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糯米a湯圓嘛嘛

    凱恩斯主義貨幣政策是要透過對貨幣供給量的調節來調節利率,再透過利率的變動來影響總需求的貨幣政策。在這種貨幣政策中,注重利率的作用及其調控。其直接目標是利率,最終目標是總需求,調節貨幣量是手段。透過對貨幣量的調節來調節利率,進而達到調節總需求的目標。貨幣政策可以分為擴張性的貨幣政策和緊縮性的貨幣政策。擴張性貨幣政策是指透過增加貨幣供給來帶動總需求的增長。貨幣供給增加時,利率會降低,取得信貸更為容易,因此經濟蕭條時多采用擴張性貨幣政策。緊縮性貨幣政策是指透過削減貨幣供給來降低總需求水平,在這種情況下,取得信貸比較困難,利率也隨之提高,因此,在通貨膨脹嚴重時多采用緊縮性貨幣政策。貨幣政策工具在當代經濟學中,中央銀行能夠運用的政策手段最基本的有三個:調整再貼現率、公開市場業務和調整法定準備金率。1.(再)貼現率貼現率是指中央銀行對商業銀行的貸款利率。再貼現率是指商業銀行將未到期的商業票據或者政府債券作為擔保,向中央銀行取得所需資金時所支付的利息率。兩者有時候又是一樣的,因此,貼現率也叫再貼現率。中央銀行調整貼現率來影響利率和宏觀經濟。提高貼現率,對銀行來說會出現兩種結果:一是銀行就會減少從中央銀行借款,如果其他條件不變,就從資金來源方面造成銀行貸款規模下降。二是銀行為保持原有盈利會以同樣幅度提高其貸款利率,從而引起廠商對銀行貸款的減少,如果其他條件不變,就從資金運用方面造成銀行信貸規模的下降。另外,貼現率及利率上升也會造成政府債券和股票價格下降。結果是廠商投資減少,進而GDP減少和失業增加。反之,如果中央銀行降低貼現率,則會使得利率下降,信貸規模擴大和政府債券及股票價格上漲,使投資增加、GDP擴大和就業增加。因此,中央銀行就可以透過改變貼現率的方式起到鼓勵或限制商業銀行借款的作用,去影響與調節商業銀行的準備金和貨幣供給。在經濟形勢趨於蕭條時,即總支出不足或失業增加的情況下,央行應降低貼現率以擴大信貸規模增加投資,刺激經濟發展;在經濟發展趨於過熱即總支出過大或價格水平過高時,中央銀行應提高貼現率以壓縮信貸規模,減少投資,抑制經濟發展。調整貼現率作為一項宏觀政策工具也存在一定的侷限性,表現為中央銀行很難嚴格控制商業銀行的準備金數量和水平。如經濟蕭條,貼現率降得再低,銀行可能增加超額準備,不一定增加信貸規模,這樣就使得宏觀政策調控處於被動境地。2.法定存款準備率改變法定存款準備金率將從兩個方面影響貨幣供給。當中央銀行提高存款準備率,一方面會造成商業銀行吸收的同量存款中上存央行的存款準備金就增多,銀行貸款趨緊,進而使經濟中貨幣供給量減少;另一方面,使貨幣乘數縮小,創造貨幣能力下降。反之,當降低法定存款準備金率時,一方面會增加商業銀行的信貸能力,進而使經濟中貨幣供給量增加;另一方面會使貨幣乘數擴大,創造貨幣能力上升。當準備金率發生變動時,商業銀行的信貸規模就會相應調整,從而社會的貨幣供應量會發生變化,引起利息率變化,並最終影響社會經濟的執行。存款準備率作為貨幣政策工具時,按逆風向行事原則,在經濟形勢趨於蕭條時期,由於總需求不足,中央銀行會降低法定準備金率,使商業銀行持有的現金增加,可以對外擴大放貸規模,增加貨幣供應量,使市場利率下降,從而達到刺激投資,增加總需求的目的。在經濟繁榮時期,由於總需求過度,中央銀行會提高法定準備金率,從而達到抑制總需求、避免經濟出現過度膨脹的目的。然而,中央銀行一般不輕易使用這一手段。因為按照貨幣乘數原理,存款準備率略做調整,貨幣供給量會成倍變化,且對實行貨幣乘數大小不好把握,因而無法準確調整貨幣供給量。其次,法定存款準備率變動,所有的銀行信用都必須擴張或者收縮,會給整個金融市場和整個經濟體系造成劇烈的衝擊。3.公開市場業務公開市場業務是中央銀行在公開市場上購買或售賣政府債券以調節貨幣供給量,從而影響經濟活動達到既定目標的行為。公開市場業務是中央銀行穩定經濟的最常用的政策手段。如果中央銀行買進有價證券,公眾或銀行得到現金或存款,它們成為高能貨幣,透過乘數機制貨幣供給量成倍增加,進而影響貨幣市場供求和利率,透過傳導機制影響產品市場均衡。如果中央銀行賣出有價證券,實際上就是回籠貨幣,使高能貨幣減少,從而減少貨幣供給量。在經濟蕭條時期,有效需求不足,中央銀行在公開市場上買進政府債券,從而把貨幣投入市場。由於貨幣供應量的增加,引起利息率下降,從而刺激投資需求,增加總需求。在通貨膨脹時期,需求過度,中央銀行便賣出政府債券,使貨幣回籠。由於貨幣供應量的減少,從而利息率上升,投資減少,總需求減少。公開市場業務是透過金融市場來調節一國的利息率水平,執行起來靈活有效,因此,它成為政府最重要的貨幣政策工具。4.輔助工具除了以上三種主要工具外,還有幾項輔助性工具。(1)道義的勸告。俗稱“打招呼”,即中央銀行對商業銀行在放款、投資等方面應取的措施以指導或告誡,以配合央行貨幣控制政策。(2)利率上限控制。控制商業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對定期存款支付的最高利息率,可減少定期存款,使存款更多地轉向易於控制的債券與短期存款。(3)控制分期付款條件。規定消費者購買耐用消費品分期付款的條件。目的是調節借貸在消費和其它用處之間的分配,鼓勵或限制消費。(4)控制抵押貸款條件。主要用於控制住宅建設,如減少購買住宅應立即付出的現款額並延長付清房款的年限,可刺激人們用抵押貸款來買住宅,刺激建築業,擴大總需求。在不同的經濟條件下,中央銀行會根據不同的貨幣政策來調節經濟。以上幾種工具不會單獨使用,常常會結合使用。在經濟蕭條時期,可以運用擴張性的貨幣政策,即增加貨幣供給量,降低利率,刺激總需求。其中包括在公開市場上買進有價證券、降低貼現率並放鬆貼現條件和降低準備金率等。在經濟繁榮時期,可以運用緊縮性貨幣政策,即減少貨幣供給量,提高利率,抑制總需求。最常用的工具有在公開市場上賣出有價證券、提高貼現率並嚴格貼現條件和提高準備金率等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流浪大師沈巍是誰發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