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銜接家長會
尊敬的家長朋友們:
大家下午好!非常感謝你們從百忙之中抽空來和我們一起共同探導幼小銜接這個問題。
大家都知道:從幼兒園生活過渡到小學生活是兒童成長過程中的一個重大的轉折點。如果拿孩子離開家庭走向幼兒園;離開幼兒園到小學;從小學到初中、從初中到高中這幾個階段做對比的話,那最薄弱、最重要的一環就是“幼小銜接”。因為它將對孩子的一生產生重要的影響.。
所謂幼小銜接,既是幼兒園教育的結束,又是小學教育的開始,它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幼小銜接的主要目的在於讓我們的孩子:學習感興趣、活動能合群、生活有條理,非常自然、順利的適應小學的學習生活。在這樣一個特殊階段,我覺得我們老師和家長應有一個超前認識,提前認識到從幼兒園到小學,孩子的生活會出現哪些變化?並估計這些變化可能會給孩子帶來哪些的影響,然後有針對性地採取措施,使孩子順利地適應小學生活。
一、首先和大家談談關於幼兒園和小學的區別:
進入小學,兒童所處的客觀環境、學習內容、作息時間、自理要求、師生關係等都多方面都發生了較大的變化,許多方面都存在著斷節問題,所以做好幼小銜接工作,我們家長首先必須要明確幼兒園與小學的主要差異:
第一,學習生活環境的變化。幼兒園的教室,一般佈置得美觀、形象、富有兒童情趣,有豐富的物質環境,玩具琳琅滿目;而小學教室只有課本、黑板、桌椅等教學設施,這對孩子缺乏吸引力,操場上的運動器械對低年級孩子來說,享用機會也比較少,使剛入學的孩子感到有些不適應。
第二,生活內容的變化。幼兒園教育的特點我們總是採用“以遊戲為基礎活動”來進行。而小學學習則完全不同,因為學習是小學生的主要活動,不論你對所學的課程是否感興趣,孩子都要根據國家統一規定的教學大綱來學好所規定的課程。學生的主要生活就是上課、完成作業。課間休息和遊戲時間很短,孩子面臨的是和5、6年級學生一樣的每天上午四節課,下午兩節課的課堂學習。而且最後總是以考試來衡量孩子學習的成敗,給孩子造成的壓力很大。
第三,師生關係的變化。在幼兒園,老師對孩子生活照顧比較多,老師像媽媽般地照顧孩子,並參加到孩子們的各項活動之中.師生之間的關係近似於親情關係,在孩子眼裡,老師就像媽媽。三個個老師整天與他們為伴,少了其中任何一個孩子都會問老師哪裡去了?而進入小學就不一樣了,老師的角色會有所變化, 由於要完成教學任務,教師的主要精力放在教學上,在生活上對學生的關心的比幼兒園老師要相對減少,老師與學生的交往主要在課堂上,師生個別接觸的時間比較少,新入學的孩子就可能會感到這種新的師生關係有些不能接受,甚至感到生疏和壓抑.
第四,教學方法的變化。小學正規的方式與幼兒園的自由遊戲、探索和發現、提倡在玩中學,學中玩的學習方式有較大的區別,比如在散步的時候小朋友發現小草發芽了,於是我們便很隨機的帶孩子在幼兒園裡觀察,尋找除了小草發芽了,還有哪些東西也發芽了呢?發芽了、柳樹發芽了、也發芽了,小桃樹也發芽了等等,從而得出一個結論,春天來到了。而小學以和書面語言為主,強調文化知識的系統教育和讀、寫、算等基本技能訓練,課堂大多時間是以老師的講解為主,除了老師的講解,孩子還必須完成一定量的作業.這些都需要勤奮刻苦才能完成學習任務。
第五、行為規範的變化
通常在幼兒園被認為是理所當然的個人要求,如上廁所、說話、玩東西等。舉個例子:我班有個小朋友經常有這種情況,這邊老師的課講得津津有味,小朋友們聽得聚精會神,她突然下位請假小便,老師真是左右為難。批准了好好的教學秩序被她打亂了,再有你離開教室老師總不能把課停下來讓其他的小朋友都等你回來再上,說不定後面關鍵的知識你就失去了學習的機會。不批吧,萬一把小便弄在身上怎麼辦?孩子入小學後,必須學會正確地認識自己,改正一些不良的行為習慣。做到上課抱臂坐正、不、不隨便說話、發言要舉手、放整齊,課本作業不準撕,上課不準喝水、在指定地方等家長接送等規定都納入學生一日行為規範中,孩子們以往的感性將漸漸被理性和規則所控制.。孩子在幼兒園裡許多自選活動的時間和權利將被服從統一要求所替代。
第六、家長和老師期望值的變化
孩子在幼兒園期間,家長和老師主要考慮的是孩子的營養、心理的健康、生理的健康,孩子在幼兒園吃好,玩好,與同伴相處好就行了。而一旦孩子入了小學,家長和教師的期望值就會發生很大的變化,在學習方面對孩子給予新的期望,高的要求。考試要95分以上,孩子與孩子之間的橫向比較激烈了。
總而言之,為了做好孩子入學前的準備工作,必須遵循兒童心理發展的規律和特點,既要重視兒童智力的訓練與培養,又要強調的培養,力求兒童入學前心理準備的全面性。
二、接著向在座的家長彙報一下我們兩個班的老師具體已經做了的,還有即將要去做的幾個方面工作:
一、孩子們的學習方面
1、寫字時,我們請小朋友將本子放直,眼睛離本子一尺距離,胸離桌沿一拳距離,握筆姿勢正確。
2、看書時,請小朋友把書拿在手裡,頭不能靠在桌上,並保持一尺的距離
3、小中班時,我們是說“小手放在小腿上”。現在我們請小朋友像小學生一樣坐,雙手放在桌子上,背挺直。
4、活動的時間延長到30或35分鐘。
5、還有算術時,就像小學生一樣開火車
6、在活動中有問題要舉手,並且回答問題要響亮
二、孩子們的生活方面
1、每天有小值日生、小老師等“職務”,有了這樣的“權力”,小朋友會很積極地參加班裡的活動。
2、每次做完作業後會整理記號筆、油畫棒、並分組擺放整齊。
3、用餐時儘量保持安靜,並且能吃完,有的意識。
4、餐後擦嘴巴,並知道餐後不能跑,要參加一些安靜的活動,如:分享玩具,能培養孩子和小朋友一起分享的能力並體驗其中的快樂;閱讀,主要是,並讓孩子與小朋友自由地交流;聽故事,能夠培養孩子們的傾聽能力及思維能力;摺紙,讓孩子們互相交流,互相幫助,讓個別能幹的小朋友起到帶領作用。
5、午睡時請小朋友安靜地進入午睡室,並且脫穿衣服要有順序,併疊放整齊。午睡起床請小朋友自己折自己的棉被,養成一個良好的習慣。
三、孩子們的心理方面
我們已經帶孩子參觀過小學了,活動中既能擴大幼兒園孩子的接觸面,增強他們對學校的興趣,激發求學的慾望,也可以幫助他們儘快儘早地熟悉校園生活。熟悉校園的環境,瞭解校園和我們幼兒園的區別,並且看小學生上課,哥哥姐姐坐的姿勢、發言是怎麼樣的等等。讓孩子知道我們上課的時候也要像哥哥姐姐一樣,要立正,而且聲音要響亮。我們還要看哥哥、姐姐做操,感覺哥哥、姐姐不像我們小朋友需要老師的帶領。他們是班長帶隊的,心裡就在想我以後也要當班長。我們還看哥哥姐姐做眼保健操,知道怎樣保護我們的視力。在孩子們的心中感覺對小學非常向往。
所以作為我們老師現在側重於關注孩子學習興趣、學習方法與能力、學習的情感和態度等;培養想象力、觀察力、表達溝通能力等基本素質,養成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才能科學地從生理、心理、行為習慣等多方面為孩子做好入學前的準備。
幼小銜接家長會
尊敬的家長朋友們:
大家下午好!非常感謝你們從百忙之中抽空來和我們一起共同探導幼小銜接這個問題。
大家都知道:從幼兒園生活過渡到小學生活是兒童成長過程中的一個重大的轉折點。如果拿孩子離開家庭走向幼兒園;離開幼兒園到小學;從小學到初中、從初中到高中這幾個階段做對比的話,那最薄弱、最重要的一環就是“幼小銜接”。因為它將對孩子的一生產生重要的影響.。
所謂幼小銜接,既是幼兒園教育的結束,又是小學教育的開始,它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幼小銜接的主要目的在於讓我們的孩子:學習感興趣、活動能合群、生活有條理,非常自然、順利的適應小學的學習生活。在這樣一個特殊階段,我覺得我們老師和家長應有一個超前認識,提前認識到從幼兒園到小學,孩子的生活會出現哪些變化?並估計這些變化可能會給孩子帶來哪些的影響,然後有針對性地採取措施,使孩子順利地適應小學生活。
一、首先和大家談談關於幼兒園和小學的區別:
進入小學,兒童所處的客觀環境、學習內容、作息時間、自理要求、師生關係等都多方面都發生了較大的變化,許多方面都存在著斷節問題,所以做好幼小銜接工作,我們家長首先必須要明確幼兒園與小學的主要差異:
第一,學習生活環境的變化。幼兒園的教室,一般佈置得美觀、形象、富有兒童情趣,有豐富的物質環境,玩具琳琅滿目;而小學教室只有課本、黑板、桌椅等教學設施,這對孩子缺乏吸引力,操場上的運動器械對低年級孩子來說,享用機會也比較少,使剛入學的孩子感到有些不適應。
第二,生活內容的變化。幼兒園教育的特點我們總是採用“以遊戲為基礎活動”來進行。而小學學習則完全不同,因為學習是小學生的主要活動,不論你對所學的課程是否感興趣,孩子都要根據國家統一規定的教學大綱來學好所規定的課程。學生的主要生活就是上課、完成作業。課間休息和遊戲時間很短,孩子面臨的是和5、6年級學生一樣的每天上午四節課,下午兩節課的課堂學習。而且最後總是以考試來衡量孩子學習的成敗,給孩子造成的壓力很大。
第三,師生關係的變化。在幼兒園,老師對孩子生活照顧比較多,老師像媽媽般地照顧孩子,並參加到孩子們的各項活動之中.師生之間的關係近似於親情關係,在孩子眼裡,老師就像媽媽。三個個老師整天與他們為伴,少了其中任何一個孩子都會問老師哪裡去了?而進入小學就不一樣了,老師的角色會有所變化, 由於要完成教學任務,教師的主要精力放在教學上,在生活上對學生的關心的比幼兒園老師要相對減少,老師與學生的交往主要在課堂上,師生個別接觸的時間比較少,新入學的孩子就可能會感到這種新的師生關係有些不能接受,甚至感到生疏和壓抑.
第四,教學方法的變化。小學正規的方式與幼兒園的自由遊戲、探索和發現、提倡在玩中學,學中玩的學習方式有較大的區別,比如在散步的時候小朋友發現小草發芽了,於是我們便很隨機的帶孩子在幼兒園裡觀察,尋找除了小草發芽了,還有哪些東西也發芽了呢?發芽了、柳樹發芽了、也發芽了,小桃樹也發芽了等等,從而得出一個結論,春天來到了。而小學以和書面語言為主,強調文化知識的系統教育和讀、寫、算等基本技能訓練,課堂大多時間是以老師的講解為主,除了老師的講解,孩子還必須完成一定量的作業.這些都需要勤奮刻苦才能完成學習任務。
第五、行為規範的變化
通常在幼兒園被認為是理所當然的個人要求,如上廁所、說話、玩東西等。舉個例子:我班有個小朋友經常有這種情況,這邊老師的課講得津津有味,小朋友們聽得聚精會神,她突然下位請假小便,老師真是左右為難。批准了好好的教學秩序被她打亂了,再有你離開教室老師總不能把課停下來讓其他的小朋友都等你回來再上,說不定後面關鍵的知識你就失去了學習的機會。不批吧,萬一把小便弄在身上怎麼辦?孩子入小學後,必須學會正確地認識自己,改正一些不良的行為習慣。做到上課抱臂坐正、不、不隨便說話、發言要舉手、放整齊,課本作業不準撕,上課不準喝水、在指定地方等家長接送等規定都納入學生一日行為規範中,孩子們以往的感性將漸漸被理性和規則所控制.。孩子在幼兒園裡許多自選活動的時間和權利將被服從統一要求所替代。
第六、家長和老師期望值的變化
孩子在幼兒園期間,家長和老師主要考慮的是孩子的營養、心理的健康、生理的健康,孩子在幼兒園吃好,玩好,與同伴相處好就行了。而一旦孩子入了小學,家長和教師的期望值就會發生很大的變化,在學習方面對孩子給予新的期望,高的要求。考試要95分以上,孩子與孩子之間的橫向比較激烈了。
總而言之,為了做好孩子入學前的準備工作,必須遵循兒童心理發展的規律和特點,既要重視兒童智力的訓練與培養,又要強調的培養,力求兒童入學前心理準備的全面性。
二、接著向在座的家長彙報一下我們兩個班的老師具體已經做了的,還有即將要去做的幾個方面工作:
一、孩子們的學習方面
1、寫字時,我們請小朋友將本子放直,眼睛離本子一尺距離,胸離桌沿一拳距離,握筆姿勢正確。
2、看書時,請小朋友把書拿在手裡,頭不能靠在桌上,並保持一尺的距離
3、小中班時,我們是說“小手放在小腿上”。現在我們請小朋友像小學生一樣坐,雙手放在桌子上,背挺直。
4、活動的時間延長到30或35分鐘。
5、還有算術時,就像小學生一樣開火車
6、在活動中有問題要舉手,並且回答問題要響亮
二、孩子們的生活方面
1、每天有小值日生、小老師等“職務”,有了這樣的“權力”,小朋友會很積極地參加班裡的活動。
2、每次做完作業後會整理記號筆、油畫棒、並分組擺放整齊。
3、用餐時儘量保持安靜,並且能吃完,有的意識。
4、餐後擦嘴巴,並知道餐後不能跑,要參加一些安靜的活動,如:分享玩具,能培養孩子和小朋友一起分享的能力並體驗其中的快樂;閱讀,主要是,並讓孩子與小朋友自由地交流;聽故事,能夠培養孩子們的傾聽能力及思維能力;摺紙,讓孩子們互相交流,互相幫助,讓個別能幹的小朋友起到帶領作用。
5、午睡時請小朋友安靜地進入午睡室,並且脫穿衣服要有順序,併疊放整齊。午睡起床請小朋友自己折自己的棉被,養成一個良好的習慣。
三、孩子們的心理方面
我們已經帶孩子參觀過小學了,活動中既能擴大幼兒園孩子的接觸面,增強他們對學校的興趣,激發求學的慾望,也可以幫助他們儘快儘早地熟悉校園生活。熟悉校園的環境,瞭解校園和我們幼兒園的區別,並且看小學生上課,哥哥姐姐坐的姿勢、發言是怎麼樣的等等。讓孩子知道我們上課的時候也要像哥哥姐姐一樣,要立正,而且聲音要響亮。我們還要看哥哥、姐姐做操,感覺哥哥、姐姐不像我們小朋友需要老師的帶領。他們是班長帶隊的,心裡就在想我以後也要當班長。我們還看哥哥姐姐做眼保健操,知道怎樣保護我們的視力。在孩子們的心中感覺對小學非常向往。
所以作為我們老師現在側重於關注孩子學習興趣、學習方法與能力、學習的情感和態度等;培養想象力、觀察力、表達溝通能力等基本素質,養成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才能科學地從生理、心理、行為習慣等多方面為孩子做好入學前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