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悟空思維
-
2 # 跨界架構師
預測不敢說,瞎逼逼一下還是可以的。
在我開始瞎逼逼之前我其實先想表達一下對題主這個問題出發點的不認同。我認為技術研發、產品、運營完全還沒到需要另尋出路的地步。
首先題主這個問題其實主要說的是toC的“消費網際網路”紅利見頂,的確從多個官方資料來看,整個消費網際網路的天花板到了,但這影響的更多是那些網際網路巨頭,對於大部分企業來說,離這個頂還很遠,因為還可以從巨頭那裡強一些地盤過來。
我們再來看一些資料論證我的判斷。
從「中商產業研究院」提供的報告來看,從創業公司的數量大致可以推算,2000年至今整個網際網路企業數量沒有十萬,也有七、八萬。
這個截圖是「國家統計局」官方的2018統計年鑑。可以看到截止2017年末,網際網路從業人員大約是394.5W。巨頭的體量雖然很大,但是佔整個大盤子還只是小部分。
所以,如果你是技術研發、產品、運營的話不用過於恐慌,但是的確沒有前幾年的時候那麼多的油水可以蹭了,頭部企業是風向標,後面的中小企業都是會跟風的。
回到正題回到正題,假如要找出路的話出路在哪?
這裡面,技術研發的出路是最廣的。因為,未來不管是更加的虛擬化(ar、vr)還是更加的智慧化(ai)本質上背後都需要程式來提供支撐,既然這樣必然需要有人去維護它。所以,技術研發最多隻是從純粹的腦力勞動者變成半個勞動密集型的工作者。
如果不想做勞動密集型工作者的話,也可以轉行去一些“非服務性”行業,利用你的技術優勢,可以在工作效率上快速脫穎而出。不過這條路雖然看上去美好,但是不長遠。因為非服務性行業以後隨著ai的普及可能會越來越少。
所以,從整體趨勢來看技術研發的未來可能會越來越“工人化”、“流水線化”。
產品在未來可能會變成“解決方案制定師”。因為做產品的本質是提供一種解決方案,用來解決一個社會問題。但是問題的解決方案並不侷限於網際網路上,所以理論上任何透過你的觀察和思考能夠解決社會痛點的地方,都是產品人所擅長的。
從這個角度來看,產品是一個更具創造性的崗位。而創新力永不過時,所以這麼看來產品的路子比技術是粗的。
個人認為運營相對路會窄一點。為什麼呢?因為運營的本質是在和人打交道,這也是中國特色網際網路的特有崗位,在美國幾乎是沒有運營崗位的。
但是假如以後ai一旦普及,運營從「直接與人接觸」可能會變成「透過ai間接的與人接觸」,當中多了一道AI作為傳話筒的話,所帶來煽動力就低很多了。
最終可能導致運營去線下實體店和店內導購搶飯碗,雖然對人性的把握上可能不如店內導購,但是對於如何“四兩撥千斤”透過做什麼促銷,搞什麼活動來撬動更大的使用者群體是很有經驗的。
讓我們一起為了理想的生活而奮鬥~
回覆列表
誰都無法預測,因為一個行業是會到頂的,每個人掌握的資源與能力不同,因此最終方向與結果也會不一樣。多出來的那一部分,最終有的因為有某些資源而做了結合資源的工作,有的沒有資源,在行業裡本身能力也一般,找不到合適的工作與事業,最終換行業,可能去開個水果店,也可能是換行業工作,就好像我認識的一位,學工程畢業的,實習了半年工程造價,最後覺得不感興趣,他覺得想做電商運營,然後就去找了實習運營的崗位重新開始了。每個人的機遇不一樣,能力不一樣,資源不一樣,當然最終的結果也是各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