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迷彩虎
-
2 # 利刃號
中國自主研製的殲20屬於第五代戰機,也是目前最流行的隱形戰機。作為與美國的F22同個級別的戰鬥機,殲20的問世及服役,也是向世界宣告這種級別的戰機,目前只有中美才能研製,中國在戰機領域,與美國處於同一水平。
殲20是中國空軍目前最優秀的戰鬥機,而且殲20在2011年首飛,2017年就開始服役。短短6年時間,殲20就可以列裝于軍隊,可比美國的F22服役還要迅速。
由於俄羅斯的蘇-57還沒有服役,所以目前世界上只有殲20、F35、F22,是已經服役的五代機。在今年的珠海航展上,殲20組成的戰鬥編隊亮相。殲20編隊在航展上演示了一系列飛行動作,讓參展人員大飽眼福,也讓世界人民知道殲20已經形成戰鬥力。可以說,殲20是中國航天史以及軍事科技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在珠海航展上,5架殲20一起出現是殲20問世以來的第一次,所以外界猜測紛紛,認為當中定有深意。有人認為,這是殲20已經開始值班巡航任務的一種暗示,目前的列裝服役,也是為了進行下一步的效能改進。
看來中國的五代機,目前發展得十分可喜。那麼作為中國空軍部隊的頭號王牌戰機,殲20又有什麼潛在對手呢?實際上,殲20放眼國際,並沒有什麼對手。鄰國日本研究的所謂五代機“心神”,實際上並沒有什麼實戰能力;英國作為老牌航空工業大國,如今在軍費緊縮之下,唯有選擇購買美國的F35;法國的軍工業不但發達,而且自主性十分強,但是也沒有關於法國五代機的訊息傳出。所以,中國的殲20的國際潛在對手就只有美國戰機。中國在戰機領域,已經和美國一起站在世界最前列,殲20就是明證!
-
3 # 新型多向進氣風扇
一種新概念風扇---異面風扇簡介
風扇按吸氣積比來分可分為高吸氣積比風扇,平吸氣積比風扇和低吸氣積比風扇,所謂風扇吸氣積比,是指風扇供氣面面積S1,與進氣面面積S2之比,現有的風扇吸氣積比約為1,是平吸氣積比風扇,這好像平衡供給制,我需要多少你供應多少,你供應多我吸收多少。
S1/S2大於1的風扇,是高吸氣積比風扇,它的進氣區呈開放狀,就像超額供給制,所供的多於所需的,這種吸氣積比的風扇有利於增加吸氣量,而且因為供氣面面積大於吸氣面面積,吸氣面面積大於排氣面積,其排氣流流速比現有風扇的排氣流高,這種高吸氣積比風扇適用於需要大進氣量的場合,像航空發動機裡。
S1/S2比小於1的是低吸氣積比風扇,它的進氣區呈收斂狀,就像缺額供給制,所供的不能滿足所需的,在風扇進氣面前方就會形成低窪效應,進氣面前方氣壓會比前兩種風扇低,進氣氣流流速大,這種低吸氣積風扇適用於需要大吸力的場合,像抽油煙機,吸塵器,吸水器等處。
-
4 # 叫逗哥
中國的運20大型運輸機,是目前世界上效能和技術水平最強的量產型大運輸機。運-20大運機的服役,標誌著中國成為繼美國、俄羅斯和烏克蘭之後,世界上第四個能夠自行研製並生產200噸級以上大型軍用運輸機的國家。由於目前美國C-17”環球空中霸王“運輸機已經停產,俄羅斯最新的伊爾-476型機的起飛重量稍低、效能稍差。因此,運-20就成為目前世界上能夠批次生產的最大和最強的軍用運輸機。
相對於中國研製的殲-20等先進戰鬥機,運-20大運專案屬於具有重大戰略意義的遠端重型運輸機,發展這類飛機是中國《中長期國家科技發展計劃》的最優先專案。
由於目前美國C17戰略運輸機已經停產,所以中國運-20面臨的唯一競爭對手是俄羅斯的伊爾-76MD–90A運輸機,也就是伊爾-476運輸機,該機以老式的伊爾-76MD機型為基礎,保持氣動外形和結構不變,改進了航電裝置,換裝PS– 90A-76渦扇發動機,速度、載重量以及航程都比伊爾76運輸機有了較大的進步,尤其最大有效載荷增加到60噸。
2015年12月7日,由烏里揚諾夫斯克“航空之星-SP”飛行製造廠生產的首架批次型伊爾-476軍用運輸機,正式交付俄空天軍的軍事運輸航空兵部隊。
與目前俄羅斯剛剛交付的伊爾-476飛機相比,運-20在技術方面具備後發優勢,無論機體設計技術、載重技術,以及飛行控制技術方面,都處於領先地位。在最大載重量方面,中國的運-20飛機可以達到66噸,超過伊爾-76MD-90A運輸機6噸。機身長度47米(伊爾-476為49米),翼展45米(伊爾-476為50.5米),機翼面積為310平方米(伊爾-476也為300平方米),機高為15米(伊爾-476為14.7米),最大起飛重量220噸(伊爾-476為210噸)。就此資料來看,運-20基本上均已超過伊爾-476。
目前中國運-20試飛使用的是進口較老型號D-30KP2發動機,而伊爾-476使用的是較新型號PS-90A76型渦扇發動機,因而中國運-20在推力和油耗上將會比伊爾-476遜色。
目前國內已經為運-20量產後使用的發動機做好了準備,早期量產型將使用進口D-30KP2發動機和中國產化的渦扇-18發動機。最晚到2017年,以渦扇-10”太行“發動機為基礎研製的渦扇-20大型高涵道比發動機定型後,會立即安裝在運-20的後續批生產型,能顯著提升該機的飛行效能。
在2016年3月31日谷歌地圖的閻良地區機場衛星圖片上,顯示有4架運-20飛機,其中3架深灰色塗裝的運-20,1架黃色塗裝。旁邊是一架很特殊的白色塗裝伊爾-76,但觀察其發動機為大涵道比,外形與邊上的運-20有明顯區別,這似乎意味著中國產的渦扇-20發動機正在進行試飛測試。
渦扇20是中國在中國產渦扇10“太行”軍用發動機基礎上研製的新型大涵道比大推力發動機,該發動機使中國成為繼美、英、法、俄之後第五個能夠獨立研製大涵道比高效能渦扇發動機的國家。因為採用了更大的涵道比,因此渦扇-20具有更高的燃燒效率,相比推力為10.5噸的俄羅斯D30KP發動機,渦扇-20最大推力可達15噸,再加上渦扇-20大量使用先進複合材料,整體效能超過俄羅斯伊爾-476所使用的PS-90A76發動機,處於國際先進水平。
C-17機翼部分插入機艙,致貨艙高度較低。運20的中央翼高出機體,因此不存在這一問題
運-20採用的頂置翼盒設計,中央翼盒不穿過機體,而在外部和機體連線,這樣就形成了該飛機獨特的“駝背”外觀。頂置翼盒的好處是可以保持機體內徑的完整,在整個機艙有效裝載長度裡,機艙的高度都是一致的,這有利於按最大機艙高度裝載單件的超限貨物。
美國C-17機艙寬度為5.49米,機艙最大高度4.5米,但翼下只有3.76 米。據分析運-20機艙的淨高度大約為4.5米,翼下淨高度比美國C-17高出很多。運-20貨艙有效寬度達到4米以上,容積在400~500立方米之間,又比伊爾-476寬出很多(伊爾-476 的機艙寬度只有3.16米,容積只有300立方米)。所以運-20能夠運輸美國C-17不能裝載的超高貨物,也能夠運輸伊爾-476無法順暢載運的主戰坦克等重型超寬裝備(伊爾-476在運送主戰坦克時,由於機艙跨度限制,需要將坦克的側裙板完全拆除後才能運輸),這一獨特裝載效能,使得運-20完全滿足有強烈軍事運輸需求的地區型強國家的要求。
圖片:伊爾-76裝載俄製T-72的狀態,從圖上看出,該坦克的側裙板已被拆除,剛剛能透過飛機的尾門。
儘管美國C-17運輸機的總體效能要超出中國產運-20運輸機,但C-17已經在2014年停產。1993年2月5日,首架C-17運輸機正式進入美國空軍服役,至2013年9月2日,最後一架交付。2014年4月7日波音公司正式停產並關閉了C-17生產線。在20年的生產過程中,C-17的總產量為279架(包括數架試驗機),其中美軍訂購223架,對外銷售的數量並不多,包括北約組織3架,英國8架,澳洲8架,加拿大5架,印度10架,卡達8架,阿聯酋6架,一共只有7個國家和組織購買了該機。就是日本這樣的鐵桿走狗,也未能獲得C-17。所以C-17的出口量非常有限,要麼是美國的傳統盟友——英國等國, 要麼是有錢任性的中東土豪 。
唯有印度例外,美國同意向印度出售該機的原因,是因為印度在戰略上與美國走得很近,具有強烈的軍事空運需求,而且在地緣政治上對美國無害,對中國有敵意,這屬於最理想的軍火貿易伙伴。同時,印度空軍一直具有雄心壯志,只買貴的,不買對的。
俄羅斯的伊爾-76系列運輸機,1975年正式定型,爾後投入批生產並交付部隊和民航,到2000年前後的總產量為900多架,平均年產量在35架以上。刨除退役報廢的數量,俄羅斯目前擁有100架左右的老型伊爾-76。二十多年來的外銷業績相當好,包括銷售伊朗空軍和民航35架,銷售印度空軍25架 (含3架A50預警機和6架伊爾-78加油機),向中國銷售近30架(含4架空警2000預警機),原蘇聯加盟共和國繼承的有幾十架,還有近20個國家擁有1至5架規模不等。
伊爾76外銷數量較多,主要原因是服役年代較早,外銷價格較低。但伊爾-76早已停產,俄羅斯新型伊爾-476的研製生產又歷盡坎坷,直到去年末才勉強服役,拖後了三年之久。在數年內的產能還不能完全滿足俄羅斯自身需求,再加上效能並不比中國運-20先進,所以未來的出口勢頭堪憂。
中國產運-20運輸機的設計比較先進,飛行效率較高,運載係數大,航電先進,綜合使用成本低,經濟效益佳,市場吸引力顯然會強過俄羅斯的伊爾-476運輸機。由於伊爾-476機體結構限制,導致貨艙地板寬度過窄,淨高度過低,這一短板成為伊爾-476的致命弱點。
-
5 # 血染戰旗紅
對於運輸機,我們一般都是按照重量來分的。目前世界上起飛重量最大,載重量最大的運輸機是烏克蘭的安225。它的最大起飛重量達到640噸,最大載重量達到250噸。
接下來就是美國的C5“銀河”和烏克蘭的安124“魯斯蘭”,它們的最大起飛重量達到400噸級,載重量達到130噸。
跟著就是200噸級的,主要有美國的C17、俄羅斯的伊爾76和中國的運20。這些飛機的最大起飛重量都在200噸級範圍之內,載重量在60噸左右。
接下來就是載重量二三十噸,起飛重量在80至100噸的了,主要機型有前蘇聯的安70,中國的運8運9,歐洲的A400M,美國的C130,日本的C2等。
剩下的就是輕型和超輕型運輸機了。中國的運5運7運12,日本的C1,美國的C46C47等等都屬於輕型或超輕型運輸機。
-
6 # 1466712860297
中國的運20大型運輸機,是目前世界上效能和技術水平最強的量產型大運輸機。運-20大運機的服役,標誌著中國成為繼美國、俄羅斯和烏克蘭之後,世界上第四個能夠自行研製並生產200噸級以上大型軍用運輸機的國家。由於目前美國C-17”環球空中霸王“運輸機已經停產,俄羅斯最新的伊爾-476型機的起飛重量稍低、效能稍差。因此,運-20就成為目前世界上能夠批次生產的最大和最強的軍用運輸機。
-
7 # 甄元尚品
同級別前三肯定進了,日本歐洲都只能算中型機吧,能研製重型機並且生產部署的,不就是中美俄,中國現在隨著風洞,超算等基礎設施和材料的進步,研發測試能力肯定是沒問題了,短板還是在發動機上,不過發動機因為需要大量的實驗資料積累,急也急不來,還需要時間,至少現在已經認識到技術研發是需要長期投入積累的,不是能靠買和仿製走捷徑的!所以發動機解決也是遲早的事,不會太久了!這樣下來,美國暫時也沒有新的運輸機專案,俄羅斯也只是舊機型完善升級,所以運20各方面技術狀態來說,應該至少和美俄產品是一個水平吧,設計設計理念上,因為後發優勢,應該是領先的吧!
-
8 # 航空視界
運-20大型軍用運輸機是中國自行研製的一款重要的機型,這款運輸機是中國自主研製的最大的型號。目前世界上具備大型軍用運輸機研製能力的國家很少,而在進行大型軍用運輸機生產的國家就更少了。
之前美國已經停止了C-17大型軍用運輸機的生產,而俄羅斯在生產的伊爾-76MD-90A是一款在原來的伊爾-76MD基礎上換裝發動機而來的機型,只有中國在生產全新設計的大型軍用運輸機,從這個意義上看中國的運-20是具備世界水平的一款機型。
運-20大型軍用運輸機具備66噸的最大載重能力,在世界軍用運輸機中是排名第四,排在第一位的是俄羅斯/烏克蘭的安-124大型軍用運輸機,最大載重量150噸,第二名的是美國空軍裝備的C-5B,最大載重量122.5噸,而排在第三的是美國空軍的C-17達到了77.5噸。
運-20大型軍用運輸機具備後發優勢,透過使用先進的技術使得這款運輸機具備了其他運輸機所沒有的能力,包括氣動外形設計和座艙航電等都是具備領先的地位。從做工上看也屬於上乘之作,與歐洲的中型戰術運輸機處於同一個水平,A400M的整體做工比起C-17來說要高一檔次。未來在換裝大涵道比渦扇發動機之後的運-20將具備更強的運載能力,整體實力會和C-17類似,當然目前的水平已經是超越俄羅斯的伊爾-76了。
-
9 # 使用者1529278139743
當前世界多國空軍現役的多款軍用運輸機可分為三種運輸級別機型。其中有如美國C-130"大力神"、歐洲A-400M、日本C-2等載重量達30噸以上、最大起飛重量達70噸以上,航程達3000公里的戰術型運輸機;如美國C-5"銀河"、俄羅斯安-124"魯斯蘭"等載重量達80噸以上,最大起飛重量達300噸以上,航程達8000公里以上的超級戰略運輸機;如美國C-17"環球霸王"、俄羅斯伊爾76、伊爾476、中國運20"鯤鵬"等載重量達40噸以上、最大起飛重量達150噸以上、航程達4000公里以上的大型戰略運輸機。
-
10 # 秀才說歷史
運2O大型運輸機在當今世界大型運輸機行列,排名應該是與美國的C一I7與俄羅斯的伊爾76在同一等級,屬世界大型運輸機的第二梯隊。次於烏克蘭的安225,美國的c5銀河,俄羅斯的伊爾76mD,西歐聯合造40OM等一梯隊。
回覆列表
前不久在西安閻良街頭上,只見一輛白色的飛機牽引車拖帶著一架沒有機翼的綠皮大胖子,裸奔在大馬路上,旁邊一位圍觀的大叔出門就打了個醬油,結果路就被封了。
隨後這架運輸機也引來網友熱議,窗戶、雨刷都和運20對不上號!有人稱這是中國最新研製的運30運輸機,有網友稱這架運20將被改裝為模型。不過,據菲菲結合相關資料進行證實,這架裸奔的胖妞其實是早年間就已經做過靜力試驗的機體,是運20研發的早期產品,準備進行公開展覽,
在中國剛剛開始研製大型軍用運輸那會,沒有生產經驗,就向大型機研發經驗豐富的烏克蘭安東諾夫設計局提出了“設計諮詢”的要求,隨後,烏克蘭人很快拿出了一份建議設計方案,機體尾部的貨艙門採用兩片式設計,飛機整體比現在的運20A要小。
中國科研人員也仔細地按照外方原設計,對機體進行驗證性製造與試驗。在之後的研製過程中,許多不切實際的設計,凡是有半點瑕疵的都被咱們一一拋棄,最終2013年首飛的20001號運-20原型機進行了一次脫胎換骨式的進化,這次改進最大意義在於我們對外來技術根據自身需求的吸收,消化和改進,沒有照搬外國原始設計。
因此,當這架靜力試驗機再次曝光時,大家就明顯感覺不同於運-20A,甚至產生比運-20A還要略小一點。作為安東諾夫方案的產物,該機在起飛重量,機身直徑等諸多指標上都與運-20A有著明顯差別,因此在機頭、起落架整流罩這些設計細節上明顯就和運-20A不一樣。
我們再來回頭看安東諾夫的方案,雖然設計效能比伊爾-76提高了一些,但相比C-17差距還是很大。這個方案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讓基礎較為薄弱的我們更快地完成大型運輸機的製造,但卻難以成為托起中國空軍完成戰略轉型的強大臂膀。要知道,一款效能超前的戰略運輸機至少要做好用上40年的準備,因此在設計上也必須要具備巨大的戰略眼光和升級空間。
所以在仔細評估了安東諾夫方案的優缺點後,由一飛院主導,根據我軍需求進行重大改進後的運-20A,參考俄羅斯伊爾-76的氣動外形和結構設計,並融合美國C-17的部分特點。採用常規佈局,懸臂式上單翼、前緣後掠、無翼梢小翼,最大起飛重量220噸,載重超過66噸 ,最大時速≥800千米,航程大於7800千米,實用升限13000米。
可在複雜氣象條件下,執行各種物資和人員的長距離航空運輸任務。與伊爾-76比較,運-20的發動機和電子裝置有了較大改進,載重量也有所提高,短跑道起降效能更優異。
2013年首飛,2016年服役,也標誌著中國成為繼美國、俄羅斯和烏克蘭之後,第四個能夠自行研製並生產200噸級以上大型軍用運輸機的國家。
但是,我們也必須清醒的認識到,在戰略投送能力方面,美國依然遙遙領先中國,儘管中國已經研製成功了運-20大型運輸機,但是在規模方面,我們連美國的一個零頭都達不到;還有就是戰略轟炸機方面,美國B-2A隱身轟炸機,至今無人能及。世界航空工業的水平排名,第一梯隊仍是美國,第二梯隊才是中國、俄羅斯和歐洲。
楊偉總師之前也說過,從綜合實力來看,中國跟世界最先進水平相比還差了大概20至30年,無論是在軍機、民機還是特種飛機,美國都有強大的科技和經濟基礎。
對於中國航空工業的科研人員來說,只有創新才是出路。尤其是咱們殲-10和殲-20的研製成功給中國航空工業增添了持續自主打造跨代新機的信心,並且鍛鍊了一支能研製跨代新機的創新型隊伍。只有堅持創新的思維,才能夠不斷牽引我們實現戰略目標。
根據菲菲打探的訊息,這架堵了路的運-20原型機也進入了閻良一家公園。這架功勳機將被長期擺放在哪裡,接受人們的參觀和紀念,讓更多人關注和投身到國防事業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