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琳達谷
-
2 # 才氣大叔
這個真不一定,有句話不是說的很好嗎?滿口仁義道德的人並不一定就是真君子。其實中中國人骨子裡的文化傳統講的還是一個含蓄。當然放到現代社會肯定不是太適合的。
其實你的問題在很多的諺語裡面,都解釋的很好。大海從來都是深沉與包容的,只有小溪才會歡快的流淌。
除了那些以國學傳播為使命,為全職工作的人之外,有幾個人敢說自己的心靈乾淨?是讀了幾首詩會背背老子莊子就是心靈乾淨的人嗎?是會被觀自在菩薩會背幾本佛經,就證明自己是有智慧的人嗎?智慧這個東西,人生感悟這個東西擁有了從來不需要證明,因為他只跟自己有關,跟別人沒有關係。所以任何有顯擺嫌疑的,不用去懷疑他們心靈是否乾淨,因為只有他們自己知道,我們做好自己就可以了。
生活中是有很多無奈的地方的,不論是窮人還是富豪,有一些小虛榮心的炫耀也是人的本性之一。所以不用過多去責怪,只要沒有危害到自己,沒有危害到社會,無傷大雅的。
-
3 # 易元機
先說我的觀點:
首先道德經和弟子規不在一個檔次上,道德經是意識形態上的一些道理,弟子規是儒家行為上的一些套路。
其次滿口講這些道理,不一定代表心靈乾淨與否,只不過是一種習慣。或許他內心深處充滿不自信,所以要以這些東西來武裝自己,跟乾淨不乾淨沒太大關係。
最後如果通過這些典籍中的隻字片語,讓你相信一些不該相信的,那麼就一定是不乾淨了。
下面我們分開來說一下。
道德經與弟子規《道德經》是先秦時期的思想著作,其理論基礎來自於先天的易經理論。很多道德經中的思路,在易經中都有對應的道理。
我們隻字半語也沒辦法說清楚道德經,歸根結底:“道可道,非常道”。
道德經中有積極的一面,也有消極的一面。積極的一面是它所揭示的自然法則,趨近於真實的真理,是讓人用自然法則的態度去看待世間萬物,就會從容而不愚蠢。
總而言之,這兩部經典,我認為《道德經》價值比《弟子規》高太多,他是自然之道,至少很多資訊放到現在依然適用。強迫要拿來用的話,《道德經》比較適合於30歲以上的人去理解,年齡越大效果越好。《弟子規》如果去其糟粕則更適用於20歲以下。
滿口大道理,只是心慌張一般而言,只有自己說不過別人的時候,才引用大道理。實在必須要引用的地方,也只在確實沒辦法比經典中的語言更精煉的時候才引用。當然語境上就不會用“滿口”二字!
既然用了個略帶貶義的“滿口”,那麼只代表他言之無力,只得用一些道理武裝自己。
當然,這並不是什麼不正確的事情,如果所講道理合理,那麼也無所謂是否有壞心眼。
小孩子中經常發生這種事情。當兩個小孩爭執不下時,可能就會有人說,這是我爸說的,這是誰誰誰說的,反正拉出一個權威來,用以威震對方。
斷章取義以達目的則必心懷不軌生活中絕對存在斷章取義之人,他們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強迫說服別人,可能會用經典中的一部分話來強詞奪理。例如利用道德經中這句話“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然後就不說其他的了,就用這句話證明老天都不仁義,那麼我們還仁義什麼?這擺明了是要讓你和他一起做什麼壞事。
如果見到這樣的人,只要問其這句話到底什麼意思,就可捅破他的這層窗戶紙。通常情況下,這類人對經典可能一知半解。可怕的是那些很精通,又偽裝了自己的人。一般情況下,我們難以分辨。
不過也有辦法,就是不看他說了什麼,想了什麼,只看他做了什麼。把這些所作所為加起來,就知道他到底是否心懷不軌了。
因為行為,不會騙人,只有說話才會騙人。
對於經典不敢說自己完全都能表達正確,有不對之處還請指教!
-
4 # 朋友以上歲月無常
道德經全書分為上、下兩篇。上篇稱《道經》,下篇為《德經》。《道經》講述的是宇宙根本,道出了天地萬物變化的玄機,揭示了陰陽變幻的微妙。《德經》講述的是處世方略。道出了人事的進退之術,包含了長生久世之道。
《弟子規》,原名《訓蒙文》,為清朝康熙年間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內容採用《論語》“學而篇”第六條的文義,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與學習上應該恪守的守則規範。後經清朝賈存仁修訂改編,並改名為《弟子規》。全篇先為“總敘”,然後分為“入則孝、出則悌、謹、信、泛愛眾、親仁、餘力學文”七個部分。
首先我們要明白這兩本書講了什麼,道德經將宇宙奧祕講處世方略,弟子規講孝順父母、友愛兄弟、謹言慎、信守承諾等等。兩本書合起來是對你思想、行為一個好的引導或者說規範,那麼讀與不讀這兩本書有什麼區別呢?
滿口道德經或弟子規的人心靈也不一定是乾淨的。一個人的心靈乾淨與否是有很多因素來來決定的。
接受的教育、生長的環境、身邊的人和事、自己的遭遇等等都有很大關係,不是由是否熟讀這兩本書來決定的。道德經、弟子規、論語等書我們可以去熟讀,去理解,去遵從裡面的道理,這是在修身,修心,是讓我們自己變得更好。
心靈是否乾淨,不在於這裡,它只是可以讓你心靈變乾淨。
-
5 # 萬物有情天地有心
弟子規為規範弟子及學生言行而編纂。
其傳誦成習不僅在於其三字一句、兩句一韻、朗朗上口、易於記湧,更在於簡要全面概括了學習做人做事的規範準則,塑造仁愛之心、尊師重道,以此引領教育家風。
家家戶戶都面對教育問題,自然離不開家訓家規。書香門第、世家族規祖輩相傳,自然不缺家訓。而️很多家庭,都有樸素的教育理念,缺乏系統提煉。弟子規、三字經、朱子家訓、顏氏家訓等填補了這個空白。
能把弟子規、道德經熟記成誦的大有人在,日常掛在嘴邊也是習慣使然。人的性格塑造和美德培養也不是幾本經典就能了事的。前人能著書立傳更在於行萬里路、讀萬卷書,才有真知灼見匯於一覽。精華之於糟粕,在於取之所需,不苛求兼收幷蓄。博採眾長、和而不同當是追求真知的先要。
心靈純淨之人,如清澈溪流、蜿蜒於心,知於世事而不世故、歷圓滑而留天真,生活何曾糾結是非黑白,一身清軀人間難覓。
如題所述的滿口仁義道德、肚子卻不為人知的情形怎能及此種境界之萬一?更有違經典傳世的初衷!
經書雖普眾,只渡有緣人。欲️心靈淨,為何此處尋?
-
6 # 低調的旦旦
滿口都是道德經!弟子規的人心靈不一定都是乾淨的。
現在的人都是表裡不一的,活的很虛偽,都有一副面具。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
人永遠活在兩個境界,一是身體的,二是精神的。
心靈是否乾淨,這不是說出來的,而是做出來的。
從一個的做事的方法,為人處事的態度
對家庭的態度,就可以看出一個人的品行
中中國人講究修身,自己的德行會影響一個人一生。
一個人品德善良的人,會得到更多人的幫助,也會幫助更多人。
說的永遠趕不上做的,即使滿口道德經,做的確是違心的事,那也沒人會信你。
-
7 # 七星雜談
曾國藩用曾經說,從來不信那種滿口仁義道德,動不動就講大道理的人,他說,這種人最不可信!
按魯迅先生所言:滿口仁義道德,滿腹男盜女娼!
曾國藩選拔人才,必須符合以下三點,才是靠譜的人!
諾不輕許,許必踐之
靠譜的人,非常看重自己言行,從不輕易答應別人的事情,答應了,件件有著落!也就是一個誠信的人!
正因為人的本性如此,所以人類會從小給人類灌輸仁義道德,如果每個人都將仁義道德掛在嘴上,哪些大奸大惡的人顯露本性幹壞事的時候,才會遭受到滿口仁義道德的譴責攻擊,無處藏形,有所忌憚,正因為人的本性是見不得光,所以人類從小會將仁義道德,正義善良。的理念灌輸到人類的骨子裡,這樣教育的目的就是為了壓制人類的本性。
就拿我們的先哲聖人孔子來說,他身上也發生過一些與樓主字面意思的故事。
我們的大聖人孔子,曾經罵過農民,鄙視農民沒出息,後來知道自己罵錯了,向老農道歉。孔丘在春秋時期,因為跪地求官,被魯王看不起,他開始周遊列國,謀求官職。可是,大家對他的跪地求官,為高官俸祿而屈膝而不中用他。後來孔子年長後,知道自己年輕時犯的錯誤,教導弟子。 還有,他當年領著學生周遊列國講學,一天下大雨,身在野外,只有兩三家茅舍住家,餓了兩天。學生們怕餓壞了老師,有個子貢的學生偷來一隻雞給老師吃,孔子沒問就吃了,子貢又把同學的大衣扒下來給老師,孔子沒問就穿了,等到了宋國見了國君,得到了賞賜,孔子對學生們又講起來禮儀。 子拱納悶問:“老師,那時給你雞吃,給你大衣穿,你怎麼不問從來的呢,現在怎麼又講什麼仁了?”孔子笑著說:“當人求生的時候可以什麼也不顧,還講什麼素質修養,當過上好日子了,就要像個有學問有禮貌的人來。”學生們心理頓時明白,“仁”字是講在嘴上給別人看的,實際怎麼做是另一回事? 儒家孔孟思想,滿嘴仁義道德,可現在做壞事的都是出自儒家那些“仁義道德”之人。
#王少康#
-
8 # 曹雪菜
弟子規真不能跟道德經擺在一起
首先弟子規不是什麼哲學,看過的人都知道這不過是儒家發展到後期形成的理教規矩,內容大家看過笑笑就好,蒙幼時期可以看看,不過要是成年人天天拿弟子規說事,你就要小心了,現在很多人拿弟子規大搞國學教育培訓,心非常的黑,目的是為了洗腦,根本沒有教會你們什麼叫做獨立思考跟獨立人格。其次,很多裝嗶沒文化得家長喜歡拿這一套網上看來的半吊子東西糊弄人。
道德經在哲學史上地位舉足輕重
道德經不光在中國如雷貫耳。
在國外,它是一本被翻譯最多次的哲學經典,比孫子兵法跟論語還要多。
裡面隨便拉出一句話,都是經典中的經典,比如最有名的,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哪怕沒有看過道德經,也看過這句話。
對吧?
但天天掛嘴邊就不對了。
哲學提高的是你人生境界,而不是啥讓你成為裝嗶得資本,如果滿口道德經,弟子規,我勸你離他遠一點,很可能被洗腦了!
-
9 # 愛生活的喜陽陽
#滿口都是道德經,弟子規就是心靈乾淨的人嗎?#
這個問題要因人而異。
《道德經》和《弟子規》都是老祖先留下的智慧結晶,它經過歷史長河的洗禮,流傳至今……
它們不僅僅是聖賢書,也是一盞盞明燈,從古至今一直教導著我們如何敬天地孝父母,如何做人做事,如何修煉己身!
有些人經常講《道德經》、《弟子規》,是因為他們已經參透裡面的智慧,希望自己能夠學以致用,服務於大眾。因為自己懂得了,所以願意幫助更多的人去了解,去領悟,他們有大愛精神,是言行一致,心靈乾淨的人。
還有一些人拿《道德經》、《弟子規》來當做自己華麗的外套,用這個來偽裝自己的本性,讓別人以為他是謙謙君子,進而獲取別人的信任,以便達到自己的目的,這種人口是心非,怎能稱得上心靈乾淨呢?
所以,如果一個人滿口都是《道德經》、《弟子規》,他不一定就是心靈乾淨的人。
那些滿口都是《道德經》、《弟子規》,卻又心口不一,虛偽作假的人我們還是敬而遠之吧!他們心靈歪曲,口是心非,是經受不起時間的考驗的,終究他們會現出原形。
我們尊敬言行一致,懂得奉獻和有大愛精神的人,對於真正弘揚《道德經》、《弟子規》的傳播者,他們言傳身教,表裡如一,我們是心懷感恩和敬佩的,他們才是心靈乾淨的人!
-
10 # Ai魚兒
《弟子規》只是清朝的一個秀才所作,主題就是聽話,無條件的服從。只強調無條件的服從,就會產生十分有害的後果,人的本性會因此而受到嚴重的壓抑,虛偽將取代真誠,根本不會有氣宇軒昂的君子,而只會有溫順聽話的蠢人。
全中國人民都學弟子規,行弟子規,西方敵對勢力將不戰而勝,第二次八國聯軍進北京就快了。
可以說弟子規作者單純的強調了隱惡揚善,而忽略了懲惡揚善,其實,這個社會固然需要隱惡揚善,但是也不能姑息養奸,防止犯錯誤的人,在錯誤的路上越走越遠。隱惡揚善是美德,但是懲惡揚善也是必須,否則這個社會就亂套了,單純的強調任何一點,都是錯誤的,二者是對立的統一,只強調一點,這是對聖人思想的錯解。而弟子規作者完全忽略這一點,這是對傳統文化思想的割裂。
弟子規的最後一句話,更可笑,“ 聖與賢,可馴致 ”,自古以來的聖人和賢人,大家看到哪一個是被馴出來的。一個家族出現一個賢人, 那是無數代祖先積德行善的結果,歷經百年甚至幾百年無數的祖先積德行善,這個家族才會出現一個賢人,賢人根本就不是單純的讀書讀出來的,而是德養出來的。
至於說成聖人,你自己坐下,掰掰自己的手指頭,自古至今,一共有幾個聖人?
淨空,陳…等名人,把弟子規吹捧為傳統文化的根。
那麼請問,誕生三百年的弟子規是根,那麼有二千年歷史的道德經,論語,中庸大學算什麼?
有五千年曆史的易經算什麼?
你們在嘲弄中中國人民智商嗎,還是在嘲笑中中國人民歷史知識。
三百年的成了根,五千年的反而成了孫子?
孔子對孝的論述,注重父子自然親情,倡導子女人格平等,父義則從,父不義則諫,主張以義輔親,“以正致諫”。但是你看看現在那些人宣傳的孝道,是什麼,那就是,孩子啊,你必須絕對服從父母,否則就是大逆不道,你就是不孝。很多人打著孔子旗號,販賣的都是自己私貨。他們打著孔子旗號,其實宣傳的,都是自己的私貨,但是卻要孔子替他們背黑鍋,不明真相的人們,都把這些害人的理論,算在孔子頭上了。導致很多人對孔子攻擊,不滿。
-
11 # 瑜伽健身阿茂2020
滿口仁義道德。做一些極其缺德事情的人大把的是?你別看他怎麼說,你要看他怎麼去做。他的心是怎麼想的,他才會這樣做。 他的嘴巴怎麼說,不見得他的心是那麼想的。
-
12 # 嘎狼CR
滿口都是道德經,弟子規的人,心靈不一定乾淨。
一個人的道德水準,與他所處的環境沒有太大關係,與他所從事的職業也沒有太大關係,與他所持有的文憑更不是一回事。滿口仁義道德,看上去正氣凜然的人,無恥下流起來往往最沒有底線。這樣的人面上都是都是純粹的人,高尚的人,脫離了低階趣味的人。
智者論道,不談仁義!
回覆列表
問: 滿口都是道德經,弟子規就是心靈乾淨的人?
答:這個不一定,而且有相當多的人說得好聽,做起事來就漏出真面目,完全歪曲了祖先的智慧。
前段時間,我剛剛接觸抖音視訊,沒事的時候,經常開啟看看,學習做蛋糕呀,學習種花呀,感覺還挺開心的。
有一天,看到一段抖音視訊,說他們公司是做服裝外貿出口的,他們的棉麻褲子質量如何地好,深受歐美老外的喜歡,因為疫情,倉庫積壓如山,現在以成本價出售,買一送一。
再看視訊圖片確實不錯,便下單買了,誰知道拿到快遞,開啟一看,驚呆了!並不是他們講的棉麻面料,再看做工,比地攤上買的還粗糙,兩條褲子還掛著兩個不同的牌子,我要的米白色,淺灰色,他給我發的是灰綠色,深灰色。
這種心口不一的行為就像是披著羊皮的狼,過去老話說:掛羊頭賣狗肉。
本來網上購物就是消費者首先把自己的信任託付給了商家。商家也應該給消費者一個承諾,說的再好不如做的好,過去人做事,酒香不怕巷子深,著重在於鑽研酒的香味;現代人把錢用在打廣告上,拼命地宣傳,最後的成本費用還是由消費者買單。這就是心口不一的代價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