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思想代表王陽明?文學代表楊慎?能臣代表嚴嵩、徐階、高拱、張居正?廉官代表海瑞?醫學代表李時珍?兵法代表戚繼光?謀臣代表胡宗憲、譚倫?等等。滿清有哪些可與之對比?
15
回覆列表
  • 1 # 崑崙之柏

    大明朝嘉靖年間的名臣名士確實很多,比滿青267年的確還要多,與満清的文字獄肯定有關。大明嘉靖年間的名人名士有二十六名之多。而且這些人都在當時至今極據影響的人物,他們有:

    楊廷和、楊慎(楊廷和之子)、王守仁、張璁、夏言、曾銑、嚴嵩、嚴世蕃、趙文華、陸炳、楊金英、張經、胡宗憲、俞大猷、戚繼光、汪直、楊繼盛、王世真、徐渭、李時珍、唐順之、徐階、楊博、高拱、張居正、海瑞。袁崇煥

    他們每個人都有不簡單的歷史事蹟,他們之中也有幾個奸臣如:張璁、嚴嵩、嚴世蕃、趙文華、陸炳等。

    可見明嘉靖皇帝是一個開明皇帝,二十六名名臣名士僅六名奸臣,有二十名耿介名臣名士能同朝為官,特別還能容納海瑞這樣直接上書痛責嘉靖皇帝而沒有處死,嘉靖帝死後還為東南封疆大義,可見這一時期的政治是何等開明。你

    反觀大清朝的名臣名士何其少,主要原因他們長期打壓漢人的政策有關。整個清朝皇族不算也就這麼多:

    周希陶、章學誠、趙爾巽、曾國潘、佐宗棠、朱以海,詹天佑、張樂行、張煌言、張廷玉、張宗禹、張之洞、鄭板橋、李鴻章、伍廷芳、翁同龢、汪士慎、汪士鐸、蕭朝貴等。有很多人才被埋沒。

  • 2 # 魏東雙

    朝廷構架不同所致。

    明朝內閣與廠衛內外製衡,且權柄巨大,皇帝相對輕鬆(除洪武外)。所以名臣如雲。

    清帝相對勤政,是因對家奴和漢臣的不信任與提防。凡事親歷親為。清末多事,朝廷不得不倚重漢臣,才致名人輩出,並埋沒了大清國。

  • 3 # 這些歷史要讀

    不可否認的是,明朝嘉靖至萬曆初年,這幾十年間,中國確實迎來了一段十分輝煌的“名臣時代”。

    當時明朝,在政治上,有夏言、徐階、高拱、張居正、海瑞、申時行等一批賢臣能臣的出現;在軍事上,則有戚繼光、李成梁、俞大猷、胡宗憲、譚倫等一批名將名帥的出現;而在科技文化上,醫學上有李時珍和楊繼洲、農業上有馬一龍、思想上有李贄、文化上有楊慎......(嚴嵩是權奸,不能視作名臣)

    這些幾乎在同一時代下閃爍著光芒的名臣名士,透過自己的努力,推動著當時早已江河日下的明朝再次走向輝煌,共同開啟了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名臣時代”。

    “名臣時代”的出現,實際上得益於明朝皇帝的“懶”;

    那麼,為什麼在嘉靖到萬曆年間,明王朝會出現如此輝煌的“名臣時代”呢。這其實和嘉靖皇帝的懶政是分不開的,也可以說正是他的不作為,造就了“名臣時代”。

    嘉靖和萬曆這兩位明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後期都特別的懶,基本上不上朝,前者跑去修仙了,後者乾脆當起“宅男”來。皇帝不上朝了,可朝廷還需要正常運作,國家機器還需要正常執行。

    於是,中國封建時代最奇葩的一幕出現了,大臣們在沒有皇帝的情況下,龐大的文官集團仍舊能正常運作,政令的推進、百官的任免等都在內閣的支援下,井然有序的落實。

    於是,在這個時代,皇帝不再是明朝的主角,退居到幕後,而文官集團則成為明朝政治舞臺上的主角,可以根據自己的意志和理念,來推動國家的發展。因此,明朝的“名臣時代”是一個真正由一批又一批的名臣名將共同推動的盛世!

    實際上,晚清也曾出現一段“名臣時代”,只是受滿清統治者的腐朽,最終無法實現國家真正意義上的振興;

    洋務運動期間,清朝當局也同樣湧現出一大批洋務派名臣,比如李鴻章、張之洞、曾國藩、左宗棠、沈葆楨、劉坤一等等。他們率先衝破封建傳統思想的枷鎖,主張“師夷制夷” 和“中體西用” ”,積極學習西方的各種科技,興辦近代工業,打造近代化海陸軍和國防工業體系。

    洋務運動,雖然受滿清統治者的限制,改革具有更多的侷限性,最終未能實現中國振興。但它卻開啟了中國近代化之路,並推動了日後的民主革命運動的發展。所以,晚清時期的這些名臣,其功績和成就,也並不比明朝嘉靖年間名臣的差太多。

  • 4 # 我心與明月

    嘉靖嘉靖,家家乾淨。嘉靖時期有能人,為什麼僅五十來個倭寇就能打到南京?李時珍把上吊繩、屎尿當藥,很了不起嗎?嘉靖為了養生,服用少女初潮做的紅丸,成為了中國歷史上唯一被宮女刺殺的皇帝,這就是明朝的醫藥成就?能人嚴嵩父子把美女當痰盂,這就是明朝人的道德水平?月明星稀,嘉靖時代所謂的名人,不過是黑夜中的星星比較顯眼罷了。

  • 5 # 黑眼歷史觀

    這個問題很抽象,並且帶有暗示性……

    畢竟名士的定義很模糊,並沒有明確的標準。論起來根本就無從下口。

    【直接問明朝名士,一時想起的就幾種,一種是民間不得志的,一種是沒有好下場的,一種是當了貳臣的。問清朝的也差不多,都是槽點滿滿。也就近代史說的一些名人還有印象。】

  • 6 # 西堤讀文史

    正所謂亂世出英雄,嘉靖年間之所以出了幾批名臣名將,是因為當時明朝朝廷內鬥爭激烈,外面又面臨著北韃靼南倭寇的威脅,所以很多人才,無論好壞忠奸,都冒了出來。

    嘉靖帝剛繼位,就跟內閣和百官鬥了起來。所以,因為大議禮事件,很多人不但名躁當世,而且留名史冊。

    比如,嘉靖朝有所謂的議禮諸臣,張熜桂鄂等人,就是靠著幫嘉靖帝對抗百官,才上位的。

    後來,嘉靖帝放縱內閣亂鬥,夏言,嚴嵩等人,又輪番上位,你方唱罷,我登場。

    嘉靖後期,為了倒嚴,徐階,高拱,張居正等人,又聯合在一起,期間穿插著北抗韃靼,南平倭寇,譚綸,胡宗憲,戚繼光,俞大猷,等等,也青史留名。

    這些人能登上歷史的舞臺,都是因為激烈的鬥爭。時局需要人才站出來,無論其忠奸。

    例如,夏言是靠鬥倒張熜登場的,嚴嵩又是靠鬥倒夏言上位的,徐階又鬥倒嚴嵩嚴世藩父子,高拱又鬥跑徐階。

    到了隆慶朝,明朝內閣的鬥爭更趨激烈,高拱在內閣裡先後鬥跑了陳以勤,李春芳,趙貞吉等人,而後,張居正又聯合馮保鬥跑高拱,張居正最終結束了明朝持續四五十年激烈的內閣亂鬥。

    在三楊時代,明朝內閣從來沒這麼動盪過,高拱主持內閣的時候,甚至發生了閣臣在直房互毆的場景,當時在一旁瑟瑟發抖的張居正,都看呆了。

    仇鸞因為俺答圍攻北京,帶兵勤王,在史書上留了一筆,王崇古(記不清這個人名了)因為北御韃靼,也在史書上留了一筆。胡宗憲,譚綸,戚繼光等,因為抗倭,也留名青史。這些明將都是內憂外患時站出來的,就像土木之變以後,于謙站了出來。

    其他的,比如沈煉因為倒嚴,青史留名,海瑞因為上萬言書,青史留名。

    這些人,都是因為明朝朝廷的內外鬥爭,成為有名的歷史人物。

    然而清朝的名臣名將真的那麼少嗎?

    當然不是,只是沒多少人認真的去看清朝的史書,當然,也有清朝統治者不得民心的原因,所以人們不太愛宣揚清朝時期的“名臣名將”而已。

    例如,就以清朝末年鴉片戰爭以後為例,為了鎮壓太平天國,為了抵禦列強的侵略,當時湧現的“名臣名將”,可比嘉靖朝多得多,去看看清代人寫的筆記,光曾國藩胡林翼為首的湘軍集團,李鴻章為首的淮軍集團,左宗棠為首的楚勇集團,這三大集團出來的所謂“名臣名將”,在清朝文人的筆記裡就櫛比鱗次,比比皆是。

    只是以我們現在的觀點看去,我們不承認他們是名臣名將而已。

    然而,清朝末期的人是承認的啊。

    現在我們是隻承認漢族人建立的古代政權湧現出的名臣名將,不承認異族建立的政權湧現出的名臣名將罷了。

    題主提到文字獄,清朝文字獄最猖獗是康雍乾三朝,以雍正朝最嚴厲,可是,在清朝文人眼裡,張廷玉,李衛,田文鏡,李袚,年羹堯,嶽鍾琪,隆科多,馬齊,朱珪,劉統勳,等等,這些在當時可都是名臣名將。

    文人裡面,清朝有個有名的學派,叫乾嘉學派,比如大理學家戴震,還有很多史學大師都出在乾隆嘉慶年間,比如三大史學大師趙翼,錢大昕,王鳴盛。這些人,對於瞭解國學的人,可都是如雷貫耳的。

    而且此時還出現了對後世影響極大的文學流派“桐城派”,連後來的曾國藩都是學的桐城派。

    不能說清朝名臣名將少,只是我們不承認他們那麼“有名”。

    例如李衛田文鏡這倆人,清朝人筆記裡經常談論他們,比如張廷玉,在雍正朝,可是當時漢族士子們的精神偶像,清朝的文人都快把他捧上天了。

    一般的網友為什麼會覺得清朝二百多年的名臣名將,還不如明朝嘉靖一朝多呢?

    主要原因無非兩條,一則是清朝是異族政權,我們天生懷有牴觸和輕蔑的心理,就像電視劇《康熙王朝》裡的姚啟聖,雖然替康熙辦事,但是骨子裡就是瞧不上滿人,因為在他心裡,漢人是中華正統,滿人是蠻夷。

    二則是滿清統治中華大地二百多年,給這片土地帶來無數苦難,特別是滿清後期,面對西方列強對我們的侵略,滿清政府既腐朽又腐敗,既頑固又無能,不能保護老百姓免遭苦難。

    話說回來,我也痛恨滿清朝廷,然而,滿清朝廷縱然可恨,我們學歷史的時候要對其痛罵,吸取教訓,可是,有些事,也不能太罔顧事實了。

  • 7 # 伊耆角木

    按照題主的邏輯,你有沒有想到可能不是清朝的問題,而是明嘉靖朝本身問題很大?

    有些明粉的奇談怪論真的是永遠有市場哦。發現題主舉出來的都是嘉靖中後期,甚至有些在嘉靖朝其實沒什麼作為的人。是不是受了《大明王朝1566》的影響?說人才輩出沒問題,可是講什麼比清朝267年還多,其實潛臺詞就是當時時局非常不好,否則不會出那麼多人才的。所以,這算不算低階紅高階黑?

    首先我們來說說人才輩出的前提是什麼?是大環境造就的。一個王朝除了創立早期會有很多名聲卓著的文臣武將之外,亂世出的人才永遠多過太平盛世。所以嘉靖朝為什麼文臣武將很多很有名啊?著名文臣多是因為嘉靖皇帝喜歡讓大臣內鬥,一直攛掇大臣互相攻擊!所以用張璁鬥倒楊廷和,用用夏言鬥倒張璁,用嚴嵩鬥倒夏言,再用徐階鬥倒嚴嵩。所以這些大臣都有很亮眼的表現。但這是好事嗎?這純粹是嘉靖為了自己的皇位穩固,讓大臣們都,自己就太平無事了。

    而在這期間,這些內閣首輔們為了對付對手也是無所不用其極。張璁靠的就是揣摩嘉靖心思,在大臣一邊倒的情況下跳出來支援嘉靖大禮議,嚴嵩的趨炎附勢更不用說。就是徐階,對嘉靖說嚴嵩有鉅額財富,結果抄家的時候沒那麼多,嘉靖質問徐階,他怎麼說的?基本就是秦檜說岳飛的罪名那樣,莫須有!所以,題主說的能臣多,你還真以為是好事啊?

    再說武將。除了開國時期和亡國之前,除了唐朝的主動對外擴張之外,其他出名的武將不是平叛就是對抗外敵入侵。所以,出了名將是說明倭寇問題很嚴重,歸根結底,時勢造英雄。是個人的聲望卻是時代的不幸。

    其實,我們實話實說,按照“名臣”的標準,不要說整個清朝,就是清朝晚期,著名的大臣數目也遠遠超過明嘉靖一朝。就拿題主說到的那些人,清朝比他們出名的多了去了。因為清朝,尤其是清朝後期更亂啊,所以造就的名人更多。

    比如題主說到的戚繼光,抗擊倭寇建立功勳。在清朝末年收復新疆的左宗棠、甲午海戰英勇殉國的鄧世昌比不上他嗎?

    題主說到王陽明,確實是著名的思想家,但是也是近幾年才名聲大噪,而他也一直被人與曾國藩一同提起,不說二人境界的差異,至少論名氣,怕是曾國藩更婦孺皆知一點吧。

    題主又說到張居正(其實這位在嘉靖朝並不出名,其盛名明明是萬曆朝獲得的),說到權侵朝野,晚清大臣不大可能,但是前期多爾袞、鰲拜等也是一等一的權臣。論名氣、論才能,晚清李鴻章相比張居正也不遑多讓吧。

    說到嚴嵩,很有名,但是歷史上顯然嚴嵩是以佞臣貪官身份出名的。晚清這樣的人不少吧,不過論貪官,怕是誰也比不上乾隆朝的和珅有名吧?而且,你說嚴嵩是能臣,和珅也是,全方面人才。

    說到海瑞,是廉潔,是古往今來少有,但是這樣的廉吏性格上的嚴重缺陷也是很大的問題。清朝也有一樣的情況,清朝于成龍、郭繡,都是廉潔白璧無雙,但是,性格也都有問題,比如郭繡道德潔癖,參倒靳輔,耽誤治河,自己最後也被治罪,害人害己。

    題主又說到徐階、高拱、胡宗憲、譚綸之流,有才能沒錯,一時人傑,但這樣的人才別的朝代也是比比皆是啊,而且論知名度遠未達到婦孺皆知,說起來還是紀曉嵐、劉羅鍋知名度更高,說才能晚清林則徐、胡林翼、張之洞等等,差了什麼嗎?所以這些就不必拿出來說事了吧。

    囉嗦這麼多,就是要告訴題主,別胡吹。亂世才人才輩出,清朝亂世,所以人才不少。嘉靖朝也亂,所以人才多,但要比整個清朝人才還多,那得多亂啊?

  • 8 # 毀建策

    《對比古今現在,思大師明多清少原因》:

    ——在此我找到了清末多豪傑,民國之後無大事的原因

    古今文化燦爛,極度輝煌的時代不是亂世,群龍無首,沒人管,就是盛世末期,矛盾尖銳,內憂外患,朝廷已漸漸失去對天下的管控力,管不住,不敢管,怕一個不好就引爆火藥桶,使其馬上完完,天下立刻崩潰,繁華傾刻走向沒落。

    而且也只有在這種矛盾極度激化,內憂外患,個人國家面臨生死存亡,有許多問題需要解決,每個人都無法再置身事外,醉生夢死,為了求存,全都在想法,求生路,驗證自己的道,行施自己的道,……

    有這些多問題,有這麼多事,有這麼龐大的人口基數,全都行動起來,才有那麼多東西可寫,才能優中選優,選出大量即便千世,萬世之後仍然能傳世,流行的東西,

    才有名臣武將的用武之地,才有強烈思想碰撞,有為解決問題前赴後繼,拼命與惡勢力,外患獻身做鬥爭……

    也只有如此才極盡燦爛,精彩,才是文臣墨客的盛世,思想家,政客,軍事人才,成名,成才,揚名立萬,獲取一切,改變命運的武臺,樂園。

    所以現代社會很難出現大師,大家,因為無事,這樣人太多了,分了你的氣運,道果,成就仙位的機會,一個事十個人,百人做,沒這個基礎,你要能成功才怪。

    而為了維護社會和諧,穩定,你許多東西不能寫,許多話不能說,思想束手束腳,難盡情暢翔,遨遊。即便想出,寫了也發不出去,流行不開。

    你難盡其才,又沒機會,要能成,有才怪。

    而嘉靖一朝四十多年,人才總數,文化發展比滿清一朝都要強,多就是這個原因。

    畢竟嘉靖一朝可以說內憂外患上有皇帝與大臣因傳承之爭的大禮儀,下有陽明心學與程朱理學的思想儒家內鬥,

    外加韃靼小王子犯邊,東南倭寇做亂,內部土地兼併,人民活下去,皇帝后來一心煉丹修仙成道不管事,奸相禍國,群臣腐敗,清流不滿,良官不安……

    整個龍蛇起陸,什麼鳥都有,整一個亂世氣象,在這種情況大明要不出大量人才才怪。

    也正因出大量人才,大明才沒亡,再見盛世,達到輝煌,極盛。

    而滿清是異族,少數民族入主,全靠殺戮,將全天下漢人殺怕,又重用一些無恥官僚,漢奸,才以遠少於我漢人的人口攻下中原,坐穩天下。

    在這種與漢人仇深似海,得位不正,以少控多的情況下其要是不殺那些漢人之中能力,聲望比較大會對其造成威肑,導致叛亂,影響其江山統治的英豪,運用文字獄嚴密控制人的思想,讓人不敢反清,甚至連想,敵視,想都不敢那就怪了。

    所以在這種打擊,以及文字獄作用下,為了自保,要是有人冒頭當英雄,良臣,大師那就怪了,除非其想找死。

    而也正因此才一朝不如一國,整個朝代三百年,不如一個國家幾十年。

    或此也正是亂世多豪傑,盛世無大師原因。,

  • 9 # 孝感工校電梯專業胡

    滿清皇帝專制達到極點,大臣都是奴才,對皇帝唯命是從,沒有氣節,滿清皇帝也打擊大臣氣節。滿清大臣都是稻粱之輩。請看看《飢餓的盛世》。

  • 10 # 觀史明德

    雖然我也不太喜歡清朝,但清朝還是有一些比較厲害的人物的雖然相較於其他年代比較少,這之中也是有著清文字獄的緣故。但就題主的問題我覺得應該是嘉靖年間的名臣名將太多,具體不一一列舉。

    分析一下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要先從嘉靖帝說起,有詩道“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可以說一個帝王的喜好決定了王朝內部的組成。而嘉靖帝恰恰是一個聰明多疑幾十年沒有上過朝的人,雖然依舊牢牢抓住朝政,但這種情況下有能力的臣子才會做出讓嘉靖帝滿意的事情。所以嘉靖一朝的內閣首輔都是很有能力的人,當然有能力不代表忠義,奸臣很可怕,有能力的奸臣更加可怕,所以嚴嵩很有名。要扳倒如此可怕的奸臣,忠臣要比奸臣更加可怕,所以張居正很可怕。奸臣權勢滔天,在毫無希望的情況下還敢直面奸臣的人是值得敬佩的,所以沈煉、海瑞令人所敬佩。

    嘉靖年間倭寇猖獗,屢屢侵犯沿海,軍隊卻毫無辦法。有強敵而有良將,良將內有良臣相輔而屢戰屢勝,戚繼光有張居正才能發揮出他全部的軍事天賦。

    明代雖然制定了八股取士,但在嘉靖年間民間的言論是非常自由的,如果我沒有記錯的話,明朝資本主義萌芽就在那個時候,很少有人因言獲罪,所以民間思想的開放也為新理論的傳播奠定了基礎。而且戚繼光、海瑞等人的事蹟也被寫成話本小說廣為流傳。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會介意女朋友為別人打過胎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