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高中理科入門
-
2 # 夏中營188
此一時彼一時啊,社會在發展,時代在變遷,當今社會的孩子大多都是嬌生慣著起來的,沒吃過苦,更沒受過累,沒經過風雨,哪裡見過彩虹,也是當今社會人生的弊端,多方面的原因,很難改變。
-
3 # 觸兒教育果媽說
很多家長都感嘆時間過的太快了,孩子好像一眨眼的功夫就從嬰兒期進入了幼兒期。從嚶嚶學語到可以清楚表達自己的意見和觀點,有的甚至還是個小“碎碎念”。此時叛逆情緒也隨之到來,這個時候的家長會有厭煩的情緒,很容易和孩子發火,大聲的說話甚至喊叫,試圖用這種方法來讓孩子聽話。
起初的時候也許還有效果,可是慢慢的孩子似乎不那麼害怕了,有些家長就開始了對“棍棒底下出孝子”的實踐。而此時孩子的心態也發生了變化,他(她)開始不願意接受家長的意見或指令,嘗試著“自己當家做主”。孩子的隨心而為使他(她)大機率的會做出錯誤的事情,這時家長會糾正孩子的錯誤,孩子心生牴觸情緒,家長大聲喝止,孩子情緒急躁……,“羅生門”開始了,家長和孩子雙雙迎來了逆境!
做事情,方法很重要!觸兒教育今天分享給各位家長一個案例,還是那句話,我們只是拋磚引玉。週末媽媽帶著孩子來到了姥姥家,姥姥聽媽媽發完牢騷後先是安慰了一下,然後帶著孩子和媽媽一起來到廚房。姥姥拿出了三隻小鍋,每隻鍋裡面都放了一些水,然後將鍋裡的水煮沸。這時姥姥分別把土豆、雞蛋和奶粉放在了不同的鍋裡,大概二十分鐘之後關上火,拿出了土豆、雞蛋和一杯牛奶。
姥姥先是問孩子,土豆在沒放進鍋裡之前是硬梆梆的嗎?孩子回答:是的。姥姥讓孩子和媽媽一起摸煮熟以後的土豆,孩子說土豆變軟了。姥姥又問媽媽,雞蛋在沒放入鍋裡之前雞蛋黃是不是軟趴趴的,媽媽也回答:是的。姥姥讓媽媽扒開了雞蛋殼看看雞蛋黃,媽媽說現在雞蛋黃變成了結實的固態。姥姥又把牛奶拿了過來,問孩子和媽媽奶粉去哪裡了?媽媽和孩子一起回答到:奶粉融化在水裡,變成牛奶了。
孩子問姥姥,做這些是什麼意思呢?姥姥說:“土豆、雞蛋和奶粉同時遇到了逆境——煮沸的水,但它們的反應各不相同。土豆在沒有進入沸水之前是硬梆梆的,但是進入沸水以後就變軟了,它選擇了順從,屈服於逆境。而雞蛋黃在沒有進入沸水之前是軟趴趴的,在進入沸水以後變成了結實的固態,它選擇了堅強,和逆境抗爭。最後的奶粉最聰明瞭,它選擇了把沸水變成香甜的牛奶,把逆境變成了順境。”
各位家長,在遇到孩子的逆反情緒和對抗情緒出現時,我們應該如何選擇?當孩子在和小朋友們共處時遇到挫折和失落,他(她)又應該做出什麼樣的選擇?相信家長們心中都有自己的答案。但是孩子還不能完全的做出正確合理的應對選擇,我們要幫助孩子,多和孩子溝通,讓孩子對你產生信任。只有更詳細瞭解孩子的內心,家長才能更好的幫助孩子做出應對逆境的選擇,讓他們(她們)健康、快樂的成長!
-
4 # 手機使用者木子lxy
現在的孩子,大多都是在父母的手心裡捧著長大的。父母早已提前為孩子規劃好了人生的途徑,嬌生慣養。衣來伸手, 飯來張口。孩子根本不知道什麼叫“不容易”更談不上什麼叫累。父母的行為讓孩子失去了,本該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機會。從而讓孩子喪失抗打擊的能力,養成了不堪一擊。
造成孩子抗打擊能力差的主要原因。責任在於家長。中國式的家庭溺愛成癖,一切家長做主。限制的不僅僅是孩子的思維,也限制了他們該發揮的能力。
家長綁架了孩子,使的孩子沒有了自由。剝奪了他們的人生權,限制了孩子在他們的年齡裡該有的發揮空間。真正意義上,孩子在嘗試中才能獲得成功的喜悅。經歷了失敗的挫折後才能鍛鍊他抗打擊的毅志。
所以說,作為家長我們是否,適當的給予孩子們一些機會。一免孩子將來走向社會,遇事內心到脆弱的不堪一擊。
-
5 # 暖媽桐花萬里路
孩子的抗打擊能力差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但主要原因是家庭教育。目前很多家庭都崇尚以鼓勵、欣賞、表揚的賞識教育,但家長們往往在賞識教育的道路上迷失了教育的方向。太多的鼓勵和表揚會讓孩子麻木,且太多的賞識不利於孩子的身心健康,會讓孩子聽不進批評或者相左的意見,只願意聽順耳的話,對別人的不同意見產生逆反心理,久而久之導致孩子抗打擊能力差。而對於性格內向的孩子和經常處於挫敗感中的孩子應該多使用鼓勵、表揚的教育方式,以免其在挫折中越挫越弱,導致心理承受能力更差。未來孩子在踏入社會後,遭遇挫折是不可避免的事情。家長們在育兒過程中應加強培養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讓孩子學會正確面對挫折,長大後更好的適應社會。
-
6 # Geminitwins
這個時候我們作為家長要反思自己的行為?孩子承受能力差一定是有一個什麼都為他代勞的家長,會有一個什麼都事事周全的家庭。
孩子多大年齡?想要讓孩子成長起來,一定要從自身做起,限制自己不能為孩子做到極致,否則孩子感受不到成長的快樂和解決問題的快樂他會逃避問題,拒絕成長!
-
7 # 散木17
孩子抗打擊能力差,我想主要還是家長的原因。
現在的家長和五十年前的家長完全不同。那時候的一家都有少則四五個,多則八九個孩子。生孩子是天經地義的事。沒有計劃生育。孩子多了,家長也就不太關注孩子了。而且,大多父母都要勞動來養家餬口。一般都大孩子在家裡照顧小孩子。父親基本上跟孩子沒什麼交流。很少關心孩子。孩子做錯了事就是一頓揍。孩子都是自然而然長大的。沒有刻意去培養他們。
父母只要求孩子在學校別打架,別惹事。到吃飯時,喊一嗓子就都回來了。吃飯更是不講究。而且人多飯少。大家都得分著吃,沒有現在那樣,好吃的可孩子一個人吃的情況。這樣的生活狀態,吃不飽也得忍著。
另外,孩子多了,難免出現大的欺負小孩子的情況。但一家的孩子,怎麼欺負也不至於把誰打壞。從小就受委屈。心理承受能力就練出來了。再加上父母脾氣也不好。每天都累的要死,回家跟孩子說話也沒個好氣兒。經常受到父母或兄弟姐妹這樣的訓斥。孩子太小的時候,即打不過哥哥姐姐們,更不敢跟父母頂嘴,無論有理沒理,只能認了。時間長了,抗打擊能力能不強嗎?
但現在每家都是一個祖宗。就算父母想管教,爺爺奶奶還攔著呢,不行,你可不能讓我孫子受委屈。你打他,我就打你。孩子看到有人撐腰,更是肆無忌憚。隨心所欲,想幹什麼就幹什麼。得不到的東西就開始胡鬧,直到得到為止。
關鍵是在家裡有人讓著他們,他們就以為外面的人也都得像家裡人一樣讓著他們,小孩如果能分出家裡外頭,那就不叫小孩了。他們不懂,在外面誰會讓著誰呀?當沒人慣著他們的時候,他們就受不了了。他們就納悶,在家沒人敢惹我。沒人挫我,在外面他們怎麼敢跟我做對?
當這些思維習慣養成的時候。父母的批評都不能接受了。動不動就尋死覓活的。這都是父母家長慣的。
-
8 # 快樂庭院
孩子的抗打擊能力差,毫無疑問是家長的原因 ,但並不是物質層面的原因,而是家長養育觀和養育方式方法出了問題。
那些容易產生抑鬱的孩子很多是性格比較孤僻,同時家長在養育過程中比較注重孩子的聽話和順從,並以此為幸福,在感覺良好的時候,人是放鬆的狀態,很難發現問題。只有在遇到事情的時候才容易發現問題。
在網路上看到這麼一個問題,初二的孩子在學校裡想調整座位,家長去和老師溝通,我還遇到一個初三的家長,皺著眉頭告訴我還需要每天晚上給孩子輔導功課,問我天天看孩子作業嗎?
我一聽就想,是孩子做不到嗎?自己不敢還是沒有主動去和老師溝通的意識呢?
當然不是,如果是孩子沒有,也一定是家長代勞過多,造成的孩子對家長的依賴習慣。
對於初三家長每天晚上盯作業,我相信這一定只是個案,我們可以到初三、高三,那麼還能盯到大三、大四嗎?之後呢?這絕對不會是孩子樂意的事情,是家長自己心理放不下造成的一種現象。
在生活中家長對孩子照顧的越是周到,孩子越是“享福”,孩子自己經歷的感受的就越少,沒有經歷過小小的挫折感,等到很是敏感的時候一下子經歷自己認為很大的挫折,如何能經得起呢?
時常地把窗戶開啟,讓室內的花兒感受一下自然的Sunny和風,那麼一旦這花兒搬到了室外,就是有風也不至於一吹就折,養育孩子也是這樣的一個道理,從小給他經歷和感受的機會!
-
9 # 愛笑的朋友_5555
孩子的抗打擊能力很差,究其原因我覺得主要是家長對孩子期望值太高和關懷的過度,使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感到壓力太大,然而獨立生活和應變能力卻很差,自主改正錯誤和麵對困難的勇氣和信心都沒有。我記得我們小的時候,一幫年齡相份仿的孩子一起開心的玩,一起起鬨的淘氣,有時互相打架,有時一起和別的群的孩子打架。一起扶老人過馬路,一起幫助拉車的人推車,一起上下學。年齡稍大一點就要幫助父母帶小弟弟小妹妹,幫父母幹一些力所能及的活,那時的大人很忙,我們卻很少給大人添亂。那時的我們年齡不大,但是自立能力很強,出現一些小問題基本上是自己解決,除去老師找家長之外,一般有事全是自己解決。那時的環境和現在比,物質條件差多了,可安全方面比現在強,首先沒有偷孩子賣孩子的,馬路上也沒有那麼多的車。相比之下,現在的孩子們受到的關愛與呵護多了,社會上的安全係數低了,孩子的自主能力差了。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有些是社會造成的,有些是家長的原因,極少數原因是孩子本身的毛病。要想解決孩子抗打擊能力,社會要提高安全係數,家長放開手讓孩子提高適應能力,提高解決一些小事的能力。只有這樣才能提高孩子的抗打擊能力。
回覆列表
抗打擊能力是從小培養的,現在的孩子誇的多,家長期望太高,長大了面對競爭,難以忍受上時間的努力,所以就容易自我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