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讀史匯

    張良外號“水晶耗子琉璃貓”,功勞之高,足以震主,劉邦曾懷疑過所有人,唯獨對張良一百個放心,絕不是沒有道理的。

    劉邦從沛縣起兵,以布衣之身,舉三尺長劍,先是和楚漢聯合滅掉秦朝,最後在楚漢爭霸中奪得天下。自古造反就是為了享受榮華富貴,不然誰願意冒這麼大風險,整天提心吊膽的活在刀頭舔血的恐懼裡。

    劉邦登上皇位後,與歷代開國帝王一樣,召叢集臣商議論功行賞的方案,但是他手下那幫功臣宿將都是江湖草莽出身,以商賈屠戶、販夫走卒居多,人人都覺得自己的功勞大,誰也不服誰,經常為了一點點蠅頭小利,當眾哇哇亂叫,甚至有人故意喝醉酒,在朝堂上拔出佩劍,因為不敢砍人,就衝著柱子一頓亂砍,吵得劉邦很傷腦筋。

    為此,張良獻出兩條計策,幫助劉邦解決了論功行賞的煩惱,同時也保住了自己一條命。

    獻計封雍齒,確定君臣名分

    劉邦實在沒有辦法,只好把論功行賞一拖再拖,生怕惹毛了他們,再聯合起來造自己的反,那就麻煩大了。劉邦為此很傷腦筋,閒暇之餘約張良四處閒逛,途徑朝堂時發現一群大臣圍在一起竊竊私語。劉邦很好奇地問張良,他們在討論什麼。

    劉邦心裡咯噔一下,說如今天下已定,他們怎麼又想起來造反了。

    張良說,他們都是粗人不知禮節,造反就是為了享受榮華富貴,陛下您遲遲不肯兌現承諾,他們自然內心騷動。

    劉邦說,那該怎麼辦。

    張良說,陛下平時最痛恨哪位大臣。

    劉邦說,雍齒,這傢伙平時老跟我頂嘴,要不是念及他功勞大,我老早就想收拾他。

    張良說,那就先封雍齒為侯,眾人一看雍齒都封侯了,心裡也就踏實了。

    張良這句話說得非常高明。漢朝結束了秦朝的無道統治,劉邦也成功坐上了皇位,後人再看這段歷史,似乎沒有什麼不妥,但在秦漢交替時,情況絕非大家想得那樣。

    秦朝雖然是透過滅六國的方式完成華夏大一統,但是秦始皇嬴政承襲的是秦國王位。只不過面積由秦國舊地擴充到六國地盤,稱呼由秦王變成秦始皇,它的根基和頭領都沒有變。秦始皇把皇位傳給秦二世,別管真傳還是假傳,帝位仍然是嬴姓趙氏。

    但劉邦的漢朝不一樣,他是布衣出身做皇帝,那些功臣宿將裡,有很多都是六國的貴族後裔,比劉邦的出身更純正,比劉邦更有資格做皇帝。

    所以,張良這句話是在提醒劉邦,趕緊穩定人心,儘快完成論功行賞,以防夜長夢多。一旦封賞完成,君臣名分已定,大臣想要造反的激情也就消沉下去。

    從後來韓信、英布、陳豨等人反叛的故事來看,完全符合張良的預判。假如說劉邦沒有聽張良的勸告,先封雍齒為什邡侯,說不定真有人拿劉邦刻薄寡恩為由頭,忽悠不明就裡的大臣再次舉義,剛剛建立的大漢王朝非常有可能根基動搖。

    拒絕萬戶侯,躲過“送命題”

    劉邦自己曾說過,他這個人沒什麼才能,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自己不如張良;鎮守後方,安撫百姓,籌備糧草,自己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自己不如韓信。

    表面上看,劉邦是在肯定漢初三傑的能力,實際上他更想表達自己的魅力,自己樣樣不如漢初三傑,但他們都肯為自己效力,這才是真本事。

    漢初三傑裡,劉邦最依仗的人非張良莫屬。蕭何是老成持重的文臣,後勤管理是他的強項,但行軍打仗出謀劃策的能力就差點了。韓信不是自己人,劉邦自始至終都沒有完全信任過韓信,不然也不會因為一個鐘離昧,火速把韓信解決掉。

    劉邦對張良的賞賜,可以用“出手闊綽”來形容。史記記載:

    群臣爭功,良未嘗有戰鬥功。高帝曰:運籌策帷帳中,決勝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擇齊三萬戶。

    劉邦封張良三萬戶是什麼概念?蕭何被封為贊文終侯,食邑八千戶;曹參封平陽懿侯,食邑一萬六百戶;周勃封絳武侯,食邑八千一百戶。劉邦賜給張良的封賞等同於是他們的總和。

    張良堅辭不受,只要留地三百戶足矣,再以身體不好為由,請求前往封地調養身體。張良功勞那麼大,封爵卻是最小,當時來看非常吃虧。但從長遠來看,越是自恃功高討要爵位的人,沒過多久都被劉邦一一除掉。

    蕭何用自汙的方式僥倖死裡逃生,韓信被一貶再貶,最後被呂雉以“莫須有”解決,只有張良平平安安活到老。

    歷朝歷代開國之初,論功行賞是一件令人非常頭疼的事。功臣總想著多沾點好處,皇帝又害怕他們功高震主,不想賞賜給他們太多,彼此的矛盾由此產生,更為日後君臣翻臉埋下隱患。

    張良早已看透其中的道理,乾脆採取功成身退的策略。讓皇帝放心,讓自己得以倖免於難。

  • 2 # 雲夢之竹123

    你的意思是一次封大傢伙,一次封留侯吧?封大夥是封劉最煩的那個高官厚祿吧,先封,重封!到張良,張良只要留地,他知道自己半路出家,沒人肯真保他,類似的就是韓信,所以他只要了初逢地。人生若只如初見,何處西風悲畫散,唉!鄔思道和雍正也是類似的,別殺我,我沒心思,給口飯吃,我在你看的見的地方貓著,這是正兒八經的柔弱。

  • 3 # 顯仁藏用

    《史記·留侯世家》載:“漢六年正月,封功臣。”劉邦說:“運籌策帷帳中,決勝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擇齊三萬戶”。張良說:“始臣起下邳,與上會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計,幸而時中,臣願封留足矣,不敢當三萬戶。”此一句,張良救了自己。與劉邦共定天下者,唯張良得善終。

    又載:“上已封大功臣二十餘人,其餘日夜爭功不決,未得行封。上在洛陽南宮,從複道望見諸將往往相與坐沙中語。上曰:‘此何語?’留侯曰:‘陛下不知乎?此謀反耳!’上曰:‘天下屬安定,何故反乎?’留侯曰:‘陛下起布衣,以此屬取天下。今陛下為天子,而所封皆蕭、曹故人所親愛,而所誅者皆平生所仇怨。今軍吏計功,以天下不足遍封;此屬畏陛下不能盡封,恐又見疑平生過失及誅,故即相聚謀反耳。’上乃憂曰:‘為之奈何?’留侯曰:‘上平生所憎、群臣所共知,誰最甚者?’上曰:‘雍齒與我有故怨,數嘗窘辱我;我欲殺之,為其功多,故不忍。’留侯曰:‘今急先封雍齒以示群臣,群臣見雍齒封,則人人自堅矣。’於是上乃置酒,封雍齒為什方侯;而急趨丞相、御史定功行封。群臣罷酒,皆喜曰:‘雍齒尚為侯,我屬無患矣!’”這一句幫了劉邦,穩定了漢初政治局面。

  • 4 # 豬頭的月亮

    《史記*留侯世家》記載,張良當時拒絕了劉邦的大封,說:

    “始臣起下邳,與上會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計,幸而時中,臣願封留足矣,不敢當三萬戶。”

    意思是什麼呢?

    我當時與陛下在留縣相遇,後一起回到下邳,像是上天在安排。之後,我給陛下獻了不少計策,而陛下又每每採納,還碰巧奏效。所以,如今大業已成,我不敢貪戀三萬戶的虛功,只想將留縣作為封邑,不枉君臣相識一場足矣!

    其實對於張良來說,並不是先考慮要不要劉邦“三萬戶”的問題,而是要甄別劉邦究竟有幾分誠意。因為劉邦“自擇三萬戶”的意思是讓他從齊國隨便挑選出三萬戶當自己的食邑。哪有這麼封賞的?讓人隨便選,誰真隨便一下,離死也就不遠了。

    到此,張良明白了劉邦的動機還不夠,他還看清楚一個事實,那就是齊國這塊蛋糕能不動。要知道齊國當初是韓信的,結果打敗項羽後馬上被劉邦收回。

    那麼劉邦收回齊國的目的是專門給張良嗎?當然不是。所以張良

    有自知之明。事後證實,齊國是劉邦給長子劉肥預備的。試想,縱然張良同劉邦的關係再親密,他能比得過劉肥重要嗎?所以,張良推脫“三萬戶”的做法很明智,否則將是把自己逼入死衚衕。

  • 5 # 一個人的歷史

    劉邦封賞功臣,輪到張良的時候,劉邦說:“子房,封地你自己選,多大都可以!”這句話的意思很明確,你自己選封地,多大都行,只要你開口就行了。但是眾將不太高興,因為在他們看來,張良有沒有尺寸之功。

    良未嘗有戰鬥功,高帝曰:“運籌策帷帳中,決勝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擇齊三萬戶。”——《史記·留侯世家》

    劉邦給張良的評價很高,他說張良儘管沒有上戰場,但他的作用比上戰場更大,因為張良的謀略是戰略性的,策劃是全域性性的,是佈局大師。劉邦讓張良自己在齊地選擇三萬戶,作為自己的封地。

    良曰:“始臣起下邳,與上會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計,幸而時中,臣願封留足矣,不敢當三萬戶。”乃封張良為留侯,與蕭何等俱封。——《史記·留侯世家》

    張良面對這樣的榮耀,他謙遜的說:“我和陛下是在下邳相遇的,這是宿命,是上天的安排。陛下用我的計策,有的時候能夠有效,那是陛下英名,並不完全是我的功勞。如果要封我的話,您就把留縣封給我吧,三萬戶實在不敢當。”張良的話說的很聰明,他並沒有以謀聖自居,也不敢說自己是帝王之師。自己只不過是出了幾個計謀,僥倖獲得了成功,而且如果劉邦不採納他的謀略的話,那麼一切都是沒有意義,所有的功勞都歸結於劉邦英明,而不是自己的能力,這就是絕頂的聰明。劉邦答應了張良的請求,封他為留侯,因此張良沒有接受齊地的三萬戶封邑。

    對於張良來講,曾經的他是南韓丞相的最佳人選,他是天之驕子,秦滅韓,讓他所有的理想都成為了泡影。因此滅秦成為他人生中唯一的理想,秦已滅,富貴榮華權力地位對自己有什麼用處呢?

  • 6 # 大馬哈魚12

    劉邦以布衣之身,從沛縣起兵,先投身楚滅掉秦,後在楚漢爭霸中奪得天下。劉邦登上皇位,對論功行賞的問題,他手下那幫功臣都覺得自己的功勞大,誰也不服誰,為了一點蠅頭小利,互相傷害,有人故意喝醉酒,在朝堂上拔出佩劍,因為不敢砍人,就衝著柱子一頓亂砍……,這幫人的所作所為,讓劉邦很傷腦筋。不管怎麼樣,日子難過也得過啊!

    公元前202年,劉邦在洛陽南宮大宴群臣,目的就是,第一是對自己奪得了天下總結,二是對打下江山的有功之臣進行封賞。

    酒宴上,劉邦興高采烈說那出句著名的“運籌於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誇讚張良,說張良可在齊地任選3萬戶作為食邑

    張良說“始臣起下邳,與上會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計,幸而時中,臣願封留足矣,不敢當三萬戶”,直接推辭了劉邦的封賞。劉邦爽快答應了,把他與張良相遇的地方,留縣封給張良,封張良為“留侯”。

    酒宴上,因封賞引起了爭執,眾將爭功,著三五成群討論,為此,劉邦想把還未封的人,先擱置下來,張良說,千萬別,打下江山這些人都是你的親信,但你擱置不分封,這些人會胡思亂想,犯錯,結仇亂了人心,主公一定要穩住人心,聽張良這麼一說,劉邦沒有什麼主意了,於是張良問這些未封人中誰與你有仇,雍齒,這人當年有大仇,眾人皆知的,那就先封雍齒為什邡侯,

    張良的那句“今急先封雍齒以示群臣”不但解了劉邦封賞困擾,也保證了開國之初的王朝安寧。

  • 7 # 亦有所思

    劉邦要殺張良!

    一直想殺,一直找不到藉口!確切的說還不到殺張良的時機!

    大封諸將時,天下已定,當然要殺掉這個不安定因素。

    張良的本事是戰略,誰得到了他,誰就有可能得到天下。

    張良必須死!

    所以漢初劉邦封賞時,已經開始了殺人計劃。

    “自擇齊三萬戶”,聽起來很舒服,富貴榮華,裡子面子銀子一樣不缺。

    齊地是哪裡不重要,重要的是齊地有誰?

    曹參!

    劉邦手下頭號死忠粉,把張良放在曹參的眼皮底下做甚?

    方便監視,方便暗殺。

    所以張良馬上明白劉邦準備殺他了,於是說“老天爺相中了陛下,於是讓我為陛下服務,我的那些計策之所以能成,這實屬僥倖,其本質是老天在成全陛下,我不值得封賞太多,將我和陛下相逢的留地給我就心滿意足了!”

    婉拒!理由無可挑剔。一則說明張良念舊情,重情義,二則說明我張良不爭功,三則說明劉邦是上天垂青之人,沒有人會造反成功。

    如果題主不信,不妨問回答幾個問題。

    一,張良為何始終不碰軍權?

    二,張良為何常常虛弱多病?

    三,張良為何寸步不離地在劉邦身邊?

    四,張良為何要修道,辟穀?

    五,張良為何公開宣稱他要避世修仙?

    六,張良病得快起不來床,劉邦為何還讓他伺侯太子?

    七,為何呂后找張良幫忙,張良這個不碰人事權的人竟然答應?

    張良早就知道劉邦在事成之後一定會殺他,所以在一開始就步步為營,以抵擋步步殺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沒有什麼非常精妙的方式可以證明地球是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