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FendyChan

    對於美國來說,日本有利用價值,一個被打得體無完膚的小弟,稍稍收買一下扶持一下能被自己控制一輩子,何樂而不為

  • 2 # 賈樹國1

    美國對日本的原諒表現在近些年,美國想控制全球的力量越來越力不從心啦,想透過對日本的放縱來實現美國在亞洲的控制野心,因為東亞大國的發展越來越受到美國的重視。可是美國的戰略重點在中東,美國的大部分力量都佈局歐洲,所以就顯得美國在中東的力量不足,在亞洲的力量更突顯出非常棘手。為控制亞洲使出損著,把養肥了日本拿出來,部分放鬆對日本的限制,利用日本的侵略野心,使日本右翼勢力復活,在東亞為美國開闢侵略道路進行有效的舒通,同時控制俄羅斯東部,讓俄羅斯東顧,分散俄羅斯的注意力,以便於美國在俄西部的有效進攻,進一步向俄羅斯靠近,為圍堵和控制俄羅斯做好充分準備。

    東南亞是東亞大國影響深遠的地區,同時沒有民族矛盾,挑起東南亞和東亞大國的矛盾也是美國考慮的因素,印度也是東亞大國的周邊國家之一,但以上這些國家都有相對的獨立性,還沒有過大的民族矛盾。日本是跟東亞大國有血海深仇的國家,讓日本和東亞大國做對,是最好的人選,在此基礎上,美國加大對日本提供進攻武器力量,為美國在東亞大國周邊插上一根永遠拔不掉的釘子,以擾亂東亞局勢,擴大美國在東亞的影響力。也是警告東亞大國,不要試圖反對和影響美國的全球佈局。同時東亞大國的發展是美國最為焦慮的問題,讓日本擾亂東亞大國,遲滯東亞大國的發展是美國的既定方針,讓日本和東亞大國作對,使日本和東亞大國的經濟往來永遠處於不正常狀態,以實現美國對東亞大國打壓的重大目標,美國煞費了苦心。

    縱容日本並不是原諒日本,相反,美國在戰略上時時提醒日本不要誤判形勢,把美國的關注誤認為是對日本的寬鬆政策。日本的普通百姓很清楚,美國的所作所為,不但沒有對日本寬容,反到是對日本政府和普通百姓加大了打壓的力度。加緊在日本增加軍事基地建設,遭到了日本國民強烈的反對。從這個事件上說明,日本從政府到國民都感到前所未有的壓力,怎麼能說美國對日本有所原諒呢?

    當然,未來為美國的戰略利益上考慮,美國為利用日本的強大國力控制東亞,有可能在有限的範圍內對日本的軍國主義行為有所原諒,但不可能達到不可收拾的地步。日本是在世界上被美國全面佔領,連戰爭的權力都被美國控制的國家,在政治權力上,也幾乎完全被美國控制,這一點南韓比日本好一點,但是南韓要完全不被美國控制,還要有很長的路要走。

    要說美國對日本原諒了,有可能是一個危險的訊號,殺人之前,要滿足被殺者的所求,然後不知怎麼就被殺掉了。何況美國目前還沒有表現出這樣的舉動,原諒只是一種表面現象。這幾天看到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去伊朗當和事老,遭到了美國的暗算,就是日本貨船在阿曼灣被襲擊,有人判斷是以色列,也有人判斷是伊朗支援的胡塞武裝,甚至有人直接說就是伊朗乾的,我看這件事情的發生完全是美國乾的,美國是為挑起日伊矛盾而製造的一起恐怖事件。日本是一個貧油國家,美國利用日本渴望和伊朗拉近的契機,命令安倍對美國和伊朗調解緊張關係,然後製造日伊危機,以激化日伊矛盾,同時為美國向伊朗進攻製造藉口,可謂是一舉雙得。

  • 3 # WH老彭

    美國不是直接的受害者,從戰略層面考慮,多一個跟班的,可以唯命是從,作為對外擴張的一個棋子,原諒日本美國可以得到更多。

  • 4 # 用中華利劍

    縱觀二戰日本偷襲美國珍珠港這事,不管是美國主派的陰謀,還是日本當時的犴妄,總之二戰後期,美國加入了反德,日的二戰戰爭,當時美國投入的物資和兵力都還是算空前的,

    戰到最後,美國投下了人類戰爭史上的兩顆原子彈,使日,德陣營恐慌,戰爭得以提前結束。

    要說日本先前把美軍也打得夠慘,美國投下的原子彈把日本世弄得十分慘,首先,將廣島,長崎弄成了廢虛,死的人就不須說了,那恐懼感是日夜難眠,所以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不然誰知還有多少顆原子彈從天上掉到日本本。

    戰後美國還是把日本弄得死死泳的,首先在日駐軍隊,武器對日本也是有條件的管制,

    真正意議上說,應該是日本人心裡更恨,仇視美華人,也只有奧巴上臺後來了個亞太再平衡,美國需要日本在前面攬亂亞洲,再對日本有所放鬆。

    其是美華人心裡非常擔心日本一旦強大,會拿美國復仇的,這一點美華人心裡比誰都清楚!

  • 5 # 關有85296

    美國對日本不是願諒,而是利用,二戰後,美一直控制日本,不讓它有軍隊等,而隨著美國的亞太戰略的推進,多年的較量,美國漸覺自己力不從心,就漸漸放寬對日本的限制,讓日充當它的幫兇和走狗,及武器的消售市場,日本為了自己的利益,對此也是樂此不疲,搖尾侍主,想借此逐漸強大,達擺脫美國的目的,所以,兩國只是互相利用,狼狽為奸!這才是美日關係實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汽車電瓶需要更換前有什麼徵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