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正體書應該這樣念“元豐通寶”。
元豐通寶·銅,直徑3.1釐米,重量9克,宋神宗趙頊元豐年間(1078~1085年)鑄。
是錢元豐通寶篆書背“銅”,系翻鑄鐵錢之印範鐵母錢。
據文獻資料載:早在宋仁宗慶曆年間,宋與西夏交兵時,為籌措驟增之軍費,曾在河東路晉州、澤州、石州,威勝軍先後設監鑄過大鐵錢,後詔令罷廢。
元豐時,宋廷又兩次對西夏開戰,一次是元豐四年(1081年),宋神宗發兵20餘萬兵分五路,進攻西夏,西夏軍決黃河,水淹宋營,宋軍大敗。第二年,西夏又派30萬軍反攻宋永樂城(今陝西米脂),城池陷落,宋軍傷亡慘重。河東路有可能由於戰爭原因恢復了舊有錢監的鼓鑄,以資軍用。據考:“銅”字若指鑄地或錢監,極有可能是河東路威勝軍治所銅(今山西沁縣)。當時,河東路是銅鐵錢兩用區,且以小鐵錢為主,折二鐵錢亦可參與流通。
又:秦鳳路渭州(今甘肅平涼)所轄華亭曾於元豐六年(1083年)復置黃石河鑄冶務鑄銅錢,其錢監東北有銅城山。
譜錄上有元豐通寶背“銅”折二鐵錢存在,雖史料無明載,但實物可證之,現已知其鐵錢有行、篆兩種書體,且存量稀少。從錢文和形制看,這種鐵錢偏於弱小,風格氣息異於永興軍路、秦鳳路所鑄大鐵錢,亦與川爐所鑄有別,故可初定背“銅”鐵錢是河東路為解決“邊用匱闕”臨時所鑄的軍費錢。是品篆書背“銅”鐵母錢的首次發現,對於研究神宗元豐年間鐵錢監的增減情況以及對錢監地名的考證認定,有著重要的學術價值。
是錢因錢譜無載,又是難覓之鐵母,故可躋身於北宋珍泉行列之中。
那個正體書應該這樣念“元豐通寶”。
元豐通寶·銅,直徑3.1釐米,重量9克,宋神宗趙頊元豐年間(1078~1085年)鑄。
是錢元豐通寶篆書背“銅”,系翻鑄鐵錢之印範鐵母錢。
據文獻資料載:早在宋仁宗慶曆年間,宋與西夏交兵時,為籌措驟增之軍費,曾在河東路晉州、澤州、石州,威勝軍先後設監鑄過大鐵錢,後詔令罷廢。
元豐時,宋廷又兩次對西夏開戰,一次是元豐四年(1081年),宋神宗發兵20餘萬兵分五路,進攻西夏,西夏軍決黃河,水淹宋營,宋軍大敗。第二年,西夏又派30萬軍反攻宋永樂城(今陝西米脂),城池陷落,宋軍傷亡慘重。河東路有可能由於戰爭原因恢復了舊有錢監的鼓鑄,以資軍用。據考:“銅”字若指鑄地或錢監,極有可能是河東路威勝軍治所銅(今山西沁縣)。當時,河東路是銅鐵錢兩用區,且以小鐵錢為主,折二鐵錢亦可參與流通。
又:秦鳳路渭州(今甘肅平涼)所轄華亭曾於元豐六年(1083年)復置黃石河鑄冶務鑄銅錢,其錢監東北有銅城山。
譜錄上有元豐通寶背“銅”折二鐵錢存在,雖史料無明載,但實物可證之,現已知其鐵錢有行、篆兩種書體,且存量稀少。從錢文和形制看,這種鐵錢偏於弱小,風格氣息異於永興軍路、秦鳳路所鑄大鐵錢,亦與川爐所鑄有別,故可初定背“銅”鐵錢是河東路為解決“邊用匱闕”臨時所鑄的軍費錢。是品篆書背“銅”鐵母錢的首次發現,對於研究神宗元豐年間鐵錢監的增減情況以及對錢監地名的考證認定,有著重要的學術價值。
是錢因錢譜無載,又是難覓之鐵母,故可躋身於北宋珍泉行列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