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老片推薦

    現代的人浮躁,人浮於事,不會也很少有人去追求精神層面的事情,也可以反過來說,你我沒有去追求精神層面,不是沒有這樣的文學佳品及人物,而是我們沒有到那一定的層面,沒有發現,也沒有人去推廣。

    就目前來說甚至這些都是小眾化的產物了,早時的的唐詩宋詞也是要配合歌者,樂器來表達的一種文化,就現在流行較為深遠的,個人認為林夕,方文山等詞作者也有他們特定的屬性文化,也可以說是當代的唐詩宋詞。

  • 2 # 江上客舟

    流行歌曲,如果拋開了音樂,單從詞而論,有些就是好的詩詞,不過被音樂的光環罩住了,變成了燈下黑。民國初期,有一首流行歌曲,黃鶴樓,你看,其一

    獨自豋臨黃鶴樓,萬千風光眼中收,千帆容易隨波去,一棹艱難赴上游。其二,獨自豋臨黃鶴樓,幾番革命血痕留,血痕幻作鮮花朵,插遍朱門仕女頭。一點不輸於唐詩宋詞。再有,比如朱德的,群峰壁立太行頭,天險黃河一望收,二岸烽煙紅似火,此行當可慰同仇,完全可比肩王昌齡萬里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那首,問題現在可欣賞的東西多了,對此不注意了。

  • 3 # 層城鵷雛

    題主的觀點太片面,今人也可以寫出媲美古人的好詩詞。至於能不能流芳百世,需要經過時間的考驗。當代詩人也很多,名篇佳作多如繁星,只不過缺乏傳播媒介,不被大眾所熟知。

    當代的大多數詩詞,說得好聽點就是“為賦新詞強說愁”,說得不好聽就屬於“無病之呻吟”,給人一種空洞無物、浮誇的感覺。詩歌屬於冷門,小圈子裡的人互相吹捧,互相誇讚,形成了不良風氣。更有甚者,容不得別人的絲毫批評和異議。其實這樣做並不好,不利於詩詞整體水平的提高。

    不要以為古人寫的都是好詩,古人好的詩篇都給留下來了,差的詩篇都被歷史給無情地淘汰了。拿古代的最高水平詩詞來和今天的平庸之作對比,對於當代詩詞而言是不公平的。即使是古人,名篇佳作的比例也很低。比如全唐詩一共五萬餘首,其中最最經典的只有三百多首,好詩的比率只有0.6%。經得起時間考驗的,能夠流芳百世的作品,皆是名篇中的名篇。

    今天的詩人大多是業餘愛好者,專業詩人很少,當代詩人的水平參差不齊,其中不乏大家,他們的詩作很有古意,不敢說能夠流芳百世,至少屬於名篇佳作吧。比如當代人寫的三首吟詠家電的小詩:

    冰箱

    生來七尺冷心腸,能結人間四季霜。

    也知煙火也知味,藏了雲廚一半香。

    洗衣機

    身非吳越女兒家,汲水泠泠也浣紗。

    不解千年效顰事,為君轉得淨生涯。

    空調

    城市高樓夜未央,不辭鎮日吐清涼。

    誰知心內成焦渴,窗外長流淚一行。

    這三首詩獲得了河北衛視《中華好詩詞》詩詞創作大賽的一等獎,這三首詩老瓶裝新酒,古韻悠悠。當代人的詩詞水準可見一斑,像這樣的優美詩詞比比皆是。當代人只要用心,是能夠寫出好詩詞的。至於能不能成為永恆的經典,留待於後世去檢驗。

  • 4 # 意會勝言傳

    垃圾太多,蓋住了珍珠。要經過百十年後,珍珠才能浮出水面。

    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普羅大眾及專家學者沒有慧眼識珠的能力心思。

  • 5 # 不空色

    關於這個問題雖然問的非常缺乏基本的一個對歷史規律或者社會發展規律的常識,但是對於現在多數人除了初中以及高中能夠系統的從歷史課本上學習到一定的系統知識外,都是以碎片化的認知為主,所以這樣的一個情況還是比較嚴重的,這裡就簡單的對這個問題以及缺乏這方面史觀的朋友做一些簡單介紹!

    文化以及藝術品的時代性

    題目中說的為什麼當代沒有唐宋那樣的繁榮藝術現象,其實題主是以已經固化的慣性認知來看的,如果可以以一個唐宋人的角度來看現代的文化藝術的情況,可能會大為改觀。

    那麼為什麼會有題主這樣的看法呢?

    那就是沒有從歷史的大背景去看唐宋時期的文化發展。

    唐宋時期屬於封建君主專制的成熟階段,文化體制的發展也在創新成熟的狀態。由於魏晉南北朝的幾個世紀的混亂,唐宋的大一統,以及經濟生活的迅速發展狀態彌補那一階段的文化滯後。科舉制度隋朝才開始推行,印刷術在宋代才成熟,所以有才學計程車子才開始展現以及的才學,而宋代印刷術的成熟不用說推動了這一趨勢。但是科舉制下的教育只是少數人能夠接觸的,其他進入不了仕途的落魄文人只能進入世俗文學,更多的人只能務農或者從事商業。

    而再來看看當代為什麼會覺得文化上沒有唐宋的繁榮呢。首先來看從歐洲文藝復興和啟蒙運動之後,呈現著各個藝術門類的爆發式發展,而中國在鴉片戰爭以後也不斷接受著西方文化的撞擊,不斷吸收改進形成符合國情的本土文化以及藝術風格。在到近現代,教育水平的不斷提高,不斷創新的文化藝術,以及現代傳媒的高速發展,各種文學藝術充斥著人們的生活,對於大多數的藝術門類都多少了解。

    一個人如果在一群藝術家居多的群體呆久了,再回去一個平民居多的群體,他自己會自覺的和少數的幾個藝術家站一起!

  • 6 # 詩詞學院

    你怎麼知道的?

    你站在百世之後的路頭嗎?

    如果沒有,

    請你閉嘴

    ——讓時間說話!

  • 7 # 蘭香如夢原創詩詞

    這個年頭,愛讀詩書的人已經越來越少了,何況專門去研究古詩詞的平仄韻律。現在更多的詩作成為了心靈雞湯,朦朧派系列。這種作品,想到哪就寫到哪,隨手拈來。粗俗陋習線條共存。正是這些現代詩,大多很難讀懂作者其中想要表達的意思,也只能是寫作者自賞自娛了。

    近代以林徽音、徐志摩為代表等現代詩作的巨匠們,是不可能與古代的李白、白居易、蘇軾、辛棄疾、李清照、陸游、陶淵明、周邦彥……等人相比較的。

    古人從小就學習詩詞《聲律啟蒙》《笠翁對韻》,枕在詩詞中浸染一生,漚心泣血,所求精益。只都關係到每年的科舉考試,所以,不得不作努力而求達到最好。

    古人詩詞的基礎,今天大多數人也只是望其項背。由於現代詩的語言太過於直白,並且不加修飾,更是缺少優雅動人的介面,難與古詩作比對。自然中好的會傳頌千古,不好的就被淘汰了。

    不同時代視覺上產生的不同,藝術多樣性的變化,使越來越多人趨向於簡單直白的語句,所有的寫作手法,更難以超越唐宋詩詞。

    有人瞥見你

    換內衣時

    一剎那間

    露出酥胸

    但、一縱而逝

    轉眼又消亡

    以上的現代詩是從《霧女集》中擷下來的,這種直白的句子,缺失了靈動雅緻,留下的只是幾分粗俗。另再取這首韋莊所作的《酒泉子》詞來分別對比:

    月落星沉,樓上美人春睡。

    綠雲傾,金枕膩,畫屏深。

  • 8 # 張科7850

    我來試著說說我的看法。未必正確,權且拋磚引玉吧。

    我們現在所說的“唐詩宋詞”,唐詩,通常是指格律詩;宋詞,是指按“詞牌”填的曲子詞。有了格律的限制,創作的難度陡然加大。

    什麼叫“格律”?簡單地說,律,就是寫一句話(造句),平聲字(一聲二聲)與仄聲字(三聲四聲入聲)要錯落起來使用,朗誦起來有起伏感、有律動感;格,就是格式化,就是固定化,都得遵守,誰也不能破壞。至於押韻,就不囉嗦了,詩詞當然要押韻。

    由於有“固定格式”的限制,在嚴苛的條件下,能寫出好的作品,當然就讓人拍案叫絕了,要挑大拇哥滴!

    為什麼唐詩這麼有名氣?我認為這與當時的社會風氣、社會制度有天然的關係。唐朝是一個思想開放的朝代,老公公娶兒媳婦、大兒子娶小後媽,沒人覺得怎麼怎麼地了,很正常,幹就是了!甚至有人出來歌頌:“在天願做比翼鳥,在地願做理連枝”。還有人提出,李唐,與胡人有著密切關係,與傳統的中原文化還不太一樣。我們都知道,“藝術產品”與“工業產品”是絕對不一樣的。“工業產品”要求標準化、零部件可互換,能批次生產;“藝術產品”正好相反,要求個性化、獨一份、我就是我!開放包容的唐朝就為創作者提供了很好的創作氣候。民國時期也是這樣。皇帝一不在了,全國立馬就亂套了,誰都可以上房揭瓦。這樣的氣候就比較適合藝術家搞創作,也容易產生大師。春秋戰國時期也是如此。

    宋朝與唐朝還不太一樣。自匡胤同志杯酒釋兵權之後,整個宋的國策就是重文抑武。文人的社會地位很高,生活條件很優越。平時吃吃茶、喝喝酒、旅旅遊、徒徒步、唱和唱和。所以,宋詩的文人氣息很重,講究細膩,喜歡用典。宋朝社會是“唱和唱和”的社會,文人沒事逛逛青樓、哼哼“嘎調”、填填詞、唱唱曲兒。這無意中就把“詞”推向了一個高峰。

    今天也有不少詩人,也寫出了比較好的作品,可為什麼卻很難達到唐詩宋詞的高度呢?

    首先,時代不同了。打個比方,中山裝是民國時期的產物,現在的人如果再做中山裝,很難做到民國時期那麼地道。布料、衣釦、裁縫等等,都難以達到當時的起碼要求。但是,今天我們能生產的面料,尤其是化纖的,古人也做不出來。我小的時候,我門鄰居的中青年婦女很多都在家做手工刺繡,為外貿加工;現在的婦女,有幾個會繡花的?古代,學童很小的時候就要學詩詞格律、學對仗(對聯),現在的孩子基本不學這些了。時代不同,傾向不同。

    其次,今天的人們對漢字的駕馭能力遠遠低於古人。漢字都沒學好,如何能做出好詩詞?!今天的人比較熟悉雙音節或多音節的詞彙,對單音節詞彙把握不是很好。所以,讓今天的人用文言文寫作文,會覺得很彆扭、很不適應,當然也就寫不好文章。文言文的特點是一個字一個字地往外蹦,比如:毫端蘊秀臨窗寫,口角噙香對月吟。這是從寫作的表達方面說的。

    再次,詩的本質到底是什麼?我的看法是,詩,就是朗誦起來有韻律感的文章。這種韻律已經接近吟唱了,已經具有美感了,已經帶出內心的激情了。所以,我們通常是先作詩,再譜曲,因為它們的韻律感是一致的。所以,我們把詩劃歸到藝術作品範疇。有些人以為句子短,分分行,押押韻就是詩了,或者寫得精煉就是詩了,不是的。我們可以想一個問題:東北小品的臺詞往往句句押韻,一套一套的,為什麼?還不是讓人聽了愉悅嗎?詩的本質就是讓人聽了能產生愉悅的句子。如果內容好,寫得精煉,就是好詩了。咱先說什麼叫詩,再研究什麼是好詩。

    最後,想說一個“受眾”的問題。“受眾”是文藝理論的一個術語,其實就是文章的讀者、歌曲的聽者、電影的觀者等等,就是欣賞者。“受眾”的欣賞水平的高低會反作用於創作者。我們都捫心自問,我們讀唐詩宋詞,也強迫孩子學習背誦一些唐詩宋詞,我們學進去了嗎?我們真的理解和領會了嗎?我們大人如此,我們的孩子呢?我們的欣賞水平在一分,卻要求作者的創作水平達到十分,現實嗎?現在的社會才是制約我們很難寫出唐詩宋詞那樣的作品的最關鍵的、最複雜的因素。對此,由於本人水平有限,有些話說不好,有些話不好說,所以,只能說這麼多了。

  • 9 # 司琅

    不同時代有不同審美,我們以為精美的卻未必能後世流傳。

    不足百世何談流芳?

    你如何確定上面這句話就不能流傳百世了?

  • 10 # 唐門吹水

    在這裡用以前看過的一篇歷史幽默來說說唐詩宋詞。

    唐詩基本可以總結為:田園有宅男 ,邊塞多憤青 ,詠古傷不起, 送別滿基情。

    宋詞基本可以總結為:小資喝花酒 ,老兵坐床頭 ,知青詠古自助遊, 皇上宮中愁 ,剩女宅家裡 ,蘿莉嫁王侯, 名媛丈夫死得早, 美眉在青樓。

    哈哈,當然這是開玩笑的,姑且笑之。

    首先,我覺得題主的這個說法很片面。

    唐宋兩代離我們有多久了,經過上千年的歷史沉澱,流傳下來的優美詩篇也就是那麼多。唐詩三百首,也不是每一篇都是佳品。宋詞,對多大多數人來說,有很多都是用美麗詞藻堆砌出來的文章。通篇華麗詞藻,卻又拗口的很,費勁心思才能猜透詩人要表達的意思。當然,宋詞也有很多流傳千古的作品。比如,蘇軾,辛棄疾,李清照,范仲淹等等詞人的作品。古代“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科舉之路,註定了文人學士只有飽讀詩書“售與帝王家”,這樣也給詩詞帶來很大的發展。

    其實,當代也湧現出了一大批優秀的詩人,他們的許多作品也都膾炙人口,非常值得我們欣賞。舒婷,席慕蓉,汪國真,顧城,海子等等,這些當代優秀詩人的作品也曾經影響了整整一代人。

    在這個百花齊放的年代,詩歌在文學的大舞臺上已經不是唯一,各種文學體裁形式的出現,給詩歌的發展也帶來很大問題。特別是文化快餐的興起,也給詩歌帶來了很大的挑戰,以致於詩歌已經很難被年輕人所接受。

    不過,只有歲月才能見證歷史,或許在若干年後,當代這些詩人的優秀作品也未必就不能流傳千古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人說日本人戰敗後都會切腹自殺,為何戰敗後日本天皇沒有切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