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溫度
水溫直接影響魚的生存和生長,不同魚類要求不同的水溫,大致可以分為以下三類:
溫水性魚類:適宜生活的水溫為20~30℃,生存水溫0-35℃。如:鰱、鱅、草、鯉、團頭魴等。
熱水性魚類:適宜水溫為25~34℃,大多在低於15℃時有危及生命的可能。如:羅非魚、淡水白鯧等。
冷水性魚類:一般認為,冷水性魚類生存的溫度範圍為0~20℃,最適溫度為12~18℃,超過25℃則不適生存。如:虹鱒 、大馬哈魚等。
通常在適溫範圍內,隨著溫度的升高,魚類的代謝相應增加,攝食增加,生長加快。
2、PH值
《漁業水質標準》中規定養殖水體PH值範圍為6.5—8.5,這是魚類生長的安全PH值範圍, 魚類苗種培育階段的最適PH值為7.5~8,成魚養殖階段的最適PH值為7~8.5。
PH值小於6.0時,水體中魚類對傳染性魚病特別敏感,呼吸困難即使水中並不缺氧,但對飼料的消化率低,生長緩慢。
PH值過高時,離子銨(NH4+)轉變為分子氨(NH3),毒性增大,水體為強鹼性,腐蝕魚類的鰓組織,造成呼吸障礙,嚴重時使魚窒息。強鹼性的水體還影響微生物的活性進而影響微生物對有機物的降解。
3、DO(溶氧)
養殖水體中溶氧的含量一般應在5—8毫克/升,至少應保持在3.5毫克/升以上,缺氧時,魚類煩躁不安,呼吸加快,大多集中在表層水中活動,缺氧嚴重時,魚類大量浮頭,游泳無力,甚至窒息而死。
溶氧過飽和時一般沒有什麼危害,但有時會引起魚類的氣泡病,特別是在苗種培育階段。
水中充足的溶氧可抑制生成有毒物質,降低有毒物質的含量,而當溶氧不足時,氨和硫化氫則難以分解轉化,極易達到危害魚類健康生長的程度。
4、氨氮
中國漁業水質標準規定分子氨濃度應小於0.2毫克/升,這是理想、安全的水質氨指標;分子氨濃度0.2毫克/升以下時一般不會導致魚類發病;分子氨濃度達到0.2—0.5毫克/升,則對魚類有輕度毒性,容易發病; 分子氨的濃度超過0.5毫克/升,對魚類的毒性較大,極易導致魚類中毒、發病,甚至大批死亡。
5、亞硝酸鹽
亞硝酸鹽是氨轉化為硝酸鹽過程中的中間產物,不穩定,當氧氣充足時,可以在微生物作用下轉化為對魚毒性較低的硝酸鹽,但也可以在缺氧時轉化為毒性較強的氨態氮。
一般情況下,亞硝酸鹽含量(以氮計)低於0.1毫克/升時,不會造成損害;達到0.1—0.5毫克/升時,魚類攝食降低,鰓呈暗紫紅色,呼吸困難,遊動緩慢,騷動不安;含量高於0.5毫克/升時,魚類游泳無力,魚體柔軟,臀部底面呈黃色,某些器官功能衰竭,嚴重時導致死亡。
6、透明度
一般情況下,池塘水體的透明度應保持在30釐米左右,水體透明度過高或過低均不適合魚類生長。
養殖前期,處於苗種階段的魚類喜食水生生物,水質可以肥沃一些,控制水的透明度在20-30釐米,養殖後期則可以控制透明度為30-40釐米。
7、硫化氫
水體中的硫化氫主要是由於魚塘底層缺氧,底泥有機物經生物作用和化學作用產生,對魚類有很強的毒性。
漁業水質要求:魚塘中硫化氫的濃度控制在0.1毫克/升以下。
1、溫度
水溫直接影響魚的生存和生長,不同魚類要求不同的水溫,大致可以分為以下三類:
溫水性魚類:適宜生活的水溫為20~30℃,生存水溫0-35℃。如:鰱、鱅、草、鯉、團頭魴等。
熱水性魚類:適宜水溫為25~34℃,大多在低於15℃時有危及生命的可能。如:羅非魚、淡水白鯧等。
冷水性魚類:一般認為,冷水性魚類生存的溫度範圍為0~20℃,最適溫度為12~18℃,超過25℃則不適生存。如:虹鱒 、大馬哈魚等。
通常在適溫範圍內,隨著溫度的升高,魚類的代謝相應增加,攝食增加,生長加快。
2、PH值
《漁業水質標準》中規定養殖水體PH值範圍為6.5—8.5,這是魚類生長的安全PH值範圍, 魚類苗種培育階段的最適PH值為7.5~8,成魚養殖階段的最適PH值為7~8.5。
PH值小於6.0時,水體中魚類對傳染性魚病特別敏感,呼吸困難即使水中並不缺氧,但對飼料的消化率低,生長緩慢。
PH值過高時,離子銨(NH4+)轉變為分子氨(NH3),毒性增大,水體為強鹼性,腐蝕魚類的鰓組織,造成呼吸障礙,嚴重時使魚窒息。強鹼性的水體還影響微生物的活性進而影響微生物對有機物的降解。
3、DO(溶氧)
養殖水體中溶氧的含量一般應在5—8毫克/升,至少應保持在3.5毫克/升以上,缺氧時,魚類煩躁不安,呼吸加快,大多集中在表層水中活動,缺氧嚴重時,魚類大量浮頭,游泳無力,甚至窒息而死。
溶氧過飽和時一般沒有什麼危害,但有時會引起魚類的氣泡病,特別是在苗種培育階段。
水中充足的溶氧可抑制生成有毒物質,降低有毒物質的含量,而當溶氧不足時,氨和硫化氫則難以分解轉化,極易達到危害魚類健康生長的程度。
4、氨氮
中國漁業水質標準規定分子氨濃度應小於0.2毫克/升,這是理想、安全的水質氨指標;分子氨濃度0.2毫克/升以下時一般不會導致魚類發病;分子氨濃度達到0.2—0.5毫克/升,則對魚類有輕度毒性,容易發病; 分子氨的濃度超過0.5毫克/升,對魚類的毒性較大,極易導致魚類中毒、發病,甚至大批死亡。
5、亞硝酸鹽
亞硝酸鹽是氨轉化為硝酸鹽過程中的中間產物,不穩定,當氧氣充足時,可以在微生物作用下轉化為對魚毒性較低的硝酸鹽,但也可以在缺氧時轉化為毒性較強的氨態氮。
一般情況下,亞硝酸鹽含量(以氮計)低於0.1毫克/升時,不會造成損害;達到0.1—0.5毫克/升時,魚類攝食降低,鰓呈暗紫紅色,呼吸困難,遊動緩慢,騷動不安;含量高於0.5毫克/升時,魚類游泳無力,魚體柔軟,臀部底面呈黃色,某些器官功能衰竭,嚴重時導致死亡。
6、透明度
一般情況下,池塘水體的透明度應保持在30釐米左右,水體透明度過高或過低均不適合魚類生長。
養殖前期,處於苗種階段的魚類喜食水生生物,水質可以肥沃一些,控制水的透明度在20-30釐米,養殖後期則可以控制透明度為30-40釐米。
7、硫化氫
水體中的硫化氫主要是由於魚塘底層缺氧,底泥有機物經生物作用和化學作用產生,對魚類有很強的毒性。
漁業水質要求:魚塘中硫化氫的濃度控制在0.1毫克/升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