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涵的美玉
有內涵的美玉
涵
hán
(1) ㄏㄢˊ
(2) 包容,包含:~蓄。~容。~養(a.蓄積並保持,如“~~水源”;b.指修養,如“他很有~~”)。包~。蘊~。海~。
(3) 沉,潛:~泳(水中潛行,喻深入體會)。~淹。~濡(浸漬,滋潤)。
(4) 公路或鐵路下面通溝渠的管道:~洞。橋~。
(5) 鄭碼:VXKZ,U:6DB5,GBK:BAAD
(6) 筆畫數:11,部首:氵,筆順編號:44152413452
康熙字典
【巳集上】【水字部】 涵 ·康熙筆畫:12 ·部外筆畫:8
解釋: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胡南切,音含。【說文】水澤多也。【揚子·方言】涵,沉也。楚郢以南曰涵,或曰潛。 又容也。【詩·小雅】僭始旣涵。 又【集韻】胡才切,音鹹。詩小雅鄭康成讀。 又【廣韻】胡感切,音頷。【玉篇】沒也。一曰水入船。 【集韻】或從圅作??,從岑作涔。
〈動〉
(1) 浸潤;滋潤 [soak]
僭始既涵。——《詩·小雅·巧言》。按,謂浸潤漸漬也。傳訓容,謂借為含
(2) 又如:涵煦(滋潤覆照);涵濡(滋潤,浸漬);涵浸(浸漬,滋潤);涵暢(滋潤化育,使之發揚);涵潤(滋潤)
(3) 包含,包容 [contain]。如:涵容(包容;包涵);涵沈(含藏);涵映(包含映照)
(4) 包涵,寬容 [forgive]。如:涵忍(包涵容忍);涵諒(包涵原諒);涵容(包涵;寬容)
(5) 沉浸 [immerse]。如:涵泳(在水中潛行。即游泳,沉浸,薰陶);涵浸(浸漬,滋潤)
玉。
“玉”字始於中國最古的文字,商代甲骨文和鐘鼎文中。漢字曾造出從玉的字近500個,而用玉組詞更是無計其數,漢字中的珍寶等都與玉有關,後世流傳的“寶”字,是“玉”和“家”的合字,這是以“玉”被私有而顯示出它的不可替代的價值。 “玉”字在古人心目中是一個美好、高尚的字眼,在古代詩文中,常用玉來比喻和形容一切美好的人或事物。如:以玉喻人的詞有玉容、玉面、玉女、亭亭玉立等;以玉喻物的詞有玉膳、玉食、玉泉等;以玉組成的成語有金玉良緣、金科玉律、珠圓玉潤、拋磚引玉等,有關玉的民間傳說和故事如《和氏之壁》、《鴻門宴》、《弄玉吹簫》、《女媧補天》等,更有多少人把自己心愛的兒女以玉來起名,如賈寶玉、林黛玉,還有多少年讀不厭一部感人至深的《紅樓夢》,是曹雪芹把人生的理想寄託在這塊玩石美玉里了,對玉的愛在華人的心目中紮下了深深的根。 漢代許慎在《說文解字》中對玉的解釋是:“玉、石之美者。”這一註解從物質上(石)和藝術上(美)兩個方面科學地闡述了“玉”字的概念。還有“象三玉之連/其貫也”,即玉象形字初意是三塊美玉用一根絲繩貫穿起來,是豐型,也喻意古人用玉象徵萬物,“三玉之連”代表天地人參通。形容玉的種類豐富多彩,可謂之“千樣瑪瑙萬樣玉”。說明玉的天然美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可謂之“美玉可遇而不可求,可一不可再”。表示玉的經濟價值為它物所不及,可謂之“黃金有價玉無價,藏金不如藏玉”。 玉的文化就是中國七千多年的文化,它是唯中國深奧的一種特殊文化,它充溢了中國整個的歷史時期,有關她的趣聞,更是豐富多彩,光怪陸離,足見中華民族愛玉至深至誠、至迷、至痴。因此而形成了華人傳統的用玉觀念,這就是尊玉、愛玉、佩玉、賞玉、玩玉。
包涵的美玉
有內涵的美玉
涵
hán
(1) ㄏㄢˊ
(2) 包容,包含:~蓄。~容。~養(a.蓄積並保持,如“~~水源”;b.指修養,如“他很有~~”)。包~。蘊~。海~。
(3) 沉,潛:~泳(水中潛行,喻深入體會)。~淹。~濡(浸漬,滋潤)。
(4) 公路或鐵路下面通溝渠的管道:~洞。橋~。
(5) 鄭碼:VXKZ,U:6DB5,GBK:BAAD
(6) 筆畫數:11,部首:氵,筆順編號:44152413452
康熙字典
【巳集上】【水字部】 涵 ·康熙筆畫:12 ·部外筆畫:8
解釋: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胡南切,音含。【說文】水澤多也。【揚子·方言】涵,沉也。楚郢以南曰涵,或曰潛。 又容也。【詩·小雅】僭始旣涵。 又【集韻】胡才切,音鹹。詩小雅鄭康成讀。 又【廣韻】胡感切,音頷。【玉篇】沒也。一曰水入船。 【集韻】或從圅作??,從岑作涔。
涵
hán
〈動〉
(1) 浸潤;滋潤 [soak]
僭始既涵。——《詩·小雅·巧言》。按,謂浸潤漸漬也。傳訓容,謂借為含
(2) 又如:涵煦(滋潤覆照);涵濡(滋潤,浸漬);涵浸(浸漬,滋潤);涵暢(滋潤化育,使之發揚);涵潤(滋潤)
(3) 包含,包容 [contain]。如:涵容(包容;包涵);涵沈(含藏);涵映(包含映照)
(4) 包涵,寬容 [forgive]。如:涵忍(包涵容忍);涵諒(包涵原諒);涵容(包涵;寬容)
(5) 沉浸 [immerse]。如:涵泳(在水中潛行。即游泳,沉浸,薰陶);涵浸(浸漬,滋潤)
玉。
“玉”字始於中國最古的文字,商代甲骨文和鐘鼎文中。漢字曾造出從玉的字近500個,而用玉組詞更是無計其數,漢字中的珍寶等都與玉有關,後世流傳的“寶”字,是“玉”和“家”的合字,這是以“玉”被私有而顯示出它的不可替代的價值。 “玉”字在古人心目中是一個美好、高尚的字眼,在古代詩文中,常用玉來比喻和形容一切美好的人或事物。如:以玉喻人的詞有玉容、玉面、玉女、亭亭玉立等;以玉喻物的詞有玉膳、玉食、玉泉等;以玉組成的成語有金玉良緣、金科玉律、珠圓玉潤、拋磚引玉等,有關玉的民間傳說和故事如《和氏之壁》、《鴻門宴》、《弄玉吹簫》、《女媧補天》等,更有多少人把自己心愛的兒女以玉來起名,如賈寶玉、林黛玉,還有多少年讀不厭一部感人至深的《紅樓夢》,是曹雪芹把人生的理想寄託在這塊玩石美玉里了,對玉的愛在華人的心目中紮下了深深的根。 漢代許慎在《說文解字》中對玉的解釋是:“玉、石之美者。”這一註解從物質上(石)和藝術上(美)兩個方面科學地闡述了“玉”字的概念。還有“象三玉之連/其貫也”,即玉象形字初意是三塊美玉用一根絲繩貫穿起來,是豐型,也喻意古人用玉象徵萬物,“三玉之連”代表天地人參通。形容玉的種類豐富多彩,可謂之“千樣瑪瑙萬樣玉”。說明玉的天然美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可謂之“美玉可遇而不可求,可一不可再”。表示玉的經濟價值為它物所不及,可謂之“黃金有價玉無價,藏金不如藏玉”。 玉的文化就是中國七千多年的文化,它是唯中國深奧的一種特殊文化,它充溢了中國整個的歷史時期,有關她的趣聞,更是豐富多彩,光怪陸離,足見中華民族愛玉至深至誠、至迷、至痴。因此而形成了華人傳統的用玉觀念,這就是尊玉、愛玉、佩玉、賞玉、玩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