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大師神馬是大師
-
2 # 木易201601
首先,分析分析背景。陳友諒地處長江上游,朱重八在下游,兩者都有統一天下的野心,所以兵戎相見不可避免。
對比陳朱二人,陳友諒是水師見長的,陳友諒的水師可不是朱重八的漁船(狗頭)能比的,據說陳軍大船能與太平城牆齊平……而朱重八呢,攻南京還是靠的漁船。朱軍陸戰強而水師弱,陳友諒比起來恰好反之。
陳友諒這個人,劉基說“友諒劫主脅下,名號不正,地據上流,其心無日忘我,宜先圖之。”而朱重八更是表示“朕以友諒志驕、士誠器小,志驕則好生事,器小則無遠圖。”對,陳友諒就是這麼一個志驕而好生事之輩,他殘殺趙普生等人,挾持徐壽輝,在天完政權內部其實非議極大。他野心大,內部的不服自然要壓制,而陳友諒又是個堅信有了槍桿子就能為所欲為的人,他要對外征服,朱重八自然是他的頭號敵人,而眾所周知,位居上游的陳友諒,欲破南京,必取池州,於是事情就開始了……
至正二十年,陳友諒進攻池州,結果被常遇春一頓揍,狼狽而歸,常遇春抓了三千戰俘,本來朱重八的意思是不殺的……但是常遇春這人喜歡殺降(所以藍玉後來的作為,頗有常遇春風範),然後他就拿這幫子大頭兵開刀了,等朱重八反應過來,都沒幾個活口了,不光如此,常遇春還留了幾個活口,回去跟陳友諒挑釁……
前面說了陳友諒的性格,自然是暴怒,準備報復,但是陳友諒派來使聲言道:"此戰非我意,乃巡邊者偶戰耳。"表面示慫,實際上是麻痺對方,準備來個大春雷直接扔在老朱的床上……
閏五月,陳友諒親率水師繞過池州,直攻太平。當時的太平守將是勇將花雲及朱重八養子朱文遜,由於兵力單薄(三千人),結果太平城破,朱文遜戰死,花雲被俘,陳友諒讓人幫花雲綁在桅杆上,亂箭射死,可憐一代勇士,如此慘死!
然後陳友諒就幹了件匪夷所思的事,他是挾持著天完皇帝徐壽輝來的,他停師於採石,拉出徐壽輝,據說是用鐵錘殘殺了自己的皇帝,然後自己登基稱帝,然後陳友諒覺得自己裹挾新帝之威,定能只破應天,把朱重八拉出來砸頭祭天。只是他手下人,恐怕不這麼想,尤其是忠於徐壽輝而目睹其殘死的。
面對氣勢洶洶的陳友諒,應天府內的大佬們都慌了,有人建議應該放棄應天固守他城,以儲存實力;有人則說鐘山有帝王之氣,可以退據到鐘山上以期自保。更有甚者,建議朱重八乾脆不如投了算了,狗命要緊。朱重八也慌了
不過劉基穩住了他,他告訴朱重八“主降及奔者,可斬也。”要是就這麼投了跑了,那朱重八就別爭天下了,回老家唸經去吧。”至於怎麼打,劉基微微一笑,表示“誘之深入而伏兵邀取之”。陳友諒太平取勝,軍勢滔天,又自己加冕為帝,尾巴早就狂上了天,他恐怕覺得朱重八已經是待宰的羔羊,老化說得好,驕兵必敗!
話雖如此,如何誘敵呢?大夥目光聚集於康茂才,老康連忙表示我不是我沒有……康茂才何許人呢?他是在老朱攻打應天時投降的元廷水寨元帥、後來的營田使康茂才,他與陳友諒據說曾經交情不錯,而且康茂才還有個門房,當年在陳友諒手下混過,於是康茂才修書一封,讓老門房偷偷帶給陳友諒,表示陛下英明神武,我早就看不慣朱重八了,只要你大軍至,我必給您老帶路去抓村幹部朱重八。陳友諒一看故人來送信,萬分親切,老康誠不欺我啊!
於是陳友諒信了,康茂才與他約定,自己會在江東橋迎接陳友諒陛下。而且江東橋是木橋,陳友諒的戰船可輕易撞開,很快上鉤的陳友諒來了,不過某些跡象表明,陳友諒似乎也不是完全信康茂才,他試圖先透過大勝港,但因為大勝港朱軍佈防嚴密難以透過,就勁直去江東橋找老康了……
可是此時江東橋早已被李善長拆了改石橋,表示你丫倒是給我撞啊,陳友諒喊破了嗓子,也沒找到說好的內應老康。此時,徐達、常遇春等都已率部分主力趕回應天,朱按照朱重八的安排,馮國勝、常遇春率帳前五翼軍三萬人,伏於石灰山側;徐達軍於南門外集結,楊璟駐兵大勝港,張德勝、朱虎率領舟師出龍江關外。
雖然感覺中了老康這個混蛋的詭計,但是陳友諒覺得來都來了,總不能不打吧,不然新皇顏面何存?於是他在龍灣上岸,準備去搞朱重八。可不幸的是,龍灣就是朱重八的伏擊地點,龍灣本身地勢緣故,陳友諒計程車兵擺不開,不少士兵還在船上,朱軍伏兵四起,陳軍瞬間大亂,很快就被教做人,已經登陸的陳軍不得不趕快回到船上準備撤退,偏巧此時潮水消退,很多大船都被迫擱淺,一時動彈不得。結果一戰下來,陳家軍被殺的、淹死和被俘虜的不計其數,陳友諒跑路太快,直接當了一把運輸大隊長,體會了凱申公的癮,把鉅艦名"混江龍"、"塞斷江"、"撞倒山"、"江海鰲"者百餘艘及戰舸數百送給了朱重八……
接下來,自然是朱元璋大反擊,徐達馮國勝一干人攆著新皇陳友諒打,陳友諒勉強逃回武昌,甚是狼狽。
不過事情自然沒完,陳友諒跟朱重八還要在那大明湖畔哦不鄱陽湖畔,決出最後的勝負,為了大閘蟹為了天下,烏拉!
回覆列表
這個問題其實是朱元璋為什會勝利,朱元璋心裡又瞧得起這個對手。因為陳友諒是朱元璋真正的對手,是一代梟雄。我們回顧一下整個歷史。
公元 1355 年,朱元璋迫切地 感受到在滁州這個小縣城不可能 有大的發展,他的眼睛轉向了集慶 (南京)。第二年(公元 1356 年)朱元 璋親自帶兵分三路進攻集慶,用了 十天時間攻破了集慶,並改集慶為 應天。
窮人朱元璋終於擺脫了鳳陽,擺脫了濠州,擺脫了滁州,來到了 富裕的南京,但真正的事業才剛開 始,繼續努力! 不好惹的鄰居 朱元璋佔據了應天,對他來說 是件好事,但從歷史大勢上看,他 的形勢並不樂觀,自古佔據北方即 有天時地利,中國地勢由北向南, 由南方起兵進攻北方最後獲得勝 利,少有先例。
可是朱元璋此時佔據應天,卻 是佔了個大便宜。 現在,回過頭來看一看朱元璋 的鄰居們,住在他東邊鎮江的是元 朝軍隊,而住東南方平江(蘇州)的 是張士誠,東北面的是張明鑑的起 義軍,南面是元將八思爾不花,西 面是徐壽輝。 表面上看,朱元璋的鄰居們個 個都比他強,家大業大,朱元璋被 他們圍在中間,就好像是到外地打 工的民工,寄人籬下,而這些鄰居 們雖然並不喜歡朱元璋,但也正是 因為他過於弱小,誰也沒把他看在 眼裡,自己打來打去,沒空搭理他。
更關鍵的是,朱元璋北面的鄰 居是劉福通,這個是兄弟單位的部 隊。幫助朱元璋擋住了元朝軍隊的 進攻。元朝的統治者倒是很重視朱 元璋,可是打不著。於是就出現了 這樣的情形,能打的不想打,想打 的不能打。 朱元璋充分利用了這一特點, 對他而言,元朝雖然是他苦大仇深 的報復物件,但還不到時候,他先 要料理他的兩個鄰居。對他而言, 這兩個鄰居才是真正可怕的對手。他的兩個鄰居,他們的名字分別是 張士誠和陳友諒。 這兩個人都是當世之豪傑。 至正十三年(公元 1353 年),張 士誠在泰州起義,但他不屬於以貧 苦農民為主的紅巾軍序列,這就為 他和朱元璋的長期矛盾打下了伏 朱 元 璋 筆。張士誠起兵後,連續攻佔泰州、 興化等地,在高郵建都,稱誠王,國 號大周,以天祐為紀年。 張士誠就變了,從來都是做小 本生意的他,突然間有了全國最富 的地盤。
對他,朱元璋有一個精準的評 價,器小。他的過於寬大和毫無主 見也使得他無法成為梟雄,而只能 做一個豪傑。 真正的梟雄陳友諒 在那些元朝末年的起義軍中, 很多的領袖沒有抵擋住元朝糖衣 炮彈的攻擊,被招安,即使是朱元 璋也曾經與元朝暗通訊息,只有這 個人從頭到尾反抗元朝外族統治, 敢作敢當,不屈不撓,堅持到底,端 的是一條好漢!
這個人就是魚民出身的陳友 諒,當徐壽輝起義軍來到他的家鄉 後,他參加了徐壽輝的部隊,由於 他很有文化,外加有計謀,很快得 到了徐壽輝和當時的丞相倪文俊 的信任。 丞相倪文俊一直很相信陳友 諒,他不但是陳友諒的領導,還提 拔了陳友諒,讓他成為了軍隊中間 的高階幹部,可以算是他的師傅。
可他忘記了一條華人的古話,有 什麼樣的老師,就有什麼樣的學 生。陳友諒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 用八個字可以形容他,心黑手狠, 膽大妄為,從他後來的行為看,確 實沒有什麼是他不敢幹的,別人把 義氣看得比什麼都重要,他卻把義 氣當成狗屎。 當有一天倪文俊出事後,鼻子 不是鼻子、臉不是臉地跑到陳友諒 處時,陳友諒仍然友善地接待了 他,為他準備了房間和換洗的衣 服,陪他談話,讓倪文俊頓感自己 沒有看錯人,便把兵變內幕和盤託 出。
一天之後,漢陽的徐壽輝收到 了倪文俊的頭顱。陳友諒在殺掉倪 文俊後,以所謂匡扶之功成為了天 完國的第一重臣,他的能力也充分 表現了出來,他知人善任,有很強 的組織能力,更為難得的是,他是 一個很有帶兵才能的人。 與他相比,徐壽輝就差得太遠 了,這個人確實是個好人,但除了 好人,他什麼也不是。 此時的徐壽輝真正成為光桿 司令,是陳友諒手中的棋子,於是 在幾乎所有的歷史書中都出現了 這麼一段奇怪的描述:至正二十年 (公元 1360 年),徐壽輝在陳友諒的 挾持下進攻朱元璋。進攻,還是被 人挾持的,做皇帝到了這個地步, 還不如死了好。徐壽輝並不想死, 他把權力交給了陳友諒,只是希望 活下去。可惜,他的希望只是他自 己的一廂情願。 至正二十年(公元 1360 年),衛 士們洗幹了前任老闆的血跡,佈置 好大殿。6 月 16 日,陳友諒在暴風 雨中,在五通廟登基為帝,定國號 為漢。 看來只有朱元璋了 在朱元璋攻佔應天后,陳友諒 和張士誠都感覺到了這個對手的 潛力。他們都是非常厲害的人,誰 對他們威脅最大,他們的心裡很清 楚。雖然朱元璋還很弱小,但絕不 能小看他。但是陳友諒當時並未掌 控天完國的政權,所以最先與朱元 璋發生衝突的是張士誠,雙方從至 正十六年(公元 1356 年)朱元璋攻 克應天后,就沒消停過,大大小小 打了上百仗,朱元璋對張士誠極為 頭疼,自己只是佔了點地盤,幹嘛 總和自己過不去,本來兵力已經不 堪敷用,但屋漏偏逢連夜雨。 這年六月,朱元璋做出了一個 重要的決定。他要和張士誠談判, 並寫信給張士誠,大致內容是:我 是貧苦農民,你是私鹽販子,大家 都是苦人啊,幹嘛非要打我呢,咱 們兩家和平相處吧,時不時去串個 門不是很好嗎。 朱元璋這樣做是因為他已經 和徐壽輝開戰,兩線作戰非常不利 於他,可張士誠也不是等閒之輩, 看出了朱元璋的計謀,他回信給朱 元璋,大意是:你是從哪裡來的就 滾回哪裡去,我已經和徐壽輝約好,非滅了你不可。 談不攏,那就打吧。 同年七月,張士誠大舉進攻朱 元璋控制的鎮江,朱元璋早有準 備,命令當時手下的王牌將領徐達 和常遇春應戰,大敗張軍於龍潭, 然後猛將常遇春一路打過去,到了 第二年(1357 年)攻克了常州,之 後又攻下了寧國。張士誠一敗塗 地。 朱元璋擊敗了張士誠後,便把 主要精力放在對付徐壽輝身上,但 他明白,自己真正的對手並不是那 個虛有其表的徐壽輝,而是他背後 那巨大陰影——陳友諒。
在這段時間裡,朱元璋做出的 兩個決策使得他成為了最終的戰 爭勝利者,第一個決策是高築牆、 廣積糧、緩稱王,正是這個決定讓 他避開了天下人的注意,當其他農 民起義領袖帝王思想膨脹,扯張虎 皮做大旗,鍋裡沒幾兩米就敢開幾 千人的飯時,朱元璋充分利用了時 間,不斷髮展自己的實力。另一個決策是 在陳友諒和張士誠 兩個人中間拿誰開 刀,當時大家普遍 認 為 張 士 誠 比 較 弱,希望先對付他, 並利用佔據的江浙 一帶土地擴張自己 的勢力,從而與陳 友諒決戰。應該說 這個決策無論從哪 個角度看都是正確 的,但朱元璋在此 時體現了他的天才 的戰略眼光。 朱元璋對他的謀士們說,你們 的看法是有道理的,但你們沒有看 到問題的關鍵,張士誠的特點是器 小,陳友諒的特點是志驕,器小無 遠見,志驕好生事。如果我進攻陳 友諒,張士誠必然不會救他,而進 攻張士誠,陳友諒就一定會動員全 國兵力來救,我就要兩線作戰,到 時就很難說了。 陳友諒的憤怒 無 論 怎 麼 躲避,決戰這一 天終究會到來, 這 是 朱 元 璋 和 陳友諒的共識。 至 正 十 九 年 (公 元 1359 年),陳友諒已 經 完 全 控 制 了 天完國,他的兵 比朱元璋多,訓 練水平也比朱元璋計程車兵高,更要 命的是,他的長處正是朱元璋的短 處——水軍。 陳友諒佔據了湖北和江西,也 就是說,他佔據了長江上游,而朱 元璋佔據的應天是下游,必須要仰 首而戰,由於他們正好在一條水路 上,水戰就成為不可避免的戰爭方 式。
朱元璋一再避免決戰的原因也 就在於此。 雖然朱元璋不懂物理,但他也 知道拿漁船去和戰船決戰於水上, 無異於自殺。 恰在此時,一件事情的發生使 決戰提前爆發了。這是朱元璋萬萬 沒有想到的。 至正十九年(公元 1359 年)11 月,常遇春率部攻克池州,陳友諒 大為吃驚,準備安排部隊奪回,但 事情洩漏,朱元璋有了準備,命令 徐達與常遇春在九華山下設伏,打 敗了陳友諒的軍隊,並俘獲了三千 人。常遇春竟敢不經過請示,連夜 將三千人全部活埋了! 陳友諒真的憤怒了,他終於動 手了,這次不再是小打小鬧了,打 到應天,把朱元璋趕回去種田!
當然這是朱元璋所不願意看 到的,這次常遇春是真的把狼招來 了。 至正二十年,陳友諒率領他全 中國最強大的艦隊嚮應天進發。這 些戰船大都有三層樓高,各種火炮 齊備,用這樣的船來與朱元璋的漁 船打仗是不用攻擊的,只要用撞就 可以了。 陳友諒在攻擊前通知了張士 誠,讓他夾攻朱元璋,然後他以迅 雷不及掩耳之勢命令他的無敵艦 隊嚮應天出發。 當朱元璋得知陳友諒率領大 軍攻擊時,陳友諒的艦隊已經攻佔 了軍事要地採石,速度之快,讓朱 元璋咋舌,而應天最重要的屏障太 平現在就孤零零地屹立在陳友諒 的 10 萬大軍面前,由於沒有想到 陳的漢軍攻擊如此迅速,城內只有 3000 士兵,由花雲任統帥,陳友諒 在攻擊太平的戰役中充分顯示了 他的艦隊的可怕實力。 他並沒有讓士兵去攻城,只是 讓士兵將船隻開到太平城靠江的 城牆邊,用短梯從容地爬上了城 頭,一舉殲滅了 3000 守軍。 天下已經在我手裡!太平被攻 破了,應天就像一個赤裸的孩子, 暴露在陳友諒的利劍下,陳友諒已 經殺了徐壽輝,成為了皇帝,現在 他的目標只有朱元璋,僅有一萬水 軍,看似不堪一擊的朱元璋。 就在這裡決戰 當太平失守的訊息傳到應天 後,朱元璋召集他的謀士們商量對 策,在會議出現了不同的意見,大 部分主張逃跑,另外一部分主張退 守紫金山,但這兩部分人在一個問 題上是一致的,那就是放棄應天。 朱元璋失望地看著這些人,他 相信他們中的大部分人都打好了 包裹,給老婆孩子準備了逃跑的車 輛,隨時準備投靠新的老闆,然後 在他摔跤倒地的時候再踩上一腳。 落井下石、趁火打劫從來都是這些 人的特長。 此時,他看到了臉色陰晴不定 的劉基,正用輕蔑的眼光俯視著這 些平日自視甚高的所謂才子們: “你們就這麼膽怯嗎?現在敵人雖 然強大,但卻驕橫,只要我們誘敵 深入,使用伏兵攻擊,打敗陳友諒 是很容易的!一味只想著逃跑的 人,難道也有臉自稱為臣嗎?” “如果我們失去了應天,還能 去哪裡呢,我雖力薄,也能拼命!要 走你們走,我絕不走!” “我哪裡也不去,誓與應天共 存亡!”他的聲音如狂風暴雨,掃蕩 著大殿的每一個角落。 劉基的話給了朱元璋勇氣,一 個弱不禁風的書生尚有如此決心, 我又畏懼什麼!我本一無所有,經 過多少的艱難險阻才走到今天,難 道就不能放手一搏嗎! 他站了起來,用威嚴的目光掃 視著每一個人,斬釘截鐵地吐出了 四個字:此地決戰! 在確定了戰略方向後,他召集 謀士談論如何對敵。 有謀士說,應該先攻下太平, 然後以太平為屏障與陳友諒決戰。 又有謀士說,應趁陳友諒立足未 穩,馬上出擊與他決戰,擊敵半渡, 可收全功。 朱元璋再度表現出了他的軍 事天才,這種天分將在今後的軍事 生涯中不斷地幫助他,他採納了劉 基的意見。先攻太平是不行的,因 為太平城堅固,不能保證一定能攻 下來,即使攻下來後,也無法在短 時間內守住,陳友諒就會一鼓作氣 攻克太平繼而攻擊應天,而那時主 力部隊已經極為疲勞,根本守不住 應天。主動出擊決戰也是不可取 的,因為捨棄堅城不守,貿然出擊, 一旦未能與敵軍進行決戰或是戰 敗,整個戰局就會陷入被動。
最後, 他用手指向了應天城外的龍灣: “就是這裡了”。兩面間諜幫了大忙 朱元璋的計劃是這樣的,考慮 到自己的水軍不如陳友諒,他決定 把陳友諒誘上岸來,引他進入預定 地點,設伏打他。他分析了陳友諒 水軍的進攻方向,認為陳友諒的水 軍一定會經過長江,進入秦淮河並 直抵南京城牆之下,在這條水路 上,戰船唯一的阻礙是長江到南京 西城牆的三叉江上的一座木製橋, 這座橋的名字叫江東橋。如果陳友 諒走這條路,朱元璋的軍隊將直接 面對漢軍的可怕艦隊,所以不能讓 陳友諒走這條路。 朱元璋為陳友諒的漢軍選定 的墓地是龍灣。龍灣有一大片的開 闊地,漢軍到此地只能上岸,而自 己的軍隊能利用當地的石灰山作 遮蔽,隨時可以在後面突襲漢軍。 這裡是最好的伏擊地點。 朱元璋召集了他的高階將領 們,這些人和他一起從濠州打到應 天,個個身經百戰,朱元璋充分地 信任他們,在這些將領面前,朱元 璋一掃之前的猶豫和躊躇,帶著自 信的表情宣佈了他的計劃。 首先,他指示駐守城正北方的 邵榮放棄陣地,因為他鎮守正是那 個關鍵的地方——龍灣。 其次,他命令楊靖、趙德勝、常 遇春、徐達帶領部隊埋伏在龍灣和 南城,一旦漢軍進入伏擊圈就進行 攻擊。最後,他本人帶著預備隊駐 在西北面的獅子山,作為最後的決 戰力量。 然而徐達提出了疑問:如果陳 友諒軍不攻佔龍灣,而直接從秦淮 河攻擊應天,這個計劃是無法執行 的。是的,說的有道理,陳友諒帶領 的是水軍,必定 會走水路,他又 憑 什 麼 放 棄 自 己 的 優 勢 去 和 朱 元 璋 打 陸 地 戰呢。 朱 元 璋 的 臉 上 浮 現 出 了 一 絲 狡 黠 的 微 笑,他指著將領 中 的 一 個 人 說 道:“這就要靠 你了”。
這個人叫康茂才。 康茂才原先是陳友諒手下大 將,後來投奔朱元璋,但他仍在朱 元璋的指示下與陳友諒有著秘密 接觸,用今天的話說,他是一個兩 面間諜,是朱元璋埋在陳友諒身邊 的一顆棋子。 康茂才早已派人送信給陳友 諒,說他將倒戈,建議陳友諒採取 水路進攻,他將會在江東橋與陳友 諒匯合,並將這座唯一阻擋水軍前 進的橋樑挪開,讓陳友諒的水軍經 過秦淮河直抵南京城牆之下。陳友 諒大喜過望,並表示一定會在勝利 後重賞康茂才,在得到陳友諒的回 音後,朱元璋命令李善長連夜重造 了一座石橋。 這座石橋將給予陳友諒最為 沉重的精神打擊。 朱元璋宣佈了他的全部作戰 計劃,以堅定的目光看著他的將領 們:“我們自濠州出發以來,經歷了 無數困苦,打敗了無數敵人,才取 得今天的一方土地,雖然陳友諒比 我們強大,但只要我們敢於迎戰, 勝利一定屬於我們!”
陳友諒此時正沉浸在巨大的 喜悅中,他已經成為了皇帝,現在 所有的文武百官都在面前低著頭,聆聽他的訓示,他的艦隊已經兵臨 城下,應天指日可克,朱元璋將永 遠消失在世界上,這片大地上的百 姓將在他的管理下,成為他的臣 民。 龍灣的圈套 至正二十年 (公元 1360 年)6 史 海 鉤 沉 78 群文天地·2012 年第 12 期 QUN WEEN TIIAAN DDII 月 23 日,也就是徐壽輝被殺後的 第七天,陳友諒率領他的艦隊沿秦 淮河一路進攻到了江東橋。 藉著皎潔的月光,陳友諒仔細 觀察了江東橋,他驚奇地發現這並 不是康茂才所說的木橋,而是石 橋!陳友諒感覺血液凝固了,他喊 出了之前無數人喊過,之後還會有 無數人喊的名言:中計! 按照他的估計,此時應該是 “火把叢生,殺聲遍地,伏兵殺出”, 可是在他驚慌一陣後,卻發現什麼 也沒有發生,這是怎麼回事,一向 精明的陳友諒現在也是丈二金剛 摸不著頭腦,康茂才莫非是有事來 不了了? 無論如何,這裡很危險,不能 久留。
正在此時,他得到了訊息,自 己的弟弟陳友仁已經統率一萬人 馬在新河口之北的龍灣登陸,並擊 敗了駐守在此地的軍隊,正等待大 軍的到來。那就去龍灣登陸吧。 陳友諒命令船隊加快速度,於 當日下午到達了龍灣,之後他組織 士兵上岸,一切都很順利,但他不 知道的是,一雙眼睛正在不遠處的 獅子山上看著他。 此時,隱藏在石灰山後、應天 南城、大勝關的五路軍隊從不同的 地方出現,但他們並沒有搖旗吶 喊,而是靜靜地看著漢軍,他們沒 有接到進攻的命令。 漢軍計程車兵們終於發現自己 掉進了一個大大的麻袋裡,他們並 沒有在這種可怕的沉默中等待多 久,獅子山上的朱元璋揮動了黃 旗。 五路軍隊在徐達、常遇春、馮 勝的率領下對漢軍展開了輪番衝 擊,騎兵來往縱橫,所向披靡!早已 經驚慌失措的漢軍無法抵抗,他們 紛紛奔向自己的船隻,然而此時正 是退潮之時,船隻擱淺,大多數漢 軍只能跳入長江逃生。陳友諒擠進 能夠開動的小船上逃命,一路逃到 九江,勝利的夢想就此破滅。
此 戰 漢 軍 在 戰 場 上 留 下 了 20000 具屍體,7000 名俘虜,而朱 元璋的軍隊幾乎沒有受到什麼損 失,還俘獲了 100 艘大舶和數百條 小船,朱元璋藉助這些船隻為即將 到來的最後決戰做好了準備。 陳友諒打了敗仗,逃回了江 西,而張士誠正如朱元璋所說的那 樣“器小”,眼睜睜地看著陳友諒被 痛打一頓,只派了幾千兵馬在江浙 與朱元璋接壤一帶武裝遊行了一 番,就打道回府了,這個人確實如 陳友諒所說,刀架在脖子上才會著 急。 下一個目標 張士誠 在解決了陳友諒的問題後,朱 地主向比他更有錢的張地主發動 了進攻。 朱元璋和張士誠可謂是不共 戴天,尤其讓朱元璋想不通的是, 自己並沒怎麼招惹對方,怎麼就把 自己當成最大的敵人呢?現在陳友 諒已經完了,是時候收拾張士誠這 個私鹽販子了。 至正二十四年 (公元 1364 年) 正月,朱元璋即吳王位,歷史上為 了將他與張士誠的吳區分開來,稱 這個政權為西吳,張士誠為東吳。 至正 25 年,朱元璋在經過周 密準備後,發兵進攻東吳。 8 月出兵,不到半年,便攻取 了江蘇一帶的大片地區,如徐州、 鹽城、泰州等,甚至還包括張士誠 原先的根據地高郵。 而此時,張士誠更加明白,如 果平江失守,他就無處可去了。
他決定拼死一搏。 對這樣的一個城池採取攻擊 行動,是需要周密的計劃的,可是 當朱元璋的部下來詢問主攻哪個 門時,朱元璋卻對他們大喊道:幾 十萬軍隊,還要分哪個門主攻嗎, 都給我往死裡打! 他在平江城外佈置了十一支 軍隊,從不同的角度方位攻打,別 說是人,神仙也受不了。其實不用 打,這麼多人只要擠進城去,也能 把張士誠擠死。 朱元璋尚覺得做得不夠絕,在 城外構築長圍,把平江城團團圍 住,豈止是人,兔子也跑不出來。 為了解決平江城過高,士兵仰 攻不方便的問題,他在城外動工興 建新式房地產——木塔,共分三 層,站在塔上可以俯視城內的所有 情況,並在每層配備弓弩、火銃和 襄陽炮(新式火炮)。真正做到了指 哪打哪。 按說這麼幾套行頭擺出來,張 士誠要是識時務,就該投降了。 可這個私鹽販子硬是認死理, 一定要抵抗到底。 至正 27 年元月,攻擊開始。
朱元璋的步兵、弓箭兵、炮兵 協同作戰,日夜不停地攻擊城池, 步兵從城下進攻,炮兵從木塔上不停往下射箭、開槍、開炮。 張士誠計程車兵在承受城樓下 士兵進攻的同時,還要注意防空, 而且木塔日夜都派人堅守,這些木 塔上計程車兵一旦碰上了值夜班,就 不能下塔,吃喝拉撒都在塔上。 實在是苦啊,這才是真正的胯 下之辱。 就是在這樣艱苦的環境中,張 士誠和他計程車兵們以驚人的毅力 堅持了 8 個月,直到至正 27 年(公 元 1367 年)9 月,平江才被攻陷。 張士誠是很有幾分骨氣的,他 在城破之時還在城中堅持巷戰,即 使朱元璋反覆宣傳,只要張士誠投 降,不但不會殺他,還會善待他和 他的親屬。但張士誠抱定了決死的 信念,他殺死了自己的所有親屬 後,準備上吊自殺,被部將解救下 來。後被俘押往應天。 在押往應天的船上,他閉口不 言,也不吃飯,表示自己決不屈服 的決心。 朱元璋派重臣李善長審問張 士誠,李善長厲言喝斥張士誠,卻 得不到對方的任何迴應。 從始至終,張士誠都用蔑視的 眼光看著李善長。 李善長被他看得發毛,又見他 不說話,氣得暴跳如雷。 張士誠看完了李善長的表演, 說出了他在這次審訊中唯一的供 詞。 “你不過是條狗而已,讓你的 主人出來吧”。 沒辦法了,朱元璋出場。 他看著這個打了十年仗的老 對手,這是個怎樣的人啊,要徹底 地打敗他,要徹底地征服他!於是 他用少有的和藹語氣勸降張士誠, 希望自己能感動他,而他得到的答 復也只是一句話:“你並不比我強, 我之所以失敗,只是上天照顧你, 不照顧我而已”(天日照爾不照我 而已)。
朱元璋終於被激怒了,他殺死 了張士誠,並把張士誠的屍體燒成 灰,所謂銼骨揚灰是也。 最後一場淘汰賽 在朱元璋掃平陳友諒、張士誠 的戰爭中,為了麻痺元朝,朱元璋 不稱王,不稱帝,並暗中表示不與 元朝為敵。他還給當時的元朝大將 察罕貼木兒送去了厚禮。這麼看 來,他確實是個 搞關係的能手。 在 元 朝 看 來,這是一個只 想 在 戰 爭 中 撈 點 好 處 的 鄉 巴 佬,給點好處就 行了。 如 果 他 們 去 調 查 一 下 朱 元璋童年時候的悲慘經歷,再思考 一下是誰造成了朱元璋的痛苦,就 會發現自己的這個想法是多麼的 荒謬。 朱元璋的策略獲得了巨大的 成功。
當他解決了陳友諒,即將掃平 江南的時候,元朝政府連忙派戶部尚書張昶來封他為官,他們總是覺 得這個人是可以為他們所利用的, 給點錢就是了。 朱元璋的反應卻大大出乎他 們的意料,他把官辭了,卻把張昶 留下了。朱元璋挖了元的牆腳,還 對劉基說:元朝送了個賢人給我, 你們沒事可以和他多談談。
當朱元璋歷盡艱難,從屍山血 河中走出,從陳友諒和張士誠的屍 體上爬起來時,元朝政府才畏懼地 發現,這個勝利者比以往任何一個 對手都可怕。 他有著精良的軍隊,善斷的謀 臣,勇猛的武將,他率領的不再是 那種一攻即破的農民起義軍,而是 一支戰鬥力絕不遜於自己的強悍 之師。 元朝政府為了挽救自己的命 運,想盡了各種辦法,他們送了大 量的金銀財寶給朱元璋,希望他能 接受招撫,繼續做他們的奴隸。 可是他們慢慢發現,眼前的這 個朱元璋不但想要自己的錢,更想 要自己的命。 事實上,他們等待這一天的到 來已經很久。朱元璋此時又面臨新 的選擇,該怎麼進攻呢?
當時朱元璋已經佔據了江浙 和湖廣一帶,但元仍然佔據著北方 的大部分地區。要實現推翻元朝 的目的,必須有一個明確的作戰計 劃。 朱元璋並沒有選擇直接進攻 元首都大都的策略,他認為要想徹 底地擊敗元朝統治者,必須先攻取 山東和河南,然後再圖大都。 這個策略被證明是正確的,因 為此時的元朝實力還很強。朱元璋 在出徵前對他計程車兵和將領們說 了一句話,以鼓舞他們計程車氣。 “天道好還,中國有必伸之理, 人心效順,匹夫無不報之仇。”我們 可以想象到,朱元璋應該是咬牙切 齒說出這句話的。 北伐正式開始,主將是堪稱明 帝國雙璧的徐達和常遇春,他們並 未讓朱元璋失望。經過殘酷戰爭考 驗的吳軍連續攻破元的防線,僅僅 用了 3 個月的時間就佔領了山東。 這一過程實在是無甚可寫,因 為 元 軍 實 在 是 不 堪 一 擊。 在王保保的心中, 並沒有把朱元璋和徐達 當回事,在他看來,徐達 軍和被他打垮的那些紀 律鬆散,戰鬥力差的農 民 起 義 軍 沒 有 什 麼 區 別。他把自己的主力拿 去對付與他爭權的李思 齊,而只是將防守的任 務交給了他的弟弟脫因 帖木兒,這位脫因帖木 兒倒也是一位不錯的將 領,但和超一流的徐達常遇春相 比,他還差得很遠。 徐達和常遇春用自己的軍事 行動給他上了一堂軍事理論課,他 在濟南還沒回過 味來,就發現自 己駐守的山東已 經遍插吳軍的旗 幟。 徐達常遇春 一刻不停,從山 東出發,分兵兩 路,進攻河南,在 這裡,他們遇到了北伐途中最頑強 的抵抗。 駐守在這裡的是元梁王阿魯 溫,他是一個比較有能力的將領, 危急時刻,他正確認識了形勢,集 中了 5 萬軍隊,在洛水北岸佈陣, 等待敵軍到來。 應該說,他佔據了一個很好的 位置,這個有利地形帶給他兩個優 勢,如果敵軍敢於強攻,他就會召 集軍隊擊其半渡,打一個措手不 及,而且即使作戰不力,也方便撤 退逃跑。
事實證明,他還是充分利用了 地形的其中一個優勢,當然,不是 前者。 當徐達軍到達洛水時,他們並 沒有蒙古軍隊想象中的躊躇,而是 在第一時間就發動了進攻,而組織 進攻者正是永遠當先鋒的常遇春。他帶領軍隊飛一樣地度過了 洛水,目瞪口呆的元軍連部隊都還 沒來得及組織起來,常遇春的鋼刀 已經架在了他們的脖子上。於是, “敵大潰,追奔 50 餘里”。梁王阿魯 溫做了俘虜。 此時王保保才意識到,自己面 前對手的可怕。但已經太晚了。 就在徐達與常遇春出征山東, 大破元軍時,一個新的王朝在應天 宣佈了它的誕生。
公元 1368 年正月初四,朱元 璋在應天宣佈繼皇帝位,定年號為 洪武,國號為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