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吃不到葡萄皮
-
2 # 擦肩而過的世界
太陽正常情況下,太陽不會毀滅,因為太陽氫核聚變非常穩定。經過若干億年後太陽氫核聚變完,以後進入氦核聚變才變為不穩定,影響到地球人類生存。第一個情況太陽遭遇同等級恆星級碰撞考慮到恆星速度,方向,角度都具備才能毀滅成為星雲狀物質,殘骸向四周圍擴散開來,木星具有強大磁場能夠屏障阻擋太陽殘骸等,第=種情況遭遇到比太陽體積質量大恆星相互碰撞熔合成為更大恆星~太陽。第三種情況遭遇差不多大恆星進入太陽系會出現雙顆恆星~兩顆太陽互相環繞。既使太陽毀滅後從木星南北極侵入少量殘骸和高能粒子流等不足引起木星發生氫核聚變。也不可能變為第二太陽,除非太陽毀滅後,木星強大引力全部吸收太陽殘骸變為黃矮星引起氫核聚變,成為太陽系主星,地球人類才有可能持續生存下去。
-
3 # 峰兄®
地球環境處於適合人類生存的頻段是無比狹窄脆弱的,前些年生物圈實驗都告失敗了,可以說是針尖上的平衡,離開了目前的環境,哪怕地球環境有個較大的變化,都跟人類無關了,太陽打個噴嚏對地球人類就是毀滅性的,一句話,人類目前不可能離開現有的環境生存繁衍。
-
4 # 講科學堂
太陽核心處的核燃料大約能用100億年,然後它會拋掉外層物質,核心在重力作用下坍縮成一顆白矮星。
圖:哈伯太空望遠鏡拍攝的天狼星聯星系統,在左下方可以清楚的看見天狼伴星(天狼B)
外層物質會形成直徑差不多1光年的行星狀星雲。白矮星會繼承恆星大部分的熱量,依然會發出光和熱。並逐漸冷卻,最終成為一顆黑矮星。成為黑矮星需要的時間遠超宇宙目前的年齡(138億年),所以現在和未來很長時間內宇宙不會出現黑矮星。
圖:行星狀星雲雖然漂亮,但會很快消散。它只能存在短短數萬年時間
木星的元素構成和太陽差不多,其質量達到了太陽系其他行星總質量的2.5倍。我們能夠點燃木星,讓它成為一顆新的恆星來代替熄滅的太陽嗎?答案是不能!
圖:太陽結構
太陽只會在其半徑的30%以內進行核聚變反應,其中主要是在其半徑的24%以內進行。這裡的溫度達到了約1500萬度,物質密度是水的150倍,正因為如此,核聚變反應才能夠進行。而這些條件都是由太陽的質量提供的。
據計算,要使氫的同位素氘(音:刀,最容易發生核聚變反應的元素)發生核聚變反應,天體質量要達到約13個木星質量,這樣的天體被稱為褐矮星(或棕矮星)。它的直徑僅僅比木星大一點。它是一種次恆星。
圖:地球、木星、褐矮星和太陽(未按比例)
以太陽系目前除太陽以外的物質數量,全部加於木星上,木星的質量最多達到1.5倍現在木星的質量。
所以,點燃木星是不可能的。除非是科技達到目前人類的想象能力之外的水平。
-
5 # 徐杳傑
不能,恆星的產生不是外來的點燃,而是受宇宙能量規律的支配,點燃木星外圍大氣只能改造木星表面,而不會改變木星的行星本質!個人認為,木星和其他行星一樣都源於太陽,恰不可能逆變成一顆恆星!
-
6 # Chinsong
你想得太遠太遠了,太陽☀演化到毀滅,至少也是幾十億年以後的事情,而且,會連帶毀滅整個太陽系,至於地球生物乃至人類,能有一億年的生命週期就算不錯了。
-
7 # 星辰大海路上的種花家
假如太陽毀滅後,引燃木星產生核爆炸反應,木星能成為第二個太陽,使人類持續生存下去嗎?
這個話題中包含了三層意思,第一層是太陽毀滅後地球能否倖存?第二層則是木星能被“點燃”嗎?第三層則是點燃後對地球光照的加成是多少?
一、太陽毀滅後地球能否倖存?
太陽其實不會毀滅,它的紅巨星階段中會氦閃,這將破壞太陽系內的空間生態,太陽高能物質衝擊行星大氣,並將之剝離,還會導致水汽蒸發殆盡,最終宜居行星將失去所有生存條件!但太陽在氦閃之後將會存在很久,最終這個紅巨星氣殼被拋去在太陽系中形成行星狀星雲又刷一次各大行星,最終太陽系將回歸一片死寂!但這顆拋去氣殼的核心處將誕生一顆白矮星,它將保留部分太陽質量,而其壽命則必太陽時代久遠多了!
地球到那時其實已經不再有生命,還要考慮點燃木星?
二、木星能被點燃嗎?
木星是太陽系中第一大行星,但它的質量距離恆星還非常遙遠!在人類的科學認知中,天體走向太陽的路只有一條,即不斷增加質量,一直到核心處溫度足以點燃核聚變,因為人類無法達到那個溫度並持續保持!核聚變不像核裂變,只要超過臨界質量即可自持,並且還需要減速劑來吸收中子減慢裂變速度,從而避免失控!但聚變需要維持那個條件,氫彈爆炸也僅僅在核心處達到這個溫度而已,外圍並不能滿足,因此氫彈引爆木星的結果僅僅是氫彈自個炸了而已,炸完後木星該怎樣還怎樣!
三、假如木星真的被點燃,那麼地球能獲得多少光照?
木星被點燃也就是一顆紅矮星,當然我們可以假設木星表面溫度一致,木星的直徑大約是14萬千米,太陽的直徑是140萬千米,那麼表面積大約是1%(其實是1/81),木星距離地球將近4個天文單位(最遠5,最近3,取中間值),那麼大約就只有太陽的光度的1/1600,當然木星的紅矮星摺合下太陽的1/10,那麼地球獲得的光照就只有一萬六千分之一了,假如中午赤道地區獲得的光照度為100000LX計算,也就6.5LX而已!
即相當於開放公園裡最低照度要求,因此即使木星被點燃,地球也就6.5LX照度而已,您覺得足夠植物光合作用嗎?相信肯定不行,還是要推動地球去木星的軌道才可以,但問題是紅矮星的燃燒並不穩定,來一次超級耀斑,木星的衛星軌道上大部分衛星的大氣就完蛋了,您還敢過去嗎?
-
8 # 使用者64763398449樹樹
謝謝邀請!:木星成為老太陽的接班恆星體是順其自然的事情,不用引也不用點燃,因為引他也不會燃!他也不用爆炸增質,而是隨著他的體積呈加速度的增長,最終會形成“亞恆星”,亞恆星是什麼樣子呢?就是個沒有云氣、不會發光、表面燒焦,表面溫度450℃~720℃左右的黑色或黑褐色球體!但是他的引力很大,到時侯老太陽的99%的物質和能量都會被他吸去,最後會全部繼承吸去太陽的全部遺物。隨著質量的加增,他本體內的新物質會在超高壓強下發出比老太陽更加強大百倍的光芒!把表面上老太陽的物質全部輻射出來!周邊上的行星軌道半徑將會擴大,公轉速度和自轉速度也會加快。以前外出掠取物質的慧星也會加速運回來所需物質,慧星軌道也會變得更長更遠,帶回物質也會變得更多。那時侯的新太陽系將會改天換地,萬物繁榮,昌盛持久!…………☕☕☕☕☕☕☕☕☕
-
9 # 宇宙探索
沒有可能!
《流浪地球》中透過引燃木星給地球額外的動力這樣的情節讓很多人陷入遐想,能不能透過引燃木星讓它變成另一個太陽呢?
答案很明顯,不可能!
點燃木星或許有一點點可能,理論上只要有氧氣就可以與木星上氫發生燃燒。但要想讓木星變成太陽必須進行核聚變,並不是我們所說的燃燒那麼簡單!
而大神核聚變最重要的因素是必須擁有足夠的質量,不然任何形式的點燃都無濟於事,點燃只是化學反應,而核聚變與化學反應有本質區別!
木星的質量很大,在太陽系八大行星中,木星的質量是所有其他七大行星總質量的2.5倍!
但相對於太陽,木星的質量微不足道,太陽質量達到了木星的1000倍,更是佔據整個太陽系的99.86%。而科學家們推測要想發生核聚變,至少需要70個木星的質量!
而太陽雖然很大,但也並不是所有地方都在發生核聚變,只是在核心區域發生核聚變,那裡溫度高達1500萬攝氏度,同時壓力極大,才具備核聚變的條件!
所以,木星不可能成為下一顆太陽,除非人類不斷往木星上填充物質,填充69個木星質量的物質,但這現實嗎?
並不現實!如果人類真的能往木星上填充如此多的物質,意味著人類科技已經足夠發達了,我們肯定早就飛出太陽系銀河系,甚至遍佈最後了,還用得著把木星變成太陽嗎?
-
10 # 東山313
大家還是仔細想一想,1994年的那次蘇梅克-列維9彗星撞木星,爆炸當量相當於9億枚氫彈,這樣的爆炸都沒能點燃木星,你認為人類還有能力點燃木星嗎?
回覆列表
按照恆星形成和演化理論以及實際觀測,要成為一顆恆星,哪怕是最小的恆星,其質量也要達到太陽質量的7%才有可能成為恆星,而木星質量是太陽的1/1047,也就是說除非木星質量擴大73倍才可以成為恆星。
而太陽的質量佔太陽系的99.86%,所以木星根本無法成為恆星,只能成為褐矮星也叫“失敗的恆星”。
要知道目前宇宙發現的最小恆星是J0523,質量是太陽的7.21%,是木星的77倍。
補充:j0523質量比太陽小得多,但壽命比太陽長的多,恆星質量越小,燃燒的時間越長,而太小了反而無法燃燒了。
以上來自我之前的回答,我再補充一點,可控核聚變比這個想法靠譜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