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Fanny媽媽談育兒

    一般公立幼兒園只接收滿三週歲的孩子,私立幼兒園會放寬一些,兩歲半就可以入園。孩子多大入園,主要取決於他/她的自理能力和家長的家庭條件。

    首先來說孩子方面。

    一、獨立的表達能力。比如餓了、渴了、大小便、想媽媽了等等,都可以獨立表達基本需求(並且不再用紙尿褲);

    二、獨立的生活能力。用勺子自己吃飯,剛入園時,老師也許會喂孩子。一般會讓孩子先自己吃,實在太差的,會喂幾口,但不會像媽媽一樣從頭喂到尾;自己上廁所大小便,用蹲便,幼兒園很少有馬桶,寶寶要學會自己上廁所,至少也要會表達自己想上廁所;獨立午睡能力,剛入園時,個別孩子老師會陪在床邊,大部分孩子都是聽睡前音樂或故事睡著;

    三、精神獨立。這個最重要,孩子小時候對父母依賴是正常的,從入園那一刻起,就要鍛鍊孩子逐漸脫離父母。現在社會上的一種現象——媽寶男,就是精神上的獨立能力太差,這樣的父母往往本末倒置了。獨立能力要從小就開始培養,學習成績、興趣愛好等等應該是建立在獨立自主之上的精神需求。

    現在談談家庭方面。其實很簡單,沒人看孩子,那就必須送幼兒園,最早有一歲半就開始上託管班的。到這一步,自然也就不會再有那麼多顧慮了,生活就是這樣現實。

  • 2 # 陪兩隻蝸牛漫步

    寶寶多大開始送幼兒園並沒有年齡上統一的標準,主要是看自己孩子的發育情況,比如生活自理能力較強(比如自己獨立吃飯,洗手等),語言能力較好(會表達自己渴了,餓了,不舒服了等)的寶寶,早一點的2歲就可以去幼兒園了,反之,如果寶寶的自理能力比較差,最好還是晚一點送幼兒園,否則寶寶很可能在幼兒園活動中常常因自己的自理能力比別人差而有挫敗感或不開心。幼兒園集體生活對寶寶的社交啟蒙,生活習慣養成等都很有好處,初入幼兒園,家長一定要多注意關心孩子在園和回家的表現,多和老師、孩子溝通,以便清楚孩子在園的適應情況,幫助孩子順利適應幼兒園的生活。

  • 3 # 小獸媽媽

    在某些發達國家,孩子三個月就可以送去幼托機構了。

    上海這今年開始,開始開放審批三歲以下又幼托機構,也就是說上海可能馬上就能大面積的鋪開託班。

    大家普遍都認為零到三歲是孩子的關鍵期,放到專業的機構更好,但是我覺得家人的陪伴和家長的教育才是零到三歲孩子所需要的。所以我的建議是上小班,而不是託班或者是更加低齡的幼托機構。

    我以前是幼兒園老師,我帶過託班的孩子,託班孩子的狀態,就是吃吃喝喝玩玩等著放學。要是這沒人帶孩子那沒辦法上上託班,有人的話還是在家家裡人帶的更周全。

    所以你自己看吧,我是覺得能自己帶就自己帶吧,到小班送幼兒園。

  • 4 # 大賽爸爸說

    我認為這個真是因人而異,因為每個孩子的生長髮育都有自身的規律,有些發育的早有些發育的晚。按照規定年滿三歲即可報名入園,一些私立民營幼兒園二歲半也可以。

    而決定孩子是否可以入園的關鍵因素是孩子的基本生活與溝通交流能力。我家寶寶正在上小班,對於入園時的樣子還記憶猶新,下面就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首先,孩子的生活習慣一定要注意及早培養。最關鍵的就是可以自己上廁所大小便,用紙擦屁股,可以自己洗手用毛巾擦乾,能夠自己用匙吃飯,能夠獨立睡午覺。

    其次,孩子的語言能力一定要抓緊時間提高。要能夠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意願,能夠聽懂老師的指令,比如我想上廁所,我要喝水,能夠告訴老師自己的感受和需求,比如肚子疼,受傷了。這個是孩子在幼兒園裡生活的基本能力。

    再次,孩子的社交能力一定要想辦法去鍛練。從小就要培養孩子與小朋友一起玩耍,學習與人交往的能力,知道如何與別人相處,懂得如何面對其他孩子的友誼和攻擊,並能夠做出反應。

    最後,我們說孩子並不是越早送幼兒園越好。即便孩子的各項能力已經達到入園條件,也建議家長們不要著急,而應該更多的與孩子相處,鍛鍊孩子的獨立性,能夠適應與父母的長時間分離而不焦慮,減少後面入園的困難。

    總之,孩子的成長過程是自身生長髮育、家庭養育及幼兒園的教學相結合的,希望家長們一定要注意,這個階段知識的掌握不重要,而社會交往能力和生活能力及行為能力是孩子在幼兒園期間最重要的內容。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華為為了節約成本都做過哪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