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古斯塔夫007
-
2 # 棲哈丶
你看這"德"字,雙人旁,關乎你我,又一"心"字,關乎心性。有良知,明是非,懂善惡,辨美醜,守規則,視為德,反之即缺德。
構建和諧社會,關鍵就是提高人的素質。做人立德在先,總會被人稱道。助人為樂,見義勇為這些美德,應當世代相傳。
-
3 # 質躍
分三層,說三種,聽我慢慢道來:
首先,先看人家老子五千文,開口閉口不離德呀、道呀的。什麼上德、下德的,據說,現在有專家研究稱,道德經又出土啦,一出土了不得啦,說是呀,道德經,分上下冊,上冊為《德經》下冊為《道經》。這一研究,德就在道先了,其意莫非是,德在道上乎。是以,易繫辭傳裡有言,天地有大德曰生,生生不息之謂易,看來,人一出生就是大德呀,最大最大的德就是剛一出生,然後隨著年齡成長那德呀,一點一點的丟失,只到最後呼喇一聲全部丟完了,人就又改道了,入了陰間道,也就不能光明正大的在Sunny下德意洋洋的嘚瑟了。所以,老子有言,含德之厚比於赤子,
蜂蠆虺蛇弗螫,攫鳥猛獸弗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會,而朘怒,精之至也。終日號,而不嗄,和之至也。精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氣曰強。物壯則老,謂之不道,不道早已。這是老子所言的“德”,一種天不怕地不怕的且生命力很強的感覺了。這裡的“德”傾向於人的自然性。
其次,且說,成人往往以高規格高教條的口吻教育孩子,一看,小孩子,手抓了,立馬一臉嚴肅的道德的臉開腔了,“小屁孩,那沒禮貌,不道德,髒,不能用手抓著吃。”一看摔倒了,嗚嗚哇哇的哭了,立馬一臉溫情的道德的臉開腔了,“娃呀,別哭,不鬧,哭了不是好孩子。”......最後教育出來了,三從四德,男女一拉手,完了,沒德了,這裡的德更多是一種高姿態的脫離人之外的約定俗成的俗規,也可以說是無形的教條,它在一定習俗環境中生長的每個人的內心。無形的規範約束著人們的行為。這樣的“德”是隨時空環境而會有所不同的,但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全世界的基本的普遍的道德應該是大同小異,都是差不多的。這裡的”德“傾向於人的社會性。
再次,綜上,就是,德,既要有自然性同時又合乎社會性的,如果,自然性與社會性不能相合,反而是相對立相背離的那就不是這第三種“德”,就不是最徹底最純粹的”德“。這個此不多說,也不好說,當我們的社會到了一定的高階社會的時候必然的結果,那時,人性的人與社會的人不分離。
好了,
一家之言,僅供參考。
-
4 # Luzhanxiao
德字故明思意更是天理分成。雙人傍是兩個人,就是分有仁義和無人義兩種人。十個人中四個孬,一個用心的性格決定了善良仁義,從而靈悟出以德行過一生。德則抱括,仁、愛、善丶孝、忠。
回覆列表
德字的內涵,應該包含人性善和品格美兩方面。
先說人性善。人之初,性本善。關於人性本善或本惡,千百年來芸芸眾生爭論不休。我想既然說到了德,就只談它善的一面好了。無可否認,有的人生來善良,有的人生來罪惡。誠然,前者是自帶美德光環的,迷信一點來說,這樣的人生來是有好運,是有佛祖或菩薩保佑的。世上畢竟好人多,也從很大程度上反應了有美德的人還是佔多數的。某種程度上說,善也是德的前提條件,有善才會有德。
再講品格美。人生短短几十年,除去少數幸運兒,大多數的一生都是普通和艱辛的,從為人子女到為人父母,期間都要遍嘗酸甜苦辣和人世冷暖。在現實面前,很多人因為挫折,因為人生的不如意,改變了心性,釋放了心魔。也有人,歷經滄桑仍然選擇善良。會不會選擇善良和保持美德,我想這就是品格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