140)七月十四日宋金穎昌大戰,岳飛部將王貴在《王貴穎昌捷奏》中說殺敵“五百餘人”,而岳珂杜撰為“殺敵五千”,而這實際上就是岳家軍對金軍所取得的最大一次勝利;而這次戰鬥中“殺其統軍、上將軍夏金吾”裡這個“夏金吾”也是岳珂自己杜撰出來的,根本不見於其他史料記載。”)

    駁斥: 穎昌大捷和朱仙鎮大捷是在郾城大捷之後發生的,從後來朝廷對岳家軍的犒賞數目來看,岳家軍這三次勝利是空前輝煌的!《 郾城獲捷支犒士卒省札》中所錄宋廷在郾城之戰前已支付岳家軍銀五萬兩(按當時銀價合錢12.5萬貫)、關子錢十萬貫以備賞功的情況下,又頒二十萬貫關子錢犒軍的賞格來看,其殲敵數至少應高於順昌大捷——順昌大捷前後所獲全部犒軍賞賜也不過銀絹十四萬匹兩,合銅錢30萬貫左右。至於戰果,據《宋會要輯稿》兵一四之二十八條,至少劉錡向朝廷上報的是殺五千多,俘、傷一萬。則按此比率,岳家軍郾城之戰的殺敵數當在八千左右甚至更多。 再加上之前掃蕩東京外圍的戰鬥(收復穎昌和淮寧府的戰鬥,據《改差內侍李世良管押御賜金帶金碗等省札》所說,賜“見錢關子十萬貫”為賞,結合張憲在陳州淮寧府先“遇敵三千騎”後又遭遇金軍東京大本營所差援軍“擺佈大陣”的戰況,以及董先等後來又在穎昌擊敗韓常反撲的“六千多騎”的捷奏,總殺敵數應在兩到三千或更多;收復鄭州戰役殲敵人資料《鄭州捷奏》“遇敵數萬”的戰況,以及《照會支撥收復鄭州激賞錢省札》所記的“內一十萬貫激賞收復鄭州得功官兵”的賞格,殺敵數至少兩千)、郾城北五里店之戰、小商橋遭遇戰(殺敵兩千)、張憲在小商橋及臨潁東北追擊敵軍的戰鬥(其中臨潁東北的戰鬥據《三朝北盟會編》卷204,破金軍六千,獲馬百匹)、劉政突入中牟縣的襲擊,以及牛皋“戰於河上”、“戰於汴、許間,功最”(牛皋後以此功升承宣使,離建節僅一步之遙,則此戰殺敵數至少當在三千以上)的戰鬥和朱仙鎮之戰,岳家軍總共殲敵數目(包括殺敵和俘敵),至少在兩萬五以上,也就是說金軍方面的戰損最保守估計也已經超過百分之二十,這還沒有算上降軍數目。 當然岳家軍本身也會有傷亡。具體數字雖然目前無明確文獻記錄,但根據小商橋一戰楊再興部死300殺金軍2000的交換比和總殲敵數推算,岳家軍的戰損應在三千到四千之間。宋高宗在回覆岳飛郾城大捷補充捷奏的手詔中說:“覽卿奏,八日之戰,虜以精騎衝堅,自謂奇計。卿遣背嵬、遊奕迎破賊鋒,戕其酋領,實為雋功。然大敵在近,卿以一軍,獨與決戰,忠義所奮,神明助之,再三嘉嘆,不忘於懷”,值得強調的是,其中還轉述岳飛郾城之戰的補充捷奏,提到“虜以精騎衝堅,自謂奇計。卿遣背嵬、遊奕迎破賊鋒,戕其酋領”等關於郾城戰況的重要資訊。金兵統帥阿李朵孛堇是在郾城會戰結束後再次探營時被岳家軍部將王剛所率背嵬騎一小部分部眾所殺。 另外殺上將軍夏金吾(失其名)絕非虛言,關於這一點,宋史研究泰斗王曾瑜先生早就明確指出。據《金史》卷55《百官志》記載:“正三品,上曰龍虎衛上將軍,中曰金吾衛上將軍,下曰驃騎衛上將軍”。 上將軍夏金吾就是姓夏的正三品金吾衛上將軍。 留存下來的王貴潁昌捷奏所載“當陣殺死萬戶一人”,估計即為此人。 這個夏金吾是金兀朮的女婿。在《兀朮遺檜書》中就有“汝朝夕以和請,而岳飛方為河北圖,且殺吾婿,必殺飛,始可和”的字樣。潁昌之戰的捷奏本來有前後兩份,而現存的那份穎昌捷奏(即《鄂國金佗稡編》卷16收錄的《王貴穎昌捷奏》)僅為在戰鬥結束不久的初步統計,故比較粗略,況且捷奏中明確提到將“續具數目供申次”,——也即要進行全面統計後再提供補充戰果。據此,王貴當將“續具”捷奏上報,但那份詳盡反映潁昌之戰戰果的後續補充捷奏卻已佚失。 根據現存被秦檜篡改過的穎昌捷奏所提供的資料,“賊兵橫屍滿野”才“約五百餘人”,——也即五六萬大軍激戰5小時,岳家軍“大獲勝捷”的結果僅僅是金兵被殺500,也即每500人對戰一小時,金國軍隊僅僅才損失1人。這個數字顯然已經超越了玩笑,一邊倒的勝利都不至於贏到如此輕鬆,更不必說金國軍隊還“賊屍遍野”,大敗而逃了。

    三、(曉風2016胡說:“朱仙鎮大捷”“十二道金牌”岳飛“破鐵浮屠柺子馬”統統都是偽造的。)

    駁斥: 歷史上的朱仙鎮大捷,位列二十四史的《宋史》對此役有具體的記載。《宋史》卷365記載:“飛進軍朱仙鎮,距汴京四十五里,與兀朮對壘而陣,遣驍將以背嵬騎五百奮擊,大破之,兀朮遁還汴京。”不僅如此,眾多的南宋史家所著的野史對此也有相似的記載。《皇宋十朝綱要》卷23,《續宋中興編年資治通鑑》卷5,《中興大事記》,《大金國志》卷11,《文獻通考》卷315等諸多同時代史家所著史書都對這場戰役有詳細記載。 而關於宋史記載的朱仙鎮戰役,《金史》卷82《僕散渾坦傳》也有一些線索可以參考,其中內容是:“天眷二年,與宋岳飛相據,坦渾領六十騎深入覘伺,至鄢陵”。鄢陵在朱仙鎮以南,這裡的“深入”應該是因為金人把鄢陵視做南宋的腹地,而岳飛與金軍相據之地一定是在鄢陵以北,即朱仙鎮。 《金史》卷77《宗弼傳》中雖然避而不提金軍所吃的敗仗,只寥寥幾筆的寫到:“(兀朮)自帥取毫州及順昌府、嵩、汝等州,相次皆下,時暑,還軍於汴”。在金史的這段敘述中可以看出漏洞,兀朮用金軍將士鮮血好不容易取得的多個重要的州府竟然因為天熱而輕易的放棄返回開封避暑?這豈不是欲蓋彌彰的天大謊言?金兀朮難道是神經不正常?而與金史中兀朮“還軍於汴”這句話相映照的是《宋史》卷365中的記載:“飛進軍朱仙鎮距汴京四十五里,與兀朮對壘而陣,遣驍將以背嵬騎五百奮擊大破之,兀朮遁還汴京”。看到了吧?金史寫到“還軍於汴”,宋史寫到“遁還汴京”,二者幾乎一致,這說明兀朮忍痛放棄開封以南的戰爭果實,縮回汴京被動防守是出於戰敗後的無奈之舉,證據是確鑿的。 有句話說的好:“史料有好多,不相信一個可以找其它史料來佐證,因為每一本史料都不是一個人,一個年代,一個民族編纂的,總不會都造假吧。有朋友寫的,有敵人寫的,有老百姓寫的,可如果眾口一辭全都“嶽吹”,那麼岳飛的事蹟和戰功肯定真! ”

    四、(曉風2016胡說:金兵尊稱老英雄宗澤為“宗爺爺”,也搬岳飛身上變成了“嶽爺爺”可嘆宗澤英雄一身,帶個徒弟反而讓徒弟盜用了名聲。)

    駁斥:金國女真將領最畏服岳飛,平日往往不直呼其名,而稱其為“嶽爺爺”。他們得知岳飛死訊,個個喝酒相慶。被扣押在金國的宋使洪皓,目睹此情此景,給南宋朝廷的密信中寫道:‘金人所畏服者惟飛,至以父呼之,諸酋聞其死,酌酒相賀。’ 就是這樣一個連敵人都深為敬佩、扼腕嘆息的一代名將,竟然總是遭到一些卑鄙小人處心積慮的誣衊詆譭。

    五、(曉風2016胡說:金國提名必須殺的韓佗胄(國家軍委主席)死於1208年嘉定議和,可憐他還為岳飛平反,結果也讓無良無德之人,盜用了事跡。)

    駁斥: 《宋史·秦檜傳》〈兀朮遺檜書〉:“‘汝朝夕以和請,而岳飛方為河北圖,且殺吾婿,必殺飛,始可和’。檜亦以飛不死,終梗和議,己必及禍,故力謀殺之”。(秦檜做為金國內應,執行金國主子“殺嶽換和平”的指令,陷害岳飛,假傳聖旨謀殺岳飛,這是岳飛之死的真正原因。) 秦檜死後, 秦家失勢,使長期壓抑的主戰派看到了希望,開始要求給岳飛恢復名譽。 當時秦檜死黨万俟禼以金國剛剛願意和南宋和平相處為名,阻撓為岳飛評反,胡說南宋一旦為岳飛平反,金國必然會懷疑南宋對和議的誠意,因此力主不可為岳飛平反,因此平反不了了之。可以看出,這件事恰恰契合了“必殺飛,始可和”的金宋密議, 按秦檜死黨万俟禼 之意,平反岳飛是動了金國的乳酪,因此這件事情是殺嶽換議和最有力的旁證之一。

    六、( 曉風2016胡說: 所謂“十二道金牌”“憾山易,憾岳家軍難”“八百破十萬”“四戰四勝”“六戰六捷”金兵喊“嶽爺爺”殺的金兵“橫屍十五里”全部都是偽造的。)

    駁斥: 胡說根本沒有十二道金牌的人只有曉風2016這個敗類了!他不僅是史盲,而且把撒謊這事當飯吃,糊弄讀者而已。 實際上,宋代皇家使用金牌傳遞資訊,早在北宋神宗的元豐六年,就作為一項制度而建立起來了。《宋史》明確記載:“(秦檜)言飛孤軍不可久留,乞令班師。一日奉十二金字牌。飛憤惋泣下,東向再拜,曰:‘十年之功,廢於一旦。’”也就是說,南宋不但有金牌,趙構也確實在一天內連續使用了十二道金牌。據《宋史》記載,這種金牌多用於赦書及軍機要務,由皇帝直接交發。金牌用木頭做成條狀,長約一尺左右,周身塗滿硃紅油漆,光耀炫眼,上面篆刻著“御前文字,不得入鋪”八個黃金“警”字。其中“御前文字”,是指從朝廷皇帝身邊傳來的公文、信件;“不得入鋪”是指傳遞郵件時,驛吏不得在驛站內交接,而只能在馬背上依次傳遞。這樣,不僅大大縮短了郵件的傳遞速度,而且提高了驛吏的工作效率。史料中說,該金牌在傳遞時“急飛如電,望之者無不避影,日行500裡,晝夜不停,鳴鈴飛遞”。可見,南宋的金牌只是一種以最快速度傳遞郵件的特殊標誌,是南宋多種通訊證件的一種。用今天的語言來形容,就跟特快專遞的標誌差不多。 這十二道金牌是在一天之內分時辰發的,因此到岳飛軍營時便一道接著一道。對於八百破十萬, 南宋史家呂中在《中興大事記》一書作出瞭如下總結:“岳飛忠孝出於天性,自結髮從戎,凡歷數百戰,內平劇盜,外抗強胡。其用兵也,尤其善以寡勝眾。....其戰兀朮也,於穎昌則以背嵬八百,於朱仙鎮則以背嵬五百,皆破其眾十餘萬。虜人所畏服,不敢以名稱,至以父呼之”。(呂中不是岳飛的孫子吧?)關於六戰六捷,岳飛領軍在太湖流域的宜興、常州、長興、廣德一帶作戰,以御金兵,襲廣德,克溧陽,威名大震。此時的宜興幾乎是一座孤城,金兵在周邊壓境,自1129年底到1131年初,岳飛七駐宜興,歷時一年多,在這裡獲得了糧草兵員補充,奠定了岳家軍發展的基礎,其間經歷抗金戰役大小十來次,包括著名的宜興百合場戰役。 岳飛屯兵宜城郊外關帝廟,並在宜興的張渚、新街等地與金兵作戰,取得了許多勝利。一次,岳家軍與金兵在安徽廣德境內擺下戰場,岳家軍六戰皆捷。金兵潰退途中,在宜城以西的百合場(今宜興西郊新街鎮境內)又遭到岳家軍圍剿。為了徹底消滅來犯金兵,切斷其退路,岳家軍與宜興百姓在宜城南門外西氿邊壘土築埂,用堤壩在金兵潰退路上設定障礙,老百姓稱之為嶽堤。直到上個世紀70年代末,宜城百姓還可以看到長約一里多的嶽堤堤埂。 堤頭還建有茶亭,稱為“嶽亭”。岳家軍列陣於宜興氿南、太湖沿岸和張渚山區一帶,現時還有紀念岳家軍命名的地名和遺蹟20多處,遍及周鐵、芳橋、洋溪、扶風、宜城、新街、川埠、洑東、太華、湖氵父、張渚、善卷、元上等地。據傳,曾親自率軍在銅官山下南嶽寺一帶和金兵大站一百餘回合,王貴刀斬金軍先鋒哈里金,後人為了紀念岳飛抗金,便將這地命名為“百合場”(今屬新街鄉境)。 (曉風,你的謊言被揭穿了!)

    七、(曉風2016胡說:岳飛逃跑後,金兀朮五萬人橫掃南宋,從紹興追高宗到杭州,又從杭州追高宗到東海。)

    駁斥:杜充投敵後,做為偏將,岳飛還沒有本部人馬,岳飛一面收編杜充的潰兵,一面在宜興和廣德一帶打游擊,部隊抄襲金軍後路,創造了六戰六捷的戰績,收復建康。此時岳家軍才初具雛形,高宗旌表岳飛“精忠岳飛”錦旗一面。

    八、(曉風2016胡說:岳飛帶兵就七八年時間1133-1141年,期間南宋和金主力對抗的戰役,岳飛統統沒參加過。而且多次是抗旨不去和金主力打,1140年金兵十萬進攻南宋,一萬多進攻西路和吳璘的吳家軍打一萬多進攻東線和韓世忠打,主力六萬進攻順昌,順昌只有劉琦兩萬人,高宗讓岳飛支援順昌,因為岳飛有南宋唯一的騎兵,而且順昌是最可能和金主力發生野戰的地方,也是最危險的地方,岳飛兩個多月才跑去偃城打最弱的一支金兵,還讓這一萬金兵打的丟盔卸甲潰不成軍。)

    駁斥: 在1133年至1141年間,《宋史》具體記載岳飛戰績如下: 一、建炎四年五月,岳飛與金軍戰于靖安鎮,金軍大敗,岳飛收復建康城。 二、 紹興二年九月,金軍南侵,十二月,進攻廬州時,高宗詔令岳飛馳援,岳飛派部將張憲、牛皋進援廬州,金軍戰敗潰散。三、紹興十年六月, 岳家軍張憲、傅選等部打敗金軍韓常後收復潁昌,張憲打敗金軍收復淮濰陽,金軍企圖重新奪取潁昌,被董先、姚政等擊敗,郝晸又收復鄭州,姚政也收復中牟。七月初,收復洛陽。四、紹興十年七月,而這一年正是1140年,就是曉風所說 這年抗金沒有岳飛什麼事,然而正是金軍的這次南侵使岳家軍獲得了郾城大捷,和隨後朱仙鎮大捷。關於岳飛馳援順昌, 《宋史》卷29《高宗本記》記載:紹興十年六月:“岳飛領兵援劉錡,與金人戰於蔡州,敗之,復蔡州。”此戰是岳家軍先鋒部隊張憲和姚政部所為。隨後岳飛在蔡州收復後領主力挺進到蔡州方向。高宗 於六月六日促其馳援順昌,從臨安到鄂州用十日的時間,那麼岳飛收到此御札的時間應在六月十日至十六日之間。 岳飛迴文高宗:“覽卿奏,已差發張憲、姚政軍馬至順昌、光、蔡、深中機會”。 六月十九日,前軍統制張憲與韓常的金軍大隊展開了戰鬥。戰鬥的結果,是韓常的隊伍被打敗,又縮回到潁昌城去。高宗委任增援劉錡的兩員將領,一個是王德,另一個是岳飛,而楊汝翼《順昌戰勝破賊錄》中提到只王德的遲於救援,卻並沒有提到岳飛,更別提張憲姚政二將了,這說明在六月二十日順昌大捷發生時,岳家軍已經打敗金軍的襟翼韓常的部隊,雖然沒有與劉錡合兵,但是卻以此戰消耗了金軍精銳,極大的策應了劉錡的反攻。而正是岳家軍來攻,讓宗弼倍感威脅,於六月二十日從順昌倉惶撤兵。

    而所謂 曉風的:“岳飛兩個多月才跑去偃城打最弱的一支金兵,還讓這一萬金兵打得潰不成軍”。這 簡直是痴人說夢!岳飛七月三日郾城大戰前夕所上《乞乘機進兵札子》中所說:“臣契勘金賊近累敗衄,其虜酋四太子等皆令老小渡河。” 就是說郾城之戰中和岳飛作戰金軍主將是金兀朮。宋金對峙,金軍分左中右三路,西路由斡離不和吳玠相持。而金軍的主力,則放在了中路兀朮親統的十幾萬精兵上,不僅兵力在各路中最為雄厚,配置也高:除兀朮外,完顏突合速(即宋人記載 中的“龍虎大王”,此時任金軍元帥左監軍)、完顏宗賢(蓋天大王)、完顏阿魯補、大撻不野、這些碩果僅存的金初開國名將也都在此路中。並在後來 “召阿魯補,與許州韓常、潁州大臭、陳州赤盞暉,皆會於汴”(《金史》卷68《阿魯補傳》。所以說,金軍此戰傾其所有精銳,即以金國鐵騎為主力,而金人騎兵完全由彪悍的女真人組成。岳飛在郾城大敗金軍。金軍遭到沉重打擊,金兀朮撤離開封,到河北避岳家軍的兵鋒。兀朮哀嘆:“我起北方以來,未有如今日屨見挫衄”! 而印證郾城大捷的有高宗關於郾城大捷獎諭詔:《獎諭武勝定國軍節度使湖北京西宣撫使岳飛郾城勝捷仍降犒賞詔》和 南宋樞密院的《郾城獲捷支犒士卒省札》,這是誰也顛撲不破的。宋史由於秦檜和秦熺蓄意毀滅史料,有關郾城大戰中嶽飛戰功的記載也殘缺不全,但是就像烏雲遮不住太陽一樣, 南宋朝廷關於郾城大捷的《郾城獲捷支犒士卒省札》所載“樞密院奏:「勘會岳飛一軍於郾城縣,獨與番寇全軍接戰,大獲勝捷。」當時樞密院由秦檜把持, 由此可見,岳家軍的殺敵數目則肯定是很多的,否則就談不上什麼“大獲勝捷”了。現今留存於世紹興十年岳飛北伐給宋廷的捷報十三份,其中大捷四份,但由於秦熺主史,對岳飛捷報大肆篡改,以至今人難以識別,但其中捷報中復南清關之戰卻未見篡改, 捷報中殺敵三千級,岳飛稱委獲勝捷,就是說岳飛把殺敵三千當成是小勝仗,可見四份大捷(大勝仗)的殺敵數有多大。從高宗的《郾城勝捷犒賞詔》中顯而易見,其中 “曾未聞遠以孤軍,當茲巨孽,抗犬羊並集之眾,”可以判斷,岳飛是孤軍奮鬥,對抗的是金軍主力(巨孽),犬羊是宋人對金華人的蔑稱。從 “ 鏖鬥屢合,醜類敗奔。” 之辭可以判斷,經過多個回合的較量,金軍終於支撐不下去了,除非是金國女真主力部隊損失慘重,否則金兵是不會敗逃的, 因為金軍有敗了也能“復聚而不散”的結隊撤退,使對方不敢盲追的作戰傳統,因此一個“奔”字就可洞悉金軍的戰鬥意志達到了崩潰的邊緣。

    九、(曉風2016胡說:岳飛死是因為1141年四月,剛剛當上樞密副使就提議放棄淮西地區(岳飛丟失河南以後)淮西就成了抗金的主要屏障,因為岳飛的提議動搖軍心,高宗降岳飛為節度使,御史調查岳飛發現岳飛和張憲來往密切,按宋法律,朝臣勾結部隊就是謀反。而且張憲又讓岳家軍九名將領,包括統制王貴副統制王浚,揭發圖謀投金。)

    駁斥:宋軍全面放棄淮西是趙鼎首先提出的,淮西有事,必調岳飛入援,岳飛是宋軍中部戰場上的主將,自身防區很大,他這一走,襄漢地區的防務就空虛了,如果金軍趁虛而入,就會造成嚴重的後果。而 岳飛提出淮西、山陽守不住,主張放棄山陽、淮西等重要戰略要地,守衛長江以南。 這本是個人在戰略上的見解,淮西無險可守,在戰略上是南宋的軟肋,金軍每攻於此,必造成宋軍極大的被動。而後來解放戰爭中淮海戰役蔣軍所犯的戰略性錯誤已經印證了岳飛的正確性。這是岳飛與高宗在戰略上的分歧,正說明岳飛以天下為公。而與張憲通書之事,簡直就是信口開河。在韓世忠向秦檜索要岳飛謀反證據時,秦檜說被岳飛燒掉了,既然關鍵的證據被燒掉了,那麼其指控,想說你有你就有,不想說你就沒有。 如果謀反這種罪名也能“莫須有”就認定一定有,那麼今天的人是不是也可以“理智的想一想”就可以隨便認定哪個人是不是殺過人偷過東西?何況岳飛的獄案,最後三條罪狀全都是“無驗”,沒有物證也沒有案犯自己的招供,只有王俊和董先並不符合要求的口供而已。所以當時定案時,就有大理寺三名法官和之前的主審官、秦檜黨羽何鑄力持反對意見,這說明什麼?這說明岳飛是被誣陷的。在《宋史·刑法志》(二)當中,就更明確地指出,岳飛父子和張憲的冤獄,完全是由秦檜矯詔所造成的。其文曰:詔獄本以糾大奸慝,故其事不常見。(紹興)十一年,樞密使張俊使人誣張憲,謂收岳飛文字,謀為變。秦檜欲乘此誅飛,命万俟卨鍛鍊成之。飛賜死,誅其子云及憲於市。……“廣西帥胡舜陟與轉運使呂源有隙,源奏舜陟髒汙僭擬,又以書抵檜,言舜陟訕笑朝政。檜素惡舜陟,遣大理官往治之。十三年六月,舜陟不服,死於獄。飛與舜陟死,檜權愈熾,屢興大獄以中異己者。名曰詔獄,實非詔旨也。其後所謂詔獄,紛紛類此,故不備錄雲”。與當時的許多史實聯絡起來,例如,在岳飛繫獄之後,凡要搭救他的,大都是去與秦檜交涉和爭辯,上疏給趙構進行諫阻的人則極少,這就可以知道,《宋史·刑法志》(二)的這段敘述,每一句都是切合實際的。其中的論斷,也全都十分公正。“名為詔獄,實非詔旨”,最能反映出秦檜製造岳飛父子及張憲這次冤案的真實情況。所以,只要我們能夠平心靜氣、實事求是地研討這一歷史事件,我們便無法否認,秦檜是殘害岳飛父子和張憲的元兇!

    十、 (曉風2016胡說:1141年正月的淮西戰役,是岳飛抗旨畏敵的死罪之一。岳飛離前線450裡就抗旨不前(反覆寫奏摺,等來回需要十多天)高宗連下十多到詔,岳飛才勉強數十日,進軍數十里,遠不及戰場。韓世忠按兵不動,岳飛抗旨畏敵。以至於張俊,劉錡等擊敗金兵,因為宋主力岳飛沒有按命令斷金退路,把一場合圍金兵的好戲,演成張俊等人在追擊中遇埋伏,楊存中部全軍覆滅,只楊存中讓王德拼死救出。韓世忠最後也趕到戰場一起擊敗金兵。岳飛是唯一一個沒有參加的大將,而且是部隊最多的一個。)

    駁斥: 岳家軍援淮西的命令發到岳飛手後,岳飛立刻不折不扣的堅決執行了!正月庚戌(十日),宋庭首發備戰動員令。劄下淮南諸帥韓世忠、張俊、劉錡照防,緊切措置隄備.所及州縣保聚人民,以防抄掠。及劄下岳飛照應以備。高宗向岳飛下達作戰命令的第一札是在正月二十九起草的, (《高宗本紀》裡面有講到,正月二十九日下令楊沂中嶽飛支援淮西,此條日期確信無疑)。在此中間,宋廷沒有給岳飛下達任何進兵命令。高宗命令岳飛出兵的第一札的 內容是: “據探報,虜人自壽春府遣兵渡淮,已在廬州界上,張俊、劉琦等見合力措置掩殺。卿可星夜前來江州,乘機照應,出其前俊,使賊腹背受敵,不能枝梧。投機之會,正在今日,以卿忠勇,志吞此賊,當即就道。付此親札,卿宜體悉。付飛。御押”。 高宗在命令岳飛進兵的首札的內容是讓岳家軍從鄂州進至江州(九江),進駐江州據上流,措置江池間江防並待機。鄂州經興國軍至江州距離約595宋裡,正常行軍需10天到達。 按宋時急件快遞的規定,杭州到鄂州(今武昌)為十天送達,到達岳飛手中的日期是2月9日。 當高宗的第一封讓岳飛出兵的御札在2月9日到岳飛手中後,岳飛在隔一天的2月11日出兵,在當中的一天是岳家軍從分駐地集結所耗。岳家軍在2月9日接到高宗的第一封御札後在2月11日出發,2月23日,岳飛部行軍至舒州,岳家軍從鄂州行軍到舒州共計用了12天時間。現代公路網發達,從武漢(古鄂州)到舒州高速公路里程267公里(534裡),因為是南方山地,現代公路遇到高山大川可以透過架橋建涵來裁彎取直,所以岳家軍的行程遠不止這麼遠,逢山開路遇水架橋也耗費時日, 進一步辨析從鄂州到黃州,黃州到舒州的路徑及行軍速度,發現岳飛行軍確是無懈可擊。從鄂州到黃州要渡江,徵集民船也要耗費時日。從黃州到舒州不能走直線,要繞過大別山區(可檢視中國地圖) ,岳家軍不僅要跋山涉水而且還要走一個大弧線。保守的計算供軍隊行走的蜿蜒的山地路兩地應有千里遠,因此岳家軍晝行夜宿每日行程大概在八十里左右,按這個速度行軍用拖延時間來形容恐怕是說不過去的!而嶽黑們卻以現代公路的里程說事,豈不是無知透頂? 如果一個現代人徒步沿著古道從武漢走到舒州恐怕十二天是走不到的。岳家軍11日起兵鄂州,14日行至黃州。黃州至靳州310宋裡倍道須三天,十五日離靳州向舒州,就不能急行軍了,因為可能遇敵,須保持人馬體力和戰鬥隊形,行軍中要慬間諜、再明斥候。靳州至舒城380宋裡走個7天是無可挑剔的。金國馬軍由壽州至廬州180宋裡歷經六天多,劉錡步軍太平至廬州320宋裡歷經7天,都是這個道理。所以嶽部二月二十三日左右抵舒城就算不錯了。辭之乏糧說是誣告,因為乏糧是客觀存在的事實! 史載:“飛自鄂州,千里赴援,人攜乾糧,馬食於野,沿途稍補。至舒城人馬困頓,為俊婉拒。舒城下縣,不足千戶,大軍糧草難以為繼,江西漕運糧秣尚在江池,故飛引軍向池州。”因此岳飛向高宗上奏, 癸卯(三月四日),湖北京西路宣撫使兼河南北諸路招討使岳飛奏:“臣今月四日準御前金字牌遞到親劄一通,臣即時拜恩跪領訖。取讀聖訓,以金人已過壽春,令臣前往廬州與張俊等會合,共往克復。臣深感陛下眷顧之意,願竭駑鈍以驅使。然臣於上月二十三日甫至舒城,即派屬官照會張俊。張俊回臣虜已渡淮前途乏糧。故臣現已在池州就糧,以便聽從朝廷意旨。臣料撫定淮甸,張俊等既足能辦之,臣也樂觀其成。今臣仰體聖慮仍在不測,為保無虞,務收全功,臣願復回舒城,前去照應,並聽候朝廷指揮”。此次岳飛為了迅速進兵 ,士兵自帶乾糧,這樣的話,只需十日便會斷糧。而韓世忠張俊進兵皆是如此攜糧。 山地作戰和中原平原作戰不同,此次岳家軍長途機動跋山涉水不可能攜帶大量的糧草的,原因是軍情緊急。而廬州便是岳家軍戰地的就糧地,因為張俊對岳飛稱廬州乏糧,使岳飛被迫到池州就糧。 張俊謊稱廬州無賊無糧,拒絕岳飛進軍廬州。有道是:“皇帝不差飢餓兵”,岳飛不可能在此情況下驅使手下的將士癟著肚子到金軍已經沒有了影蹤的廬州和張俊楊沂中的部隊爭奪糧草。 岳飛得到張俊的這一回報之後,信以為真,立即把它奏報給南宋王朝請示定奪。 而張俊軍因為進軍中只攜帶了不足十日的糧草,同樣遭遇到和岳家軍一樣的囧境。 此前金軍渡淮北撤,張俊不僅自己在廬州駐紮十多日不動,還阻止岳家軍進入廬州並把劉錡軍遣回太平川。 岳飛二月二十三日到舒州,在三月四日從舒州出發在舒州耽擱了十一天時間,其實就是張俊以乏糧無賊的名義矇騙岳飛這個原因造成的,岳飛因此往返池舒二州,為了軍糧而疲於奔命。 三月九日,宋廷得知濠州有警, 下省札要求岳飛繼續進軍,不需理會張俊命令。 而高宗命令岳飛從舒州出發的時間是三月十日起草的,高宗在給岳飛的第十三封御札中寫到: “得卿奏,知卿屬官自張俊處歸報,虜已渡淮,卿只在舒州聽候朝廷指揮。此此見卿小心恭慎,不敢專輒進退,深為得體,朕所嘉嘆。據報,兀朮用酈瓊計,復來窺伺濠州。韓世忠已與張俊、楊沂中會於濠上,劉琦在廬州、拓皋一帶屯軍。卿可星夜提精兵,裹糧起發,前來廬州就糧,直趨壽春,與韓世忠等夾擊,可望擒殺兀朮,以定大功。此一機會,不可失也。廬州通水運,有諸路漕臣在彼運糧。急遣親札,卿切體悉。十日二更。付飛。御押” 。 高宗在 給岳飛的第十四道御札寫到:“得卿奏。卿聞命即往廬州,遵陸勤勞,轉餉艱阻,卿不復顧問,必 其行,非一意許國,誰肯如此! ” 岳飛在接到此命令前的3月4日就已出發了,比張俊出發的時間還早一天,可能是岳飛的探子手發現金軍有異動報告岳飛後岳家軍聞風而動。 岳家軍到定遠縣時,是3月12日。 3月初,完顏宗弼採納了酈瓊的建議,讓小部分金軍渡淮北上,佯裝大部分撤退,而主力軍隊埋伏在濠州郊區,伺機進攻濠州;期間濠州的守城官兵也擔心濠州城在金軍退兵的必經之路上,會不會遭到圍攻,因此多次向張俊求救。三月初五,張俊得知了“金軍北遁”的訊息,讓劉錡南下回太平洲,防止他瓜分戰功。楊沂中是張俊的人,所以張俊想和楊沂中包攬戰功,“耀兵淮上”。三月初六,得到金兵圍攻濠州的訊息,張俊急忙派人去追趕劉錡軍返回。三月初九,張俊等軍進軍到黃連埠,距離濠州尚有六十里,同日得到濠州城破的訊息, 隨後張俊得到錯誤情報以為金軍已離濠州,命楊沂中帶六萬輕進濠州城下,3月11日楊沂中遇伏而敗。 張俊、劉錡、王德等軍也都敗退,到達了長江附近。而在3月11日當天,高宗繼3月10日起草的第一封命令岳飛從舒州出兵至壽春的御札後發出了第二封御札:“據探報, 兀朮再窺濠州,韓世忠、張俊、楊沂中、劉錡皆已提軍到淮上。以卿忠智許國,聞之必即日引道。切須徑赴廬州,審度事勢,以圖壽春。廬州水運,而諸路漕臣皆萃於彼,卿軍至,糧草不乏,又因以遮蔽江上,軍國兩濟,計無出此。已行下諸漕,為卿一軍辦糧草,不管闕乏。付此親札,卿須體悉。十一日未時” 。 按時間計算,岳飛接到這兩份詔書時,淮西戰區已經徹底涼了,因為這兩封命令到岳飛的手裡至少得在十日以後的3月20日,無論是張、韓、楊、劉、王等宋軍,還是金兀朮,都早已散場。偌大的淮西境內,只有岳飛一個人捧著一大摞詔書發呆。

    秦檜誣陷岳飛逗留違詔更不成立! 《宋史·秦檜傳》記載:“十一年,兀朮再舉,取壽春,入廬州,諸將邵隆、王德、關師古等連戰皆捷。楊沂中戰拓皋,又破之。檜忽諭沂中及張俊遽班師。韓世忠聞之,止濠州不進;劉錡聞之,棄壽春而歸。自是不復出兵。”可以看出,秦檜已經在敲退堂鼓了。因此此時的秦檜對戰局的破壞作用不小。 高宗在淮西戰役時一共給岳飛發了十五道御札,然而其中的時間間隔完全不一致。戰事緊張時趙構可以可以每日發一札,戰事緩和時能夠數日了無音信。二月十九日札到三月一日札,中間竟然隔了十二天。這中間是戰事的緩和期無誤了, 自金兵渡淮北撤後,可能高宗也認為戰事也許告一段落了。 張俊二十日進入廬州,一直到三月初,都未曾前移有半步,按張俊的想法,金軍北撤,勝利已經提前到來,他和楊沂中可以大搖大擺的接收勝利果實了,此刻豈能讓岳飛劉錡韓世忠湊過來分一杯羹! 因此這段時間,宋軍各部都處在駐紮狀態,戰事處於停滯狀態。而此時的岳飛在接到戰役總指揮張俊的無賊無糧的手札後正在往返舒池二州為了士兵的口糧而疲於奔命呢!

    因此張俊做為此戰的總指揮以無賊缺糧的名義把岳飛和劉錡拒之門外,貪功心切,恐怕狼多肉少。滿以為可以從此大搖大擺的安心接收勝利果實,和鐵哥們楊沂中獨吞戰功,卻因此中了金軍的奸計,反倒是“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

    而秦檜誣陷岳飛援淮不攜重兵是不成立的! 事實真相是,岳飛親率八千多背嵬鐵騎,以為前驅。 當時岳飛部置下屬:“我們可自鄂州徑趨黃州,直赴淮西,與張宣撫等軍腹背擊敵。二日後出兵,此回貴於神速,下官與徐、董二太尉率背嵬軍等馬兵八千為前鋒,張太尉等統背嵬軍、前軍、右軍、踏白軍、遊奕軍、勝捷軍的馬、步兵為後繼。其餘北上屯駐的五軍,由王太尉與牛太尉統率,在德安府與信陽軍待命,楊太尉等統水軍巡護大江。鄂州留趙太尉統勝捷軍第六將把截。” 岳珂在《鄂國金佗稡編》卷22《籲天辨誣卷之二淮西辨》中提到“而況背嵬之士,先臣之親軍也,穎昌、朱仙,皆以是軍取勝,而八千餘騎亦不可謂寡矣”,——也就是說,在經歷紹興十年的穎昌大戰和朱仙鎮之戰之後的次年,岳飛率部救援淮西的時候,僅出征的背嵬馬軍(騎兵)就有八千多騎,這也是後來岳家軍能夠在野戰中同女真騎兵爭雄較長的重要原因。

    十一、(曉風2016胡說:南宋先後有四位皇帝對岳飛做過評價,儘管有所不同,但以下三點基本一致:一是不認可岳飛“冤死”;二是不認可秦檜謀害岳飛;三是不給岳飛“平反”。)

    駁斥: 宋孝宗 深知岳飛之冤,他在召見嶽霖時說:“卿家紀律、用兵之法,張(俊)、韓(世忠)遠不及。卿家冤枉,朕悉知之,天下共知其冤。”

    宋理宗趙昀是南宋末年一位試圖有所作為的皇帝。在理宗寶慶元年,宋廷就岳飛案件頒佈《賜諡告詞》,告詞道出了岳飛的冤情:“夫何權臣,力主和議,未究凌煙之偉績,先罹偃月之陰謀……昔孔明之志興漢室,子儀之光復唐都,雖計效以或殊,在秉心而弗異……(岳飛)英靈如在,茂渥其承,可依前故太師、追封鄂王,特與賜諡忠武。”(《金佗續編》卷十六) 這份告詞 首次指出當年的和議政策是導致岳飛冤案的重要因素,同時認定權奸秦檜一黨。並以諸葛亮、郭子儀與岳飛作比,這難道不是對岳飛的評反嗎? 可以說,這是南宋官方對岳飛的最高評價,也是有宋一代對岳飛的最後結論,同時也是對南宋高宗朝苟安議和政策的徹底否定。

  • 6 # 春光一片無限好

    宋高宗為什麼不信任岳飛呢?這得從岳飛的性格和當時的形式去分析,可能有下面幾個原因: 1.岳飛不懂得揣摩聖意。宋朝的一個奇恥大辱就是靖康之恥,靖康二年四月金軍攻破東京(今河南開封),除了燒殺搶掠之外,更俘虜了宋徽宗、宋欽宗父子,以及大量趙氏皇族、後宮妃嬪與貴卿、朝臣等共三千餘人北上金國,東京城中公私積蓄為之一空。靖康之恥導致北宋的滅亡,深深刺痛漢人的內心,岳飛在《滿江紅》中提到:"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

    一雪”靖康之恥“迎回“徽欽二帝“是岳飛一直以來的願望。雖然宋高宗皇帝時刻把”迎回徽欽二帝“掛在嘴邊作為自己的政治口號,但是在他心裡根本不是這樣想的。徽欽二帝爛在北方才是高宗皇帝最大的希望,你想啊,真把徽欽二帝迎回來了,他的位置在哪裡呢?和岳飛同時期的韓世忠等名將看的很明白,雖然也經常跟著喊喊口號,但是怎麼能真去做呢?而岳飛就顯然不懂得政治,揣測不出高宗皇帝的真實心思,決意要把徽欽二帝接回來。不光跟自己士兵講話時用這件事鼓舞士氣。跟高宗開會也不斷地講這件事,發現皇帝有片刻的猶豫或思想動搖他就跟皇上急眼,結果就是高宗對岳飛的不滿情緒日漸累計,秋後算賬是遲早的事情。2.揭皇上的傷疤。很多人都知道,在金兵第一次南渡的時候,宋高宗因為驚嚇過度,竟然失去了生育功能。唯一的孩子趙旉還夭折了。為了延續帝位,雖然高宗收養了宋太祖的兩位七世孫趙伯琮(即後來的宋孝宗)、趙伯玖為養子,但內心處還抱有恢復生育功能,生一個親生子的幻想,所以遲遲不肯明立儲君。

    這種難言之隱本來是皇帝的家事,皇帝不講,大臣也不敢問,這種君臣之間默契的沉默偏偏又被岳飛打破了。在紹興8年(1138年),岳飛回朝述職,辦完公事之後,又開始管起皇帝的家事,公開上書要求皇帝立儲,這一下子可是觸犯了兩大禁忌:皇帝不能生育的秘密以及武將干政!尤其是第二條武將干政是最為致命的,大家都知道宋王朝是怎麼來的,是趙匡胤奪來的,為了不重演前朝悲劇,宋太祖杯酒釋兵權,從此以文官壓制武官,武官干政成為大宋朝廷的禁忌,岳飛卻偏偏去觸碰這個禁忌,你想高宗皇帝能不想殺了他麼?

    3.岳飛違旨抗命不聽話。對岳飛有所瞭解的人,都知道岳飛是極力反對議和的。可是,不管議和再怎麼不合理,那也是皇帝拍板決定的事情,做大臣的應該果斷執行才是。而岳飛偏偏任性的很,先是對皇帝的決策指手畫腳、冷嘲熱諷。“議和”完成後,岳飛又公開反對,反對無效就以辭職威脅高宗皇帝,你想岳飛是有多混。

    早在被殺害的前5年(1137)年,岳飛因為和張俊有矛盾,就給高宗提了一個辭職報告,不等高宗回覆就直接撂挑子不幹走人了,高宗派人勸了6天才把這位大爺勸回來。兩年後,岳飛不光對“議和”冷嘲熱諷,並再次以辭職威脅高宗皇帝,這一次高宗皇帝直接無視了。1140年,岳飛回朝述職,又跟高宗提辭職,被高宗以“未有息戈之期”給拒絕了。三四年的時間,一而再、再而三的挑戰皇帝權威,違旨抗命,就算皇帝脾氣再好,也動了殺心了。

    4、岳飛功高震主,直接威脅皇帝統治。我們都知道,宋朝一向是以文官節制武官的,武將的位置其實是很低的,絕對不能幹政。即使在外面出兵作戰,也必須要按照皇帝授予的“陣圖”,絕對不可以自作主張,一旦戰事結束就要立刻交出兵權,想要培植自己的勢力是根本不敢想的事情。“中興四將”的其他3位韓世忠、劉光世和張俊就做的非常好,一旦打完仗就立馬把兵權交出去,絕不參與政治,讓高宗皇帝對他們100個放心,也讓別人無法找到誣陷他們的藉口。

    而岳飛卻偏偏又要去打破這些禁忌。岳飛作為一名武將,不管是在軍事上還是在政治上,一向高調的很,顯得極其特殊。最致命的是,他長期把持軍權,他的軍隊被稱為“岳家軍”,這在皇帝眼中就是明目張膽的培養自己的勢力啊,你手握兵權、功高震主,對我大宋王朝的統治就是威脅啊。

    雖然,岳飛是一個公認的英雄,但是他不會揣測聖意、揭皇上的傷疤、違旨抗命、功高震主,有這麼多致命的地方卻不自知,毫不收斂,不信任被殺死是早晚的事情。就算換了你在高宗的位置上,也未必能做出更好的選擇。

  • 7 # 超越搞笑坊

    很多人從小就聽過岳飛“精忠報國”的故事,以“精忠報國”為己任的岳飛,自古以來是百姓崇仰的物件。那麼岳飛的死到底冤不冤呢?要是從百姓的角度來看,岳飛肯定是死的很冤的,可以說是千古奇冤。畢竟岳飛對朝廷忠心耿耿、對士兵寬厚、對百姓仁慈,他自己清廉節儉、一心報國。他率領的軍隊戰鬥力超強,軍紀嚴明,岳飛不死的話很有可能直搗黃龍、收復故土。這樣一位一心為國的英雄人物竟然被殺害,難怪人們都會覺得冤。

    不過,話說回來,任何事情都需要全面的看待。

    民間流傳比較廣的說法是岳飛被殺純屬是被秦檜陷害,高宗皇帝被矇在鼓裡,如果你堅信這種說法的話,那說明你對歷史知識的瞭解還是太匱乏了。你應該明白,能夠決定岳飛生死的不是秦檜而是宋高宗。如果宋高宗信任岳飛的話,即使不是百分之百的完全信任,也不會輕易的殺死岳飛的。

    那麼,宋高宗為什麼要殺死岳飛呢?有下面幾個原因:

    1.岳飛不懂得揣摩聖意

    宋朝的一個奇恥大辱就是靖康之恥,靖康二年四月金軍攻破東京(今河南開封),除了燒殺搶掠之外,更俘虜了宋徽宗、宋欽宗父子,以及大量趙氏皇族、後宮妃嬪與貴卿、朝臣等共三千餘人北上金國,東京城中公私積蓄為之一空。靖康之恥導致北宋的滅亡,深深刺痛漢人的內心,岳飛在《滿江紅》中提到:"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

    一雪”靖康之恥“迎回“徽欽二帝“是岳飛一直以來的願望。雖然宋高宗皇帝時刻把”迎回徽欽二帝“掛在嘴邊作為自己的政治口號,但是在他心裡根本不是這樣想的。徽欽二帝爛在北方才是高宗皇帝最大的希望,你想啊,真把徽欽二帝迎回來了,他的位置在哪裡呢?和岳飛同時期的韓世忠等名將看的很明白,雖然也經常跟著喊喊口號,但是怎麼能真去做呢?而岳飛就顯然不懂得政治,揣測不出高宗皇帝的真實心思,決意要把徽欽二帝接回來。不光跟自己士兵講話時用這件事鼓舞士氣。跟高宗開會也不斷地講這件事,發現皇帝有片刻的猶豫或思想動搖他就跟皇上急眼,結果就是高宗對岳飛的不滿情緒日漸累計,秋後算賬是遲早的事情。

    2.揭皇上的傷疤

    很多人都知道,在金兵第一次南渡的時候,宋高宗因為驚嚇過度,竟然失去了生育功能。唯一的孩子趙旉還夭折了。為了延續帝位,雖然高宗收養了宋太祖的兩位七世孫趙伯琮(即後來的宋孝宗)、趙伯玖為養子,但內心處還抱有恢復生育功能,生一個親生子的幻想,所以遲遲不肯明立儲君。

    這種難言之隱本來是皇帝的家事,皇帝不講,大臣也不敢問,這種君臣之間默契的沉默偏偏又被岳飛打破了。在紹興8年(1138年),岳飛回朝述職,辦完公事之後,又開始管起皇帝的家事,公開上書要求皇帝立儲,這一下子可是觸犯了兩大禁忌:皇帝不能生育的秘密以及武將干政!尤其是第二條武將干政是最為致命的,大家都知道宋王朝是怎麼來的,是趙匡胤奪來的,為了不重演前朝悲劇,宋太祖杯酒釋兵權,從此以文官壓制武官,武官干政成為大宋朝廷的禁忌,岳飛卻偏偏去觸碰這個禁忌,你想高宗皇帝能不想殺了他麼?

    3.岳飛違旨抗命不聽話

    對岳飛有所瞭解的人,都知道岳飛是極力反對議和的。可是,不管議和再怎麼不合理,那也是皇帝拍板決定的事情,做大臣的應該果斷執行才是。而岳飛偏偏任性的很,先是對皇帝的決策指手畫腳、冷嘲熱諷。“議和”完成後,岳飛又公開反對,反對無效就以辭職威脅高宗皇帝,你想岳飛是有多混。

    早在被殺害的前5年(1137)年,岳飛因為和張俊有矛盾,就給高宗提了一個辭職報告,不等高宗回覆就直接撂挑子不幹走人了,高宗派人勸了6天才把這位大爺勸回來。兩年後,岳飛不光對“議和”冷嘲熱諷,並再次以辭職威脅高宗皇帝,這一次高宗皇帝直接無視了。1140年,岳飛回朝述職,又跟高宗提辭職,被高宗以“未有息戈之期”給拒絕了。三四年的時間,一而再、再而三的挑戰皇帝權威,違旨抗命,就算皇帝脾氣再好,也動了殺心了。

    4、岳飛功高震主,直接威脅皇帝統治

    我們都知道,宋朝一向是以文官節制武官的,武將的位置其實是很低的,絕對不能幹政。即使在外面出兵作戰,也必須要按照皇帝授予的“陣圖”,絕對不可以自作主張,一旦戰事結束就要立刻交出兵權,想要培植自己的勢力是根本不敢想的事情。“中興四將”的其他3位韓世忠、劉光世和張俊就做的非常好,一旦打完仗就立馬把兵權交出去,絕不參與政治,讓高宗皇帝對他們100個放心,也讓別人無法找到誣陷他們的藉口。

    而岳飛卻偏偏又要去打破這些禁忌。岳飛作為一名武將,不管是在軍事上還是在政治上,一向高調的很,顯得極其特殊。最致命的是,他長期把持軍權,他的軍隊被稱為“岳家軍”,這在皇帝眼中就是明目張膽的培養自己的勢力啊,你手握兵權、功高震主,對我大宋王朝的統治就是威脅啊。

    宋高宗皇帝有殺岳飛的1000個理由,但是岳飛手握兵權、功高震主才是讓高宗下定決心殺掉岳飛的最關鍵的原因。

    雖然,岳飛是一個公認的英雄,但是他不會揣測聖意、揭皇上的傷疤、違旨抗命、功高震主,有這麼多致命的地方卻不自知,毫不收斂,被弄死是早晚的事情。就算換了你在高宗的位置上,也未必能做出更好的選擇。

  • 8 # 玩家night

    宋朝都陷於五代十國的反叛恐怖之中,包括宋太祖都是反叛者一員,岳飛功高難免會有將領趁他睡著了披個黃袍,岳飛醒來又能怎麼辦,皇帝當還是不當,為了忠不當那肯定是滿門抄斬,為了義保全岳家軍肯定得造反,而且岳飛收復的中原已經歷經兩個偽朝,楚和齊,現在又是金,百業待興只要登高一呼這塊根據地是很穩的,岳飛戰力如此強悍收復中原,衣冠南渡的人思鄉心切急於北歸南朝人心思動,加上構本無生育能力,法統又來源於張邦昌,種種加起來是構的軟肋,只要有人一給他分析利弊,構肯定得殺啊,換做誰都會。

    趙構知道,宋軍打不過金軍,這是他從北往南逃了一路總結的經驗。他的繼承者宋孝宗不信,非要去試試,結果大敗而歸。趙構手下的中興四將,對南宋政權的確立與穩定立下了大功,但是真的對上金國主力的時候,戰績也就那樣。打仗不是熱血動畫,軍隊不是吼兩嗓子就能提高戰鬥力的。他們有多少斤兩,趙構心裡也有數。

    皇帝真正的問題是,各地軍頭們並不十分聽從皇帝的號令,兵變、叛逃之類的事都發生過。趙構也害怕自己手下幾個大將,怕他們在戰爭的過程中控制的資源越來越多,最終黃袍加身,畢竟趙家老祖宗就是這麼上位的。對趙構來說,手下幾個大將不斷要求北伐,實質是在跟他要錢要兵,是為了增加自己的軍事力量,再加上趙構認定了宋軍打不過金軍,對於北伐的請求,自然是拒絕。

    為了防止手下的大將們失控,趙構找機會奪取了他們的兵權。當然,手段是溫和的,明升暗降。趙構希望手下的這群將領,能和老祖宗趙匡胤手下的將領一樣,乖乖領賞休假去。

    然而,岳飛後來的表現,讓趙構十分不安。岳飛在與趙構發生爭執後,跑去廬山守孝了,這是一個距離岳飛舊軍區很近的地方。岳飛之前嘴裡喊什麼迎回二聖,妄言廢立之事,趙構都可以忍,就當岳飛大老粗口無遮攔罷了,但去廬山這個事沒法忍。一來岳飛給皇帝甩臉子,公開挑戰皇帝的權威;二來岳飛在被奪了軍權之後,還去自己的老地盤附近轉悠,這是要兵變的節奏?

    趙構被宋軍的軍頭綁架過,對這類事情很忌諱。現在岳飛這個做法,趙構有理由認為岳飛已經是自己控制不住的不安因素了,隨時可能威脅自己。對於趙構來說,收復北方指望誰都沒用,偏安一隅的話岳飛又是個不安因素,那怎麼辦?只能除掉他。

    綜上,岳飛違旨抗命不聽話,外加功高震主,直接威脅皇帝統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幼兒園教師不需要高學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