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我是阿嘛

    (1)利率決定理論。

    ① 古典學派的實際利率論:認為,利率由實際因素投資和儲蓄決定,投資是對資金的需求,隨利率上升而下降;儲蓄是對資金的供給,隨利率上升而增加,當資金需求與資金供給相等時決定均衡價格。

    ② 流動性偏好利率理論:凱恩斯從貨幣角度提出的利率決定理論。認為,貨幣需求主要包括交易需求、預防需求和投機性需求。貨幣供給則為外生變數,主要由貨幣政策決定。當資金需求等於資金供給時的價格。

    ③ 可貸資金論:同時考慮了產品市場和貨幣市場,認為借貸資金的需求和供給均包括兩個方面,借貸資金需求來自某期間投資流量和該期間人們希望持有的貨幣餘額;借貸資金供給來自同一期間的儲蓄流量和該期間貨幣供應量的變動。其中貨幣供給與利率是正相關,貨幣需求與利率是負相關。總的來說,均衡條件為:I+△Md = S+△Ms。這樣,可貸資金的供求決定了均衡利率。

    ① IS-LM理論:認為,均衡利率由收入與利率同時決定。(見簡答題1)

    (2)貨幣增長與利率水平的關係。

    ① 在短期,貨幣供給量的增加會使得貨幣市場上資金供過於求,因此,作為資金價格的利率必然下降,從而刺激投資和消費。

    ② 在長期,貨幣供給量的增加刺激投資和消費的效應,會使經濟增長,總需求增加,因而經濟社會中對貨幣的需求量也相應增加,導致利率上升;同時物價水平的上升,也會促使名義利率上升。但根據貨幣主義的“貨幣中性”,在長期貨幣供應量的增加僅僅能改變名義利率,而實際利率仍保持不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學生證有哪些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