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太陽比天帥
-
2 # AnyingBojue
潘鳳肯定不是渣渣啊,只是碰到了呂布。如果靠關係升上將,韓馥郁能這麼說讓自己在天下英雄面前丟人?肯定是以往的戰績還不錯
-
3 # 虹貓大俠
張郃很忙,韓馥派他去幹另外一件大事!
“我有上將潘鳳可斬華雄”,結果潘鳳去不多時就被華雄斬了,上將潘鳳也成了一個網路梗。
冀州在漢末混戰之前屬於“民人殷盛,兵糧優足”,是一個富裕的大州,韓馥堂堂一個冀州州牧,一方實力諸侯,為何參加討伐董卓(這麼重要)的會盟卻拿一個不入流的潘鳳充當門面呢?按說韓馥手下也不缺良將。比如張郃,史書明確記載張郃最初是屬於韓馥的。
張郃字俊乂,河間鄚人也。漢末應募討黃巾,為軍司馬,屬韓馥。馥敗,以兵歸袁紹。
軍司馬也是個引人注目的官職,為什麼韓馥不帶著他呢?
究其原因大概有兩點,一是韓馥參加會盟是受形勢所迫未必是出自本心。二是韓馥本人闇弱,再加上他掌握冀州時間尚短,並未收攏到人心。
韓馥出任冀州刺史之前是御史中丞,他之所以能出任冀州牧,是因為董卓想在朝廷中建立威望,為此啟用了一些有聲望的人出來當官,比如請蔡邕出任侍中。另外董卓聽從尚書周毖,城門校尉伍瓊的建議,讓韓馥、劉岱、孔伷、張諮、張邈等出宰州郡。韓馥就是在這個時候當上冀州牧的,說起來董卓對韓馥也算有知遇之恩。
當關東諸侯準備聯合討伐董卓的時候,韓馥表現的很猶豫,不知道該站在袁紹一邊,還是站在董卓一邊。
今當助袁氏邪,助董卓邪?
他手下一個治中從事劉子惠說“今興兵為國,何謂袁、董!”被手下這麼一說,韓馥也覺得挺沒臉,最終還是站在聯盟一邊討伐董卓。
韓馥猶豫不決,一方面跟他的性格有關,另外一方面韓馥空降冀州到參加會盟也只有半年左右的時間,他並沒有掌控冀州,一個治中從事就敢駁斥韓馥,一點面子都不給,可見韓馥的處境。
韓馥除了內部問題,外部也存在隱患。冀州是個產糧大州,人口眾多,早就被人惦記上了。
袁紹之在勃海,馥恐其興兵,遣數部從事守之,不得動搖。
俗話說“匹夫無罪,懷璧其罪”渤海的袁紹此時已經表現出對冀州的覬覦之心。袁紹家四世三公,門多故吏。在士族中頗有聲望,冀州的大士族更希望袁紹入主冀州。那麼在這種情況下,即使冀州人才眾多,能為韓馥所用的恐怕也是寥寥無幾。
韓馥性格雖然有些問題,能做到州郡一級的大員,絕對不是政治小白,面對潛在的危險,韓馥的做法是“遣數部從事守之”。這個數部很可能就包括張郃的部隊。
袁紹參加會盟,顏良、文丑一開始並沒有跟在身邊,一種可能是在押送糧草,另外一種可能就是陳兵冀州邊界,沒有第一時間跟隨袁紹會盟,如果是這樣的話,韓馥把張郃這些能打的武將放在邊界絕對是正確的。
本來能用的人就不多,邊境放一些,會盟只能象徵性的參加一下了,自己家裡的事還沒理清,就想著靠冀州的兵力和財富和董卓拼命?這也不大現實。更何況在重諸侯中混事的也不少,韓馥沒必要精銳盡出,冀州還要不要?
只要參加了會盟,大義不虧就行了,雖然韓馥帶去的不是精兵強將,但嘴上也不能弱了,潘鳳雖然不強,但也必須吹成是上將。
會盟解散後,韓馥直接撤回了冀州,袁紹卻並沒有回渤海,而是盤算上了冀州,他先是引誘公孫瓚後打冀州,自己假裝幫韓馥,實則圖冀州。
韓馥手下真為他著想的根本沒多少人,反而是勸他投降的大有人在。再加上陳兵邊界的兵力沒撤回來,韓馥手上沒有能用的人,最終沒有組織抵抗就選擇了投降。
張郃也因“馥敗,以兵歸袁紹”,更印證了張郃很可能是守衛冀州邊界。如果張郃在冀州,他本人直接投降跟著就是了,沒必要再說以兵歸袁紹,即使說兵的事,那也是最高長官韓馥的事。
-
4 # 樂活阿秀
潘鳳既然是上將,至少有兩把刷子,當個排面沒問題的,至於他為什麼是上將,卻被華雄輕鬆秒了,原因可以有很多,比如說他本來不擅長單挑,帶兵打仗更厲害,徐榮,高順也是這類的,或者說他狀態不好,生病?有舊疾?或者就是沒休息好等等,畢竟他一句臺詞也沒有,沒人知道啥情況。再說了,那個時候張郃年紀還小,戰功不足也不出名,派個上將出去斬華雄沒毛病。
回覆列表
這還不明白啊!吾有上將潘鳳,請看清楚,重點是上將這兩個字,那個時代,級別太重要了。先不聞當年三英救董卓,道明皆是白身後的董一臉不屑,就是關雲長請戰華雄,都是因為只是一個馬弓手而遭到諸侯的嘲笑,如果不是曹操的力保,當時亦是一個尷尬的結果。