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FuFu劇愛看

    我個人認為菜根譚粗略的可以看作是集合了百家之言的簡化版。不能全部涵蓋,但是大體也是收錄了七八成的中國古代傳統思想在裡面,還是非常值得一讀的。還是認為諸子百家的書籍,還是適合青年人在求學期間的誦讀,方可使得書籍裡面的博大精深流入自己的骨血中,能化合成能量更高級別的自己。

    我個人早已告別的了學生生涯,在浮沉的社會逐波中,像是抓住了一個救命的稻草,讓我的生活開始像是找到了北斗星一樣,開始有了亮光。對我個人而言更像是中國古代諸子百家之書的簡言濃縮版。對於初期知識量儲存的非常淺我來說,更像是一個開山之門。

    記得是前幾年我就開始斷斷續續的開始看《菜根譚》這本書,看的方式大概就是早上空餘下來時間像是坐車等車的時候,或者是忙完洗漱吃早餐後還有剩餘時間的時候,開始看上一兩句,長的話就是五六句吧。我個人看的是中國戲劇出版社那一版本的,每句話後面都有一段非常精彩的解析,感覺解析還是非常清楚的,但是有時候我要是碰見了非常適合自己修改身心或者是感覺說的非常好的箴言片語,我還是會去上網查一下關於這句話的別的資料,做一個更加深刻的理解補充,這種感覺就像是吃到自己的喜歡的東西,怎麼吃都不夠,都不會厭煩的感覺,我個人認為你要是讀書讀到這個樣子的自己的時候,你是不會再變成一個排斥書或者是再也擠不出來時間看書的人。我相對來說比較熱衷早上早起來半個小時,不需要太多情景進入的預備期,直接就可以進入像是隻言片語但是又言簡意賅的更像是名言警句的教條中。我個人是比較享受每天的這短暫的半個小時的,尤其是早起時候,大腦屬於全天中算是最清明的時刻,比較適合讀一些讓自己能更加清醒的文章,幫助我們更加的靠近本源的真我,去除掉浮華和焦躁。找到大道的核心之處,幫助我們更好的對待身邊的人和事物。

    唯一感到不是特別好的,就是對於我這個年紀感覺接觸的比較晚了,因為基本的價值觀和世界觀都已經建立起來了,很難再鞭策自己建立起來更加無上的正等正覺了。不管自己讀了多少遍,總覺得無法入心入腦,無法更加的深入,總覺得哪裡還遠遠理解不夠,無法入了骨血和肉,當思維很難再去改變的時候,就更不要說是行為上的更正了。所以我覺得中國的有些書籍還是背誦到骨髓裡,越小越好是真的能夠對孩子的價值觀起到十分積極的作用的。

    最近也是在看《道德經》,發現像是《菜根譚》一樣,理論變得更加完整而又深刻,在我的心中,《菜根譚》更像是對中國諸子百家之書集合起來建起來的一個全部是用精華建造起來的廣而遠的大網,而《道德經》這樣子的術業有專攻的道家之書,更像是其中更加精緻全面而又深刻的一個網洞,無數的諸子百家的書更像是無數的網上的虛無的洞,深遠而有玄妙。

    《菜根譚》總的來說是非常適合用零散的時間去做組合式的閱讀模式風格的書籍,沒有像是故事的那種連續性,需要連帶感很強,這本書反而能夠隨便翻到一頁,都可以開始聽一個叫做洪應明的老師為你講解一些關於教你怎樣修心養性的至上哲學道理。想一下,每個清晨你都能跟著這位學者,一同跟著太陽東昇起來,這是一件多麼無尚又無私又讓人激動萬分的一種學習的機會呢?可以跟大師一起無光同塵中,況且這位老師又不怎麼收費,大概也就是收一個入門的書本費而已,就可以擁有博大精深的智慧,沒有比這件事情做的更有價值了。所以非常推薦給大家。

  • 2 # 膠不住柱鼓不了瑟

    《菜根譚》是一部論述修身、處世、待人、接物的格言集,是作者對人世百態的領悟,是一種人生經驗的沉澱與積累,蘊涵深刻的哲理,讀後耐人尋味。

    最近我就讀了一段:肝受病則目不能視,腎受病則耳不能聽。病受於人所不見,必發於人所共見。故君子欲無得罪於昭昭,必先無得罪於冥冥。

    它的大意是說:肝有病眼睛就會看不清,腎受病耳朵就會受影響。病發於人看不到的地方,卻表現在人所共見的地方。如果君子想成為人上人,就要先在沒人看到的地方做好自己。

    如果讓自己道德完善就要慎獨,慎獨就是在別人看不見聽不到的情況下做好一切。做什麼事都不能瞞天過海、矇混過關,因為總有一天會真相大白、水落石出的。

    我有一次獨自在小賣店裡,忍不住拿了幾樣小食品,我一會兒拿起來,一會兒又下。那時有兩個我——一個想拿東西的我,一個不想拿東西的我。突然,我想起一句話“要想人不知,除非已莫為”,所以我到了最後也沒有把東西拿走。

    孔子說:“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慼慼。”這句話就是說,一有壞念頭,人就變得鬼鬼祟祟。如果不做壞事的人,就會做什麼事都沒有緊張的情緒。

    所以,人的一生做任何事,都要胸懷坦蕩,光明磊落。

  • 3 # 曉侃娛樂

    《菜根譚》的作者是明朝洪應明,字自誠,號還初道人。《菜根譚》是一本格言體寫成的集子,關於書名的由來,有人認為語出 性定菜根香 ,有人認為由宋代儒者汪信民 人能咬得菜根,則百事可做 這句話化用出來,另外也還有一種說法,明朝孔兼為《菜根譚》所作的題詞中有這麼一句話: 譚以菜根名,固自清歷練中來,亦自栽培灌溉裡得,其顛頓風波,備嘗險阻可想矣。 這句話大概意思說:這本書以 菜根 命名,是因為作者在人生清苦歷練中悟出道理來,而且悟出的這道理是作者經歷風波、坎坷的體現。 菜根 是一種清苦的東西,而菜葉的苦味卻全由菜根提供、生長出來,可見人生的樂境由苦境出來。

    《菜根譚》這本書包含儒家、道教、佛教三家的思想,但主要還是儒家思想,特別是儒家的中庸思想。所謂中庸思想,就是要提倡中正平和、通融豁達的精神。比如其中說道 攻人之惡,毋太嚴,要思其堪受;教人以善,毋過高,當使其可以。 就是要求我們要有理解包容的精神。再比如 家人有過,不宜暴怒,不宜輕棄。此事難言,借他隱諷之;今日不悟,候來日再警之,如春風解凍,如和氣消冰,才是家庭的型範。 也是要求我們要有豁達、大度、平和的精神。

    《菜根譚》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不僅在中國,而且在日本影響深遠。因為在中華民國時,日本就有對這本書不斷刊刻的先例。到了20世紀80年代,伴隨經濟的發展,日本企業界人士認為,在企業管理、用人制度、業務銷售、市場開發、員工自律諸多方面,菜根譚都有很大鞭策、警示作用。

    當你在苦惱鬱悶事業不得意的時候,不妨靜下心來讀一讀《菜根譚》。它會讓你有豁達開朗的感覺,苦惱煩悶的感覺也伴隨著你領略體會書中內容時而消散。

    當你隨心所欲放縱自己的時候,不妨靜下心來讀一讀《菜根譚》。它會讓你對事業前途有更清醒的認識,伴隨你走向人生更輝煌的一個臺階。

    《菜根譚》讓你樂觀豁達,正如有句格言所形容:閒看庭前花開花落,靜觀天上雲捲雲舒。

    總的說來,《菜根譚》在本質上是一本有關安身立命的書。正如《菜根譚》序文裡頭講的一個故事:乾隆年間,有一個處於官宦仕途的人,在朝廷裡邊居於要職。他經歷了許多人生世象,在不斷的升遷與貶官過程中,得了一場重玻在病難中,回想往事,無論是人生險境,還是人生樂境,世事總是匆匆忙忙,最後悟通自己在人生追逐當中,總是隨著外在事情的變化或高興或愁悶,心事總被外物牽拌,不免心神疲勞,所以導致重病一常這說明我們需要有一種達觀甚至有些超脫的思想,常言說計劃總趕不上變化 。我們要做好計劃,但當計劃無法在經過努力後實現,我們當然需要反省;同時,出國留學網還應有一種豁達從容的態度。

    讀一本好書,雖不花多少錢,也不花多少時間,但書讀過之後,我們對於人生、事業、家庭會有更多獨到見解,因而生活也更豐富多彩。

  • 4 # 娛樂楊少

    2017年的時候,有一個特別好的朋友給我推薦過,當時壓根就不知道《菜根譚》,依稀記得當年在京城涉獵餐飲時許,瞭解過譚府菜,以為是烹飪相關,聽聞菜根還有譚的姓氏,沒想到天馬行空的想像竟是愚鈍。《菜根譚》是明朝萬曆年間成書,距離現在大概有近四百年的歷史。作者洪應明,字自誠,號還初道人,將自己的人生體會,讀書心得,生活參悟總結記錄,揮灑汗水,記錄下來,才有了這本書。百度百科上面是這樣描述的:

    “菜根”這個詞出自於北宋學者汪信民的一句“咬的菜根,百事可做”,這句話的意思是說,一個人只要能夠適應清貧的生活,不論做什麼事情,都會有所成就!洪應明受到啟發,所以“心安茅屋穩,性定菜根香”,寫下了經久不衰的菜根語錄,令一代又一代的人痴迷道理,重新領悟生命的真諦。

    Sunny透過窗戶,落在桌椅上,與影子形成莫名的契合。再從那個角度望去,曾經已不再是曾經。驀然,才想起自己已經苟活廿陸載。我所追求的,不過是過眼雲煙而已。想到這裡,我的心靈一片空明,瞬間釋然~~~這本書分別從“修身、慎獨、寬心、交友、處世、功業、功名、淡泊、求學、育人、靜心”的方面指明意義。這些範圍,幾乎涵蓋了人的一生。書中透過世俗名利,一針見血的指出了人性的另外一面。對於人們戒驕戒躁,自我管理和約束,有很大的幫助。

    我最最鍾情的幾句話:“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雲捲雲舒”幾乎就是一瞬間,讓我頓悟,有時候想想,真的是執念太重,因為放不下,所以時常牽掛。因為牽掛,所以諸多煩惱,要知道,放下,即是解脫。可是,茫茫人海,又有幾個人可以做到呢?或許做到的時候,得慢慢的修煉自己的內心吧,我目前還做不到,所以,我有很多的煩惱!這本書集大家之大成:“儒家的中庸之道、道家的無為而治,佛家的因果業報”,可以這樣說,閱讀讀此書,感覺古代百家的思想雖然性質不同,思想不同,可是涉及到處世哲學方面,總有一絲相通之處。中國古代聖人的智慧,我們現代人是無法企及和並行的,更別說超越了。我們應該用中庸的心態看待工作中的壓力、人際交往中的困惑,以德行的修養開闊求學的心域,以曠達的心胸調和工作和休閒的比例,以真我之心反省自身、跟進生活等等。有時候我們很懷疑自己,懷疑到整個人生。就比如自己經歷了一些事,然後想要去思考,追究究竟,可是,翻來覆去,總是矇蔽自己的心靈。包括我也是,涉及到自己交友這方面。我覺得真的是這樣,一定要交摯友,真友,好友。而非酒肉朋友,那些人已經漸漸的遠離,最後淡出了我的視線。而我,自我感覺被其冠上“個色”標籤。在自己真正需要幫助,或者需要剖析的時候,只有那麼幾個人可以交心。甚至於在用錢的時候,只有那幾個人慷慨解囊。所以,以後的飯局酒場,我十分厭倦。我更傾向於送我書籍、贈我茶具,我們談天說地,對彼此的生活狀態有所建議的這樣的人。那些酒場上,哥們弟兄的敬酒詞,令人反感!聒噪。

    推薦有心人可以看看《菜根譚》,無論您是閱讀中,還是已經合上書本之後,我們都會在不知不覺中放鬆下來,開闊心胸,放慢腳步,在實現人生價值的同時,去享受生活。做一個恬然淡泊,心靈釋放,不驕不躁,順其內心的完美的人。

  • 5 # 神州騰驤

    《菜根譚》著述中體現了“修養、人生、處世、立德”的思想價值體系,他是中華民族人民智慧的結晶。《菜根譚》文化裡蘊藏著“自律與誠實、方圓與適度、求真與務實”等思想品德教育因子。

    《菜根譚》成書於明代萬曆年間,洪應明收集編著,是一部論述修身應事的語錄集。書名《菜根譚》取自宋儒汪革語:“人就咬得菜根,則百事可成。”意思是說,一個人能夠堅強的適應清貧生活,不論做什麼事情,都會有所成就。此書以心學、禪學為核心,融處世哲學,生活藝術、審美情趣為一體,兼採儒釋道修身養心的思想,以簡練明雋的文字娓娓道來,書中義理明白曉暢,字字入心,反覆念來深邃曠遠,餘味悠長。

    結合當今喧囂浮華的社會,和紛繁複雜的人際關係,《菜根譚》書中有一段名言或許能讓你我在喧囂中保持安靜,在坎坷困頓中不失大度:我們一起鑑賞一下“靜中靜非真靜,動處靜得來,才是性天之真境;樂處樂非真樂,苦中樂得來,才是心體之真機。”這句話的意思是你在山裡的安靜不是靜,只有回到都市,身處熙熙攘攘的寫字樓,你的心依然安靜,那麼你就懂了什麼是真的安靜;大家都活的平平順順錦衣玉食時說快樂,不是真的快樂,能苦中作樂,才算是得到了快樂的真諦,此時此刻胸襟才算真開闊。

  • 6 # 銜之微木

    1、交友不宜濫,濫則諛者來。

    結交朋友不可以太氾濫,如果太氾濫的結交朋友,就會有那些阿諛逢迎的人在身邊。朋友有高下之分,交往有損益之別。現實中,不少人交友不分物件,甚至借交往之名搞權錢、權交易。還有一些人,頭腦不清醒,交友不慎,被一些小人誘惑而無法自拔。凡此種種,這都是交友不慎帶來的後果。

    2、文以拙進,道以拙成,一拙字有無限意味。

    做學問寫文章都要用最笨拙的方法,這樣才能夠取得進步。有其是在品德修養方面,這樣才能夠見到“樸拙”的無窮奧義。

    3、居逆境中,周身皆鍼砭藥石,砥節礪行而不覺。

    生活在艱難困苦的環境,周圍所接觸的都是像鍼砭藥石一樣的事物,在不知不覺中,就會將自身的毛病都治好。

    4、性氣清冷者,受享亦涼薄;唯和氣熱心之人,其福亦厚,其祿也長。

    語出《菜根譚·閒適》。一個性情高傲的人,他的性情就像那秋冬一樣寒冷,使人無法接近,他也只能得到別人的冷漠。那些肯幫助別人的人,他們也會得到別人的幫助,其福分十分豐厚,美好也會隨之長久。

    5、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此戒疏於慮也。

    不要具有損害別人的心理,但也不可以沒有防備他人的心理,這是人們不可以不考慮的問題。

    6、衰颯的景象,就在盈滿中;發生的機緘,即在零落內。

    衰敗的場景,往往是在得意之時便埋下了禍根,機運的轉變大多是在失意的時候,便有著萌芽。

    7、恩宜自淡而濃,先濃後淡者人反忘其惠。

    對人施恩要先淡後濃,若先濃後淡,就容易使人忘記恩惠。

    8、當與人同過,不當與人同工,同工則忌。

    要有與他人共同承擔責任的度量,不要與別人去爭奪功勞,因為爭功最容易引起嫉恨。

    9、讀史要耐訛字,正如登山耐仄路,踏雪耐危橋。

    研讀史書的時候,要能夠忍受那些訛字,就如同在登山的時候,能夠忍受住狹窄的道路一樣,踏雪的時候,能夠忍受住危橋一樣。

    10、千金難結一時之歡,一飯竟致終身之感,蓋愛重反為仇,薄極反成喜也。

    人與人之間相處,即便是拿出千金也很難打動對方,當人們飢餓的時候,即便一頓飯,都能夠使人難忘。由此可見,過分的鐘愛,反而會產生怨恨,在貧困的時候,反而會使得人難忘。

  • 7 # 非朱非墨

    世事如棋局,不著才是高手;人生似瓦盆,打破方見真空!

    這句話什麼意思呢,更具體點說就是:人生道路若平平或者無動於衷,那麼不論是出於什麼原因,你都應該先勸解自己,用一個平和的心態來對待。

    不要在74歲的耳順之年,仍見到不得別人的好,又什麼都想佔有,最後弄得自己身心俱疲,像一隻鬥敗了的公雞,憤然離席!

    因其以短小精悍的短句、段章為主要內容。既不妨礙閱讀的連續性,又能被某一句話,某一內容擊中要害,直指痛點!

    這種思想很大程度上也應和了佛家理論的小乘佛教思想。其意義在於教化人,嚴於律己,淨化自身修養,從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的角度闡述道理。

    因為38以下的人在職場正是職業生涯與生命力極其旺盛時期,而《菜根譚》中的很多語錄,如果理解不透,容易產生消極情緒。因此並不推崇文化修養不夠的,年齡過於年輕的人來誦讀。

    任何一本有價值的書籍

    讀進去都容易有被洗腦的風險,而這本書中對修身養性、出世醒身方面言論過多,我們現在處於社會高度發展階段,需要有一個積極的心態,對人生散發蓬勃熱情的態度,立足於世。這個世界不是你看不懂,而是變化快!因此年輕人看這種過於中庸權

    因此大部分提升空間變窄的人群,應該腰中揣本《菜根譚》,以防隨時在認清事情的真相後,仍然熱愛生活。就像84歲的鐘老,早已看透世情,方能跳出方圓,化解乾坤。

    《菜根譚》這本書就能給予你這樣一種心理治療的作用。可視為經典語錄背誦於心。因而我認為這是一本,在人生成熟之後的備忘錄!值得珍藏。

  • 8 # 趙伯文41762883

    《菜根譚》早期沒讀過,可能是以前因為書名的緣故,不甚瞭解吧。

    我看《菜根譚》大約是在11年前,市流動圖書車又是每月一次到單位上門服務,我無意間翻到了這本書,感覺挺好,就借閱一讀。

    不讀則已,一讀卻讓我一下子手不釋卷了。

    我以為,這本箴言集錄,提綱挈領,言簡意賅,崇論巨集議,深明道理,淺析大義。實乃語文中下里巴人的陽春白雪。讀後感受頗深。

    我的心得不在書裡,而在書外;不在字裡行間,而在言談舉止;不在大明大白,而在行為規範;不在一蹴而就,而在細水長流。

    一能靜心

    我感覺讀此書時,能有種“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般的靜謐。讓人心靜、腦靜、自然靜。

    我讀這本書時,正是2009年國慶六十週年安保結束後放假去山東榮城旅遊。一路上除了參觀遊覽,我都在靜靜地讀《菜根譚》,享受著美景美食,還有美文。

    一邊讀著《菜根譚》,一邊不斷沖刷著我的浮躁,遞降著種種的不沉穩,提引著百般的平常心,甚至還有消除勞形苦心之功能,這大概是書好猶如扇,心靜自然涼般的心得吧。

    二能養德

    常言說得好,儉以養德。以我之見,好的書籍也是有這般功能的,我看《菜根譚》就是如此。

    例“忠恕待人,養德遠害”、“不能養德,終歸末技”等等。

    我理解養德是一個人一輩子的功課。時不可以懈怠,自不應當偷懶。

    德是口碑,德也是良知。《菜根譚》關於養德的箴言很多,學之、習之、仿之、效之,當以“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似的,嘗讀書之厚重,品養德之意境,做一個自我心目中的德高望重者。

    三能明悟

    近來有句網路流行語,叫做“你品你細品”。明義是你體會一下,好好體會一下。暗義有看透不說透的深意。

    而《菜根譚》不但有“你品你細品”之意,而且還有“你悟你再悟”之要。

    《菜根譚》看要咬文嚼字,讀要細細品味,解要細嚼慢嚥,悟要心知肚明。

    每每讀讀《菜根譚》,總是給我以心明眼亮的感覺,讓我漸漸明朗豁達起來。有如人生的教義經書使人既心領神悟,又豁然頓悟。使我進一步知道了怎樣才能更好的堂堂正正做人,明明白白做事。大概這就是《菜根譚》本意吧。

    四能矯行

    我看《菜根譚》就像是度量衡,讀了可以知道個人品行的長短深淺和輕重,然後修正之。又像是天平或者水平儀,可以矯正之,使人品行居中。

    依我看,《菜根譚》是做人之標準,行為之準繩。常習之,能脫胎換骨,洗心革面,品端行正。

  • 9 # 布衣山人

    菜根譚:君子處世

    一、弄權一時,淒涼萬古

    棲守道德者,寂寞一時,依阿權勢者,淒涼萬古。達人觀物外之物,思身後之身;寧受一時之寂寞,毋取萬古之淒涼。

    一個堅守道德規範的人,雖然有時會遭受短暫的冷落,可是那些依附權勢的人,卻會遭受永久的淒涼。大凡一個胸襟開闊的聰明人,能重視物質以外的精神價值,並且不能顧及到死後的名譽問題。所以他們寧願承受一時的冷落,也不願遭受永久的淒涼。

    所謂“棲守道德者寂寞一時”,可以忠肝義膽至死不屈的文天祥為代表,據曾先之《十八史略》說:“張弘範乃命文天祥為書招世傑,天祥曰:‘吾不能忤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固命之,天祥遂書〈過零丁洋詩〉與之,其末有云‘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弘範笑而置之。”可見“留取丹心照漢青”,就是“寧受一時之寂寞,毋取萬古之淒涼”的具體表現。達人所以能“觀物外之物,思身後之身”,完全在乎“仁義”二字,因此文天祥在他的《衣帶贊》中又說:“孔曰成仁,孟曰取義,惟其義盡,所以仁至。讀聖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後,庶幾無愧!”孔子也在《論語·述而》篇說:“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又曰:“須知所樂者何事。”至於董賢、劉謹、魏忠賢、嚴嵩、和珅等人,幾乎個個都是依仗權勢的佞人奸臣,他們最後都落得身首異處淒涼萬古的悲慘下場,為人處世可不慎哉!

    菜根譚:抱朴守拙

    二、抱朴守拙,涉世之道

    涉世淺,點染亦淺;歷事深,機械亦深。故君子與其練達,不若樸魯;與其曲謹,不若疏狂。

    一個剛踏入社會的青年人閱歷雖然很短淺,但是所受各種社會不良習慣的感染也比較少,一個飽經事故而閱歷很廣的人,陰謀詭計等惡習也隨著增加。所以一個有修養的君子與其講究做事圓滑,倒不如保持樸實的個性;與其事事小心謹慎委曲求全,倒不如豁達一點才不會喪失本性。

    一個人立身於社會,假如他處世的經驗還很短淺,同時又沒被浮世的惡習所感染,或者已經感染而不太深的話,這種人自然還能保持純潔天真的本性。反之,假如因經歷了人間種種驚濤駭浪,歷盡了人海中的艱難險阻與滄桑,他的經常比較多而世故也就比較深,這種人往往心存險詐,任何壞事都敢做。因此大凡一個有修養的君子,遇事並不一味只求圓滑練達,而是特別注重抱守拙的忠厚作風。例如社交場合中的禮儀是很必要的,而太囿於繁事薅節,就有失作人的純真之道。作人太講求練達和圓通,就會變成一個老奸巨猾不受歡迎的人,反而不如保持一切都不加修飾的純樸面目。例如一隻狡猾奸詐的狐狸和一隻不畏猛虎的牛犢之間,人們當然喜歡牛犢而不喜歡狐狸,這就是練達、曲謹不如樸魯、疏狂的明證。

    菜根譚:堅守道德

    三、心事宜明,才華須韞

    君子之心事,天青日白,不可使人不知;君子之才華,玉韞珠藏,不可使人易知。

    一個有高深修養的君子,他的心地像青天白日一般光明,沒有一點不可以告人的;一個有高深修養的君子,他的才學像珍珠美玉一般珍藏,絕對不輕易讓人家知道。

    “心事宜明”是作人的原則,“才華須韞”是作事的原則。人生在世必須面對各種現實問題,可是基於人生而平等,以及人個個都有追求幸福的基本權力,所以任何人都要以誠待人,這樣才能避免爾許我虞。至於說到發揮才華,當然是每個人所應該的,但是假如鋒芒畢露炫耀才能,不僅會招致旁人的忌恨,並且會使自己顯得輕浮,恃才自售。不過一真正的平等的社會,每個人都有發揮自己才幹的機會。假如每個人都使自己的才幹深藏不露,那不僅會使他個人的空懷才學的悲哀,也是國家社會的一大損失。當然,在一個充滿猜忌的環境中,牢記因才招忌的教訓,暫時明哲保身玉韞珠藏是可以理解的,但並不是就可以從此永遠地消極頹廢,一旦時機來臨就應發揮才幹貢獻社會,這就是所謂“邦無道則隱,邦有道則現”的道理。

    菜根譚:聖賢之道

    四、出汙泥而不染,明機巧而不用

    勢利紛華,不近者為潔,近之而不染者尤潔;智械機巧,不知者為高,知之而不用者為尤高。

    權利和財勢,以不接近這些的人為清白,接近了而不受汙染那就更清白;權謀術數,以不知道才算高明,知道而不使用那就更高明瞭。

    一般人遇到有利可圖的事,就都像螞蟻一般去貪一點便宜,這就如同一個有財勢的人,天天都有趨炎附勢的人齊集一堂,其實大家都是懷著一個貪字為求財求職而來,等到這位權勢之家喪權失勢生活貧苦以後,大家就都一鬨而散誰也不肯再接近他,這就是所謂世態炎涼。我們處在豪門之間,為了自己的修養功夫,最好不去接近他們,萬一接近也不受權力的誘惑,這才是人格的高尚。智械機巧是從智慧和才幹中鍛練而來,假如為了自身利益而就以偏狹私心去施展權謀術數,反而不如那些不懂得智械機巧的憨厚的人顯得氣節高尚光明正直。我們生活在這個充滿物慾誘惑的現代社會,要想保持自身的純潔確實不簡單,所以有機會貪墨而能不動心的人就是聖賢。所謂“近之而不染者尤潔”,就相當於孟子所說的富貴不能淫,所謂“知之而不用者為尤高”,就相當於通常所說的“有守有為“和“有所為有所不為”。權勢名利是人情所難免的,有的人一旦有機會接近就爭先恐後地去貪求,假如能有人將此視若浮雲敝履,那才算是具有最高潔人格的聖賢。

  • 10 # 品鑑國學文化

    《菜根譚》最早的版本上有同時代于孔兼的題詞稱:“譚以菜根名,固自清苦歷練中來,亦自栽培灌溉裡得,其顛頓風波,備嘗險阻可想矣。”書中雖談佛道,卻不絕世避世,它更多的是把用世的進取和自處的從容結合起來,實現了人生進退無不自在的瀟灑。所謂“咬得菜根,百事可做”,正是在歷經人世苦痛之後歸於大靜大定。

    儒家的傳統經過兩千年仍然頑強地佔據著士子的心胸,主導著其理想的追索,而佛家的寬忍巨集大和道家的超脫玄妙都在歷史的長河中經前人的淬鍊而變成|人生探索中更容易吸收的營養。明代士風與往代大不相同,使命與歸宿在他們精神上矛盾衝擊著,考驗著中國文人的智慧。中國曆代文人三教出入,尋求精神的超脫與對人生奮鬥的支援,這已經深入其思想意識。當這成為文人平日思維一點一滴的累積時,就已經化成精華了,而這精華的匯聚就成為了具代表意義的《菜根譚》。

    《菜根譚》於精微深刻的語言中表現出曠達高遠的智識,這是一位通達於人生的智慧成熟之士為世人所做的奉獻。書中談修養、談學習、談生活、社會現象、人生態度等等,運用充滿審美情趣的佛教與道教思維方法,安閒中有跌宕,疏朗中見筋力,如以霜鋒斷奇巖,露其金玉之質,無非為了使你體味到現實人生中許多的難題只要定心於自身之錘鍊修培,都可以在一片自由揮灑中迎刃而解。此書注重精神修養和為人處事的結合,在簡明的句子中傳達著一生甘苦的深刻心得,看似隨意寫就,實則雋永悠長,會心處如夜雨山鍾,歷歷暢於胸次。古人說:莫將容易得,便做等閒看。因為只有對它靜心玩味的人才能領會,才能去把握和實踐。正如古人云:性定菜根香。隨著久練世事的先哲去達到心意澄澈,則本書之風味遠勝俗書處也自必心下了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賣房時,房產中介收取中介費時,買賣雙方都需要收取中介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