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偶像是鄧麗君,這是大家都知道的。但是,作為一名90後,才20幾歲的年齡,不是應該和其他同齡朋友一樣喜歡許嵩、薛之謙、或者毛不易嗎?這其中是有一段故事的。
我從小就喜歡聽歌,二年級的時候一到放學或者週末,就經常拿著姐姐復讀機,插上磁帶聽歌,那時候張韶涵、蔡依林、周杰倫、花兒樂隊是國民的偶像。《隱形的翅膀》、《日不落》、《千里之外》我也很喜歡聽。但是,從少時懵懂不知其名到大時卻油然而生一種“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死”之感,鄧麗君的歌曲卻最終陪我長大,未曾中斷。
不知是誰啟蒙了我的音樂細胞,似乎自打記事時起,我就會吟唱這幾句歌詞,“甜蜜蜜,你笑得甜蜜蜜,好像花兒開在春風裡,開在……”;“你問我愛你有多深,我愛你有幾分,我的情也真,我的愛也真,月亮代表我的心……”。但終究只是會吟唱,卻始終不知道演唱者姓甚名誰。之後,便是大概8、9歲的年齡吧,那時點播節目風靡一時,電視中總會傳來歌詞為“送你送到小村外,有句話兒要交代,……,路邊的野花你不要採”的一首歌曲,曲風輕快明朗,歌手的聲音甜甜的,以致後來,不知自己在點播者的戲弄下聽了幾十數百次,直到會清唱整首,卻仍舊不知道演唱者姓甚名誰。或許是孩子的內心只記得優美的旋律,不在意歌手本身的緣故吧。
直到印象中情節清晰卻時間模糊的某一天,大概是六年級或者初一那段時間的某個冬天的午後,父親從村裡剛開張不久的家電商店裡買來了一臺EVD,又過了些時日,他又從集市上買了兩套碟片,一套是粉紅色包裝的音樂光碟,一套是恐怖片。恐怖片便是嚇嚇小孩,找些樂子罷了,不足道也。然而那一套音樂光碟,對我而言,意義非常。那張光碟上刻錄了數百首歌曲,第一位歌手是高勝美,最後一位歌手是鄧麗君,中間幾位歌手有韓寶儀、卓依婷、楊鈺瑩等,但順序忘記了。但當時,也只是和父親一起從頭聽起,對歌手本身瞭解不是很多,就這樣,我們按部就班地“欣賞”完了前幾位歌手的全部歌曲。或許,12、3歲的年齡用“欣賞”一詞不是十分恰當,似有誇耀之嫌,但總感覺前面幾位所唱不是我喜歡的型別,或許是旋律,或許是某些內在的東西,總之吧,感覺缺了些什麼,卻又難以形容。高勝美、卓依婷、楊鈺瑩的聲線很甜、很細,而韓寶儀的聲線又很淡、很厚。甚至對於一個接受了6年小學教育的學生而言,都感覺她們的普通話不過關。後來,知道了這叫做港臺腔,那是3、4年後的事了。接著,一輪明月高掛空中,一位身著紅綢,秀髮垂肩,假臥於木船之中的少女,伴著繚繞的霧靄,婉轉的琴音,走進了我的視線——她的臉型圓圓的,五官算不上精緻,卻令人舒服。她輕吟“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無大喜大悲,只剩下淡淡幽情化作汩汩甘泉流入人心。歌曲……,還可以這樣唱?我在心中暗自發問,既驚喜又疑惑。
雖然那時還小,但是,我對蘇軾的《水調歌頭》並不陌生。因為,這首千古名詞於生活中任何細節,也是可尋其芳蹤的——語文老師上課時提到過,電視節目中看到過,而據此改編的歌曲,也聽過某位歌手演唱,她或許是王菲吧。然而,我並不知道這是當年專為鄧麗君量身打造的單曲,其他人只是翻唱罷了。王菲的嗓音空靈澄澈,鄧麗君的嗓音悠揚婉轉,細細品來,後者似乎更適合詞作意境,一字一句乃至一個音符在她的詮釋顯得那麼標準別緻、不流於俗。與我而言,便是從心底油然而生出一種發現了新大陸般的欣喜。
餘音未絕,新音又起,一首首古風與現代氣息交融的單曲混著場景映入眼簾,《獨上西樓》、《我只在乎你》、《在水一方》、《漫步人生路》,接著,兒時的困惑油然而解——原來,兒時熟悉的三首歌的演唱者正是鄧麗君小姐啊,實至名歸,確實是實至名歸!這幾首歌曲中,《獨上西樓》,哀怨悽婉,清唱、獨白部分尤見功底,道盡後主亡國之恨;《我只在乎你》,懇求中帶著期盼,道盡女子對心上人的不捨與依戀;《在水一方》,于山水間,一架輕舟載著女子對心上人的執著,乘風破浪,至死不渝;《漫步人生路》,艱難的人生中充滿著堅韌,教人不捨,勇往直前。
我最喜歡《我只在乎你》這首歌曲,鄧麗君的演繹堪稱完美無瑕,而歌曲本身也不像一般情歌那樣俗不可耐。字裡行間,一位女性在對意中人的懷念中連連向自己發問“如果沒有遇見你,我將會是在哪裡,日子過得怎麼樣,人生是否要珍惜?也許認識某一人,過著平凡的日子,不知道會不會,也有愛情甜如蜜?”數句歌詞,道盡酸甜痛楚,令人回味無窮,驚歎於慎芝女士填詞水平之餘,不得不為鄧麗君的演唱功底叫絕。
高一那段時光,只要一有閒暇時間,或走路時,或睡覺前,我總會拿出MP3,戴上耳機細心聆聽著這首來自於遠方的Teana之音。以致於後來不知聽了幾百上千遍,它的每字每句、每個音符,我早已爛熟於心。
一直到今天,我上了大學三年級,手機裡依舊會儲存上這些歌曲,載著童年的回憶,不絕於心……
我的偶像是鄧麗君,這是大家都知道的。但是,作為一名90後,才20幾歲的年齡,不是應該和其他同齡朋友一樣喜歡許嵩、薛之謙、或者毛不易嗎?這其中是有一段故事的。
我從小就喜歡聽歌,二年級的時候一到放學或者週末,就經常拿著姐姐復讀機,插上磁帶聽歌,那時候張韶涵、蔡依林、周杰倫、花兒樂隊是國民的偶像。《隱形的翅膀》、《日不落》、《千里之外》我也很喜歡聽。但是,從少時懵懂不知其名到大時卻油然而生一種“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死”之感,鄧麗君的歌曲卻最終陪我長大,未曾中斷。
不知是誰啟蒙了我的音樂細胞,似乎自打記事時起,我就會吟唱這幾句歌詞,“甜蜜蜜,你笑得甜蜜蜜,好像花兒開在春風裡,開在……”;“你問我愛你有多深,我愛你有幾分,我的情也真,我的愛也真,月亮代表我的心……”。但終究只是會吟唱,卻始終不知道演唱者姓甚名誰。之後,便是大概8、9歲的年齡吧,那時點播節目風靡一時,電視中總會傳來歌詞為“送你送到小村外,有句話兒要交代,……,路邊的野花你不要採”的一首歌曲,曲風輕快明朗,歌手的聲音甜甜的,以致後來,不知自己在點播者的戲弄下聽了幾十數百次,直到會清唱整首,卻仍舊不知道演唱者姓甚名誰。或許是孩子的內心只記得優美的旋律,不在意歌手本身的緣故吧。
直到印象中情節清晰卻時間模糊的某一天,大概是六年級或者初一那段時間的某個冬天的午後,父親從村裡剛開張不久的家電商店裡買來了一臺EVD,又過了些時日,他又從集市上買了兩套碟片,一套是粉紅色包裝的音樂光碟,一套是恐怖片。恐怖片便是嚇嚇小孩,找些樂子罷了,不足道也。然而那一套音樂光碟,對我而言,意義非常。那張光碟上刻錄了數百首歌曲,第一位歌手是高勝美,最後一位歌手是鄧麗君,中間幾位歌手有韓寶儀、卓依婷、楊鈺瑩等,但順序忘記了。但當時,也只是和父親一起從頭聽起,對歌手本身瞭解不是很多,就這樣,我們按部就班地“欣賞”完了前幾位歌手的全部歌曲。或許,12、3歲的年齡用“欣賞”一詞不是十分恰當,似有誇耀之嫌,但總感覺前面幾位所唱不是我喜歡的型別,或許是旋律,或許是某些內在的東西,總之吧,感覺缺了些什麼,卻又難以形容。高勝美、卓依婷、楊鈺瑩的聲線很甜、很細,而韓寶儀的聲線又很淡、很厚。甚至對於一個接受了6年小學教育的學生而言,都感覺她們的普通話不過關。後來,知道了這叫做港臺腔,那是3、4年後的事了。接著,一輪明月高掛空中,一位身著紅綢,秀髮垂肩,假臥於木船之中的少女,伴著繚繞的霧靄,婉轉的琴音,走進了我的視線——她的臉型圓圓的,五官算不上精緻,卻令人舒服。她輕吟“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無大喜大悲,只剩下淡淡幽情化作汩汩甘泉流入人心。歌曲……,還可以這樣唱?我在心中暗自發問,既驚喜又疑惑。
雖然那時還小,但是,我對蘇軾的《水調歌頭》並不陌生。因為,這首千古名詞於生活中任何細節,也是可尋其芳蹤的——語文老師上課時提到過,電視節目中看到過,而據此改編的歌曲,也聽過某位歌手演唱,她或許是王菲吧。然而,我並不知道這是當年專為鄧麗君量身打造的單曲,其他人只是翻唱罷了。王菲的嗓音空靈澄澈,鄧麗君的嗓音悠揚婉轉,細細品來,後者似乎更適合詞作意境,一字一句乃至一個音符在她的詮釋顯得那麼標準別緻、不流於俗。與我而言,便是從心底油然而生出一種發現了新大陸般的欣喜。
餘音未絕,新音又起,一首首古風與現代氣息交融的單曲混著場景映入眼簾,《獨上西樓》、《我只在乎你》、《在水一方》、《漫步人生路》,接著,兒時的困惑油然而解——原來,兒時熟悉的三首歌的演唱者正是鄧麗君小姐啊,實至名歸,確實是實至名歸!這幾首歌曲中,《獨上西樓》,哀怨悽婉,清唱、獨白部分尤見功底,道盡後主亡國之恨;《我只在乎你》,懇求中帶著期盼,道盡女子對心上人的不捨與依戀;《在水一方》,于山水間,一架輕舟載著女子對心上人的執著,乘風破浪,至死不渝;《漫步人生路》,艱難的人生中充滿著堅韌,教人不捨,勇往直前。
我最喜歡《我只在乎你》這首歌曲,鄧麗君的演繹堪稱完美無瑕,而歌曲本身也不像一般情歌那樣俗不可耐。字裡行間,一位女性在對意中人的懷念中連連向自己發問“如果沒有遇見你,我將會是在哪裡,日子過得怎麼樣,人生是否要珍惜?也許認識某一人,過著平凡的日子,不知道會不會,也有愛情甜如蜜?”數句歌詞,道盡酸甜痛楚,令人回味無窮,驚歎於慎芝女士填詞水平之餘,不得不為鄧麗君的演唱功底叫絕。
高一那段時光,只要一有閒暇時間,或走路時,或睡覺前,我總會拿出MP3,戴上耳機細心聆聽著這首來自於遠方的Teana之音。以致於後來不知聽了幾百上千遍,它的每字每句、每個音符,我早已爛熟於心。
一直到今天,我上了大學三年級,手機裡依舊會儲存上這些歌曲,載著童年的回憶,不絕於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