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大獅
-
2 # 一生幾度心涼
古代皇權至上,皇帝的後宮也十分龐大,俗稱三宮六院, 七十二嬪妃。
作為皇帝的妃子一朝選在君王旁,看似錦衣玉食,風光無限,可實際上也很可憐,很多人熬白了頭也不曾見過皇帝一面,受到皇帝寵愛的,也在充滿傾軋的環境中活得戰戰競競的,而皇帝一旦駕崩後,她們的命運是非常悲慘的。
因為中國至先秦開始就有那種殘酷的不人道的活人殉葬制度。
一般是沒有誕下子女的嬪妃,皇帝死,她們的大限也到了。
殉葬的方式大致有三種:
1上吊,太監把要殉葬者集中在一個房間裡,房樑上繫著白綾,太監把她們的頭套在白綾裡面,踢倒凳子;
2活埋,在皇帝下葬時,把殉葬者趕到墓地裡,將墓門封死,裡面缺氧無食物,關進之人堅持不了多久就下去陪死去的皇帝;
3灌水銀,這是朱元璋發明的一種前所未有的殘忍至極的方法,就是給殉葬者灌水銀,讓她們容顏不變,美貌如常。這要在人活著時進行,其過程讓人不忍描述。還有的皇帝死前,為保江山永固,防止大權旁落,對兒子小母親又年輕的妃子也要殺後殉葬。最著名的是漢武帝劉徹的妃子勾弋夫人就是以子少母壯之名被殉葬的,還有在權力鬥爭中的犧牲品,例如努爾哈赤的大妃——阿巴亥,雖有幾個兒子卻也沒逃脫殉葬的命運。
-
3 # 狄飛驚
生前未曾承恩寵,死於殉葬不瞑目,一入皇宮深似海,香消玉殞幾人憐?
殉葬是愚昧,是強權,是對生命的戕害,是對文明的反動,很多女性正值青春年華,卻要被逼殉葬,何其悲也!
女性殉葬歷史悠久,盛行於奴隸社會強迫女性殉葬萌芽於父系氏族社會末期,盛行於奴隸社會,春秋已不多見,秦始皇死時,他的兒子秦二世胡亥覺得老爹留下的後宮嬪妃沒法處置,只要是沒孩子的,全都強令殉葬,但這種不人道的制度秦漢後基本就消失了。
明清兩朝強權政治,妃嬪殉葬大行其道明朝被認為是盛世帝國,但明太祖朱元璋卻重啟殉葬,明英宗以前的太祖、成祖、仁宗、宣宗、代宗時期,皇帝死了,妃嬪殉葬是公開慣例,直到明英宗死時才被廢除。
明太祖朱元璋死後,殉葬嬪妃38人;明成祖朱棣死後,殉葬嬪妃30多人;明仁宗朱高熾死後,殉葬嬪妃5人;明宣宗朱瞻基死後,殉葬7人;明代宗朱祁鈺死後,殉葬人數不詳。這5個皇帝加起來,殉葬嬪妃接近100人!這些被迫殉葬的嬪妃,基本上都是後宮中沒有子女或者地位較低的女子,大多數生前只是宮女,但宮女也是人,她們的命一樣寶貴!
清初殉葬又開始抬頭。清太祖努爾哈赤、清太宗皇太極、清世祖福、睿親王多爾袞死後都有妃嬪殉葬,後來各地官府甚至公開褒揚妻妾殉夫,稱她們為“烈女”、“節婦”,修書立牌坊,直到康熙時期才徹底終結這一殘酷習俗。
妃嬪殉葬最常見的三種死法殉葬本身就是不人道的,她們的死法更是慘絕人寰,一般有四種常見死法:
第一種是毒酒。這種死法算是溫和的,死的比較快,沒有太多痛苦。有時也會在死者不知情的情況下,以毒酒鴆殺,沒有太多恐懼感,但卻不明不白,當了糊塗鬼。第二種是上吊。這個比較痛苦,無論是自己上吊,還是別人動手,都會充滿不甘和無限眷戀,有些好心的太監會溫言勸導,說這是和皇帝去地下享福,生前都沒這福分呢!
北韓史料《李朝實錄》曾詳細記載明成祖死後集體殉葬嬪妃的過程,30多名宮女嬪妃吃完”斷頭飯“後,被勒令上吊自殺,她們把備好的繩結套到自己脖子上,然後太監們一起把她們腳下的椅子踢開,30多名女性香消玉殞!
第三種是活埋。活埋是大規模殉葬的常見方式,也是最殘忍的。殉葬時,這些不幸的嬪妃宮女會推入墓道里,沒吃沒喝,最終被活活餓死或渴死,還不如毒酒上吊來的痛快。
-
4 # 勇戰王聊歷史
在中國封建統一王朝,只有秦漢和明清王朝實行過強制殉葬制度。秦始皇死的時候,殉葬的人超過萬人。從漢朝漢武帝開始,一直到元朝,只有極個別少數民族政權還實行強制拿人殉葬。
等到明朝朱元璋死的時候,朱允文根據朱元璋的遺訊,把沒有生育過的妃子都給殉葬了。共計46名妃嬪、宮女陪葬孝陵,其中十幾名侍寢宮女全部生殉。
直到明英宗朱祁鎮,(就是聽信王振,最後土木堡被抓的皇帝),宣佈自己死後,不用讓人殉葬,才廢除人殉制度。明英宗說“用人殉葬,吾不忍也,此事宜自我止,後世勿復為”。但是,清初,妃子陪葬又開始實行。直到康熙後來下令,才禁止人殉。但是,滿清社會上還是存在用人陪葬的事。
妃子殉葬的方式,主要是以下三種。
第一種,在食物中下毒。飯菜,酒水下毒,還算是比較人性點的。有些時候,都不告訴是要誰陪葬。直接等毒發了,再抬進墓葬。
第二種,自縊。當然,自己不伸脖子上吊,會有人幫忙。一般,被安排殉葬的妃子宮女,會先到皇帝棺槨前哭殯。然後,一起在屋裡上吊。自己下想死的,會有人幫著抱腿,推板凳。第三種,最殘忍,活埋!一般是挖個坑,讓人跳進去就埋土。還有的是直接關進墓葬裡面,餓死或者缺氧憋死。
-
5 # 三叔小記
之所以殉葬,是因為“視死如生”,也就是人死後魂魄還會在另外一個世界存活著。因此,會把死者生前的東西帶入陵墓,包括享用過的女人。
顯然,這是一種極其愚昧無知的想法,也是落後的一種產物。據說,它興起於原始社會末期,興盛於殷商,並且當時還制度化了,也就是你什麼身份,享受多少人,竹簡上明文寫著,春秋戰國仍舊繼續存在。
到漢朝,制度化的殉葬制被廢除,但名義上“自願”式的殉葬依舊存在,一直到唐宋。
但到遼代,殉葬制又死灰復燃,一直到明朝的明英宗才廢除。之後滿人入關,也是存在殉葬制度,後來到康熙時,正式被廢除。當然,名義上的殉葬還是存在滴!
-
6 # 小鎮月明
殉葬,是古代貴族男子死後用器皿,牲畜,或者人進行陪葬的一種現象!
用器皿或者牲畜進行殉葬,我們並不覺得奇怪,但是用自己的同類進行殉葬,確實殘忍。但是貴族們,卻樂此不彼,以此來彰顯自己的地位。更有不少貴為萬乘之尊的天子,喜歡用后妃來殉葬。
用人殉葬,多發生於奴隸社會,自秦漢以來,殉葬之風稍有減少,但並不是不存在。比如說秦始皇死後,秦二世胡亥就讓不少后妃和宮女給秦始皇殉葬;朱元璋死後,有46名后妃和宮女殉葬;努爾哈赤臨死前,點名要求多爾袞的生母殉葬。
這些妃子殉葬,大概包括兩種形式。第一種是死殉,第二種是生殉。
死殉,即是將被要求殉葬的后妃們殺死,然後在殉葬。這裡面方式就比較多了,簡單粗暴一點就是之間將后妃們勒死或者毒死然後下葬;
人性化一點就是在後妃不知情的狀態,在飯菜或飲料裡面下面下毒,然後下葬;
再殘忍一點的就先講后妃們殺死後,再從頭部灌水銀,以保持身體不壞。
至於生殉,那是非常殘忍的,說白了就是活埋。先講殉葬之人固定成一個特定的形狀,然後直接活埋。這是何等恐怖!
-
7 # 布夫舟
我就簡單介紹一下明清時代的殉葬制度。殉葬這個制度其實很早,殷商、西周的時候比較繁榮,不過後來日漸減少。從明太祖朱元璋開始,大規模的宮妃殉葬制度才死灰復燃,不過後來明英宗朱祁鎮開始明令禁止,殉葬才真正被廢除。遺憾的是清朝建立以後,殉葬制度又開始存在,加上統治者提倡,使得殉葬制度開始比比皆是。特別是為守節之女立“貞節牌坊”,加劇了這種變相殉葬之風的蔓延。
宮妃殉葬大部分是帝王去世以後,嬪妃、宮女作為陪葬。就妃子而言,多是沒有子嗣而被迫殉死的。西漢開始,這種制度逐漸衰落,唐宋的時候殉葬已經很少見了。但是,明初,這一制度又開始形成氣候。比如朱元璋死的時候,殉葬了妃嬪四十人,其中有兩個是在朱元璋之前死去的。明成祖去世的時候,殉葬了嬪妃十六人。不過後來,明英宗朱祁鎮以殉葬並非古禮,而且過於殘忍為由廢除了這個制度。至此到明亡200年間,諸帝的後宮嬪妃再也沒有殉葬者。不過明初為什麼會實行殉葬,我個人認為可能是由於元朝的緣故,畢竟朱元璋是成長在元朝的,必然會受到其制度的影響。
清朝實行殉葬制度依然存在,主要原因在於習俗所致。加上當時朝廷對殉葬者進行精神和物質上給予獎勵,使得殉葬之風盛行。比如為順治皇帝殉葬的棟鄂氏,後被追封為貞妃,家屬也得到了優恤。敦達裡、安達裡為皇太極殉葬後,王貝勒立即討論優恤的問題,廷為了表彰其忠君之舉,敦達裡為甲喇章京,孫世襲,子孫永遠免除徭役,有犯罪,者赦免釋放,重者減等處罰。後來到了康熙的時候,殉葬制度這種舊俗已經和社會不大適應,因此殉葬被廢除。
-
8 # 歷史密探
活人殉葬制度,多見於商周時期,帝王死後,在古代封建思想裡,不是終結,而是一個開始,他們會帶著生前心愛之物,去地下開始新的生活。所以,那些曾經用過的器具、心愛的寶物、字畫、女人都要跟著陪葬。
這是一種十分不人道的做法,殉葬前,一般要先把陪葬者用各種方式殺死,秦始皇的殉葬隊伍十分龐大,那些宮女和嬪妃跟隨送靈隊伍,沒想到一到陵地,就被宣佈要殉葬,於是被集體殺害。
殉葬者一般不會被提前通知,但是根據自己的地位,她們也能猜到自己的命運。臨死前,會先用蒙汗藥把宮女妃子迷暈,然後把頭皮割開一個口,往裡灌水銀,受刑者奇癢難忍,可使皮肉分離,屍體千年不腐,相當殘忍。
明朝時期,朱元璋又規定帝王死後需要活人殉葬,大多數殉葬的妃子都是上吊而死,比如朱棣的殉葬隊伍。他們會收到三尺白綾,飽餐一頓,太監給她們做完思想工作就讓他們自行了斷,她們如果反抗,那就會由太監代勞。這是一種十分野蠻的制度,但是在那個年代,一入宮廷,誰又有決定自己生死的權利呢?
-
9 # 詩人的眼睛看世界
在古代,皇帝不僅僅是陽間的皇帝,而且還是和他同期人的陰間皇帝,在這個意識下,就有了“事死如事生”禮制理論,所以有些人自願隨皇帝一起死,這樣的死忠,多數都是臣僚。
作為皇帝生前的女人一一妃子,從禮制理論上更應該去陪君伴駕,所以古代皇帝妃子殉葬便非常常見。
不過在秦始皇之前,多數以奴隸和臣僚殉葬,秦始皇時,秦二世下詔書說“先帝后宮未生子女者,出焉不宜,皆令從死”。自此,妃子殉葬開始了。
從漢武帝到唐末,殉葬被陪葬代替,既達官顯貴皇親國戚死後陪葬在皇陵周圍。
宋朝時,邊疆的契丹、女真、蒙古等有殉葬制度少數民族先後入主中原,殉葬再度興起。
明朝時妃子殉葬又死灰復燃,據(李朝實錄)載:明成祖之崩,宮人殉葬者三十餘人,當死之日,皆餉於 庭,餉撤,俱引升堂,堂置大小床,使立床上,掛繩圈於其上,以頭納入圈中,遂去其床明英宗反對殉葬,自英宗後,明朝不再有殉葬了。
清朝入關前有殉葬慣例,所以清朝前期也有妃子殉葬,比如,多爾袞的母親就殉葬了清太祖努爾哈赤。到康熙年間,中國皇室才不再有殉葬禮制。
活人殉葬,是一種非常殘酷的制度,確實值得今天的人們反思和珍惜來之不易的美好的時光。
-
10 # 史論縱橫
所謂人殉,就是將活人作為死者的殉葬品,為墓主陪葬,是一種非常殘忍的殉葬制度。
中國古代人殉制度很盛行,尤其是在原始社會。戰國時期戰爭不斷,為了保留充足人口從事生產、參軍,逐漸廢除了人殉制度。直到元朝統治時期,人殉制度復立,明朝朱元璋大興人殉之事,明英宗時期下令廢止。清朝初期也有殉葬之事。
作為九五之尊的帝王,生前顯貴,死後也要有人隨行伺候,大型的人殉基本上都是為皇帝殉葬。可憐深宮的嬪妃們,皇帝生前未必受寵,皇帝駕崩了還有可能被送去殉葬。
那麼,皇帝駕崩後,被選中的妃子會以怎樣的方式殉葬呢?
自縊。皇帝死後,宮裡會擬定一份殉葬名單,管事太監會給殉葬妃子、宮女送去七尺白綾,命其自行了斷。若是有不情願的,會有人負責把她們勒死,然後一起放進陵墓。當年,努爾哈赤死後,四大貝勒強迫多爾袞生母阿巴亥殉葬,就是採用自縊的方式。
鴆酒。賜給殉葬妃嬪一杯毒酒,妃嬪領旨謝恩後一飲而盡,為了減少痛苦,一般都是投以劇毒,飲用後頃刻間就會毒發身亡。當然了,拒絕飲用的,也有人給強行灌下去。
坑殺,就是活埋,將所有的殉葬妃嬪帶入墓室中,然後封閉陵墓,這些妃嬪會在恐懼與絕望中窒息身亡。據說之所以活埋,是因為這樣妃子死後怨氣很重,能防止盜墓賊光顧,守候皇陵。
相傳朱元璋死後,有大批妃嬪宮女殉葬,大臣們為了殉葬女子保持完好容顏陪伴朱元璋,讓所有陪葬女子喝下安眠茶水,待她們睡著以後,將頭頂切開一塊,往裡注入水銀,保證屍體不腐不爛,這樣朱元璋就能享盡千年萬年的豔福了。雖然真實性待考,但古代有人被灌水銀而葬確實是有記載的,如此殘忍的方式,真是令人髮指!
採用人殉制度就是對文明的踐踏,對人權的藐視,是封建王朝的悲哀!
回覆列表
不是歷朝歷代都有帝王駕崩,妃嬪殉葬的傳統,只有少數幾個朝代和為數不多的帝王在死後才採取了這種不人道的手段。明代之時,殉葬風氣最盛,單朱元璋一人,就有40名妃嬪殉葬,直到明英宗之時,才有所改善。清代皇太極、順治之時仍有殉葬,到了康熙年間被禁止。
至於要哪個妃嬪陪葬,這個沒有明確人選。有的帝王在生前就立下遺囑,要求某個妃子隨自己殉葬,有的則是帝王死後,被政敵或者新君強迫殉葬。
一般妃子在殉葬之前,會先行被勒死或者毒死,也有少數是被活活關進墓穴地宮,任其死亡,這無疑是最慘的。
目前大量關於妃嬪殉葬的史料留存下來,看過後,你會知道,殉葬之人不止是妃嬪,另外還包括宮女、太監、侍衛等等。有些朝代比較開明,帝王駕崩之後,不予活人陪葬,只放入泥人、陶人、或者木人陪葬。
但是明朝卻恰恰相反,自朱元璋開始,便興起這股子不正之風。目前有史料便記載下明朝永樂年間的一次殉葬。當時皇室挑選妃嬪宮女共50餘人,這些人在殉葬當日,先讓她們於殿外用餐,吃完之後,帶入殿內,此時早已擺好幾十個小床,每個小床的頂梁之上,懸有白綾,這些妃嬪宮女哭聲震天,但是負責人卻無動於衷。最終全部自己將脖子套在白綾之上,結束了卿卿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