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平陽侯

    戰爭拼的是綜合實力,不是一個兩個人就能決定勝負的。

    覺得一個特種兵就能扭轉戰局的都是都市爽文看的多了。

    而且當時空軍的作用或者說大家認為它的作用並沒有現在那麼大。

    舉個例子,亞洲頭號列強日本甚至沒有獨立的空軍,日本的空軍一直是陸軍和海軍的一部分。

    美國直到1947年才正式成立空軍。

    現在一支空軍就能主導一場戰爭,但是在當時空軍只不過是輔助而已。

  • 2 # 紅雨說歷史

    說起德國的王牌飛行員,就不得不提一下埃麗西·哈特曼這一位超級王牌。作為王牌中的王牌,埃裡希哈特曼參加1404次戰鬥,擊敗,飛機352架,據說德軍王牌飛行員中有記錄的擊落超過百架以上戰機的飛行員就有107位。那這麼多的,王牌飛行員為什麼在最後輸得一踏塗地。資源問題。

    大家都知道,戰爭打的就是資源消耗和人力消耗。盟軍在美國加入以後一年的飛機產量要達到將近十萬架,而德國呢,據記載1944年的時候,德國飛機年產量為2萬多架。這樣懸殊的產量是導致德軍的失敗的原因之一。

    戰術問題。

    德軍二戰最有名的一次空襲戰役就是考文垂事件。但是希特勒一直把德國空軍定義為德國陸軍的一個補充和下屬。這就導致了德國成為一個有著世界上最厲害陸軍軍隊,卻沒有一個完善的空軍戰略計劃的國家。

    人力問題。

    最開始我們看到的資料統計,一百多名飛行員達到了擊落一百架以上飛機的友好良好戰績,確實挺多的。但是我們放到整體戰局來看,相對於盟軍的飛行員總量來說,德國還是有一定差距的。在二戰中,雖然跳傘的飛行員,不能被攻擊,但是蘇聯是不放過任何跳傘的德軍。這樣就會導致,德軍優秀飛行員數量越來越少,而新的飛行員又沒有那麼強大的實力。在資源,人力,戰略上面,德國都差了一些。所以即使戰爭初期取得了一定的優勢,比如說巴巴羅莎計劃中德軍一開始轟炸蘇聯眾多的工廠和機場,給蘇聯造成了巨大的損失。但是一旦盟軍緩和過來,德國立即陷入劣勢。

  • 3 # 阿酷51242958022

    德國雖然強大,士兵優秀作戰能力強,但是德國必竟是小國資源有限人口有限,同整個歐洲國家開戰的同時還同時還在非洲作戰,對手還有強大的美國和蘇聯,戰線太長後勤補給跟不上,強大對手太多,美國和蘇聯都是大國,人口眾多,兵源充足,德軍同蘇軍打仗的時候傷亡比例1:10,即使這樣蘇軍士兵還是源源不斷的用人海戰術同德軍作戰拖垮德軍!美軍武器先進,補給充足,再優秀計程車兵面對比自己人數多十倍的時候也會失敗!如果德國不心急的放慢節奏作戰,集中兵力一個國家一個國家的打,真的有可能稱霸世界

  • 4 # 武器百科

    戰爭的輸贏並不看空軍或者飛行員厲害與否。

    說到二戰,德國為主導者,領導的則是希特勒。而德國戰敗的原因之一就是希特勒,希特勒在德國發展期是個偉人,屠殺猶太人是個暴君,發動大規模戰爭後是個瘋子。德國的軍事實力在二戰時期是位居世界第二的,工業也極其發達,軍事裝備也很先進,可以說在當時,德國具有稱霸歐洲和亞洲的實力。

    1934年阿道夫·希特勒以元首兼帝國總理的稱呼成為德國的最高統治者

    納粹德國是1933年至1945年阿道夫·希特勒和納粹黨統治下的德國的通稱。在希特勒統治之下,德國轉變為一法西斯主義極權國家,國內近乎一切事務均為納粹黨所控制。

    1938年和1939年,納粹德國先後吞併奧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希特勒同斯大林達成互不侵犯協議,並於1939年9月入侵波蘭,第二次世界大戰在歐洲打響。德國同意大利和其他軸心國結盟,至1940年已征服歐洲大部分地區,並對英國進行威脅。總督轄區在征服地區建立起來,而在波蘭剩餘地區則建立了總督府。

    1938年,捷克斯洛伐克薩茨的德裔民眾對開入城區的德軍行納粹禮

    轉折點:1942年年底蘇軍於斯大林格勒全殲20萬德國軍隊。1943年年初,德軍在庫爾斯克戰役的攻勢再度失敗,同年7月,英美空軍的轟炸機以英國為基地,開始對德國戰略轟炸。為了打擊德國計程車氣,許多次轟炸任務都將矛頭對準德國的平民目標。很快,德國空軍生產飛機的速度已經趕不上損失的速度,德國空軍幾乎徹底失去制空權。

    1944年對德國的大規模轟炸持續升級,軸心國力量開始自東歐和南歐撤退。盟軍登陸法國之後,在一年時間內蘇聯從東部入侵,其他同盟國力量則從西部入侵,德國戰敗投降。

    納粹德國極盛時的疆域

    戰後納粹德國東部領土被併入蘇聯和波蘭,而剩餘德國領土則被蘇聯、美國、英國和法國軍事佔領,直到1949年民主德國和聯邦德國成立,德國領土被一分為二。

    可以說納粹德國的失利是由於戰線拉太長,很多的供應都跟不上,從而會使得軍隊戰鬥力下降。

  • 5 # HE觀察

    德國空軍的失敗,是一個很大的問題,不僅包括德國軍事戰略的重大失誤,德國經濟的被摧毀等等,這裡僅就德國空軍飛行員的問題跟大夥兒聊聊。

    《凡爾賽和約》限制德國發展空中力量,一戰結束後的很長一段時間內,德國並未有空中力量,但德軍的核心軍官團並沒被解散,一直在準備德軍的重新復甦,其中就包括建立空軍。在希特勒上臺前,德國就透過民間飛行俱樂部的名義,培訓了大量飛行人才,而一戰中的那些老鳥,則起到了關鍵作用。

    德國空軍的飛行員採用精英培養模式,雖然沒有日本那麼極端,但毫無疑問的是,德國空軍在戰爭初期的飛行員還勉強夠用,但到了陷入蘇聯戰場,加上在攔截美英戰略轟炸中的大量損失,德軍飛行員明顯不夠用了,這迫使德國空軍改變飛航模式,放寬飛行標準,這裡需要指出的是,即便如此,德國空軍的飛行員依然很精銳,總體素質遠遠高於蘇聯空軍,但跟美國陸航相比,略有不足,後者的訓練模式更加合理。

    德軍飛行員有一個今天看來極為錯誤的使用原則,就是大部分飛行員,即便是那些擊落過百架的超級精英,雖然可以返回後方休假,但休假結束後依然必須返回前線作戰,直到戰爭結束或者戰死,相比之下,美軍和蘇軍飛行員,在達到一定戰績後,會被強制從前線調往後方,一方面是保護這些精英,讓其將寶貴的戰鬥經驗傳授給那些新手飛行員,另一方面,也起到很大宣傳作用,這也是美蘇等國飛行員戰績有限的主要原因。

    到了戰爭後期,尤其是大批精英從東線調往西線,攔截強大的美軍轟炸機編隊,德國空軍飛行員損失一直居高不下,即便是那些精英也難以倖免,更別說新手了,相比之下,美軍戰鬥機飛行員平均素質雖然比不上德軍老鳥,但絕對超過那些新手,加上裝備和裝量優勢,到了1944年,實際上西歐的天空已經被盟軍所統治。

  • 6 # 戰壕

    因為德國空軍的王牌再多,也無法掩蓋戰爭中後期德國飛行員迅速下滑的質量問題,最終整體上德國空軍的戰鬥力已經不如盟軍航空兵了,也就落得一敗塗地最終從天空中消失的下場。

    首先說產量的問題,二戰中德國總共生產的戰機數量也不過10萬架左右,但是卻要面對美國、英國、蘇聯等國航空力量的挑戰,而僅僅美國的產量就達到了20多萬架,即使扣去用於和日本作戰的,也要比德國的產量大。所以即使德軍擊落的戰機再多,對方也能迅速補充上來。

    其次,飛行員的培養上德國也不行。德國在戰前沒有培養大量的航空人才,比較重視高質量飛行員的培養,而這是不適合大規模的機械化戰爭消耗的。像蘇聯,戰前就建立有很多航校等部門,用於培養飛行人才。而在戰爭中,蘇軍對飛行員的培養也很簡單高效,這樣一來蘇聯在二戰中幾乎沒有出現過飛行員不足的問題。而德國空軍在二戰末期甚至要面臨有飛機但是沒有飛行員的問題。而面對技術一般但是數量巨大盟軍飛行員,即使德軍的王牌們再強,也是招架不住的,最終在王牌們連續的損失下,德國空軍即將崩潰。

    還有就是資源。飛機是要燒油的,但是德國比較依賴進口石油資源,而在1944年羅馬尼亞被蘇聯攻下之後,德軍的日子越來越難過,不僅坦克裝甲部隊的油料供應出現困難,空軍也同樣如此,甚至飛行員的訓練也成了問題,而飛機沒有油就是廢鐵,毫無價值。

    在戰術上德軍同樣存在嚴重失誤。德國空軍幾乎就是一支飛行的炮兵,沒有戰略價值,僅僅是為了戰術支援,這樣一來德國空軍對戰局的影響就小了很多,遠不如諸如美軍的戰略轟炸那樣產生了巨大的作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麼看待志明與春嬌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