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龍女5505
-
2 # 路漫修遠上下其索
中國歷史上女主臨朝稱制建年號的僅武則天,武則天以太后名義臨朝稱制二十四年,建了4個年號:光宅、垂拱、永昌、載初。
中國歷史上年號的由來。在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年號出現在西漢漢武帝時期,年號為建元(前140年—前135年)。此前的帝王只有年數,沒有年號。據清朝趙翼的《二十二史札記》考證,年號紀年是在漢武帝十九年首創的,年號為“元狩”。《漢書》上記載說,前122年十月,漢武帝出去狩獵,捉到一隻獨角獸白麟,群臣認為這是吉祥的神物,值得紀念,建議用來記年,於是立年號為“元狩”,稱該年為元狩元年,並追認元狩前的年號建元、元光和元朔。
臨朝稱制由來。古時後宮是不能上廳堂的,所以後妃要掌權就要“臨朝”,從開始皇帝的命令專稱“制”、佈告公文稱“誥”;后妃掌權之後其命令自然也要上升到皇帝的級別,於是就叫“稱制”。通俗地說,雖然不是皇帝,但在一定時期內定理國家,權力相當於皇帝。皇帝一死,皇子當立;皇子自己不管理國家,只享受名義。皇后被升為皇太后,一概大小事務都管,叫太后稱制。上朝的時候,皇帝坐在御座上,太后站一身後或者垂一道簾子,在簾子後面說話。太后的話相當於聖旨,叫制,制就是皇帝的命令,太后所說的話相當於皇帝時,也說下詔,一般可說是下制。
中國歷史上的臨朝稱制。最早進行稱制的太后是呂雉,漢高祖時的皇后,漢惠帝的皇太后,史稱呂后。也叫呂后稱制。《史記》有《呂后本紀》,是把呂后當成像皇帝一樣,《漢書》有《高後紀》,因為是“高皇帝”的皇后,所以尊稱高後。後來臨朝稱制的有:
漢平帝時的太皇太后、東漢漢殤帝的母親鄧綏、漢少帝太后閻姬、東漢順帝皇后梁氏。晉明帝的皇后庾氏、晉康帝的皇太后褚氏。北魏孝文帝時的文明太后。南朝陳高過的皇后柳敬言。後漢隱帝時的皇太后。唐高宗皇后武則天、唐中宗韋后。
宋仁宗養母劉皇后、宋真宗的楊淑妃,宋英宗的曹皇后、宋神時的皇太后向氏、宋哲宗時皇后孟皇后、宋欽宗時的隆佑太后。
南宋寧宗時的太皇太后吳氏、宋理宗的皇太后楊氏、宋端宗的楊淑妃。
遼太宗耶律阿保機的淳欽皇后述律氏、遼聖宗耶律隆緒的皇太后睿智皇后蕭氏、遼興宗的欽哀皇后。
元定宗昭慈皇太后、元定宗欽淑皇后、元文宗卜答失裡皇后。
明英宗太皇太后張氏、
明光宗的鄭貴妃。
清穆宗同治皇帝時的上母后皇太后徽號曰慈安,聖母皇太后徽號曰慈禧。
臨朝稱制與稱帝的區別。所謂的"稱制",應該不只是行使皇帝權力之意。雖然女主臨朝、親裁政事,但在釋出命令的時候,並不是直接使用懿旨,而仍是以幼帝的名義,用制書的形式頒行天下。 這麼做的用意有兩點,第一:即使皇帝年幼,仍然不能剝奪其在位的事實。所以太后只能代表幼主的意志,代行職權,而不能取代他而逕自下達命令。第二:為避免將來皇帝成年親政後,太后會以懿旨干預政務。所以太后只能以皇帝的名義釋出詔書,以杜絕將來產生皇權二元化的流弊。 女主"臨朝",卻以幼帝名義"稱制"的原則,一直到清末的慈禧太后依然遵行不替。 若是皇后代夫行政,也只是皇帝本身的特許與縱容。不管皇后的權力有多大(例如武則天),其身份也不過是皇帝的助手或秘書,不能算是取代皇帝執政,所以詔書仍算是皇帝本人意志的體現。因此,皇后即使"臨朝",也不能算是"稱制"。
中國歷史上唯一公認的女皇帝——武則天,是使用年號最多的帝王。公元690年稱帝,67歲即位,使用了14個年號:天授、如意、長壽、延載、證聖、天冊萬歲、萬歲登封、萬歲通天、神功、聖歷、久視、大足、長安、神龍。如果加上武則天以太后名義臨朝稱制時期的4個年號:光宅、垂拱、永昌、載初,那麼,武則天就使用了18個年號。
附:歷史上臨朝稱制女人名單
【西漢】
高祖呂太后
孝元王太后(王政君)
孝平王太后王嬿(孝平皇后,新朝建興帝王莽的長女,孺子嬰當皇太子時的太后)
【東漢】
章德竇太后 [1]
和熹鄧太后
安思閻太后(閻姬)
順烈梁太后
桓思竇太后
靈思何太后
【東晉】
明穆庾太后
康獻褚太后
【北魏】
文明太后
靈太后
【唐朝】
武則天(臨朝稱制二十四年,在位十五年,為中國唯一的女皇帝。)
大唐第一位皇太后武則天,亦為中國唯一的女皇
韋皇后
【遼朝】
應天皇太后
承天皇太后
法天皇太后
【西夏】
沒藏太后
大梁太后
小梁太后
【北宋】
劉太后(劉娥)
曹太后
高滔滔
向太后(向皇后)
【北遼】
蕭德妃
【西遼】
感天皇后
承天太后(即承天皇帝耶律普速完)
【南宋】
楊太后(楊淑妃)
謝太后
【元朝】
乃馬真後
海迷失後
卜答失裡後
【清朝】
慈安太后
慈禧太后(掌握晚清實際大權共四十七年,為中國曆代后妃之最。)
隆裕太后
回覆列表
歷史上女主臨朝稱制有的都沿用幼主新君的年號,有的為彰顯自己權威和地位,會更改年號,如唐朝一代女皇武則天就改了十幾個年號,她也成了歷史上更改年號最多的女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