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9291443839681

    我評判一個人是不是吃貨有一個狹隘的標準,看他愛不愛吃肥腸。如果一提肥腸就兩眼冒光,口舌生津,我就會默默的把他劃歸到“自己人”的陣營;如果一提肥腸他就面露難色,甚至口出鄙夷,認為它腌臢,不乾淨,油膩,膽固醇高,我也會悄悄的把他視作異己。肥腸,才是吃貨的接頭暗號,在通往肥腸的路上,全是兄弟,沒有敵人。

    儘管我十分喜歡吃九轉大腸,但是很少在餐廳點這道菜。就像你愛極了一個姑娘,就見不得她頻頻出臺。

    在我有限的吃喝經歷中,很少有人把這道菜做的完美。不少追求形式美感的魯菜館子,往往把九轉大腸一個個擺在盤子中,一個個圓柱體,猶如整齊的樹樁。一口之後,立見高下,要麼腸子收拾的不乾淨,還有一股子騷味,要麼就是火候不對,有的沒有熟透,吃肥腸像嚼皮筋,有的則是過於熟爛,失去了那種柔韌的口感。更關鍵的是很少有廚師能把一道九轉大腸做的五味俱全,要麼是過於鹹,要麼是過於甜,其實都不對。一款風韻絕佳的九轉大腸應該是苦辣酸甜鹹,細品五味皆在,其中辣味以胡椒體現,苦味以砂仁和肉桂突顯,都是少許,有一點,差不多。一口肥腸入口,五味融合,加之肥腸本身之柔膩芳香,這才是九轉大腸之妙處。

    一口肥腸入口,五味融合,加之肥腸本身之柔膩芳香,才是九轉大腸之妙處

    九轉大腸算是肥腸菜中的高難度動作,猶如十米臺跳水,走臺,起跳,騰空,270°旋轉,翻身兩週半,入水,還得加緊褲衩壓水花。每一個步驟都不能懈怠,才有可能做出一款完美的九轉大腸。長安街上走九遍,也很難遇到一個好吃的九轉大腸。

    其他關於肥腸的菜品都相對簡單,多半重在一個字:“滷”。舊時的屠戶,過年幫鄉親殺豬,費半天勁,不要工錢,只要大腸一掛,這就是酬勞。屠夫一年殺豬無數,自然知道哪裡最為肥美好吃。在我生長的小鎮上,有一個姓張的賣熟食的,他的拿手好菜就是做灌腸。如今常見的灌腸都是用腸衣來做,有一個簡易的機器,把肉餡攪碎了,加入作料,灌入腸衣內就算完畢,而他是用真正的肥腸來做。

    肥腸先洗淨,這是個糙活,需要用醋與鹼水反覆沖洗,去掉其腥臊味,此步不達標,肥腸沒法好吃。肥腸內壁上有腸油,厚厚一層,有的人喜歡腸油的濃膩,有人則不喜歡,需要把腸油統統去掉。洗淨的肥腸需要先在過一遍開水,然後開始在裡面灌入餡料。餡料的做法也頗講究,肥瘦兼顧,大概四六分,斬成石榴粒大小的肉丁,混入澱粉、蔥花、香料,鹽,有的還會切入一些薑末,陳皮。如果講究一些澱粉需要用綠豆粉,這樣做味道最佳。灌好之後,兩頭紮緊,肥碩圓滾,在調配好的滷水中慢燉,最後還需要有一個熏製的過程。在我老家周邊,家家戶戶都有過年燻肉的傳統,煮好的肉放在鐵質的烙子上,西面放上糖,灶下生火,燻好的肉紅中透亮,別具風味。灌腸也需要進行類似的熏製工藝,做成之後才顏色漂亮,味道與口感絕佳。

    一小截灌腸就是對我最大的獎賞,每當我考試考得不錯,媽媽要給我點獎勵,就是給我幾塊錢,買如此的灌腸一段,切好了慢慢吃。我懷念肥腸入口香濃到化不開,油星兒掛到嘴邊的暢快。然而到如今,遍尋也尋不到如此做的灌腸了,估計姓張的熟食老闆早已經故去,這點手藝也沒有人願意繼承吧。唯一能尋找到一些小時候味道的灌腸是河北永清後奕鎮的寧記灌腸,經常一次買個五六斤,這種灌腸按理說應該是切片吃,但是我覺得用手一塊一塊掰著吃最佳,這麼吃才過癮。

    剛來北京的時候,看到一些老北京小吃的店裡也有灌腸賣,但是點了一份一嘗,原來沒有肉也沒有腸,只是澱粉坨子,切片炸熟,蘸著蒜汁吃。慢慢吃來,也漸漸喜歡,這種小吃適合一兩個人閒來下酒。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冬天農民不種地,都去幹什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