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歷史我來刻畫
-
2 # 倪說歷史
周世宗(954~959年在位)繼位後,在經濟、政治及軍事等各方面進行了整頓和改革,為統一事業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1、鼓勵開墾荒田,把中原無主荒田分配給逃亡人戶耕種, 並對逃戶莊田頒佈處理辦法,優待從遼朝返回的逃戶。
2、減輕田稅。958年(顯德五年)頒佈均田命令,派官吏均定河南六十州賦稅,連曾經享有免稅特權的曲阜孔氏也得交納。又下令免收以前人民所欠兩稅,取消兩稅外的苛捐雜稅和一些徭役。
3、興修水利,恢復以開封為中心的水路交通網。 如先後派宰相李谷巡視黃河堤防,發丁夫六萬人修固河堤;調發丁夫到原武(河南原陽)堵塞黃河決口,減少了水患。956年和959年,疏浚汴河、五丈河,連線濟水,使山東船隻直達開封。又疏浚汴河南段及山陽瀆,重新溝通從黃河到長江的水道。從此,山東和江淮的糧食、貨物都可由水道直達京城,使開封繁榮起來。
4、抑制寺院經濟。針對日益膨脹的寺院勢力,後周政府於955年下令廢除沒有敕賜寺額的寺院 30336 所,迫使僧侶大批還俗; 並禁止私度僧尼。這是繼“三武滅佛”後的又一次大規模的抑佛運動,使後周控制的勞動力和土地大量增加。與此同時,又下詔悉毀天下銅佛像以鑄錢。
周世宗在位雖不到六年,但他為後來北宋的統一事業奠定了基礎。
-
3 # 葦說定製化運營
刀叔導讀:這次滅佛運動是中國古代史最後的一次滅佛運動,柴榮曾親手砍破菩薩的胸部。
從秦始皇到清朝末年,中國出過上百位皇帝,但其中有一位皇帝是最可惜的了,他就是後周世宗柴榮。
柴榮在位期間,整軍練卒、裁汰冗弱、招撫流亡、減少賦稅,使後周政治清明、百姓富庶,中原開始復甦。他又南征北戰,西敗後蜀,奪取秦、鳳、成、階四州;南摧南唐,盡得江北、淮南14州;北破契丹,連克二州三關。在商議取幽州時病倒,不久去世,年僅39歲,廟號世宗,諡號睿武孝文皇帝,葬慶陵。
柴榮可惜在上天只給了他6年的時間,否則憑其才華,收復燕雲十六州,北逐契丹,南滅南唐、西蜀不過是意料中的事,也就不會發生後來宋朝被蠻族蹂躪直至滅國的慘劇。宋神宗趙頊曾評價柴榮“使天假之年,其功業可比漢高祖。”
公元954年(即顯德元年),柴榮繼位。他壯志雄心,大力改革,卓有成就。
比如,勤政愛民、從諫如流、志懷天下、經營四方;在軍事上,嚴明軍紀,賞罰分明,裁汰老弱,募天下壯士,取優用之;在政治上,嚴禁貪汙,懲治失職官吏;在經濟上,招民開墾逃戶荒田,頒《均田圖》,均定河南等地60州租賦,廢除曲阜孔氏的免稅特權。此外,他還擴建京城開封,恢復漕運,興修水利,修訂刑律和曆法,考正雅樂,糾正科舉弊端,搜求遺書,雕印古籍等等。
然而,這些事情倘若不是學歷史的人,大抵都是記不得的。唯有“周世宗滅佛”這件事,被人牢記在心,並被詬病了千年。
柴榮戎馬一生,對鬼神之說並不相信,所以對佛教本就無感。而在當時寺廟眾多,和尚也不少,這些和尚不事生產,浪費了國家的資源,這點也讓柴榮十分不爽。於是,浩浩蕩蕩的滅佛行動就開始了。柴榮的目的大概是想解放勞動力,讓百姓能夠過上更好的生活。
他在詔書中明令規定:從令下之日開始,國內各道、州、府、縣、鎮、村、坊等處寺院,除少數有“敕額”(特許證)者准予繼續保留外,其餘各處一律停廢,勒令僧尼全部還俗。今後不論城鎮鄉村,還是山林名勝之處,均不準新建寺院;王公貴戚,地方官吏亦不得再奏請建造寺院和開壇設戒,剃度僧尼。
為了大力壓縮、裁汰不耕田、不織布、不服役、不納稅的僧尼人數,詔書又規定:從今往後,凡有志願出家者,必須首先取得父母、祖父母的支援;如系獨生子女,還要得到同居伯、叔、兄的允許。同時,男子必須在十五歲以上,能背誦經文一百紙,或讀熟經文五百紙;女子必須在十三歲以上,能背誦經文七十紙,或讀熟經文三百紙;而後經有關官員測驗合格者方準剃度。
佛法興盛的年代,許多人不敢毀佛像,柴榮開釋說:“佛是佛,像是像。佛連身上的肉、眼都能施捨,砸佛像鑄錢,佛也會同意的”。柴榮親自用大斧子砍毀菩薩胸部——禁軍統帥28歲趙匡胤(後來的宋太祖)和他弟弟16歲的趙匡義(後來的宋太宗)正在一旁,見證了這段歷史。
柴榮5歲幼子繼位不到1年,被他的禁軍統帥趙匡胤奪了江山,落得亡國敗家。
幾年前柴榮滅佛時,禁軍統帥趙匡胤就曾拜訪神僧麻衣,趙匡胤說:“現在滅佛毀像,可不是社稷之福。”麻衣說:“難道忘了三武滅佛招來的災禍麼?”趙又問天下何時平定?麻衣說:“辰申間當有真主出,佛法亦大興矣。”後來趙匡胤登基於庚申年正月甲辰,應驗了預言。
世宗的本意,是不想使寺院成為國中之國。
因為寺院越多,佔地越多,國家的可耕地面積就越少。同時很多青壯年出家,致使國家的勞動力也大幅縮減。銅質佛像造多了,造錢和造兵器就缺少原料。而且,很多罪犯、叛亂分子、敵國的奸細,還有一些地痞流氓、逃婚的、逃債的、逃避勞動的,以及社會閒雜人等,也都因為各自不同的種種原因,混雜在出家人中,滿地禿頭,誰是真僧?真假難辨,情況非常複雜。
世宗想要快刀斬亂麻,一聲令下,全國各地同時行動起來。可能有些地方官員,採用的手段也太過激,激起了佛教界的廣泛不滿和憤怒。佛教徒們紛紛在各地揚言,說這是佛教的法難來了。
如果用今人的眼光去看,周世宗的這場滅佛運動是對宗教的大不敬。但換位思考,在當時的歷史環境下,佛教的盛行確實不利於中原的大一統。縱觀中國五千年曆史,佛教發展得最恢宏的時期,往往出現在盛世,不是麼?
-
4 # 致守仁
這裡是不請自來的守仁君
守仁君認為,如果周世宗能再活個十年,不僅天下會一統,燕雲十六州也會被收回,中國歷史上將出現又一個堪比漢唐的鼎盛王朝,然後趙匡胤會是著名的大將。
柴榮是郭威的養子,郭威是河東節度使劉知遠手下大將,常年跟著劉知遠衝鋒陷陣。柴榮則跟在郭威屁股後,大大小小的陣仗也見識了不少,年紀輕輕就對戰爭頗有了解。
(郭威)
但是柴榮跟著天天打仗的義父郭威,卻沒有選擇去做一個武將,而是選擇跟著大商人遠赴南國販賣茶葉。柴榮在經商的過程中,不僅為郭威提供了大量的資金支援,而且常年深入民間,也讓柴榮對當時的社會積弊和百姓的水深火熱有了非常深厚瞭解,為他日後登基施政奠定了基礎。
劉知遠建立後漢後,柴榮跟著郭威水漲船高,被任命為天雄牙內指揮使、領貴州刺史、檢校右僕射。期間柴榮第一次展示了自己的理政才能。
劉知遠死後,漢隱帝劉承佑猜忌郭威,甚至還派遣死士暗殺郭威,郭威一怒之下起兵反漢。最終擊敗劉承佑,建立後周。
因為在戰爭中郭威全家老小全部被劉承佑殺死。柴榮不知不覺就成了郭威的欽定繼承人。後周建立三年後,柴榮以皇子的身份加封晉王,並任開封伊。五代從後晉開始的規矩,被封為晉王和開封伊的人,基本上就能準備準備登基當皇帝了。
果不其然,僅僅一年之後郭威病逝,柴榮登基,就是周世宗。
柴榮登基後曾經問王樸:“朕能當幾年皇帝啊?”
王樸說:“以我的能力,只能算出三十年。”
周世宗笑道:“有三十年就夠了,那我就用十年時間統一天下,十年時間修養百姓,十年時間天下太平。”
真心話,就憑這句話,周世宗絕對當得起“五代第一帝”這個稱號,甚至就算是把中國歷史上所有的皇帝拿出來站隊,柴榮也絕對名列前茅。
柴榮繼位後,對外親征北上抵禦北漢契丹聯軍,向西擊敗後蜀,收復秦,階,成,鳳四州。將通往後蜀的通道牢牢掌握手中。向南三徵南唐,將江淮膏腴之地盡數收入囊中。
對內肅清吏治,整頓官場,重建禁軍,整頓氾濫的佛教,將後周王朝經營的是蒸蒸日上。
可惜命不由人,顯德六年,周世宗北上伐遼,準備收復燕雲十六州,四十二天連克三關三州。後世宗染疾,回師途中病逝。一代英主,正值壯年卻遇疾而終。實在可惜!
我覺得,要是沒有周世宗打下的基礎,宋朝結束五代十國的時間可能會更長,或者會有六代十國也不一定。
(周世宗柴榮)
-
5 # 陽光8245574895884
英雄滿志,奈何時不予人。一代雄主輸給了時間,但是贏在了未來!周世宗柴榮是一個雄才大略的君主,如若給他足夠的時間,中國必會迎來又一個盛世,奈何天妒英才,柴榮的早逝給趙匡胤一個機會,他沿著柴榮的步伐走向了統帝!
-
6 # 磨史作鏡
五代時的後周世宗柴榮在位不到六年,三十九歲英年早逝,但是是當時非常有作為的一個皇帝,有五代第一帝之譽。
在位期間,文治武功可圈可點很多,我給總結了四大文治和四大武功。
先說四大文治。
第一,下詔書求治國安邦良策。讓20多為翰林學士每人做了兩篇作文,《為君難為臣不易論》和《平邊策》,其中王樸平邊策提出的“先易後難”的策略得到柴榮肯定。
第二,重新修訂了曆法,解決了原來歷法錯漏多的問題。
第三。改革了科舉的弊政。
第四,修訂了雅樂。
四大武功:
1.西攻取後蜀四州之地。
2.北征討北漢,兵臨太原。
3.攻擊幽雲,幾十天就拿下了三關三州之地。
4.三徵南唐,取得南唐淮北十四州,為將來的統一奠定了基礎。
此外,他在位期間注意與民休息,出臺不少德政,發展了生產。
他也有不少爭議:第一可能就是說他峻急好殺。他的確殺了不少人,但是那個時候就是血流成河的年代,朱溫殺人更多,相比之下他不算太好殺,可能脾氣確實急了些,有時完了事後悔。
第二就是他的滅佛運動了,三武一宗滅佛的一宗就是他,肯定善男信女對他印象不會好。但是當時寺廟佔有大量土地和人口,必須得加以限制了,所以其積極意義更大,不過有可能在執行過程中有過激做法。
-
7 # 東海龍王
人生最大遺憾不是失敗,也不是死亡,而是就差一點點就要成功,就是無法達到最後一步,這個成果又必須拱手讓人。這就是周世宗柴榮。
周世宗柴榮是五代十國最公認的第一明君,他在位雖然只有短短的五年,清吏治,選人才,均定田賦,整頓軍隊,限制佛教,獎勵生產,大興文教,廣延儒學之士,,修訂刑法和曆法,使後周政治清明,百姓富庶,中原開始復甦。他又南征北戰,西攻後蜀,奪取秦隴,南摧南唐盡得江北淮南之地,北破契丹連克二州三關,威武之聲震懾夷夏。正躊躇滿志,信心十足謀劃一統天下之時,可惜天不假年,年僅39歲就暴病而亡。
周世宗柴榮是文治武功,文武全才的皇帝,他是一位很有能力有抱負,事必躬親嚴於律己的好皇帝。在五代十國那樣一個極度黑暗動盪的時代,柴榮的橫空出世真的是感天動地的,是那個黑暗時代最出色最耀眼的皇帝。
但是人無完人,金無足赤,周世宗柴榮也有一些爭議。但不能說是缺點,比如,一是:關於滅佛,即位第二年,即下令廢天下佛寺三千三百三十六,此舉打擊了佛教,影響的確是非常深遠,加上柴榮本身能被詬病的少,因此這一點就尤為放大了。問題是僧人太多,存在大量的偽僧人,影響生產,寺廟成為很多人逃稅逃役的避難所。當時,中國很缺錢,寺廟佔有大量的銅佛像可以用來鑄錢,此舉既可以籌錢,增加財政收入,可以強化軍隊攻打南唐,又可以增加勞動力,擴大生產。一舉多得。但滅佛並不是全毀,也不是硬逼這些僧人全部還俗娶媳婦,而是要清除偽僧人,允許那些真正有志於出家的人只要能按要求背出經文你就可以好好做你的和尚尼姑了。二是:關於嗜殺,殺臨陣逃脫的該殺,毫無疑問。而楚州屠城一事確確實實發生了。當時情況是柴榮親征,先克濠州,再馬不停蹄攻打泗州,接著率兵沿著淮河兩岸追擊南唐軍隊,一直到楚州。此時身心俱疲的柴榮遇上頑強抵抗的張彥卿,有多頑固?城破後仍然率一千多人與後周軍隊巷戰,直至全軍覆沒,使得後周軍死傷慘重。柴榮此時正有千萬人吾往矣的霸氣,因此,盛怒之下,造成了僅有的一次屠城。但,必須客觀說,屠城在古代戰爭中本身就是十分常見的一種現象,一種常用的手段。更不用說在五代十國那個混戰黑暗時期了。時人薛居正說“然稟性傷於太察,用刑失於太峻,及事行之後,亦多自追悔”,說的是柴榮衝動易怒,常常後悔自己所為,但說他嗜殺,不公正。
總之,周世宗柴榮這個人,有雄心、有理想、有作為、有魄力,這都是優點,若說其有可能算缺點的方面,兩個字可以概括——“峻急”。他似乎是預感到自己時間不多一樣,急於求成,急於求治,正因為“急”,也就容易“峻”,所以經常會衝動,衝動之後又後悔。
柴榮與北周武帝宇文邕有太多的相似之處,都是亂世中難得的有為之君,都是軍功赫赫,都有滅佛舉措,都是英年早逝,自家基業都白白便宜了外人,偏偏摘桃子的還極其有名,以致自身聲名不顯。然而隋宋兩朝功業,其基礎都來自前朝明君的勵精圖治,這兩位要是在天有靈,會不會同病相憐?
-
8 # 海豹公子零零柒
後周,五代時期最後一個政權。後周世宗柴榮(921―959年),總計在位六年。柴榮在位期間,整軍練卒、裁汰冗弱、招撫流亡、減少賦稅,使後周政治清明、百姓富庶,飽受戰亂紛擾的中原開始復甦。柴榮南征北戰,西敗後蜀,南摧南唐,得江北、淮南十四州,北破契丹,收回燕雲二州三關。不料在議取幽州時病倒,不久去世,年僅38歲,廟號世宗,諡號睿武孝文皇帝。
柴榮在位期間雄心壯志,立下“十年開拓天下,十年養百姓,十年致太平”的宏偉目標。為了在十年內實現這些目標,柴榮在他的統治期間,勵精圖治,致力改革。為了實現中原統一,柴榮攻打後蜀南唐,並向契丹開戰,奪回了大片的土地。
在治國理念上,柴榮崇尚儉樸愛民,提出了減免稅賦、撫慰流亡、去除沉珂的政令。並且實行“滅佛”政策。“滅佛”,並非亂殺僧人,只是為了有效地控制過度氾濫的宗教建築,還原耕地、民宅,並且將不務正業的佛教弟子分配到需要大量勞動力的工程上。這一舉措極大提高了國家的人民生產能力。
如果這樣下去,統一與富庶就能在他手上實現。可是,“十年”卻變成了一個永遠不能達到的遙遠的距離。柴榮在北征路上病倒,本來可以繼續攻打契丹奪回燕雲十六州。可惜病來如山倒,只得撤兵打道回府,回到都城之後不久病逝。柴榮在位僅僅六年,就英年早逝。這樣一位有抱負有能力有手段的君主,壯志未遂,英雄可嘆。
-
9 # 刑部主事
中國歷史上總有這樣一個悖論,那就是名氣大的皇帝不一定是好皇帝,而有些名氣不大的皇帝反而卻是一個好皇帝,後周世宗柴榮就是這樣一位難得的好皇帝,在五代黑暗的年代裡面,柴榮差不多是僅有的有雄才大略,私德與大節都經得起考驗的好皇帝。
柴榮只活了39歲,最終死在了北伐的途中,要是柴榮活得長一點的話,基本上就不會有趙匡胤等人什麼事了,而且以柴榮的能力,小編相信後周政權一定是一個比北宋更加強大的王朝。柴榮是後周太祖郭威的養子(五代時期養子現象非常盛行),郭威死後,柴榮順利地即皇帝位。柴榮自幼出身於社會底層,嚐盡了社會底層的酸甜苦辣,對於民生疾苦還是非常瞭解的。所以他在即位後,就大力推行改革,改善民生,增強國力。他所採取的措施完全是一位盛世皇帝才會採取的興國利民政策。
其中主要包括整飭吏治、整頓綱紀。不僅是後周,整個五代時期由於武人擅政因而政治非常黑暗,柴榮先是抓了一批嚴重犯罪的官員進行處理,其後頒佈了《大周刑統》,這部法律對後來的宋元時期的法律都有很大的影響。
為了吸收更多的優秀人才,柴榮在用人的時候強調唯才是舉,不拘一格。並且在處理朝政的過程中,他強調廣開言路,允許官員向上表達自己的意見和建議。
其次,為了讓老百姓修養生息,他讓大家發展農業,恢復生產,這對於五代時期久經戰亂的中原老百姓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沒幾年的時間,後周的國力就得到了恢復和增強,緊接著柴榮就開始籌劃北伐大業,意在收復被遼國佔據的幽雲十六州,正當戰爭往有利方向發展的時候他卻一病不起,最終死在了北伐軍中。壯志未酬,令人唏噓不已。
-
10 # 百花爭豔只為你
柴榮(921年10月27日-959年7月27日),即後周周世宗(954-959年在位),是五代十國後周的皇帝。
柴榮被姑父郭威(後周太祖951年-954年在位)撫養長大,由於品行端正,為人忠厚,被郭威收為養子。郭威稱帝后,被立為太子。郭威死後,繼位。
柴榮在位期間整軍練卒、裁減老弱、招撫流民、減少賦稅,使後周政治清明、人民富裕,中原地區的發展開始復甦,使後周成為當時的強國,也為北宋王朝結束五代十國混亂的局面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使北宋實現了大體上的統一。
柴榮是五代十國時期為數不多的一位明君、賢主。
-
11 # 空間設計9
周世宗柴榮有理想有抱負,可惜天不假年,英年早逝。假設他若晚死十年,就沒有以後的兩宋,燕雲十六州就會在他手裡收回,天下就會統一,遊牧民族就會被壓制在河套地區以北,他不會提倡重文輕武的國策,文武之道,一條也不能輕視,就不會出現從宋開始漢人面對遊牧民族沒戰鬥力的情況了,是宋太祖把漢人的尚武精神閹割了,造成了中國從宋開始在沒出現過漢唐吊打遊牧民族的歷史,長期處於劣勢。柴榮就是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巾。是歷史的遺憾。
-
12 # 史無止境
柴榮,邢州龍岡人。五代時後周皇帝。柴榮父親柴守禮是個破落地主,他姑姑嫁給同鄉郭威。因郭威無子,便收柴榮作養子。柴榮與姑姑一起共度清貧,勞動之餘,讀史籍,習武藝,成年之後,隨郭威入伍。九五一年,郭威建立後周,為周太祖,柴榮被封為太原郡侯,後又授為開封尹、晉王。九五四年,郭威病死。四天後,柴榮集合文武百官,宣佈郭威遺制:“晉王榮可於柩前即位。”於是,柴榮在開封登基,為後周第二代皇帝,即周世宗。即位後,柴榮採取一系列改革措施,扭轉唐末五代以來政治腐敗局面。
有一次他親自審查被選取的十六名進士,其中十二名不合格,便下詔除名。九五五年,又命在朝文官各薦一人為官,“若貪穢敗官”,薦舉者“並當連坐”。柴榮還鼓勵進諫,他說:“對我的過錯,你們說了,我不聽,是我的不對,你們要是不說,就是你們的不對了。”九五八年,柴榮命人重修法律,頒佈《大周刑統》,結束了自唐末以來無法可循的局面。以後的宋朝也沿用了這本書的法例。
柴榮即位不久,北漢勾結契丹,聯兵寇掠,他率軍親征高平。戰鬥中他身先士卒,奮力衝殺,一舉打垮後漢軍隊。事後,他把臨陣脫逃的大將樊愛能等人斬首。經過整頓軍隊,組織了一支由中央掌握的禁軍,屢破北方強敵契丹,使其不敢過胡盧河。在此基礎上,柴榮制定了先南後北的統一方略。九五五年起,經過三次親征,取得江北十四州。江南的南唐表示臣服。南方威脅一解除,柴榮立即揮師北方,決心統一中國。九五九年,後周揮師水陸並進,契丹守將紛紛投降,僅用四十二天就收復三關。正在乘勝進軍之時,柴榮身染急病,臥床不起,不久即病死於開封,年僅三十八歲。
-
13 # 尚書留顏
中國歷史上沒有哪個人的死比柴榮的死對中華民族意義更加重大。柴榮的逝世標誌著積極進取的中央大帝國國策的大轉變。從此以後帝國的所有朝代開始轉攻為守。後面的朝代再也沒有達到漢隨唐的高峰。每個皇帝都是想著怎麼把家天下保持下去。再也沒有為中華民族開疆拓土的決心。每任皇帝都打壓武將地位,提拔文人。來維持帝國的穩定。
-
14 # 奧德修斯蛇夫座聖鬥士
雖然說被譽為五代第一明君,可是柴榮在取勝的情況下仍然日斬七十上將的後果直接造成了眾叛親離,至使趙匡胤在陳橋兵變黃袍加身。
回覆列表
歷史上最完美的皇帝――柴榮。最完美,但最讓人容易忽略。柴榮是五代十國後周一位皇帝,他基本消滅了自唐朝安史之亂以來兩百年左右的藩鎮割據的局面,為實現中華民族又一次大一統打下了基礎,改變了中國歷史程序。他即位時定了個小目標“十年平天下,十年休養生息,十年致太平”,但五年後就英年早逝,但快速建立起的政績,讓他領跑於幾乎所有皇帝之前,宋太祖趙匡胤後人認為他是偉人,但殊不知都是柴榮給他奠定了基礎,趙家只不過是站在了巨人肩膀上。我認為功績比肩秦始皇,但沒有秦始皇的殘暴,名氣能力和隋文帝楊堅一樣,都被後人所忽略低估,但沒有隋文帝強大的背景。哪怕和漢武帝,李世民,明成祖朱棣等一些千古一帝相比也毫不遜色,就是被人容易忽略,有可能因為他之後的宋朝名氣太大把他給掩蓋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