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為何在日本國內對他的評價如此兩極分化?
4
回覆列表
  • 1 # 真音速大貓貓

    他即不是軍神,也不是蠢材。

    日本攻擊俄佔旅順要塞的時候,不要說乃木希典,也不要說日軍,當時在世界範圍內都對如何進攻機槍陣地心裡沒譜。

    在這個背景下,攻擊旅順的軍隊沒有配備大量重炮。當時日軍的重炮少,準備程度也低,彈藥基本接濟不上。

    而日軍擔心俄軍增援,一旦俄華人的援軍大規模趕到,日軍就什麼優勢也沒有了。

    在戰場上,時間就是生命。

    於是為了爭取時間,乃木希典決定採用集。團衝鋒來攻克俄軍陣地。於是,在這一場戰役裡,日軍嚐到了恐怖的嗞味。

    但是,日軍還是勝了。並且日本軍部和政府要把乃木希典塑。造成英雄,以沖淡高達數萬傷亡的悲慘事實。

    日本在不“素直”的處理中失去了反省的機會,仍然堅持精神勝過鋼鐵的理論。導致後來的軍備發展點錯科技樹-這對二戰的世界人民來說是件好事。

    說乃木希典是軍神是指他能最大限度地激發和調動日軍的潛能,其實是有水分的。

  • 2 # 薩沙

    從大連到旅順還有幾十公里,帶著孩子不太方便,就租了一輛車。沿途開過去,感覺公路修的不錯。不過似乎東北司機開車並不規矩。在很多註明限速60公里的路段他們都狂開,估計是知道這裡沒有監控。

    開到203高地,沿途基本就沒人了。這和之前旅順軍港、白玉山之類人山人海的情況,截然不同。其實也不奇怪,對於普通遊客來說,203高地就是一座什麼沒有的小山包,壓根就沒什麼意思。

    整個遊覽全程約4個小時,一共只看到3組共7個遊客。

    -------------------上山的道路,空空蕩蕩。這年頭,對歷史感興趣的人太少了。203高地的山不高,還是相對陡峭的,爬起來不輕鬆。

    好了,先說一下203高地的背景。

    203高地是旅順爭奪戰最重要的一部分,而旅順爭奪戰則是日俄戰爭的關鍵。庚子事變以後,滿清衰落成半殖民地國家,列強開始瓜分中國。此時日本已經佔領了中國的臺灣和原屬國北韓,俄國則透過中東鐵路和租借旅順大連,將勢力深入東北。兩個列強的視線,都放在中國東北。

    整個東亞中,東北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地區。這裡地域遼闊,人口眾多,資源豐富,還有極大政治軍事意義。誰控制了東北,誰就會佔據東亞大陸的軍事優勢,進而可以併吞中國,稱霸東亞。後來的日本,也就是從偽滿洲國出兵入侵關內,差點佔領整個中國。

    就東北來說,顯然是俄國早了一步。俄國早在19世紀70年代就開始涉足東北,並且在庚子事變前後乘機出兵佔領整個東北,還得到了旅順這個不凍港,修建了橫穿東北的中東鐵路。日本慢了一步,在東北尚且沒什麼力量。

    對於日本來說,如果不進攻東北,也就等於放棄對東亞的爭奪,他們自然是不願意的。日本人的雄心是佔領整個亞洲,第一步就是要佔領東亞,也就等於放棄了所有野心。況且,世界國家之間的對抗,就像激流中行船一樣,不進則退。如果日本像某些力量一樣搞什麼“和平崛起”,不敢和俄國爭鬥,坐視俄國在東亞佔有絕對優勢。那麼,隨後俄國絕對不可能滿足於現狀,就可能會主動進攻打垮日本。歷史告訴我們,這個世界從來就沒有什麼和平崛起一說,任何一個超級強國都是透過戰爭確定自己的地位。拿破崙擊敗聯軍,法國才威震歐洲;英華人殲滅西班牙無敵艦隊,獲得日不落帝國的地位;蘇聯透過蘇德戰爭,一躍成為超級大國;就連美華人,也是透過兩次世界大戰和海灣戰爭,才確定了自己世界老大的地位。

    所謂和平崛起、避免衝突、埋頭髮展,不過是一種軟弱外交和發展模式的託詞而已,最終只會自食其果。

    對是否對俄國開戰方面,政府和軍方高層有嚴重分歧。富有國際政治經驗的首相伊藤博文認為,目前日俄國力軍力有較大差距。

    俄國是歐洲準一流強國,也是歐洲首屈一指的軍事強國,已經稱雄200年。而日本30年前剛剛開始維新,幾年前的庚子事變期間,日本自己還揹著不平等條約。此時俄國的財政收入是日本十倍,常備軍為100萬,也是日本4倍。俄軍久經戰爭,曾經擊敗過拿破崙的法軍,威震歐洲。在世界上,沒有一個列強敢於小看俄軍。俄軍總司令曾經狂妄的宣佈:一個俄軍兵,進攻中可以對付三個日本猴子兵;防禦中,可以對付十個。

    日軍崛起以後,始終沒有遇到過強敵,甲午戰爭和庚子事變中打敗的不過是衰弱的滿清,算不了什麼。

    就軍事上來說,俄國首都莫斯科遠在歐洲,是非常安全的。日本絕對不可能徹底打敗俄國,滅亡俄國。日本最輝煌的勝利,不過是在東北重創俄軍,讓他知難而退的達成停戰協議。但如果俄國破釜沉舟拼命,打持久戰,日本國力軍力都無法支援,必敗無疑。

    鑑於以上的分析,伊藤博文等人堅決阻止和俄軍開戰。

    軍方以而山縣有朋、兒玉源太郎為首的強硬派,卻認為必須打。他們認為,雙方實力本來就有很大差距。日本唯一的優勢是俄軍遠東部隊距離歐洲太遠,不可能得到及時的增援和補給。以日軍現有實力,圍殲遠東不算多的俄軍陸軍和海軍還是完全有可能的。因為日軍可以使用25萬大軍,而俄軍在遠東的部隊只有10萬人。

    不過,俄國高層有識之士已經看到這點,正在全力修建西伯利亞大鐵路。目前該鐵路除了貝加爾湖的100多公里以外(這裡河流太多,山勢非常陡峭,鐵路幾乎難以修建),已經大體完工。如果此時不打,再等上幾年,讓俄國完成西伯利亞鐵路。那麼莫斯科的一百多萬現役俄軍和大量補給,就會毫不費力的沿著鐵路運送到旅順,日軍就必敗無疑。

    反覆爭論後,天皇拍板,決定冒險和俄軍決戰。隨後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日本海軍偷襲旅順港,將俄軍太平洋艦隊分艦隊封鎖在港口中。隨後,日軍大軍在遼東半島登陸。

    日軍兵力火力都大大強於遠東的俄軍,似乎勝利在望。而俄軍也不是好惹的!他們的最高司令官斯捷塞爾是個職業軍人,立即作出正確的部署。

    斯捷塞爾認為,無論日軍如何部署,都必須先佔領旅順。

    旅順號稱東亞第一要塞,不是浪得虛名的。它的軍事意義極大!旅順扼守渤海和黃海交界的渤海海峽,是俄軍唯一一個不凍港。俄軍太平洋遠東分艦隊目前實力尚存,只要得到在俄國歐洲的主力艦隊增援,就可以一舉殲滅日本聯合艦隊。日本是個島國,在東北作戰日軍所有的補給都依靠海路運輸。如果聯合艦隊覆滅,東北日軍也就會全軍崩潰了。

    早在設計旅順軍港的時候,俄軍就刻意設計了海防工事,利用大量海岸要塞炮對海封鎖。當時的火炮技術落後,從軍艦上開炮的命中率很低,而且火炮射程有限。海岸要塞炮無論精度、射程、威力都遠遠強於軍艦,根本無法對付。所以,鬼子的聯合艦隊曾經2次敢死衝擊旅順,全部被擊潰,根本攻不進去。

    由此,旅順就成為日本聯合艦隊的眼中刺。

    海軍打不下旅順,就要靠陸軍了。

    ----------------俄軍裝備了大量重機槍,實戰中,它比火炮還有效。這種水冷式機槍,只要有冷卻水和彈藥,就可以持續射擊幾個小時之久,形成可怕的彈網。誰要試圖突破這個彈網,無異於自我毀滅。不過203高地上,俄軍工事遺址所剩無幾。只能看到一點痕跡!大家看這堵石頭牆,應該是碉堡的一部分。

    不過,陸軍進攻也非常不順利。俄軍佔領旅順以後,花費了數年時間和數萬民工,用了3萬桶水泥,修建了大量要塞和防禦工事。

    資料中寫到:旅順工事(韋利奇科上校設計)的構築開始於1901年,6萬中國工人和沙俄技術人員經過了4年時間,修建了40多座堡壘群,和70多座炮臺,所有的堡壘和炮臺都用鐵絲網,陷阱,地雷以及大量的步兵掩體來保護。前沿陣地是大孤山,小孤山,203高地。到1904年1月以前,600多門火炮中只有116門(沿海戰線108門,陸上戰線8門)準備就緒。

    旅順防禦戰,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預演。它的特點是防禦性武器,大大強於進攻武器。俄軍裝備了大量重機槍、野戰炮,佈置了水泥工事和鐵絲網。日軍有一些攻城炮,受火炮技術和觀測技術限制,火炮精度不佳,難以精確打擊,只能依靠亂射碰運氣。日軍絕大部分野炮山炮威力有限,對於俄軍要塞是無效的。就步兵武器來說,日本兵除了上刺刀的步槍以外沒有別的東西,幾乎是用血肉之軀對抗子彈風暴。

    早在重機槍誕生之時,就表明了傳統人海戰術已經無效。在非洲辛巴維(威),50個英國殖民地警察用幾挺重機槍打死了3000祖魯武士。在一戰之前,德軍曾經做過測試。用兩挺重機槍交叉射擊陣地前幾百米的100個氣球,15分鐘之內就擊破了99個。氣球尚且如此,人更別說了。

    預感戰爭會極為艱苦,旅順戰役總司令交給乃木希典中將負責。乃木希典是日軍著名的將領,指揮過很多戰鬥,但也打過一些敗仗。他曾經在甲午戰爭期間攻打過旅順,僅僅花費幾個小時就獲勝。戰功卓著,又有旅順地區作戰的經驗,軍部將這個重任交給他。

    作戰的難度,果然遠遠超過乃木希典的預計。

    戰役剛剛開始,為了切斷旅順和外部聯絡,日軍於大連的金州灣登陸,發動攻擊。俄軍拼死防禦。日軍採用人海戰術對俄軍的重機槍陣地,死亡極多。僅僅南山一天14個小時的戰鬥,日軍傷亡高達4000多人。當數字交給日本滿洲軍參謀長兒玉源太郎時,他竟然認為是參謀多寫了一個0,應該是傷亡400多人。

    此戰是第2軍的作戰,並不是乃木希典的第3軍。不過他的長子乃木勝典,在南山作戰中被打死。俄軍子彈射穿乃木勝典少尉的腹部,肚破腸流,受傷極重。由於是乃木希典的長子,他得到了優先治療的特權。經過野戰醫院的手術急救,由於傷勢太重,也沒有挽回他的生命。乃木希典死在醫院,只有26歲。乃木希典忠厚木訥的大兒子不是很鐘意,認為他沒有什麼才敢,卻仍對他非常愛護。乃木勝典從陸軍士官學校畢業時,乃木希典花費500日元買了一個高階望遠鏡送給他。要知道,當時普通日本工人每月工資僅僅幾日元,也是乃木希典好幾個月的收入。

    此時旅順俄軍有4萬人,炮100多門,重機槍62挺,海軍有戰艦38艘。俄軍旅順的要塞基本以各個山地修建,易守難攻,炮火還可以互相支援。

    相比起來,日軍有絕對優勢。包圍旅順的日軍兵力達6萬人,火炮400門(其中攻城炮198門),重機槍72挺。同時,日方以艦隊52艘戰艦封鎖了港口。

    1904年8月19日到24日,在輕視俄軍防禦的乃木希典,魯莽的發動了第一次總攻,結果慘敗。日軍以中隊為單位,大喊“天皇陛下萬歲”“大日本帝國萬歲”,人貼人的採用人海戰術衝鋒。頑強俄軍毫不客氣,用重機槍對準人海猛烈掃射。日軍的野炮根本打不破俄軍要塞,步兵衝鋒先是被鐵絲網攔截,成為重機槍的活靶子。即便衝到要塞下,也無法將其摧毀,反而被側射火力消滅。

    日軍戰鬥意志很強,前仆後繼,踩著戰友的屍體衝鋒。但這不是日本古代戰國時期,血肉之軀終究對付不了鋼鐵,進攻慘敗。俄軍回憶:一個由活人構成的山崩向我們滾滾而來,從谷地和溝壑中都有日本人衝出來。步槍和機槍紛紛發射,探照燈上上下下,使日本兵睜不開眼。他們前進,撲倒,跳起來又向前奔,然後再倒下去。

    血戰一週,日軍傷亡高達近3萬人,佔乃木希典第3軍的近二分之一,俄軍僅僅傷亡3000多人。

    日軍很多中隊大隊衝鋒期間傷亡大半,衝上去以後又退不下來,最終全軍覆沒。

    有時候一箇中隊,剛剛跳出戰壕衝鋒十幾秒,就全部死傷。

    如此慘重傷亡的代價,僅僅佔領了2個無足輕重的小陣地。期間,目睹慘烈戰況,戰爭狂乃木希典在知道長子已經戰死的情況下,仍然命令部下送死。

    他瘋狂宣佈:衝啊。被包圍的俄軍死一個少一個,而日軍要補充多少都可以。

    到了8月24日,彈藥耗盡,傷亡過重,乃木希典被迫停止送死的攻擊。

    -----------------280毫米重型臼炮,也就是著名的大阪寶貝。這種火炮威力強大,但精度較差。

    攻擊不利,乃木希典一方面向國內要求提供強力重炮,一方面改用挖掘戰壕方式攻擊,以減少傷亡。

    挖掘戰壕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辦到的!日本軍部接到俄國太平洋艦隊主力已經從歐洲出發的訊息,極為惶恐。他們一再命令乃木希典,必須儘快佔領旅順。一旦太平艦艦隊主力艦隊和旅順俄軍艦隊回合,聯合艦隊就絕對不是對手,日軍也就必敗了。

    乃木希典無奈,在軍部催促下,被迫在1904年9月19日開始第二次總攻。此次有280毫米重炮,仍然缺乏彈藥,不可能摧毀俄軍所有工事。況且當年臼炮技術較為落後,精度比較差,只能靠密集炮擊碰運氣擊中俄軍要塞。這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辦到的!

    乃木希典只得期望依靠意志發揮奇蹟,他下令以機槍督戰,命令:士兵只准前進,不得後退,否則一律就地擊斃。

    此次攻擊和之前基本一致,日軍毫無進展,僅丟下了6000多具屍體,俄軍則死傷4000多人。

    前後日軍已經戰死2萬人,旅順要塞還完好無損。

    由此,從日本軍部到普通貧民,都對乃木希典極為不滿,認為這是一個窩囊廢。乃木希典在東京的寓所,被憤怒的日本民眾衝砸。一些失去孩子的父母流著淚大罵:乃木你這個殺人魔,還我的兒子!!

    歐洲出發的俄軍艦隊加速推進,日軍形勢更為惡化。

    天皇和聯合艦隊司令都親自發文,希望乃木儘快佔領旅順,並命令將主攻方向放到203高地。

    203高地是西線制高點,距市區和港口要塞較近,與附近的望台山、東雞冠山遙相呼應。

    日本軍部認為,203高地是鄰近港口的一個重要高地。佔領203高地雖不能佔領旅順,卻可以使用重炮炮擊軍港和旅順市,重創港內俄軍艦隊。這樣,即便旅順戰鬥還要繼續很久,勝利也屬於日軍。

    況且,從軍事上來說,203高地高度僅有203米,是個小山包,應該不難對付。

    事實上,截然相反。

    乃木要求提供足夠的炮彈,目前每門炮只有100多發,但沒有成功。乃木只得置之死地而後生,他組織了3000多人的敢死隊,試圖採用日本戰國時期拼死的方法獲勝。他們組成6個敢死隊,隊員右臂纏上白布作標誌乃木在水師營東北一個高地親自接見隊員,並提出嚴厲要求:不期生還,決死戰鬥;臨陣脫逃,斬殺不赦。

    ---------------火炮質量很好,都這麼多年了,變化不大。

    10月30日至11月2日,日軍第三次總攻,目標核心是203高地。這裡的俄軍利用1座要塞和2個碉堡死守。此時俄軍火炮彈藥已經消耗殆盡,203高地僅有4門炮,每門炮也只有近百發炮彈。

    即便如此,俄軍非常頑強,絕不示弱。經過慘烈拉鋸戰,日軍再次慘敗。敢死隊誓死衝擊,在重機槍彈雨面前仍然毫無辦法,徒增傷亡而已。

    3000多敢死隊,活著回來的僅剩不到一半,而且多是傷員。

    僅僅在小小的203高地,日軍就傷亡近萬人。山上山下,到處都是日軍的屍骨和重傷快死的傷兵,很多地方根本看不到地面,慘不忍睹。

    《旅順》一書的作者巴爾特里特是這樣描述此時的203高地的:自從法軍攻擊波羅底諾大要塞之後,還可能不曾再看見過這樣多的死屍,堆在這樣一個狹小的空問之內。日本人的死屍十分難看,因為他們的面板變成了綠色,顯出一種極不自然的樣子。沒有一具死屍是完整的,在炮彈彈片和破碎槍刀的堆積中,到處夾著零碎的肢體和骷髏。

    此戰中,乃木希典的次子乃木保典少尉,也戰死在203高地。作為副官的乃木保典少尉,奉命向後傳送命令。期間,正好一發俄軍炮彈落在他身邊,他被當場炸死。軍醫趕到的時候,發現乃木保典頭顱破裂,腦漿四溢,死狀很慘。

    乃木希典一共有3兒1女,此時已經死了2人。乃木保典死的時候只有22歲,是乃木希典最喜歡的兒子。他聰明伶俐,和較為笨拙的哥哥不同(他哥哥考了三次才進入陸軍士官學校),深為父親喜愛。由於父子都在第3軍,見面機會比較多,關係很親密。乃木希典對這個兒子非常嚴厲!有一次,乃木保典為了送母親的東西,趕到父親的司令部。結果,他被乃木希典一頓痛罵:以後不準再到司令部來!前線士兵都在奮戰,我的兒子不能隨便就跑到後方來!

    乃木保典接到長子戰死的訊息後,為了穩定軍心,只是淡淡的說:我希望他的死狀不是很慘。軍人戰死沙場是應該的。

    得到次子也戰死的訊息後,乃木希典再也無法掩飾自己。他默默回到臥室關上燈,全身發抖,痛哭流涕。

    ----------乃木希典個人家庭是個悲劇。他共有3子1女,其中長子次子全部戰死,唯一的三子沒有生育,女兒也沒有生育,他沒有後代。乃木希典在旅順攻擊戰中,犯了一些錯誤,客觀來說,軍部對他的再三逼迫也是他不顧傷亡,胡亂衝擊的重要原因。大家看到這個203高地的牌子了嗎?底座都壞了。。這就是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忘了說了,乃木希典夫妻在明治天皇死了後,切腹自殺殉葬。由此,乃木希典被塑造為軍神。但日本有識之士認為乃木希典自殺是古代武士道的愚忠,會被文明世界嘲笑,建議不要宣傳。

    鑑於第三次總攻失敗,日本軍部忍無可忍,命令兒玉源太郎接過乃木希典指揮權,進行第4次總攻。

    此時203高地俄軍已經接近崩潰。在日軍280毫米重炮的1個多月猛擊下,203高地大小工事被破壞嚴重,俄軍活著的僅剩1000多人。

    1904年11月26日,日軍隨即發動第4次總攻,首先利用重炮猛擊,然後上萬步兵衝鋒。

    兒玉源太郎比乃木希典更為冷血!他為了保證攻擊成功,竟然命令280毫米重炮始終不要停止炮擊。日軍步兵無奈,被迫冒著己方炮彈衝鋒。這雖然讓俄軍無法有足夠時間衝出工事,進入戰壕作戰,但也炸死無數日軍自己人。

    事後分析,被己方火炮炸死的日軍士兵,不少於死於俄軍之手。

    俄軍已經失去作戰能力,苦戰1天,203高地防禦崩潰。日軍衝上高地佔領最大的碉堡時,僅僅發現1個活著的俄軍。

    僅僅這1天的作戰中,日軍又傷亡數千人。

    事後計算,日軍在203高地傷亡1萬7000多人,俄軍傷亡約5000人。

    12月6日佔領203高地以後,日軍立即將280毫米重炮搬上山,炮擊旅順城市和港口。

    12月中旬,旅順要塞司令康得拉欽科將軍被重炮炸死,半個月後俄軍宣佈投降,軍港內艦隊覆滅。

    隨後,聯合艦隊以逸待勞,一舉殲滅繞過半個地球趕來的俄軍太平洋艦隊主力(其實是波羅的海艦隊主力,其中一個艦長就是大名鼎鼎的無畏上將高爾察克)。至此,俄軍已經必敗無疑,終於宣佈投降。

    旅順保衛戰日軍傷亡6萬多人,一線部隊幾乎換了一遍。以最後參加總攻的第7師團為例,傷亡高達九成,乃木希典二個兒子也都戰死。

    俄軍4萬守軍全軍覆沒,投降的有3萬多人,實際傷亡不過1萬人。換句話說,日軍戰鬥傷亡是俄軍6倍之多。

    日俄戰爭的勝利,讓日本徹底進入了列強俱樂部。此戰後,任何一個列強均承認日本是亞洲第一強國,也是不可輕視的一個國家。

    車子只能開到山下,要步行上去。感覺203高地確實不高,山勢卻比較陡,山也比較大,方圓有幾公里。這種地形,雖不是一夫當關的險要,只要修建完善工事,是很難對付的。

    辛苦的一路爬上山,沒有見到什麼俄軍工事的遺蹟。想想也不奇怪,都已經100年了,早就埋沒在泥土裡面了吧。

    203高地現在到處都是樹木,鬱鬱蔥蔥,和戰場上的黃土山完全不同了。

    上山以後,首先看到的是2門日軍280毫米重炮。準確說,是臼炮。

    臼炮放在山頂對著軍港的一個平臺上,後來日軍就是從這裡炮擊,迫使俄軍投降。為什麼呢?軍港的軍艦就像水桶裡的魚,在港裡要吃炮彈,出港就是日軍聯合艦隊,實在沒法堅持了。

    -------------------俄軍在203高地只有4門炮,但周邊的炮臺也可以遠距離開炮支援。俄軍的野炮非常笨重,是落後的武器。當年的俄軍裝備和補給都不太好,部隊也比較混亂。俄軍申請炮彈,得到的卻是一箱箱的神像和聖經。但俄華人是兇惡粗野的戰鬥民族,比日本人還要兇狠,這是骨子裡的狼性,絕對不可小視。

    280毫米重炮又叫做大阪寶貝,本來是放在日本海岸線用於抵抗列強登陸的,現在也不遠千里運到中國。

    距離日俄戰爭已經有100年,火炮全身卻幾乎沒有什麼破損,可見日軍對武器製造要求之高。

    下了炮臺,走了不到100米,就是大名鼎鼎的爾靈山紀念碑了。

    佔領旅順以後,乃木希典為了紀念戰死在203高地的近萬士兵,還有自己的兒子,建造了這個紀念碑。它高10.3米,形似日式步槍子彈的紀念碑,碑體是由戰後在此山蒐集的炮彈皮、廢舊武器冶煉鑄成的。乃木希典親筆手書碑銘並賦詩一首:“爾靈山險豈難攀,男兒創業期可艱,鐵血履山山形改,萬眾敬仰爾靈山。

    ---------------------電影《203》高地是吹噓日本軍國主義的垃圾片,也塑造了一些比較真實的小人物。上圖是日軍進攻的人海部隊全軍覆沒,幾個俄軍士兵對沒死日軍補槍的場面。電影中的日軍官兵也不是超人。他們中的一些人被殘酷戰爭嚇得精神失常;有的在陣前因恐懼而自殺;有的暴跳如雷,痛罵長官不顧他們死活。一個士兵當著乃木希典的面說:我們不過是消耗品,命不值錢。其實這些日本兵在國內也都是普通人,不過是賣豆腐的店員、軟弱的單親爸爸、和藹的小學老師,甚至還有常年坐牢的黑社會分子。他們被軍國主義思想武裝起來,以屍山血海的勁頭同俄軍廝殺,最後基本都死在203高地。

    畢竟戰死的這麼多人,都是20出頭的青年人,大部分還沒有成家就客死他鄉。他們也不甘心這樣死去吧。

    紀念碑的傍邊還有幾門俄軍大炮,口徑都不大。

    203高地山頂也就一點大,東西最多100多米,瞬間就走完了。

    本來就應該下山,不過還有一件重要的事沒做,就是要找到乃木保典的墳墓。

    很快下到一條公路,失去了指示牌,不知道往哪裡走了。還是老媽聰明,推測肯定在山上不是山下。想想也是,一個少尉送命令時候被炮彈炸死,怎麼可能在山下,俄軍火炮又沒有導航裝置。

    既然到了墳墓邊,有件事還是要做的。

    套用陳真的話來說:不管日本人還是德華人,在中國土地上橫行的就是侵略者。

    以戰壕為例,直到今天還有淺淺的深度,說明當年挖的絕對很深。碉堡殘骸頗為堅固,可以看到堅硬的山石。這種碉堡,即便被75毫米炮彈正面擊中,也難以徹底被摧毀。

    爬的汗流浹背,終於下了山。

  • 3 # 發了芽的地瓜

    按照現代戰爭學來看乃木希典的指揮能力那就是個蠢貨!密集的集團衝鋒俄軍有馬克沁重機槍。那就是排隊送死啊!最後日軍靠重炮和坑道戰獲勝。當時的日軍軍魂是東鄉平八郎!

  • 4 # 深度工場

    從正面一點來說,旅順是修建了2年的永備要塞,俄軍守軍有53000人,還有646門大炮,充足的炮彈。另外還有十幾艘軍艦可以提供炮火支援。而日軍第3軍只有4.8萬人,大炮386門。

    也就是說日軍人數和火炮數量都少於俄軍,不符合攻擊堅固要塞,至少要有3倍兵力-5倍兵力的原則。最後,日軍傷亡5萬人,俄軍也傷亡被俘5萬人,其實損失是差不多的。雖然確實存在困難。

    但是,要說乃木希典本人的話,就是愚蠢,第一就是,單純的重複正面攻擊,第二個就是,兵力逐次投入犯了分兵的大忌。最後就是,旅順攻擊的目的不是用強大炮臺殲滅旅順的俄羅斯海軍艦隊,而是固執的攻下整個要塞所有堡壘,而白白付出重大犧牲,拖延了時間。

    如果說乃木希典比較優秀的地方,那就是,第一次採用了不斷挖掘戰壕,將戰壕延伸到對方軍隊面前,減小對方火力造成的殺傷力,來慢慢接近目標的戰術。後來在淮海戰役,我軍也大規模採用過這種戰術。

    第2個就是,第一次採用步兵小部隊對塹壕要塞進行滲透式進攻,分散滲透,分散攻擊。然後,乃木希典挖地道埋炸藥摧毀堅固設防堡壘的方法,也還算不錯。

    日軍開始傷亡大,主要是,開始階段,日軍最大的150毫米大炮對於俄軍可以頂得住230毫米炮彈攻擊的要塞毫無作用,變成了單純的人海衝鋒。第一次總攻損失15000人以後,乃木希典就開始老老實實挖戰壕,挖地道了。

  • 5 # 鬼谷流雲

    乃木希典開了個壞頭,他之後很多日軍指揮官不再珍視士兵生命,不擇手段不計傷亡,只為了搶攻。日軍中很多高階將領都認為乃木希典是士兵的軍神

  • 6 # 心有靈犀73024986

    日本軍國主義的復活,給中國乃至整個亞洲帶來了種種危機。要說日本軍國主義的野心,自明代中期的倭患開始至中日甲午、日俄戰爭,爾後全面侵華、建立大東亞共榮圈,時刻都未能放棄其侵略擴張的本性。日本資源貧乏,地理環境惡劣,滋生了日本國民的危機感,隨之運孕而生了一批像伊藤博文、伊東佑亨、東鄉平八郎等軍國主義戰爭暴徒,乃木希典就是這種罪惡思想的倡導者與實踐者。乃木希典,日本明治以後湧現出的舊式軍人,成為後來裕仁天皇的導師,天皇戰爭思想的灌輸者、忠實追隨者,集武士道精神與中國儒家忠君思想於一體,參與了甲午中日戰爭與日俄戰爭,成為自《馬關條約》後的第三任臺灣總督,推行殘暴的血腥政策,但始終未能平息此起彼伏的臺灣反日運動。乃木希典最大的表現在1904年-1905年日俄戰爭中,這位戰爭狂人為了實現奪取沙俄在東北的利益(注:軟弱的清政府居然在這場戰爭中保持中立,在世界上也是絕無僅有的),以高昂的代價換取了戰爭的勝利。乃木希典是這場戰爭的謀劃者與指揮者,帶著三口棺材親臨戰場,是為他自己本人、兩個兒子乃木勝典與乃木保典準備的,最終正像他預料中的,他的兩個兒子分別在遼寧金州與旅順口戰鬥中陣亡,可見乃木希典勢必得的野心。特別是在旅順口的203高地的戰鬥中,日軍以陣亡三萬日軍高昂的代價攻克,並血洗了旅順口,為了紀念這場戰鬥,建立了炮彈型的紀念碑,由乃木希典題字改名“爾靈山”,是始終銘刻在華人民心底的屈辱,這場戰爭也使乃木希典斬獲了“肉彈將軍”的稱號,同時又被賜予了“軍神”的光環。但從軍事角度來分析乃木希典,他的軍事才能的確不敢恭維,就從“肉彈將軍”就可以略見一斑,但他的軍國主義思想影響深遠,豢養出一批有過之無不及的新軍國主義者,他們在侵華戰爭中的頑強、殘暴,華人歷歷在目,從而新日軍也以“軍神”的榮譽冠於乃木希典。這位始終貫徹侵略擴張政策的推行者,在他猙獰的面貌下隱藏著忠君思想的一介武夫,在天皇駕崩後夫妻倆以自殺的形式隨之而去,成為日本“愚將”的代表人物。戰爭的硝煙似乎漸漸遠去,在華人的腦海裡也漸行漸遠,但日本的右翼勢力始終亡我之心不死,死灰復燃的新軍國主義正在抬頭,華人熱愛和平,但從沒有懼怕戰爭,時刻警惕著、準備著為保衛國家安寧展現出一個泱泱大國的宏偉姿態。圖片來自網路,支援原創,各抒己見!

  • 7 # 泛北亞主義者

    軍事家可分“勇戰派”和“謀戰派”,乃木明顯是勇戰派,當然也有他的無奈之處。203高地之戰日軍武器裝備和地形優勢都不如俄軍,只能拿人命去堆。乃木以此打出了“陸軍軍神”稱號,而“海軍軍神”東鄉平八郎則是謀戰派的代表

  • 8 # 傾聽樹葉聲

    那個年代只有肉醬炮灰戰役。一戰時出現坦克後,到了二戰演化成帶裝甲殼子的肉醬。只有從海灣戰爭開始出現了轉折,資訊化加精確制導扭轉了戰爭方式。中國軍隊也在這場戰爭中發現端倪,迅速實現了軍事國防的大轉變,成為世界上最強大的武裝力量之一,並且傲視全球使乃木希典東鄉平八郎和樺山資紀這種人再不能在中國土地上和領海上耀武揚威了。

  • 9 # 熾天使152935545

    說乃木希典不行,你來指揮看看。這還是1905年的時候,十年後的第一次世界大戰英法德三方交戰都是這種戰術,凡爾登和索姆河戰役死了近百萬,乃木希典的這個戰果已經比一戰好太多。當時的時代背景一沒飛機二沒坦克不這麼幹我真不知道怎麼幹

  • 10 # 這些歷史要讀

    他不是蠢材;當然也算不上軍神,畢竟他在軍事上的成就乏善可陳!

    當年,年過七旬的左宗棠抬空棺材出征,以示自己收復新疆之決心。而在日本,有一個人也學他那樣,來了一次“抬棺而戰”,他就是被日本人奉為戰神的乃木希典。

    不過,這個“軍神”的稱號,卻並不是因為他在軍事上有多了不起的成就。恰恰相反,他在軍事指揮上是乏善可陳的,人稱“肉彈”將軍。

    戎馬一生的乃木希典指揮的最著名的一戰,莫過於日俄戰爭期間的旅順之戰了,“肉彈”將軍這個“威名”就是在這場戰鬥中打響的。

    作為日本武士道精神的典型代表,乃木希典對戰爭的狂熱近乎變態。為了像天皇表示自己戰勝俄國之決心,他居然學左宗棠那樣,來個“抬棺而戰”,而且還是3.0版本,還為自己兩個兒子也各準備了一口(親爹啊!)。不過諷刺的是,這三口棺材,自己沒用上,倒是他兩個兒子用上了。

    旅順之戰,是日俄戰爭期間最慘烈的戰役。3.3萬俄軍扼守堅固的山頭堡壘陣地,頑強抵禦6萬日軍的瘋狂強攻。而戰術思想守舊的乃木希典,只懂得驅使手下計程車兵,冒著俄軍的槍林彈雨,不斷向陣地發起猛攻。從1904年6月到12月,日軍動用了三個師團、兩個野戰炮兵旅團,配備大炮386門,不斷向俄軍發起猛攻,卻還是沒能拿不下旅順。

    其中最慘烈的戰鬥發生在203高地。當時,乃木希典多次組織敢死隊,向高地發起多次衝鋒,結果每次都全軍覆沒,只能留下大量日軍屍體在俄軍陣地之前。最後,還把自己的次子乃木保典的命都給搭上了。而在此之前,他的長子乃木勝典,在攻打金州南山俄軍陣地時就已陣亡。

    乃木希典把自己兩個兒子都坑死了,旅順還是沒拿下。滿洲軍司令官大山岩看不下去了,派出總參謀長兒玉源太郎前去指揮。這位兒玉的戰術水平顯然比乃木希典高得多了,沒幾天功夫就順利拿下了203高地。

    最終,日本取得了戰爭的勝利,但卻付出了慘重的代價。這其中,乃木希典“肉彈”式的進攻方式,是導致日軍損失慘重的主要原因。戰後,乃木希典在回國的船上痛哭流涕,寫了一首詩:“皇師百萬徵強虜,野戰功城屍做山。愧我何顏見父老,凱歌今日幾人還。”

    儘管指揮這麼差勁,但他還是被日軍奉為“軍神”。這是為什麼呢?

    原來1912年7月30日,明治天皇病逝後,乃木希典一直為天皇守靈。並在明治天皇殯葬之日,攜自己的妻子雙雙自殺殉君,以報君主的知遇之恩(還真的做到吾為君亡了)!在日本,為君殉死,是武士的傳統習俗,被日本武士示為忠武、清高的象徵。

    因此,乃木希典的殉死,便被日本軍國主義當作是典範來大肆渲染。把乃木希典褒獎為武士道之模範、日本之忠臣,為他舉行國葬、造神社和塑像,甚至將這個害死了數萬將士的草包將軍包裝成“一代軍神”!

    不知道那些因為他的“肉彈”戰術而死去的日本士兵,看到他獲此殊榮,會作何感想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年過30,又想照顧孩子,還想工作,做什麼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