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產業經濟研究

    中超聯賽冠軍隊都有解散風險,並不是足協造成的,但是足協還是誤判了球隊的形勢,雖然以賽會制完成了2020年的比賽,但是現場觀眾的感覺和主客隊的比賽氛圍都差了很多,這些為2021年的聯賽埋下了隱患。

    從這張中心城市的圖表中可以看到,2020年比較2019年,日均的客流大幅下降,同比2019年基本上五成到七成的客流量,就是疫情導致大家開始居家,連基本的出行都減少了三成以上。說明參加集體活動,旅遊,商務旅行的大幅減少,這對體育賽事的影響是巨大的。要知道體育賽事是廣告費來支援的,人多才能平均下來廣告費,沒有人觀看成本就太高了。

    賽會制說白了就是集中空場比賽,透過直播方式讓觀眾觀看,這直接減少主隊的門票收入和主隊所在地的球迷熱情,大部分時間主隊都在海外集訓,比賽也不在本地,不能現場觀賽,主隊的主場設在哪裡,似乎也沒有那麼重要了,所以建業移到洛陽,石家莊永昌挪到滄州,可能還有要挪的,一句話,樹挪死,人挪活,肯定政府能給點支援。

    球員和俱樂部的矛盾在加劇,球員雖然是高薪,但是經常面臨成績好就失業,成績不好反倒還不錯的窘境,有的打針上場,就是為了贏球獎,但最後關頭卻要看俱樂部臉色。所以說比賽的公正性和權威性在下降。特別是天津泰達和武漢卓爾,為了保級一個下半段瘋狂引援,一個丟擲5000萬的保級獎金。這都造成了今年的各種後續問題。

    當然足協都有應急預案,不過就是從中甲遞補就好了嗎?但是可以說,職業足球離完全市場化還有很大的差距。

  • 2 # kingsky1

    繼續堅持限薪及俱樂部中性名改革。直到搞垮中國足球為止。

    並不是個人有什麼偏見,人家限薪也好,企業中性名也罷,都是有前提的。那就是青訓基礎好,上邊高新,壓制了年輕球員的影響。至於企業是否負擔過重?那偏偏不是你足協該考慮的。

    這下好了,本來就沒多少人練足球,你這麼一折騰,下邊的積極性會更低。沒有大牌外援,沒有品牌效應,誰還來投資足球呢!等撤資吧。

  • 3 # 呂山

    足協考慮得比較簡單,給俱樂部收屍不需要他們,他們唯一要處理的就是登出這些俱樂部,之後向下一級聯賽發出升級通知,泰達和蘇寧解散將會由杭州和滄州遞補,足協不會為消失的球隊掉一滴眼淚,他們眼裡這些球隊是咎由自取,足協也不會為自己以前的監管失職有一絲一毫的歉意。

    其實說到根本,也確實是這些俱樂部自作自受,如果只求混在中超,小投入雖然混得不太風光,但是可以生存。也可以為投資方起到一些宣傳作用,球迷有了歸屬感,球隊也可以慢慢成長。但在中國足壇泡沫的大環境下,一些投資人好大喜功,被虛假的繁榮衝昏了頭腦,大規模的擴張,引入天價外援、不切實際的築建王朝。他們雖然用金錢堆砌了一個冠軍,但是輝煌過後卻是一地雞毛。足協並沒有逼著他們去引進高價外援,瘋狂的擴張,所以這真是怨不得足協。

    足協的限薪令來得太晚,有人退出也有人繼續希望進入中國足球圈,雖然現在中超遇冷,但是也可能有些企業認為是到了抄底的時候,以前10億資金根本玩不轉足球,但是現在如果有10億的話,確實可以在中超經營兩年,對某些企業來說可能還是值得的,因為有的企業一年廣告費也能花掉上億,效果還不一定會比投入足球更好。

    因此,雖然有很多企業退出了中國足壇,但是足協還是不愁找不到不知死活的後來者,他們會一年一個臺階的入坑,在中超是引那些地方性國資入圍,在中甲中乙繼續可以找民營企業注資,足球還是中國影響力最大的運動,這一點不可否認,所以足協依然是以前的足協,他們並不操心未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不是能量守恆嗎,聲音的能量哪裡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