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彈法計算:用平均值減去1.645標準差。
計算
回彈法檢測混凝土抗壓強度技術規程摘要 :
1.回彈儀使用方法要點:緩慢施壓,準確讀數,快速復位。
2.構件的抽查數量:不得少於同批構件總數的30且構件數量不得少於10件。
3.測區 1)每一結構或構件測區數不應少於10個,對某一方向尺寸小於4.5m且另一尺寸小於0.3m的構件,其測區數可適當減少,但不應少於5個; 2)相鄰測區的間距應控制在2m以內,測區離端部,邊緣的距離不宜大於05m且不小於02m 3)測區應均勻分佈,在重要部位及薄弱部位必須佈置測區,並應避開預埋件; 4)測區的面積不宜大於004m2; 5)檢測面應清潔、平整。 6)對彈擊時產生顫動的薄壁、小型構件應進行固定。
4.測點:在測區範圍內宜均勻分佈,相鄰兩測點的淨距不宜小於20mm;測點距外露鋼筋、預埋件距離不宜小於30mm。測點不應在氣孔或外露石子上,同一測點只應彈擊一次。每一測區應記取16個回彈值,估讀至1。 5碳化深度值測量 1)測量值測量完畢後,應在有代表性的位置上測量碳化深度值,測點不應少於構件測區數的30,取其平均值為該構件每測區的碳化深度值,當碳化深度值極差大於20mm時,應在每一測區測量碳化深度值。 2)可採用適當工具在測區表面形成直徑約15mm的孔洞,其深度應大於混凝土碳化深度。孔洞中的粉未和碎屑應除淨,並不得用水擦洗。同時應採用濃度為1的酚酞溶液滴在孔洞內壁的邊緣處,當已碳化與未碳化界線清楚時,再用深度測量工具測量已碳化與未碳化混凝土交介面到混凝土表面的垂直距離,測量不應少於3次,取其平均值。每次讀數精確至05mm。
回彈法計算:用平均值減去1.645標準差。
計算
回彈法檢測混凝土抗壓強度技術規程摘要 :
1.回彈儀使用方法要點:緩慢施壓,準確讀數,快速復位。
2.構件的抽查數量:不得少於同批構件總數的30且構件數量不得少於10件。
3.測區 1)每一結構或構件測區數不應少於10個,對某一方向尺寸小於4.5m且另一尺寸小於0.3m的構件,其測區數可適當減少,但不應少於5個; 2)相鄰測區的間距應控制在2m以內,測區離端部,邊緣的距離不宜大於05m且不小於02m 3)測區應均勻分佈,在重要部位及薄弱部位必須佈置測區,並應避開預埋件; 4)測區的面積不宜大於004m2; 5)檢測面應清潔、平整。 6)對彈擊時產生顫動的薄壁、小型構件應進行固定。
4.測點:在測區範圍內宜均勻分佈,相鄰兩測點的淨距不宜小於20mm;測點距外露鋼筋、預埋件距離不宜小於30mm。測點不應在氣孔或外露石子上,同一測點只應彈擊一次。每一測區應記取16個回彈值,估讀至1。 5碳化深度值測量 1)測量值測量完畢後,應在有代表性的位置上測量碳化深度值,測點不應少於構件測區數的30,取其平均值為該構件每測區的碳化深度值,當碳化深度值極差大於20mm時,應在每一測區測量碳化深度值。 2)可採用適當工具在測區表面形成直徑約15mm的孔洞,其深度應大於混凝土碳化深度。孔洞中的粉未和碎屑應除淨,並不得用水擦洗。同時應採用濃度為1的酚酞溶液滴在孔洞內壁的邊緣處,當已碳化與未碳化界線清楚時,再用深度測量工具測量已碳化與未碳化混凝土交介面到混凝土表面的垂直距離,測量不應少於3次,取其平均值。每次讀數精確至05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