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可以!
聽說過乘波飛機嗎?利用激波升力設計的飛機!這很有可能就是未來超音速飛機的演變方向。
人們一直在尋求用更短的時間到達更遠的地方的方法,也對就是超音速、高超音速飛機的研究。困難有很多,其中最基本的一個問題就是升阻比(升力和阻力比,反映了氣動效率),常規氣動佈局的飛機在巡航階段升阻比都不高,戰鬥機一般不超過6,運用了脫體渦流的”協和“號也才剛超過7。
雖然百年來空氣動力學的進步在減阻方面做過很多努力,如機翼從平直翼到三角翼到後掠翼等,但飛機飛行時的阻力有相當一部分來自於機翼和發動機,發動機失效後的飛機還不如滑翔機。
都知道激波是飛機跨音速到超音速飛行時對空氣(尤其是機頭)造成強烈的壓縮,密度、壓力急劇增大的空氣在飛機前方堆積反過來阻礙飛機前進。歷來空氣動力學家和飛機設計師都在想方設法推遲或儘量避免激波的產生(如上面說到的翼型演變),激波被認為是不利於飛行的。
很多東西要辨證的看待,在特定的條件下,看似有害的東西也可能產生有利的作用,比如曾經的鴨翼和漩渦等,當人們充分的認識到它們的作用原理後,就可以趨利避害,往往帶來革命性的發展,激波也不例外。
鴨式佈局的高效能戰鬥機充分利用了脫離渦流的優點
早在"協和”號上天前就有人研究對激波的利用,研究表明,設計一種底部平坦的尖錐形升力體,使超音速飛行時產生的激波依附於升力體底部,利用激波的高壓產生升力可以省去對機翼升力的依賴。
這種現象還是很好理解的,就像高速快艇拖帶這滑水板一樣,壓縮水面產生浮力:
利用摩托艇牽引的滑水板運動
乘波飛機在飛行時下表面與激波的上表面結合,就像騎在激波面上,依靠激波壓力產生升力,飛機“踩”在激波的鋒面進行“衝浪”。
研究表明,乘波飛機氣動佈局比傳統的常規氣動佈局緊湊得多,意味著尺寸更小、重量更輕。用機艙作為升力面的一部分,將極大的提高飛機的升阻比,以實現高超音速飛行。
掛載在B-52H轟炸機翼下的X-51A乘波飛行器
號稱一小時飛遍全球的X-51A
覺得這些都太科幻了是不是?感覺已經跟導彈差不多了是不是?美國開發這玩意確實是想作為武器來著,但它確實利用了乘波技術,不像巡航導彈一樣還需要用翼面提供升力。隨著技術的進步,載人也是完全有可能的,那時候就是名副其實的乘波飛機。
完全可以!
聽說過乘波飛機嗎?利用激波升力設計的飛機!這很有可能就是未來超音速飛機的演變方向。
人們一直在尋求用更短的時間到達更遠的地方的方法,也對就是超音速、高超音速飛機的研究。困難有很多,其中最基本的一個問題就是升阻比(升力和阻力比,反映了氣動效率),常規氣動佈局的飛機在巡航階段升阻比都不高,戰鬥機一般不超過6,運用了脫體渦流的”協和“號也才剛超過7。
雖然百年來空氣動力學的進步在減阻方面做過很多努力,如機翼從平直翼到三角翼到後掠翼等,但飛機飛行時的阻力有相當一部分來自於機翼和發動機,發動機失效後的飛機還不如滑翔機。
都知道激波是飛機跨音速到超音速飛行時對空氣(尤其是機頭)造成強烈的壓縮,密度、壓力急劇增大的空氣在飛機前方堆積反過來阻礙飛機前進。歷來空氣動力學家和飛機設計師都在想方設法推遲或儘量避免激波的產生(如上面說到的翼型演變),激波被認為是不利於飛行的。
很多東西要辨證的看待,在特定的條件下,看似有害的東西也可能產生有利的作用,比如曾經的鴨翼和漩渦等,當人們充分的認識到它們的作用原理後,就可以趨利避害,往往帶來革命性的發展,激波也不例外。
鴨式佈局的高效能戰鬥機充分利用了脫離渦流的優點
早在"協和”號上天前就有人研究對激波的利用,研究表明,設計一種底部平坦的尖錐形升力體,使超音速飛行時產生的激波依附於升力體底部,利用激波的高壓產生升力可以省去對機翼升力的依賴。
這種現象還是很好理解的,就像高速快艇拖帶這滑水板一樣,壓縮水面產生浮力:
利用摩托艇牽引的滑水板運動
乘波飛機在飛行時下表面與激波的上表面結合,就像騎在激波面上,依靠激波壓力產生升力,飛機“踩”在激波的鋒面進行“衝浪”。
研究表明,乘波飛機氣動佈局比傳統的常規氣動佈局緊湊得多,意味著尺寸更小、重量更輕。用機艙作為升力面的一部分,將極大的提高飛機的升阻比,以實現高超音速飛行。
掛載在B-52H轟炸機翼下的X-51A乘波飛行器
號稱一小時飛遍全球的X-51A
覺得這些都太科幻了是不是?感覺已經跟導彈差不多了是不是?美國開發這玩意確實是想作為武器來著,但它確實利用了乘波技術,不像巡航導彈一樣還需要用翼面提供升力。隨著技術的進步,載人也是完全有可能的,那時候就是名副其實的乘波飛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