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不正經的軍棍

    美國強大,這是公認的,二戰期間,美國要遠比蘇聯強大的多

    二戰期間,戰火燃燒整個歐洲大陸,蘇聯作為二戰歐洲的主戰場,蘇聯憑藉強大的工業基礎和戰爭潛力,最終扳倒了德國。美國參戰後,給盟軍注入了一針強心劑,最終,美國和蘇聯力挽狂瀾,獲得了戰爭的勝利。

    新的戰爭

    我們都知道,二戰結束後,美國蘇聯開始了幾十年的對峙局面,互相進行軍備競賽,進行了幾十年的冷戰。而蘇聯,就是在二戰中成長髮展壯大的,但是美國在二戰參戰時就是無比強大了。

    美國蘇聯在戰後都將對方看做頭號敵人,美蘇爭霸,不可避免。北韓戰爭越南戰爭,都是美國蘇聯之間的較量。這兩個國家,可以說主導了世界的格局和發展。

    二戰期間到底誰更強

    我們先看二戰期間美蘇軍工的對比

    蘇聯的T34坦克,效能好、產量大,打的德國滿地找牙。美軍的謝爾曼坦克雖然遜色很多,但是數量多,數量上有絕對的優勢。而飛機方面,美國則是更勝一籌,甚至一年產量有10萬架。

    我們看下美國蘇聯武器產量

    ▲美國武器生產表

    ▲蘇聯武器生產表

    這樣,一目瞭然了吧,誰更強,一對比就知道了。而且整個戰爭期間,美軍總共造了150多艘航母,軍艦更多,下餃子一樣,一天一艘軍艦,一週一艘航母,這個實力是非常強大的。

    武器產量對比,是最直觀的一個對比,這就代表國力,國力強的,產量才能高。那麼美國無疑就是第一大國了,這一點問題沒有。

  • 2 # 路上LS588

    二戰時期蘇聯軍隊大大強於美軍,無論從武器裝備和土兵戰鬥力蘇聯都大優於美國!但在戰略眼光和經濟實力運作方面美國無人能及!蘇聯更是無法於之比擬的!美俄在誰是全球老大地位的爭奪中屢戰屢敗,步步捱打!讓美國兵不血刃的擊垮崩潰了!到現在窮的只能捲縮在牆角抱著核武器呲牙吼叫恐嚇來犯者!本是一個可以傲視群雄的王者,為何幾在十年間崩塌沒落?這值的我們深思!

  • 3 # 李渝泉1

    二戰時當然美國比蘇聯強大了。美國綜合實力強大,大工業製造和生產能力超過蘇聯,科技發展也超過蘇聯。美國有先進的軍事武器,如航母,b29轟炸機,戰爭末期還有原子彈,這些蘇聯都比不上。有部隊方面來比較,美國海空軍佔上風,蘇聯陸軍佔上風。論人口資源,美國超過蘇聯。美國還有一個被大洋相隔遠離歐亞的地理優勢,敵國是到蘇聯的地區打仗,本土損失嚴重,而美國是跑到他國打仗,這樣本土基本不受損失。還有個時機優勢,別的國家都打了幾年戰爭,兩敗俱傷時,美國才於41年底加入戰爭,而在這之前已經大獲漁利,佔盡便宜,加入戰爭以後,除珍珠港被偷襲之外。基本沒吃過慘重損失的虧,世界上的強國都死傷慘重,損失巨大,只有美國最後是付出皮毛損失,卻發足了戰爭財。

  • 4 # 606624842

    其實這個很難說明,當時美國的工業水平非常高,能製造大批次的標準化武器。而蘇聯也能製造大批次的武器。在海軍方面蘇聯的軍隊絕對是比不過美國的。在陸軍方面美國和蘇聯都有大批次的坦克,在數量上美國佔優,在質量上蘇聯佔優。美國的數量,主要體現在它有大量的戰車上。在質量方面,蘇聯在生產斯大林號之後,可以說不用說了。在空軍方面兩方都沒有太大顯著的成就,所以我也不好評論。不過總的來說,我覺得美國強一點,因為當時的蘇聯已經油盡燈枯,瀕臨死戰了,當時蘇聯的工業幾乎停止,而美國則全部保持完好並將工業投注於戰爭。在美國大量的經濟下工業可以超水平的發揮。

  • 5 # 中國球喲

    二戰遠離美國本土,美國向包括蘇聯在內的同盟國憑藉《租借法案》對其進行援助,有軍火(武器彈藥),也有軍需品(衣服食物),珍珠港事件爆發後,還大量出徵,不管是太平洋戰場還是歐洲戰場,武器裝扮也佔優,大規模裝備m1半自動步槍,把98k德棍壓著打,小日本只能板載。

    蘇聯被佔領大半的歐洲領土,重要的就有糧倉烏克蘭,高加索石油產地也在威脅之內,不是美國援助,戰爭局勢很不好說,蘇軍素質普遍低下,svt-38/40半自動蘇軍步槍只裝備海軍精銳,陸軍拿著波波沙衝吧,但蘇軍像不怕死一樣,一波又一波因為如果蘇軍認輸,就是亡國,所以戰鬥意志上蘇軍更勝一籌。

    俄羅斯雖大,但我們已經無路可退,身後就是莫斯科。

  • 6 # 方圓論壇

    先說軍事。很多人都已經二戰時期蘇聯的軍隊戰鬥力很強。但其實不然,整個二戰期間蘇聯和德國的戰爭中蘇聯幾乎沒有一場真正意義上的勝利。當時的蘇聯對上德國簡直是一敗塗地,最後靠著從軍人反省院放出來的一批軍官補充軍隊才堪堪抵擋住德國。蘇聯之所以能夠抗住德國一方面就是靠人命堆,另一方面在德國攻入斯大林格勒的時候靠嚴寒的氣候拖著德國。斯大林說過,寒冷是蘇聯人的朋友。這話沒錯。德國士兵一方面極度不適應蘇聯的冬天。另一方面德國坦克槍械設計太過精細,在寒冷的冬天故障率極高,這樣是德國的制約條件之一。即使是這樣,蘇聯也照樣打不過德國。只能是死死拖住德國。直到美國參戰後,在美國的大批物資以及武器裝備支援的情況下,蘇聯才略有好轉。之後由於德國物資短缺,兵源損失後補充苦難這才讓蘇聯抓住機會在德國身上撿了點便宜。但每次蘇聯都付出了慘重的代價。

    再說工業能力。二戰時期的美國工業能力排名世界第一。遠遠超過了蘇聯的工業基礎。當時美國GDP總額高達2000多億美元。依託強大的經濟能力。美國同時也建立了全世界最強大最具活力的工業體系。年產鋼量達到2800萬噸。居世界之首。美國參戰之後,美國不光負擔了自身的補給,還負責了蘇聯和英法聯軍的部分補給。由此可知美國的後勤補給有多麼強大了吧。二戰時期美國飛機年生產量40000架,坦克年產量20000輛。工業之強由此可見一斑。

  • 7 # 王保平安

    初期,美國軍隊實力與羅馬尼亞不相上下。關鍵在於美國的動員能力和軍備。參戰第二年,美國就訓練了幾百萬軍人。經過一段時間的演練,美國軍隊已經成為能征慣戰的虎狼之師。同時開闢了兩個戰場,即歐洲戰場和太平洋戰場,而且都是主力。其軍備供應著全部盟國,幾乎每個戰場都有美軍身影。戰爭後期,美軍更是達到一千多萬人。其最讓人吃驚的是強大的後勤供應和運輸能力。

    俄羅斯早期損失很大,有經驗的軍人都成了俘虜。後來的軍人都是平民,少有訓練,在實戰中傷亡很大,所以始終技戰術水平上不來。軍備供應也不行,多虧了美國英國的援助彌補了很大不足。

    俄羅斯空軍不行,海軍聊勝於無,陸軍訓練差。美軍海空軍超強,陸軍也不輸俄軍。

    兩者相比,美軍完勝俄軍。

  • 8 # 北京最大的四合院

    蘇聯

    由於蘇聯在二戰中主要的作戰方面,幾乎集中在了陸軍上,故而擁有二戰時期軍隊數量最多的陸軍,裝備精良,武器先進。而相對的海軍,則基本處於無用武之地的境地。而空軍(歐洲部分)則在二戰初期被德國打的幾乎全軍覆沒!然而,蘇聯在當時也是世界數一數二的工業國家,依靠著盟軍的援助物資,短期內迅速恢復元氣並且開始大規模反攻,並依靠其強大的陸軍最後迫使德國投降。其陸軍所裝備的T34/85型坦克、“喀秋莎多管火箭炮”等在當時世界陸軍裝備中也算的上梟楚了。而海軍真的沒什麼能拿出手的。

    美國

    美國的參戰最大的助推器是日本,正是由於日本的偷襲珍珠港,成功的把美國拉進了二戰,從此太平洋戰爭爆發。而在美國參戰中,美國唱主角的兵種是海軍,陸軍以及空軍是輔助(包括歐洲戰場)。而美國依靠其強大的工業體系以及經濟實力做後盾,全力建造艦艇。在整個二戰中,美國海軍的規模從世界第三躍升至世界第一,其建造的艦艇不論排水量還是火力方面,均為世界第一,短短三年多的時間,就建造了包括護航航母在內的150多艘各種航母以及以“衣阿華”戰列艦為代表的N級多艘超級戰艦。然而,它的陸軍所配置的重灌備則以“謝爾曼”為代表的中型坦克。但空軍方面也是建造了許多世界頂級戰機。

    這裡不得不提美國的對外援助

    美國所生產的各種武器裝備大規模的援助了同陣營的其他國家,比如:蘇聯、英國、法國、中國等等。充分體現了美國的世界工廠地位。而這些都是倚仗著美國強大的經濟實力。

    由此可見,從整體而言,美國無異於強過蘇聯很多,但是如果是單兵種對比的話,我覺得是美國海軍以及空軍強過蘇聯,蘇聯的陸軍則遠遠的強過美國。所以說,兩國各有優勢。

  • 9 # 獨舌視界

    縱觀整個二戰,美蘇的表現各有千秋:蘇聯憑藉戰前的幾個五年計劃,建立了比較完備的軍工體系,才得以在蘇德戰爭初期扛住德軍的強烈攻勢;美國憑藉強大的工業實力,在遭受日本偷襲太平洋艦隊後,不僅開足馬力重建太平洋艦隊,反守為攻,消滅日本主要海空力量,而且成為盟國主要的物資來源,將大量的火炮、飛機、坦克等軍用物資源源不斷的輸送到各盟國。今天,我們就來簡單地分析一下,二戰中的美國和蘇聯,哪個更為強大?

    單純的看經濟基礎,美國當然是碾壓蘇聯。早在1890年代,美國就取代英國成為了世界第一經濟強國,進入20世紀後,尤其是一戰期間,美國透過向交戰國售賣武器,大發戰爭財,創造出1920年代的經濟繁榮。1929年,一場波及整個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危機率先在美國爆發,國力遭受重創,但隨著羅斯福新政的實施,很快緩過了勁。因此,“二戰”爆發前,美國的綜合國力依然是世界第一,蘇聯則排在第二位,英國排在第三位,德國排在第四位。

    美國正式參戰後,由於戰時體制的建立,經濟尤其是軍工產業高速發展,釋放出超大規模的產能,因此徹底擺脫經濟危機,可以說,是二戰的爆發徹底讓美國擺脫那場波及整個資本主義社會的經濟危機。

    在羅斯福看來,美國是“民主國家的兵工廠”,要為包括蘇聯在內的反法西斯陣營提供物質保障。在當時,蘇聯得到了美國的巨量援助,這是蘇聯能夠戰勝德國的重要原因。另外,英國能夠抵抗住德國“海獅計劃”的猛烈進攻,也得益於美國對其源源不斷的物資援助。

    戰爭前期,美國沒有出兵歐洲,其主戰場在太平洋。因此,美國陸軍的實力,必然落後於正在與德國裝甲陸軍浴血奮戰的蘇聯,而海軍實力,則要碾壓蘇聯,同時也碾壓英國。

    事實上,英國海軍在戰爭爆發後,早已獨木難支,如果沒有美國的援助,英國皇家海軍未必能封鎖德國,也不可能守住英吉利海峽,甚至連本土也有可能淪陷。

    對比一下空軍,美國陸航實力,要略微弱於英國和蘇聯,但海航實力,依然碾壓英國和蘇聯。總體來看,美國陸軍較弱,海空部隊很強,這是戰爭初期的局面。

    在諾曼底登陸後,美國陸軍實力大幅度增長。

    當然,在西線,諾曼底登陸後美軍打的很艱難,這說明其陸軍實力,要弱於德國,可在此時,美軍掌握了制空權和制海權,德軍很難翻身。

    還有一點,美華人的後勤保障力量極強,不僅保障了自身的後勤,也保障了整個同盟國陣營的後勤。在這種情況下,德國的陸軍優勢,很快盟軍的後勤保障優勢抵消,強大的德國陸軍在西線可以打疼美軍,卻無法消滅美軍、徹底消除西線的威脅,也沒有同盟軍決戰的本錢。不久之後,美軍打進了德國本土,而蘇軍在東線突破,包圍了柏林,德國敗局已定。

    戰爭結束後,美國陸軍的實力,大致與蘇聯相當,即使有差距,也不會太大,加之美國海空部隊的優勢,因此,1945年二戰結束的時候,美國的軍事力量,應該是超越了蘇聯。

    然而,維持上千萬人的軍隊,花費是極高的,既然戰爭結束,美華人也不想再花這個錢,所以搞了大裁軍,美國陸軍的實力迅速萎縮,很快被蘇聯反超。幾年後,蘇聯有了核武器,美蘇之間的軍事實力,逐漸趨向於平衡,但常規力量整體上講,美國強於蘇聯。

  • 10 # 紅色手電筒

    二戰中,肯定是美國的國力要比蘇聯強,美國當時號稱民主國家兵工廠,生產的軍用物資不只是把戰前只有幾十萬人的美軍擴充到一千二百萬,而且這1200萬美軍是吃的最好,掙得最多,穿得最體面,而蘇聯還做不到這一點,而且蘇聯還接受了不少美國的物資,作為自身工業生產的補充。美國的航空工業在二戰中有了巨大的發展。美國在二戰中生產了179.3萬噸的鋁,這些都變成上邊這些飛機了。規模龐大的美國海軍。

    二戰從本質上來說是一場工業能力的比拼,誰的工業能力更強誰就會取得的最終的勝利,而在戰前,美國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工業國,而蘇聯是老二,況且當時蘇聯的老二還是在頓巴斯地區沒有被德軍佔領,而在二戰中的一段時間中,頓巴斯是被德軍佔領,無法為蘇聯生產鋼材煤炭的。而美國則是拜兩洋屏障所賜,本土沒有落一發炮彈,整個新英格蘭的工業區沒有受到任何破壞。蘇聯的兵工廠,裡邊的主要勞動力是女工和少年,青壯年男子都上了前線。按照蘇聯人的說法,迫擊炮是挽救了蘇聯的武器。蘇聯迫擊炮效能優良而且數量極多。有了炮還得有炮彈才行。蘇聯的坦克工廠。美國的謝饅頭工廠

    蘇聯在1940年鋼的產量是1830萬噸,鐵是1490萬噸,而同期美國是6076萬噸,而且在整個戰爭中,蘇聯的鋼產量都沒有超過1940年,1942年是810萬噸,1943年是850萬噸,1944年是1090萬噸,1945年是1220萬噸,而美國是1941年7515萬噸,1942年7804萬噸,1944年8132萬噸。二戰就是一場拍鋼鐵的比賽,誰往對方腦袋上拍的鋼鐵多,誰就贏。德國從1941年到戰爭結束生產了5899萬噸鋼,而蘇聯是3970萬噸,但是加上美國的23451萬噸鋼,德國就被拍死了。

    對於美國來說,是同時投入了兩個戰場,一個是歐洲戰場,還有一個巨大的太平洋戰場,尤其是太平洋戰場的消耗也是巨大的,由於是以海軍為主要的作戰軍種,也就是以軍艦為主要的作戰兵器,軍艦這個東西,用鋼材更是海量,而美國在二戰中就僅僅是為了從美國本土運輸軍用物資的所謂自由輪的運輸船就下水了數千艘,而航空母艦更是下水了100多艘,當然這一百多艘裡邊,護航航母佔了80多艘,但是這個數量依舊是非常巨大的,整個戰爭中美國一共下水軍艦1025萬噸,而日本整個戰爭期間,軍艦下水只有105萬噸。至於蘇聯就可以忽略不計了。

    對於美國來說,用中國和蘇聯兩個大陸國家分別拖住了日本和德國的步伐,方便自身轉入戰時狀態,當美國強大的工業能力轉化成為戰場上的炮彈坦克的時候,軸心國的失敗就是不可逆轉的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請教大家汙水的合理化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