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辯證思維
-
2 # 樂活光陰
研究“如何人愛人”的大學問,就是孔子的哲學。
孔子和老子是世界上一切哲學家思想家的祖師,是人類告別“鬼神崇拜”,開創“人倫道德”文明社會的偉大導師,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而西方至今仍“茹毛飲血”,“拜神拜物”。
黑格爾在人類文明新曙光之際,倒行逆施硬把人類往暗黑的中世紀死路上拉,是“開放社會的公敵”!
他的哲學,是用升級版的“神學教條”洗白西方殖民掠奪,慫恿對亞非拉民族的滅絕屠殺,兜售他的“絕對精神”忽悠洗腦思想,給專制魔王“量身定製”“教皇的新裝”!偽裝成文明的野蠻的弱肉強食種族歧視主義。
所以,“掃黑打黑”除惡,專項鬥爭不能停!
世界上唯一的“人文主義”思想其實就是孔子的儒學。是以周公的禮樂教化系統為根本,在殷周時代克服鬼神思想,以人間為本位,建構成熟的“人倫社會”,是世界上最早擺脫神權迷信的民族。
春秋戰國時代,孔子開創了以“六經”“六藝”為道統學統的教化體系。有《易經繫辭》體現出的心性論,就是其人生哲學思想,博大精深,專注於研討“人與人之間”交往之道,就是“仁”的思想體系,《論語》記錄了他的思想言行。《詩經》就是其美育教育讀本。《春秋》微言大義是其治理哲學。這在當時是首屈一指的文化文明高度,至今沒有別的國家民族能超越了的。
孔子的人文主義影響改變了歐西的近代文明,從現在美國的“儒學熱”來看,必將引領新一輪的人類文明紀。
哲學是經世致用的“大學問”,不是經院象牙塔裡的機械教條。
樂活一家之言,不代表任何學術共同體,共勉!
-
3 # 非常道畢延河
孔子是中國儒家思想的創始人,影響了中國兩千多年的歷史,是世界級的文化巨人。但是在德國著名哲學家黑格爾眼裡,孔子不過是個世間智者而已,談不上是個哲學家。
黑格爾在他的《哲學史講演錄》中認為在孔子那裡,“只是一種常識道德,這種常識道德我們在哪裡都找得到,在哪一個民族裡都找得到,可能還要好些,這是毫無出色之點的東西。孔子只是一個實際的世間智者,在他那裡思辨的哲學是一點也沒有的,只有一些善良的、老練的、道德的教訓,從裡面我們不能獲得什麼特殊的東西。西塞羅留下給我們的‘政治義務論’,便是一本道德教訓的書,比孔子所有的書內容豐富,而且更好。”
黑格爾認為,儒家經典《論語》也沒有多大價值。從內容上看,孔子要求臣對君、子對父以及兄弟之間盡義務,“這種義務的實際只是形式的,不是自由的內心的情感,不是主觀的自由”。從表達形式上看,《論語》充滿警句箴言,反覆申述,“毫無出色之點”。
黑格爾甚至說:“為了保持孔子的名聲,假使他的書從來不曾有過翻譯,那倒是更好的事。” 黑格爾又說:“孔子的哲學就是國家哲學”。中國的道德學說是為專制的政治服務的。在中國,只有皇帝一個人有自由,其他人一律沒有自由,一切政令都出自皇帝,“臣民都被看作還處在幼稚的狀態”。君臣關係是家庭的放大。 黑格爾說孔子一根哲神經都沒有,不過是一些道德教訓而已,因此有人認為孔子不是哲學家而是格言家倫理家。
現代哲學普遍認為,哲學是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而孔子及儒家經典更多的是方法論,即要求人、告訴人如何如何做,很少去思辯為什麼要這麼做。從西方哲學的角度來說,孔子不能稱為哲學家的,因為孔子思想是沒有邏輯缺乏理性和嚴密的思辨。
站在西方哲學的視角,中國沒有哲學,中國沒有哲學家!其實這是典型的西方哲學本位主義的觀點!
邏輯學和辯證法不代表就是哲學的全部,哲學不但有西方哲學而且還有中國哲學。 從中國的哲學來說,孔子不但是哲學家而且是影響了世界的哲學家。
德國哲學家斯賓格勒就認為孔子不僅與蘇格拉 底、亞里士多德是“同時代”人,而且與伏爾泰、萊辛也是“同時代”人,認為《尚書》和《詩經》中 蘊涵著古希臘英雄時代的精神和西方中世紀的貴族精神。
中西哲學最大的差異在於人的主體地位問題。西方哲學是以自然為中心,人是萬物的尺度;而中國哲學則是以人的生命為側重點的,回答了何以為人的問題。 孔子開創性地建立了一個包括天道觀、人道觀、認識論、方法論等方面的哲學思想體系。其哲學思想可簡約的概括為:"命--禮--仁--知--庸","仁"和“禮”是其核心 。
對於黑格爾武斷說孔子不是哲學家,錢鍾書在在《管錐編》第一冊第一篇文章《論易之三名》中寫道:“黑格爾嘗鄙薄吾國語文,以為不宜思辨;又自誇德語能冥契道妙,舉‘奧伏赫變’(Aufheben)為例,以相反兩意融會於一字,拉丁文中亦無義蘊深富爾許者。其不知漢語,不必責也;無知而掉以輕心,發為高論,又老師鉅子之常態慣技,無足怪也;然後遂使東西海之名理同者如南北海之馬牛風,則不得不為承學之士惜之。”
學者何新則認為,黑格爾的錯誤之處在於,其實孔子學說主要不是反映在《論語》中。《論語》不列於漢代的五經體系。自漢唐迄於北宋,《論語》只是一部提供給幼稚學童啟蒙的非主流讀物。 孔子學說主要在於孔子論列的“五經”體系。“五經”(詩、書、禮樂、易、春秋)雖然也不是孔子的著作,但是是經過孔子親自編撰的,孔子為這五部書下過畢生的力氣,是其哲學(見於《易經》)、政治學說(見於《尚書》)、史學(見於《春秋》)、文學和美學(見於《詩經》)、宗教制度與教育思想(見於《禮經》)的系統體現。
黑格爾說:“孔子只是一個實際的世間智者,在他那裡思辨的哲學是一點也沒有的。”這是誤解,黑格爾沒有讀過孔子的著作《易經·系詞》及《易傳》,那裡就有著深刻的、思辨的宇宙本體論思考。
中國哲學和西方哲學因生存環境、社會狀況、歷史背景和文化傳緝的差異,形成了兩種顯然不同的個性。中國哲學以天人合一為主導,西方哲學以天人相分為前提,出發點不同引發出來一系列的不同特徵。對方的誤讀和偏見也就在歷史演繹中各自解讀對方。
孔子是哲學家這一點毋庸置疑的。問題在於孔子哲學面臨的困境在於孔子思想在現代化過程中,缺乏邏輯和理性是其最大的弱點,現代社會是離不開思辨哲學的。
而西方哲學的困境在於,工業文明時代技術決定一切,人類面臨自我毀滅的問題,以至於喊出“西方已死”的口號。 孔子哲學有孔子哲學的問題,西方哲學有西方哲學的問題,各有千秋各有特色,相互尊重,有機融合,才是人類的希望。
-
4 # 宋老頭62443390
回答是肯定的。
何謂哲學?宇宙觀(世界觀與方法論)、邏輯思維(價值理論)是哲學的兩種形式或形態。
《論語》中孔子說:‘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其意是你看哪,蒼天在上,靜穆無語而四季輪迴,萬物滋生而那麼有序。蒼天還需要說話嗎?又說:‘天地混沌如雞子,盤古生其中,一日九變,神於天,聖於地。’其意是說:天地初始時是混沌不清的,後來分開了,陽氣上升為天,濁氣下沉為地,(這和《易經》中的陰陽關係一樣的)這還不是天地開闢的完成,只是像嬰兒‘一日九變’地剛剛開始,而且隨時都在不斷地生長變化著。又說:‘已所不欲,勿施於人。’自已不想要的不要強加於別人,是種自由與民主的社會科學價值觀。‘欲已立已,以達達人。’人不立已、自立何以通達別人。孔子所表達出的‘宇宙觀’與‘邏輯思維’兩個方面俱足,足以證明孔子是哲學家,而且是擁有聖人智慧的哲學家。至於黑格爾所言的孔子不是哲學家,我不人云亦云,聽之任之,有著自已的看法,在我的眼裡,孔子與黑格爾的不同只有觀察角度的不同;層次境界的不同和方式方法的不同。看問題要歷史唯物和辨證地看,孔子先於黑格爾兩千餘年,而且至今產生著積極的影響和作用。老子與黑格爾比更不用說,一個天上一個地下,黑格爾與馬克思比都相差太遠,不能比也沒法比,若比較要有具體分析地客觀比較和與時俱進地比較,因此說黑格爾所言孔子不是哲學家是無稽之談。
人要有屬於自已獨到的思想見解,而不是人云亦云的聽之任之,否則你的生命與靈魂都將不屬於自已。
-
5 # 眷花郎
孔子的思想,多是唯心主義,是經驗總結,是思想火花。
哲學思想,是客觀的,是實踐檢驗過的,是可以被論證的,是人類思想瑰寶。
-
6 # 塗之人995
修《詩》、《書》,定《禮》、《樂》,撰《春秋》,序《周易》,開杏壇,興教育。“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然心嚮往之。
既是智者,又是哲人——《易》,哲學中的哲學。
-
7 # 龍學創始人劉樹成
哲學是關於世界觀的學說。黑格爾對孔子的評價是錯誤的,是自不量力的“黑格(物致知的哲學的小)兒”。孔子是偉大的哲學家,反映其哲學思想的《論語》是中國古代的哲學鉅著,既有世界觀,又是方法論,不僅有邏輯,而且全書是用數理邏輯編排的,其中充滿了哲學思辨。
《論語》不是以往誤解的雜亂無章的語錄,而是系統的應用數學、科學的哲學、龍的傳人傳的龍學,其篇章序數是代數,代表問題,“子曰”等內容是答案。
中國不僅有哲學,而且有最古老的哲學專著《將軍崖巖刻》《道德經》《論語》等。
黑格兒黑孔子哲學和中國哲學,也有中國哲學家沒有正確翻譯中國哲學鉅著《道德經》《論語》《周易》等經典的原因,“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是不行的。
詳見拙著《破譯<論語>背後的龍學密碼》。
-
8 # 使用者5370893633
孔子是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孔子為何千百年來被大家供奉為聖人,其中主要一個原因是他的弟子及後來的學生們,好多都是做大官的,人一但成名,能忘記老師嗎?
-
9 # 科捐雜稅
如果按照西方對哲學的定義,則孔子不是,西方哲學裡面很多的基本要素,在儒家學說裡面是不具備的,比如西方哲學一開始就很強調邏輯嚴密的論證,這和它一開始和數學本就是一家有關,以後的物理,化學等等學科也都是從哲學中分離出來的;比如西方哲學極力的去解釋世界的形成,星球,物質什麼的,這在儒家學說裡也是很少的,儒家學說更多關注政治,人事,修身等等。
但是如果從哲學的本義“智慧”來講,東方的學說形成了一個獨特的東方哲學體系,孔子和老子可以說是東方哲學家,不過在西方,研究老子的哲學這一說法的人要多一些。
另外,孔子僅僅只是一位教育家。 但是他作為教育家又是非常失敗的,七十二賢、三千弟子,那一個能超過他,都是老師的跟屁蟲。 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這種勇於質疑的精神才是為師授學之道。
回覆列表
後人推薦孔子為聖人,其實孔子是個教育工作者,三千多人只有七十二賢人。成才率4%左右,在春秋戰國時期,也沒帶出一個象孫子、李斯那樣有影響力的人物,一生窮困潦倒。弟子把課堂筆記編成論語,就是一本日記,即不理論化也不繫度化。弟子們整理一下,分個類就形成思想了。這種思想要求百姓修心寡慾向善中庸,以貧為樂。大受封建統治階級的歡迎,麻痺貧窮百姓對剝削壓迫的反抗。中國封建王朝三千年的歷史是世界上最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